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劉小瓊(廣元市劍閣縣人民醫(yī)院)
導讀
術后疼痛是醫(yī)院手術之后,手術患者難以避免的一個問題,也是患者無法忍受的問題。為了能夠更好地恢復,也因為疼痛知識缺少正確的定性,往往需要患者自己用精神抵制疼痛。雖然手術能夠有效地去除我們身體上的某些疾病,但傷口造成劇烈的疼痛,讓很多人對手術都“談術色變”,不惜重金使用麻醉劑,這樣往往會留下一些后遺癥,甚至會延緩傷口的恢復。本文是對術后疼痛對術后康復的危害予以簡單分析。
疼痛是人類身體的呼吸、脈搏、體溫、血壓之后的第五大類生命體征。過去疼痛往往被人們認為是疾病外在體現的癥狀之一,隨著當前科技的發(fā)達和人們精神意識水平的提高,疼痛也被歸屬于慢性疾病的一種。慢性疼痛作為人類一生中體驗得最多的病狀,逐漸受到人們的重視,如何抵御疼痛,尤其是手術之后的疼痛,更是成為今年的醫(yī)學界重點難題。
增加并發(fā)癥的幾率。術后疼痛對患者的身體也具有危害性。除了會給患者增加身體痛苦和心理負擔,還會在一定程度上,也會給患者的精神、心肺功能、凝血功能、內分泌功能等造成極大的影響,出現固定的體征異常。比如說,一些手術患者在術后抵御疼痛的時候,會導致患者的心肌氧耗量增加,如果沒有及時地補氧,就會誘發(fā)患者出現高血壓、冠心病等慢性疾病。還有的患者因為害怕術后疼痛,導致在手術之后不敢咳嗽,容易引起肺部感染,還有因為疼痛不下床活動,也會增加靜脈血栓形成的幾率。
影響術后康復。疼痛作為身體的不良反應癥狀,會對身體的各個部分、系統(tǒng)造成不良的影響,嚴重影響術后恢復。譬如說,疼痛會嚴重影響患者的精神情緒,讓他難以積極地展開醫(yī)學治療;疼痛會讓患者的身體機體免疫力下降,讓患者更容易被感染;疼痛還會引起患者精神焦慮,影響睡眠質量;讓患者的內分泌系統(tǒng)受到影響等等,都會對患者的術后恢復造成影響,甚至引起惡化等。
慢性疼痛。慢性疼痛作為現代歸納的慢性類型疾病,擁有和慢性病一樣的特性。術后疼痛如果處理不當轉變成為慢性疼痛,就會嚴重地影響患者健康。如果手術后一個月內疼痛感沒有減弱或者是消失,就需要引起醫(yī)生的注意。而在術后超過三個月的持續(xù)疼痛,就會發(fā)展成為慢性疼痛,而且處理起來非常的棘手。
在當前的各大醫(yī)院手術護理中,對于術后疼痛的診治、護理并沒有得到廣泛的重視。第一個原因是費用原因,第二個原因就是因為患者、醫(yī)生沒有意識到術后疼痛的危害性。因為在當前的醫(yī)學界環(huán)境里,疼痛雖然已經被規(guī)劃成為一種病癥,但在此之前,我們并沒有疼痛治療的案例和精神思想。加上術后疼痛大部分都是作為一種傷口愈合的常見癥狀,也就往往被人們所忽略。
術后疼痛的有效護理,不但能夠幫助患者減輕手術后的痛苦,也能夠提高患者的恢復效率。比如,術后的疼痛護理能夠有效地減輕患者心血管的耗氧反應,進而降低心臟有關疾病的發(fā)生幾率;術后的疼痛護理,也能夠讓患者不會因為疼痛問題而抑制自己咳嗽,增強肺部的擴張能力、氣體交換能力,避免肺部感染的情況;術后的疼痛護理也能夠降低患者活動的排斥心理,讓患者能夠更早地下床運動,進而加快恢復速度,降低血栓的風險。
我國當前的術后疼痛護理,最有效也最便捷的方式就是鎮(zhèn)痛泵。
鎮(zhèn)痛泵是通過持續(xù)的適量注射麻醉劑,幫助患者長時間到地減少疼痛,能夠有效地降低患者心率,減少患者心肌做功和氧耗量,也可以減少術后病人應激性激素的釋放,對普通病人和心功能障礙病人都特別有利。
能夠忍受疼痛并不能說明我們由多勇敢,害怕疼痛也不能說明我們由多么的懦弱。術后疼痛護理能夠提高我們的生活水平,降低我們手術后的應激反應,為我們術后的快速康復打下堅實的基礎,也能夠提高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