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虎城,王可儀,張明妍,龐穩(wěn)泰,金鑫瑤,張 冬,王 輝,張俊華
(天津中醫(yī)藥大學循證醫(yī)學中心,天津 301617)
病毒性心肌炎(VMC)是一種由嗜心肌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非特異性間質性炎癥,在病毒流行感染期約有5%的患者發(fā)生心肌炎,是年輕患者發(fā)生心力衰竭和猝死的主要原因[1-2]。由于其發(fā)病機制尚不明確,現(xiàn)在仍然缺乏針對性的治療方法,西醫(yī)常規(guī)的治療方案包括一般治療、抗病毒治療、保護心肌治療和對癥治療等,其治療效果并不理想,存在治療時間長、易反復等諸多問題。
中醫(yī)藥在治療VMC方面有一定的優(yōu)勢[3-4],臨床研究不斷增多。前期研究發(fā)現(xiàn)中醫(yī)藥研究存在結局指標報告的不規(guī)范、不一致、發(fā)表偏倚等問題[5],中醫(yī)藥治療VMC結局指標的情況如何,還缺乏相關的研究分析。本研究通過對中醫(yī)藥治療VMC的國內外相關研究進行抽樣分析,系統(tǒng)收集研究中采用的結局指標并分析存在的問題,以期為構建中醫(yī)藥VMC核心指標集奠定基礎。
1.1 研究類型 隨機對照試驗(RCT)。
1.2 研究對象 RCT受試者診斷為病毒性心肌炎。
1.3 干預措施 試驗組:中藥相關療法,包括中藥方劑、中成藥等;對照組:干預措施不限。
1.4 結局指標 不作限制。
1.5 排除標準 合并其他疾病的研究;重復發(fā)表的研究;會議論文;學位論文;干預措施以針刺、推拿、穴位敷貼等療法的研究。
1.6 文獻檢索策略 計算機檢索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CNKI)、萬方數(shù)據(jù)庫(WanFang Data)、中國生物醫(yī)學文獻數(shù)據(jù)庫(SinoMed)、維普數(shù)據(jù)庫(VIP)、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和 EMbase數(shù)據(jù)庫,同時追蹤已檢出文獻的參考文獻,以提高查全率。檢索時限為2018年1月1日—12月31日。中文檢索詞為“病毒性心肌炎”“隨機對照試驗”;英文檢索詞為“Viral myocarditis”“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檢索策略采用主題詞與自由詞相結合的方式,各部分用“OR”連接,各部分之間用“AND”連接。
1.7 文獻篩選與資料提取 將檢索得到的研究題錄導入NoteExpress 3.2.0文獻管理軟件。運用NoteExpress自動查重功能并結合手工進行查重,通過閱讀標題和摘要,排除明顯不符合納入標準的研究,余下研究閱讀全文后進行判斷。設計Excel表格進行資料提取,提取內容包括:1)納入研究的基本信息,包括標題、第一作者、發(fā)表雜志、作者單位等。2)研究對象的基線特征,包括人口學特征,如試驗組與對照組參與研究的例數(shù)、年齡、性別等,以及臨床特征如病程、中醫(yī)證候等。3)干預措施,包括用藥的名稱、劑量、療程等。兩位評價員獨自篩選和提取相應信息,并將結果進行交叉核對,如有分歧通過討論或請第三方協(xié)助解決。
1.8 統(tǒng)計分析 使用Excel 2010建立文獻數(shù)據(jù)庫,運用SPSS 23.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頻數(shù)(%)表示。對納入研究的指標使用次數(shù)、指標組合使用情況及指標測量時點進行頻次統(tǒng)計。
2.1 文獻篩選流程及結果 初檢共獲得文獻387篇,經過逐層篩選,最終納入44個RCT[6-49]。文獻篩選流程及結果見圖1。
圖1 文獻篩選流程圖Fig.1 Flow diagram of study selection
2.2 研究的基本特征 見表1。
2.2.1樣本量 44個RCT研究共包含4 077例患者,其中試驗組2 052例,對照組2 025例,單個研究的樣本量從38到200不等,平均為93例。
2.2.2 病程 35個研究(79.55%)報告了病程,其中6個研究報告的病程未分試驗組與對照組。
2.2.3 中醫(yī)證型 8個研究(18.18%)報告了中醫(yī)證型,可分為4類,分別為邪毒侵心、氣陰兩虛、熱毒瘀血、心陽不振。
2.2.4 干預措施 干預措施分為湯劑和中成藥。其中湯劑有22個研究(50%),湯劑聯(lián)合中藥注射劑和口服制劑各1個研究。中藥注射劑11個研究(25%),口服制劑6個研究(13.64%),余下3個研究(6.82%)為注射劑聯(lián)合口服制劑。
2.2.5 療程 除了兩個研究未報告具體療程,余下42個研究(95.45%)均對試驗療程進行了描述。療程跨度為1周到3個月,具體分布為:≤2周共13個研究(30.95%),2周~1個月共23個研究(52.27%),≥1個月共6個研究(14.29%)。
2.3 結局指標
2.3.1 指標域 納入研究共采用66種結局指標,單個研究結局指標最少為1個,最多為16個,平均每個研究的結局指標數(shù)量為6個。以指標的功能屬性為依據(jù),將納入研究的結局指標從中醫(yī)癥狀/證候、癥狀體征、理化檢查、遠期預后、生活質量、經濟學評估和安全性事件7個域進行歸類。見圖2。
2.3.2 指標頻次及聯(lián)合使用情況 排名前15位的結局指標依次為臨床療效、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脫氫酶(LDH)、肌酸激酶(CK)、不良反應、心肌肌鈣蛋白Ⅰ(cTnⅠ)、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心電圖療效、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中醫(yī)癥狀積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白細胞介素(IL)-6、左心室射血分數(shù)(LVEF)、IL-17。見表 2、3。
在指標選擇時,52.27%的研究同時選擇了臨床療效和CK-MB兩個指標;27.27%的研究選擇了臨床療效、CK-MB、LDH 3個指標;20.45%的研究同時選擇臨床療效、CK-MB、LDH、CK 4個指標;9.09%的研究同時使用臨床療效、CK-MB、LDH、CK、不良反應5個指標;同時使用6個及以上結局指標的研究僅有3個。
2.3.3 指標測量時點 排除安全性事件指標域中不良反應與安全性分析兩個結局指標,頻次排列前5位的指標測量時間點如下:1)臨床療效:除去兩個研究未報告臨床療效具體評價時點,余下37個研究報告的評價時點有9個,其中27.03%的研究測量時點在治療2周后,21.62%的研究測量時點在治療1個月后。2)CK-MB:25個研究的評價時點共9個,其中28%的研究測量時點在治療1個月后,其次為治療2周后(24%)。3)LDH:共8個測量時點,29.41%的研究在治療2周后,其次為治療4周后和治療1個月后各占17.65%。4)CK:16個研究共報告7個測量時點,31.25%的研究測量時點在治療2周后,其次為治療 1個月后(18.75%)。5)cTnⅠ:10個研究共報告6個測量時點,占比最多的為治療2周后(40%)。見表4。
表1 納入研究的基本特征Tab.1 Characteristics of included studies
圖2 結局指標歸納Fig.2 Outcome indicatordivision
表2 使用率排前15位的結局指標Tab.2 Top 15 outcomes in usage 次(%)
表3 指標組合使用情況Tab.3 Outcome combination usage 次(%)
通過對2018年VMC的RCT結局指標進行梳理可以發(fā)現(xiàn),VMC文獻存在結局指標差異大、不規(guī)范、缺少中醫(yī)特色指標等問題,這與已發(fā)表的中藥治療穩(wěn)定性心絞痛臨床試驗結局指標文獻研究[50]的結果類似。
從結果部分可知,納入44篇VMC研究的結局指標數(shù)量共66種,單個研究指標的選擇有1~16個不等,排序前5位的結局指標測量時點有6~9個不等,兩個指標同時組合使用最多的也只有23篇(52.27%),這些數(shù)據(jù)真實反映了VMC臨床研究的指標在數(shù)量選擇、測量時點、組合選擇方面均存在較大差異,指標的差異性使得數(shù)據(jù)合并分析存在問題,降低了臨床研究的價值,也造成資源的浪費。從前期數(shù)據(jù)提取階段發(fā)現(xiàn),納入研究報告最多的結局指標為臨床療效,共39篇(88.64%)研究報告,但臨床療效的判定標準不一致,存在較多自擬標準,指標的規(guī)范化研究需要進一步加強。在對結局指標頻次排序中發(fā)現(xiàn),使用頻次靠前的15個指標中,中醫(yī)特色指標只有中醫(yī)癥狀積分,且僅有5篇研究(11.36%)報告,體現(xiàn)出中醫(yī)藥特色指標的缺乏。此外,指標也存在不實用的問題,從指標域圖中可以發(fā)現(xiàn),實驗室的生物學指標應用較多,由于疾病和治療的復雜性,干預和療效的因果關聯(lián)推斷也非常復雜,納入研究的多數(shù)生物學指標的臨床意義并不明確,不能反映出治療對于臨床終點的療效[51],相較于此,生活質量、遠期預后等指標具有更加明確的臨床意義,但納入研究均未報告。
表4 頻次排列前5位的指標測量時間點統(tǒng)計Tab.4 Statistics of the measurement time points of the top 5 indicators ranked by frequency 次(%)
綜上所述,VMC臨床研究的結局指標存在差異性大、不規(guī)范、不實用、缺乏中醫(yī)特色指標等問題。因此,建立VMC中醫(yī)藥核心指標集,是提升其臨床研究質量的關鍵。
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只納入2018年的VMC文獻,且研究類型為RCT,樣本的代表性有一定局限。下一步將擴大檢索年限,納入試驗注冊方案,開展問卷調查,按照核心指標集研制流程,開展相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