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岳陽
?摘要:《高中歷史課程標準》對高中歷史教學模式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教學中以培養(yǎng)學生批判性思維為教學基礎,同時傳授學生歷史知識,這不僅有利于學生的成長,還有利于高中學校歷史教育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關鍵詞:歷史教學? 批判思維? 培養(yǎng)
高中是培養(yǎng)學生批判性思維的重要時期,因此,學校在對學生傳授歷史知識時,不僅要讓學生掌握歷史知識,還要培養(yǎng)學生從歷史的角度來觀察及思考社會問題的能力,使其從問題中積累社會實踐經驗,提前做好步入社會的準備。所以,在高中時代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非常重要的。
一、轉變教學理念
教學理念的轉變對教師自身有很大的要求,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轉變自身的角色,摒棄以往“填鴨式”的教學方法。教師作為學生的領航員,應鼓勵學生積極質疑并探索問題,并在歷史教學中設立開放性的問題,從而幫助學生從多個方面思考問題。對于有分歧的歷史性問題,教師應用核心答案對學生進行正確引導。例如,教師在對學生講授新民主主義在歷史時期的重要地位時,應引導學生通過教材的內容給出合理的答案。教師也可以對某一歷史故事開展一場辯論賽,通過學生答辯情況了解其自身對歷史知識的掌握程度,提高學生整體思考及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其批判性思維的持續(xù)進行提供一定的便利[3]。
二、調動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
將自信心、意志力、興趣愛好運用到歷史學習中,是激勵學生學習歷史的重要條件,能使學生保持對歷史學習的興趣。具體內容分為以下幾點。
首先,教師要將歷史知識與社會實踐經驗相結合,使學生在課堂的思維活躍起來,從而調動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積極性。歷史作為古人生活故事的一種表現形式,包含的內容有成功也有失敗,為后續(xù)的教育模式提供了經驗參考,突出了其在社會中的作用。在歷史知識講授過程中,教師應將知識內容與實際結合起來,選擇與知識點相關并具有代表性的熱點問題,將歷史問題運用到實際中來,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對歷史學習的興趣,還可以讓學生覺得歷史就在我們日常生活中。
其次,教師應根據自身的歷史經驗和對社會熱點問題進行評論,并使用多種不同角度對歷史問題進行分析,從而培養(yǎng)學生多樣化解決歷史問題的能力。例如,在講解蘇聯與德國法西斯簽訂互不侵犯條約后,加快對東部建設開發(fā),同時做好戰(zhàn)斗準備,并最終取得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這一歷史內容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聯想我國大西北的開發(fā),從而引起學生的共鳴。這種歷史教育方式不僅可以讓學生快速了解歷史知識,還可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三、對學生思維方式的培養(yǎng)
首先,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一名善于獨立思考的學生在遇到問題時會做到多想、會想、善想。想要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教師就要運用歷史知識調動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善于發(fā)現隱匿在歷史故事背后的問題,養(yǎng)成多動腦的習慣。對于學生解決不了的問題,教師應進行積極引導,而不是直接公布答案。這樣不僅可以鞏固學生對歷史知識的掌握,還可以調動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同時,教師應在課堂上營造一種競爭氛圍,促使學生積極思考問題,避免出現對歷史知識一味灌輸的情況,從而提高學生對歷史知識的學習效率。
其次,教師在講授歷史知識時,要培養(yǎng)學生善于發(fā)現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思考與學習,掌握適合自己的閱讀方式。例如,教師可以選擇典型的歷史文章閱讀,讓學生從中找出文章的重點,并根據自己的思維表達出來;或者選擇經典文章的重要語句,在對學生講解的同時,引導學生根據自己對文章的理解,用簡明的語言簡要表述出來。總之,教師應在課堂上為學生創(chuàng)造各種機會,以提高學生思考問題的能力。
再次,教師應根據自身的優(yōu)勢,形成不同的教學特色。在教學中,我們可以發(fā)現,每位教師的教學方式都不同,校方應根據歷史教師的實際情況對其進行教育規(guī)劃,從而充分發(fā)揮每位教師的特長,構建高質量的教育模式。例如,一些教師對歷史知識了解比較廣泛,可以使學生在聽課時保持津津有味的狀態(tài),從而能幫助學生厘清思路。而有的教師對歷史知識進行講授時鏗鏘有力,可以很快地將學生帶入聽課狀態(tài),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從而激發(fā)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興趣。
最后,隨著學生對歷史知識的進一步了解,教師應在此基礎上對其掌握的歷史事件與內容進行思維規(guī)律總結,并對這些歷史知識進行比較,以加深學生的歷史思維,促進其思考能力的提升。例如,教師可以將國內的重點歷史事件與國外的重點歷史事件進行對比,讓學生找出相同點和不同點,以及雙方事件對今天的影響。這種比較方式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批判思維能力,對我國教育事業(yè)改革也有很大的影響。
教育改革對教師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zhàn),同時也是歷史教育發(fā)展的新形勢,教師應對新課程付出自身最大的熱忱,并將相關教學方式落實到實踐中,繼續(xù)提高對高中生歷史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從而使高中歷史在教育中煥發(fā)光彩。
總之,對于歷史教育來說,歷史教學的根本是高中學校對學生歷史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歷史教學的社會功能是其他學科不具備的,離開校園后,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經驗解決各種問題。所以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思維能力,是高中學校及歷史教師的重要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