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敬梅
摘 要:將AutoCAD課程內容知識點,教學重點、難點制作成微視頻上傳至“微信公眾號”,讓學生借助“微信公眾號”平臺反復觀看視頻自學,能解決學生學習AutoCAD課程時遇到的難點。教學實踐表明,學生的學習成績、主動性和興趣都獲得了提高,并且自主學習和協作學習的能力也得到了加強,學習效果顯著。
關鍵詞:AutoCAD;“微信公眾號”;微視頻;教學模式;學習興趣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20)24-0064-02
學校是文化的傳播地,應該與時俱進,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為廣大教師服務。本研究以滿足機械類學生學習AutoCAD需求為前提,發(fā)揮微信公眾平臺和微視頻的優(yōu)勢,并結合具體的AutoCAD教學實踐,設計實用有效的移動學習模式,以提高學生的滿意度和學習效果。
一、AutoCAD教學的研究
1.AutoCAD課程教學現狀
第一,學生基礎知識薄弱。部分學生缺乏主動學習的習慣,課堂注意力不集中。第二,AutoCAD課程繪圖命令繁多,教師在課堂演示操作之后,一些學生沒有記住教師所教的繪圖命令。第三,缺乏靈活的教學方式。就目前情況來看,本校機械類專業(yè)的一些教師在AutoCAD課程教學中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讓學生被動地完成任務,使得學生很難全面吸收并理解課堂知識。
2.AutoCAD課程設計思路
AutoCAD課程基本上所有的版本均是按照知識點來分章節(jié)。例如,基礎知識、繪圖環(huán)境設置、基本圖形繪制與編輯、平面圖形繪制與編輯、高級曲線編輯命令、尺寸與文字標注、常見零件圖的繪制等。每一章節(jié)都代表一類命令,如果教師完全按照教材的章節(jié)順序講解,對于每節(jié)課后要求學生練習的習題就有一定的局限性,因為每個圖形不是只有繪圖命令才可以完成,也不是只有編輯命令才可以完成,可以有很多不同的完成方法。這就需要教師對知識點進行整合,把不同章節(jié)的知識點按照命令使用的頻率進行劃分。例如,繪圖工具條中的直線、多段線、圓和圓弧及修改工具條中的擦除、修剪等命令可以放在最前面講解,不必按照章節(jié)順序,完全可以進行知識點整合。
3.AutoCAD課程微視頻制作
AutoCAD功能很強大,其在機械類繪圖中應用的基本操作、繪圖與修改命令和案例講解等,所涉及的知識點非常多,如果對每一個命令都逐一去詳解,不但非常耗時,而且很難讓學生吃透記住。因此,教師可使用一些視頻編輯設備對AutoCAD課程中的繪圖命令進行整合,通過剪輯和拼接,做成十分鐘左右的微視頻,供學生隨時學習。這樣,學生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進行觀看和學習,以提高學習主觀能動性,激發(fā)學習興趣。
二、微信公眾平臺輔助教學
1.微信公眾平臺課前輔助教學
課前預習是幫助學生快速掌握知識點的重要教學環(huán)節(jié)之一。在AutoCAD教學中,教師發(fā)現很少有學生習慣于課前預習。而教師結合微信公眾平臺,成功在課堂和課下引入微視頻教學法后,學生在任何地方都能通過登錄微信公眾平臺,點擊瀏覽微視頻,方便快捷地預習AutoCAD課程。這樣,學生了解了本課所學的繪圖命令內容,就能做到心中有數、有的放矢,在聽課時達到更好的效果。
2.微信公眾平臺課中輔助教學
在課中,教師可以通過小組演示、提問等多種形式對課堂進行組織。如教師可以提前對學生進行分組(每6人一組),在課前給學生布置練習圖,并要求學生在上課開始后的 15 分鐘內把練習圖畫好。接著,教師隨機抽取幾個小組進行演示。演示結束后,教師要進行點評,講解其中出現的問題。隨后,教師對學生預習中不懂的知識點進行集中講解。教師也可以針對某一個易錯點或者重難點進行統(tǒng)一講解。這樣,學生在自主練習時,也可以根據自己的水平和進度,隨時隨地運用微信公眾平臺中的微視頻播放、暫?;蛘咧貜筒シ爬L圖命令中某一知識點內容,實現“一對一”指導,有側重點地進行學習。
3.微信公眾平臺課后輔助教學
在課后,學生學習的內容包含大量的設計命令和繁復的操作步驟,如果他們的理解能力稍差一些,就無法掌握所學的知識點。而借助微信公眾平臺里的微視頻,學生可以隨時在課下利對任何繪圖命令進行查漏補缺、溫故知新,提高學習效率。
三、課程的實踐
為了檢驗AutoCAD課程在微信公眾平臺的有效性,課題組把這一平臺推送給2019機電和2019工業(yè)兩個班的學生,讓他們試學一個學期。經過一個學期的教學實踐后,課題組對學生在微信公眾平臺進行AutoCAD學習的意愿和滿意度進行了問卷調查。調查采取發(fā)放調查問卷的方式進行,為保證調查的真實性,調查組要求學生實事求是,集中填寫,當場回收。此次共發(fā)放問卷96份,收回問卷91份,91份均有效。下面,教師對問卷調查結果進行分析。
(1)說說你對微信公眾號的關注度?有86.8%的學生表示已關注,有5.5%的學生表示沒有關注,有5.5%的學生因為手機是老年機而無法關注,有2.2%的學生不想關注。(2)課前、課中、課后是否經常關注AutoCAD微信公眾號并觀看老師發(fā)的視頻?有41.8%的學生在課前、課中、課后關注并觀看老師發(fā)的每一個視頻,有35.2%的學生是課上不理解時才看,有10%的學生偶爾看看,有13%的學生老師讓看時才看。這說明多數學生是有學習能力和潛力的,關鍵在于教師要采用適合他們的培養(yǎng)和訓練方式。(3)微信公眾號對你學習AutoCAD是否有幫助?有44%的學生表示有很大幫助,有46.2%的學生表示有一定的幫助,有9.8%的學生表示幫助不大。這說明,在微信公眾號上學習AutoCAD,能幫助學生解決課堂上不能解決的問題,增強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4)AutoCAD教學過程中哪個環(huán)節(jié)重要?有33%的學生認為老師的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重要,有22%的學生認為教學視頻重要,有45%的學生認為課后的教學輔導重要。這說明,微信公眾號對學生課后學習AutoCAD有很大的幫助。(5)在微信公眾號上觀看視頻時有不理解的知識點怎么辦?有59.3%的學生選擇直接去找老師解答,有14.3%的學生選擇在公眾號留言給老師,有8.8%的學生表示自己找資料解決問題,有17.6%的學生表示和同學一起解決問題。這說明,在微信公眾號上學習AutoCAD既可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又可增進老師、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6)你對微信公眾平臺的建設有什么建議?有90%的學生建議在微信公眾號多放些AutoCAD學習視頻,有8%的學生認為無所謂,有2%的學生認為沒有必要。這說明,學生希望微信公眾平臺上的AutoCAD學習內容更加豐富,他們想學到更多的AutoCAD繪圖知識及操作。
四、結語
綜上所述,微信公眾平臺輔助AutoCAD教學,使AutoCAD課堂教學模式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轉變。這種教學模式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還可以提高團隊合作和溝通能力。在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中,學生還可以通過微信公眾平臺隨時與教師和同學交流,及時得到教師和同學的幫助。因此,教師要多應用“微信公眾號”輔助AutoCAD教學,以培養(yǎng)更多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張莉.基于微信公眾平臺的微視頻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天津電大學報,2018(04).
[2]張振明.“AuotCAD”課程教學改革與初探[J].中國林業(yè)教育,2011(29).
[3]王淑瓊.微課教學在《CAD 應用技術》課程中的應用研究[J].化學工程與裝備,2020(01).
[4]易弦,董斌,賴巧暉.微信公眾平臺輔助高職院校專業(yè)教學的探索與實踐[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7(12).
[5]劉尚琴.微信公眾號助推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分析[J].軟件導刊,2019(08).
[6]朱智瑩.AutoCAD課程教學探索[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2019(11).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WeChat Official
Account in AutoCAD Teaching
Li Jingmei
(Luzhai Vocational Education Center of Liuzhou, Guangxi, Liuzhou 545036, China)
Abstract: The AutoCAD content knowledge, teaching emphasis and difficulty are made into micro video uploaded to WeChat official account, so that students can watch the video self-learning repeatedly with the help of the WeChat official account platform. It can solve the difficulties encountered by students in learning AutoCAD courses. Teaching practice shows that students' academic performance, initiative and interest have been improved, and the ability of autonomous learning and collaborative learning has also been strengthened, and the learning effect is remarkable.
Key words: AutoCAD; WeChat official account; micro video; teaching mode; learning inter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