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娜
【摘 要】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使人們生活、生產(chǎn)的方方面面都受到了影響,英語教學自然也不例外。初中生正處于青春期,比較叛逆,與學習相比更愿意將時間用在網(wǎng)絡(luò)活動上,難免造成課堂上精力不濟、容易走神等情況。教師要正視信息技術(shù),不要一味摒棄,而是將其應(yīng)用于教學過程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其養(yǎng)成良好英語學習習慣。
【關(guān)鍵詞】信息技術(shù);初中;英語;學習習慣;培養(yǎng)
目前因為許多學生喜歡在課余時間上網(wǎng)聊天、刷短視頻、打游戲,在這些活動上耗費了過多時間,無法按時完成教師布置的作業(yè),課上也因缺乏睡眠而難以集中精力,所以家長們認為網(wǎng)絡(luò)害了孩子。其實我們要辯證地看待問題,信息技術(shù)是一把雙刃劍,它能吸引學生沉迷其中,那教師為什么不能將它用在教學之中呢?運用信息技術(shù)調(diào)動學生的課堂積極性,引導學生多聽、多說、多讀、多寫,養(yǎng)成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為今后的英語學習打下堅實基礎(chǔ)。
1.激發(fā)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聽”的習慣
我們獲取外界信息和知識的一種最為常用的手段就是聽,即使是牙牙學語的幼兒也需要先通過聽才能學習語言,所以教師要尤其注重培養(yǎng)學生聽的習慣,改善目前學生們聽不懂、記不住、能力差的狀況。一些學生因為英語基礎(chǔ)較差,在課上的聽力環(huán)節(jié)中認為自己聽不懂的就不去聽,導致下次依然聽不懂,形成了惡性循環(huán)。教師要全面考慮學生的實際水平,再根據(jù)教材內(nèi)容選擇適合的聽力材料。為有效吸引學生注意力,幫助其融入課堂,教師可以先播放一首和教學內(nèi)容有關(guān)的英文歌曲或一個影視片段。將話題轉(zhuǎn)回教學后,讓學生先對聽力材料依次進行泛聽、精聽和邊聽邊復述三個步驟,確保其理解材料的意思并抓住了每個細節(jié)。
比如講解Friends(八年級上冊Unit 1)時,教師在課堂開始先用多媒體設(shè)備播放歌曲《You Raise Me Up》,這是一首大家耳熟能詳?shù)母瑁S多學生并不知道具體的意思,教師讓學生在聽歌的時候仔細聽歌詞,細細品味,在歌曲結(jié)束后提問學生:這是一首關(guān)于什么的歌?主要寫了什么?你聽懂了多少?待學生熱情交流和討論后,與學生一起邊聽歌邊分析?!癥ou raise me up, so I can stand on mountains;You raise me up, to walk on stormy seas;I am strong, when I am on your shoulders;”這首歌其實寫了原本境遇不好的“我”在朋友的鼓勵下,能站在群山頂端,能走過狂風暴雨,變得更加堅強。之后讓學生討論“Friends”應(yīng)當是什么樣的,開展這一堂課的教學。
2.營造英語氛圍,培養(yǎng)學生“說”的習慣
作為一門語言,英語的主要作用就是供人們溝通交流,所以在提到學英語時,不可避免的就要學習說英語。然而因為缺乏語言環(huán)境,許多學生在多年的學習中始終未能鍛煉好自己的口語,因為怕說錯,所以不敢開口,導致了教育中“啞巴英語”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英語教師必須高度重視這一問題,在日常教學中不僅自己采取全英文的教學方式,也要求學生在平時多講英文,為達到這一目的,教師可以抓住時機為學生營造英語氛圍。遇到圣誕節(jié)、感恩節(jié)、萬圣節(jié)等節(jié)日時,利用多媒體設(shè)備展示一些國外節(jié)日的圖片和他們慶祝的影片等,告訴學生我們也要慶祝,并且大家都要說英語。另外,教師在找到一些有趣的材料時,可以在多媒體上展示,讓學生們扮演不同角色進行對話,鼓勵他們勇于展示自我。
比如,講解A day out(八年級上冊Unit 3)時,教師先用多媒體設(shè)備展示一些戶外運動的圖片,包括爬山、野營、騎行、遠足等,讓學生選出自己喜愛的活動并談?wù)勛约旱目捶?。講完教學內(nèi)容后,可以播放一段著名美劇《Modern Family》中大家一起去旅行的片段,讓學生認真看、仔細聽。接著分組活動,組內(nèi)人員分別飾演一個角色展開演出,也可以自行改編,學生們興趣高漲,躍躍欲試。最后教師選出最好的一組上臺表演。幽默詼諧的片段與學生們有趣的演繹大大活躍了課堂氛圍。教師要注意在學生說的過程中不要打斷,以免打擊學生積極性,如果發(fā)現(xiàn)了一些小錯誤,可以在活動結(jié)束后統(tǒng)一糾正并加以總結(jié)。
3.豐富學習材料,培養(yǎng)學生“讀”的習慣
在語文學習中,教師經(jīng)常強調(diào)閱讀的重要性,其實在英語學習中,“讀”的學習同樣是必不可少的。教師要引導學生經(jīng)常閱讀并且善于閱讀,掌握閱讀技能,在讀懂材料意思的同時還能重新組織材料,推理出一些隱藏信息,這就要求學生具備良好的閱讀理解能力。為了增加學生的閱讀量,教師在遇到一些有趣的外國新聞或優(yōu)秀文章時都可以利用信息技術(shù)向?qū)W生們展示和分享,讓學生體會到英語的樂趣。教師可要求學生看著大屏幕朗讀一些優(yōu)美的英文短文、詩歌等,不僅可以復習鞏固以前教過的詞匯和句式,還可以增強語感。或者讓學生跟讀名人演講視頻,糾正自己的發(fā)音和語調(diào),在潛移默化之中培養(yǎng)學生大聲朗讀課文與每天堅持讀英語的習慣。
教師可以在每堂課開始時或結(jié)束后說:“Now lets share a little joke.”用多媒體設(shè)備向?qū)W生展示一個英文的小笑話:“On the way home after watching a ballet performance, the kindergarten teacher asked her students what they thought of it. The smallest girl in the class said she wished the dancers were taller so that they would not have to stand on their toes all the time.”這種短素材的內(nèi)容很有趣味性,且沒有復雜單詞,學生很容易理解,教師每天要求一位學生朗讀素材,第二天按照學號換后面的同學,以此類推,確保每位學生都得到鍛煉?;蛘邔W生自己在英語周報等資料上看到有趣的故事后也可以在班內(nèi)朗讀。利用這種持之以恒的方式將英語滲透到學生的生活之中,使學生堅持閱讀并享受閱讀。
4.給予評價引導,培養(yǎng)學生“寫”的習慣
對于學生而言,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最難的部分就是寫作,因為寫作涉及的內(nèi)容比較多,包括單詞、短語、時態(tài)、句式等,學生很容易出現(xiàn)各種錯誤,打擊了對學習的信心,還有一些學生因不知道寫什么、怎么表達而根本無從下筆。為解決這個問題,教師可以在每堂課上向?qū)W生分享一句名言或佳句,豐富學生的寫作素材積累。并引導學生在日常閱讀中,可以自主記錄比較好的句子,多讀多看,吸收閱讀材料中的可取之處為自己所用。中文和英文的寫作習慣有很大的區(qū)別,為提高學生的寫作質(zhì)量,教師可以利用投影儀向?qū)W生展示優(yōu)秀范文,讓學生觀察文章的書寫、語句承接、標點使用、段落結(jié)構(gòu)、詳略安排等內(nèi)容,做到規(guī)范寫作。
比如,講完Seasons(八年級上冊Unit 7)后,教師用多媒體設(shè)備展示了一些四季的優(yōu)美圖片,并且布置了《My favourite season》的寫作題目,要求學生寫下自己最喜歡的季節(jié),可以描述這個季節(jié)的景色或你喜歡它的原因等。待教師完成檢閱后,選出一些優(yōu)秀作品用投影儀展示給同學們,尤其是一些有趣的句子如“When autumn comes, the woods are golden and fruit-laden, and the trees seem to be full of small lanterns.”教師通過點評這些作品的亮點,可以激勵學生,提高其寫作積極性。另外,教師可以建議學生在平時堅持用英文寫讀書心得和日記等,篇幅不必太長,主要目的是為了幫助學生形成習慣,他們在長期的寫作練習中自然會養(yǎng)成良好的寫作習慣。
為適應(yīng)時代變化與教育改革的需求,教師在初中英語教學中不能單純的傳授知識,而要在講解的同時充當一個引導者,倡導自主學習,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學習習慣,達到素質(zhì)教育的目標。五花八門的信息和趣味十足的信息技術(shù)很容易對學生造成沖擊,吸引其沉溺其中。教師要善于運用這種技術(shù)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學習上,采用多元化的學習方式改善課堂教學質(zhì)量,在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習慣,提高其英語水平與終身學習能力。
(本文系泰州市第十二期教學研究十二期教研一般立項課題《信息化時代下初中英語良好學習習慣養(yǎng)成的實踐研究》的階段成果之一;課題編號為:TZJYYB2019-034)
(江蘇省泰州市高港實驗學校,江蘇 泰州 225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