姜力瑋
(煙臺市心理康復醫(yī)院藥劑科,山東 煙臺 265200)
近年來,各類疾病如感染性肺炎、流感等在我國的發(fā)病率越來越高,西藥是治療此類疾病的主要物品,臨床上對西藥的使用,需在醫(yī)院西藥房處方的基礎上進行,醫(yī)師根據(jù)患者情況進行處方單的書寫,護士根據(jù)處方單進行西藥的匹配,因此不難看出,西藥房處方的準確率關系著藥物最終的效果,進而決定了患者的治療效果[1]。因此,要通過有效的方法來降低醫(yī)院西藥房不合理處方的出現(xiàn)率,促進患者的康復。本次研究共納入1000例西藥房處方單,研究西藥房不合理處方的成因,并提出相應的處理方法。
1.1 一般資料:納入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期間本院門診西藥房開出的500張?zhí)幏阶鳛榇舜窝芯康膶φ战M,包括:抗菌處方單100張,心血管疾病處方單100張,心理疾病處方單100張,內分泌失調處方單100張,前列腺疾病處方單100張;同時,納入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期間本院門診西藥房經解決改進措施過后開出的500張?zhí)幏阶鳛榇舜窝芯康挠^察組,包括:抗菌處方單100張,心血管疾病處方單100張,心理疾病處方單100張,內分泌失調處方單100張,前列腺疾病處方單100張。此次研究是在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的基礎上展開的,同時,此次研究在開展前,已通知處方單對應的患者,并取得了他們的同意,其外,本次研究的分組依據(jù)除根據(jù)隨機抽簽分組的方法、處方單選取時間以及是否進行改進之外,還保證了兩組處方單的一般資料的相比結果無統(tǒng)計學意義。
1.2 方法:通過回顧性分析的方法,統(tǒng)計此500張?zhí)幏絾尾缓侠淼臄?shù)量及概率,分析其不合理的原因,并提出相應的解決及改進方法[2]。
統(tǒng)計及分析方法:成立點評小組,點評小組內部成員需由有豐富西藥處方書寫經驗的醫(yī)師擔任,至少應包括兩個組別,即點評組和專家組,在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期間,于每月月末時隨機抽取本院西藥房當月開出的處方單40張左右,保證這一年內抽取的處方單總量為500。點評組內至少包括3名有豐富經驗的工作人員,三人輪流對該月抽取的處方單進行檢查,確定處方單有無不合理情況,對于存在爭議的地方,應參考《處方點評管理規(guī)范(試行)》(衛(wèi)醫(yī)管發(fā)[2010]28號);WHO制定的用藥指南及診治標準等文件后,進行答案的統(tǒng)一,擬定最終結果并將結果呈交給專家組;專家組首先核定不合理處方單的情況,進行不合理處方單的復查,篩除其中并未存在不合理情況的處方單,之后對留下的不合理處方單進行分析調查,總結其屬于何種不合理處方單類型,并分析其出現(xiàn)不良情況的原因,在2018年2月結束后,總結所有處方的不良種類及發(fā)生原因,制定干預計劃并實施于我院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的抗菌藥物處方書寫中,在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期間,采取同樣的方法、由同一點評小組進行我院西藥房處方的抽取、點評、分析、總結等工作,并與上一年度的進行對比[3-7]。
1.3 觀察指標:記錄出現(xiàn)不合理處方的具體類型和對應數(shù)量,統(tǒng)計發(fā)生率,并分析導致其不合理的原因,并將兩個組別處方單出現(xiàn)不合理處方的概率進行組間對比。
1.4 統(tǒng)計學處理:在本次研究結果的處理中,均采用SPSS20.0對結果進行處理,檢驗方法如下。計數(shù)資料檢驗方法:以卡方(χ2)值作為評價指標進行檢驗;計量資料檢驗方法:以t值作為評價指標進行檢驗;組間統(tǒng)計學差異檢驗方法:以P值作為評價指標進行檢驗,當P值<0.05時,研究結果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不合理處方原因分析: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期間的500張?zhí)幏絾沃?,不合理的處方單?4張,不合理占比為16.8%,不合理的原因包括:用藥間隔時間不合理20張(23.81%),給藥方式不合理16張(19.05%),用藥次數(shù)不合理14張(16.67%),藥物劑量不合理13張(15.48%),藥物搭配不合理11張(13.10%),藥物選擇不合理10張(11.90%)。
2.2 改進前后不合理處方出現(xiàn)情況對比:改進前,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期間的500張?zhí)幏絾沃?,不合理的處方單?4張,不合理占比為16.8%,改進后,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期間500張?zhí)幏絾沃谐霈F(xiàn)不良事件的有22張,不合理占比為4.4%,組間對比差異顯著(P<0.05)。見表1。
表1 改進前后不合理處方出現(xiàn)情況對比
在西藥房開出的不合理處方中,用藥時間間隔不合理是最主要的原因,其次按占比依次為給藥方式不合理、用藥次數(shù)不合理、藥物劑量不合理、藥物搭配不合理以及藥物選擇不合理,因此要進行針對性的改進。
3.1 西藥房不合理處方的分析[8-10]
3.1.1 用藥時間間隔不合理:在本次研究中,經過對研究結果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可知,用藥時間間隔不合理是西藥房處方不合理的最主要原因,84張不合理處方中有20張是因為用藥時間間隔不合理導致的,占比高達23.81%。大部分藥物有著較長的時間依賴性,某些藥物在進入患者體內之后,需要一定的時間才能發(fā)揮作用,并且藥物發(fā)揮作用的時間也會隨患者身體情況以及疾病類型的不同而有著一定程度的改變,因此,要合理控制用藥時間,西藥房醫(yī)師在開出處方時,充分考慮藥物的作用特性以及患者的身體狀況,設置合理的用藥時間間隔。
3.1.2 給藥方式不合理:在本次研究中,給藥方式不合理也是占比較高的西藥房處方不合理的原因之一,84張不合理處方中有16張是因為給藥方式不合理導致的,占比為19.05%。西藥房在開出處方時,用藥方式需要在處方中寫明,如某些藥需要嚼服,某些藥需要含服,某些藥物需要與水混合后服用,而某些藥需要以溫水吞服,不合適的用藥方式可能會破壞藥物結構,進而影響藥物的作用,因此西藥房需要在處方里寫明每種藥物的使用方式。
3.1.3 用藥次數(shù)不合理:在本次研究所納入的不合理處方中,用藥次數(shù)不合理也占有較高的比例,84張不合理處方中有14張?zhí)幏绞且驗橛盟幋螖?shù)不合理導致的,占比為16.67%。用藥次數(shù)的設置與用藥時間間隔設置的重要性類似,用藥次數(shù)太過頻繁,很可能會導致藥物的不良反應增加,用藥次數(shù)過少,則又會導致藥物作用無法有效發(fā)揮,因此,西藥房需要在處方里寫明每種藥物的使用次數(shù),并且應根據(jù)藥物的作用以及患者的身體情況對服藥次數(shù)進行合理的設置。
3.1.4 藥物劑量不合理:藥物的劑量是用藥的關鍵所在,用藥量過大,則很有可能患者出現(xiàn)藥物中毒,用藥劑量過少,則會導致治療效果不佳,但是在本次研究中,藥物劑量不合理在不合理處方中占有一定的比例,84張西藥房不合理處方中,藥物劑量不合理處方有13張,占比為15.48%。如在對高血壓患者進行治療時,常常需要使用到氨氯地平類的藥物,在本次研究中發(fā)現(xiàn),在大部分不合理西藥房處方單中,醫(yī)師開出的處方將氨氯地平類藥物的劑量設置為5 mg/次,1次/d,但根據(jù)臨床經驗可知,氨氯地平類藥物的合理劑量為2.5 mg/次,1次/d。因為根據(jù)臨床上對氨氯地平類藥物的使用經驗可知,此類藥物發(fā)揮藥性的最佳時間為用藥后8 h,并且其在患者體內發(fā)揮藥效的時間長達24 h,因此設置為5 mg/次,不僅會導致患者的經濟壓力加大,而且還會加重患者的器官負擔,增加患者應用藥而出現(xiàn)不良反應的概率。因此西藥房在開出處方單時,要根據(jù)藥物的臨床使用經驗,對藥物劑量進行合理設置。
3.1.5 藥物搭配不合理:某些疾病需要多種西藥搭配使用以進行治療,藥物的合理搭配,不僅可以把藥物的作用發(fā)揮到最佳,而且可以縮短治療時間,提高綜合的治療效果。在本次研究中,藥物搭配不合理占有一定的比例,84張不合理西藥房處方中,藥物搭配不合理的處方有11張,占比為13.10%,藥物的不合理搭配,不僅會降低藥物的作用發(fā)揮效果,而且會增加藥物不良反應發(fā)生的概率增加,進而影響治療效果。
3.1.6 藥物選擇不合理:藥物選擇的合理性是指針對患者的年齡、性別、身體情況、疾病類型等情況,合理選擇治療藥物,不合理選擇藥物會導致患者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增加,如氟喹諾酮類藥物一般用于18歲以上的不處于妊娠期的成年人的治療之中,若將此藥物用于兒童或處于妊娠期的患者,則會導致患者出現(xiàn)軟骨組織的損傷。在本次研究中,84張西藥房處方中,藥物選擇不合理有10張,占比為11.90%,雖然占比最低,但仍存在一定的危險。
3.2 改進方法[11-12]:根據(jù)上述分析,對西藥房不合理處方的改進主要應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
3.2.1 指導患者合理用藥:指導患者進行合理用藥除了包括西藥房在開出處方時標明用藥劑量、用藥方式、用藥時間、用藥次數(shù)等,還應該在給予患者處方時告知患者正確的用藥方法,因為部分醫(yī)師的字跡較為潦草,患者無法識別,因此應通過口頭告知、叮囑的方式告知患者,除此之外,還要告知患者合理用藥的必要性,告知患者相關藥品可能會導致患者出現(xiàn)的不良反應,以及某些藥物的禁忌,如在服用某些藥物期間不可食用海鮮,或不可食用含鈣量過高的食物等。除此之外,負責抓藥的藥劑師應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yè)技能,在抓藥的過程中,仔細核對藥物的劑量,確保劑量準確,除此之外,嚴格核對處方上各種藥物的搭配合理性,一旦發(fā)現(xiàn)不合理的情況,則應立即停止抓藥,并立即通知相關醫(yī)師。
3.2.2 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①院方應制作格式統(tǒng)一的處方箋,規(guī)定醫(yī)師只可使用醫(yī)院標準的處方箋進行處方的書寫,并且醫(yī)師要盡量保證處方字跡的工整,不可出現(xiàn)過于潦草的字跡,避免藥劑師因為不認得字或者認錯字而出現(xiàn)抓藥錯誤的情況,除此之外,院方應該向每一位臨床醫(yī)師發(fā)放處方集,讓每一位臨床醫(yī)師了解每一種西藥的作用、不良反應、禁忌、使用方法等信息;②在原有處方點評的基礎上,對點評制度進行不斷的改進及完善,院方應定期對處方進行抽查,并進行及時的評價,必要時可以建立處方點評評價小組,對處方的評價效果進行反饋,進而完善處方點評制度;③在每月對處方進行點評的基礎上,還應建立公平的獎懲制度,對處方評價結果較好的相應的臨床醫(yī)師,應進行公開的表揚,并從經濟上進行一定的獎勵,對于評價結果欠佳的處方的相應的臨床醫(yī)師,要進行一定程度的批評,并組織其進行學習。
3.2.3 嚴格執(zhí)行藥物管理、配伍工作:醫(yī)院西藥房處方單的配伍涉及到整個處方的效果,加強管理和配伍工作非常有必要,還要注意避免藥物之間互相影響,應盡量對西藥進行分類放置,如富含淀粉類西藥為一類、含糖份和油脂類西藥為一類,纖維性和木質化類西藥為一類,降低藥物之間互相影響而發(fā)生的質變情況。大部分的藥物應當放置在通風、高處的位置,但也要注意避免陽光直射,陽光直射會導致藥物質地發(fā)生一定的變化,注意貯藏室的空氣流通,可以在倉庫中設立通風扇、定期開關窗等,保障放置抗菌藥物的庫房能夠處在空氣流通的環(huán)境下,結合防潮、防濕等措施,為西藥的放置營造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在配伍方面,要注意對嚴格核對、分析,結合多種藥劑的特點分析,了解藥物之間的互相作用。
3.2.4 注意藥物安全預防霉變等:容易發(fā)生霉變的藥物較多,如當夏季來臨,空氣變得炎熱、潮濕時,膠囊類西藥都會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霉變,這多種因素的影響下,一些有著治療作用的西藥發(fā)生霉變,還可能引起蟲蛀、粘連、腐爛等等,藥物中的微生物過量繁殖,藥物原本的質地和形態(tài)都會發(fā)生變化。進而導致藥物質量不理想,西藥房處方單的療效也會受到影響。
3.2.5 加強對患者的管理:患者自行變更藥物用量,對于療效也可能產生不良影響,在患者離院時,一定要叮囑患者嚴格按照藥方中的標準服藥,遵從醫(yī)囑,積極配合治療工作的開展,降低不良反應的出現(xiàn)。綜上所述,經過針對性的改進之后,不合理處方出現(xiàn)的概率有了明顯的降低,因此,值得在臨床上進行推廣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