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輝
摘要:交通運輸對于國民經濟的發(fā)展和社會的秩序穩(wěn)定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公路運輸以其靈動的特點與中國基本國情相契合。自改革開放以來,公路運輸建設雖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仍是經濟發(fā)展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和重點范疇,為促進國民經濟的發(fā)展,提升公路運輸范圍內的經濟效益是關鍵所在。文章就公路運輸中存在的影響經濟效益的問題展開研究,提供一些主觀性的自我看法以供公路運輸經濟建設參考。
關鍵詞:公路運輸;經濟效益;存在問題;直接效益;間接效益
國家曾多次在重要文件中都有涉及到有關公路運輸建設的問題,公路運輸經濟效益問題可見一斑。公路運輸作為勞動密集型產業(yè),在中國人口多、資金少、地形復雜的基本國情驅使下,公路建設成為眾多交通工具中的首要選擇。近幾年,公路運輸經濟出現了遲滯現象,對國民經濟的增長極為不利,為促進國民經濟的穩(wěn)定增長,有必要對公路運輸經濟效益做綜合的分析考量后采取有效的應對措施,打破制約公路運輸經濟效益增長的桎梏。
一、制約公路運輸經濟效益增長的因素
(一)客源、貨源量與公路運量相掣肘
近年來,由于公路運輸產業(yè)的快速發(fā)展,公路運輸產業(yè)中存在巨大的利潤空間。客源、貨源的運力增長幅度遠遠超過了公路運輸產業(yè)的增長幅度。眾多運輸企業(yè)為能夠在公路運輸中分得一杯羹,不斷地擴大運輸的規(guī)模和增加運力總量,導致運力的大幅度增長。但中國的客貨源市場有限,且發(fā)展的速度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只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增長。從整個市場的視域來看兩者的增長幅度存在極大的不均衡,貨源運力的無序增長沒有受到相關部門的合理調配。市場經濟手段的盲目性和滯后性,導致供大于求的現象出現,致使運力的有效利用率降低,出現富余運力,從而降低了公路運輸的經濟效益。
(二)公路的密集度建設不足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引進國外技術和資金在公路的總里程建設上雖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在世界上處于領先的地位。但中國地域遼闊,公路里程的建設只是中國地域交通的需要,在公路的密集程度上還有待提高。公路作為出行的首要選擇方式,在眾多的區(qū)域的質量化公路建設還不足,沒有滿足出行的社會整體需求,且公路建設的技術含量較低,路面技術等級低,導致公路毀壞問題頻發(fā),增加了公路的運營成本,整體上降低了公路運輸的經濟效益。
(三)運輸成本的市場化增長
公路運輸行業(yè)主要依托的是石油能源的動力供應。現代市場化背景下,由于國內外各種因素的制約導致國內石油的價格居高不下,對于公路運輸行業(yè)來講無疑是雪上加霜。近幾年,經濟的高速發(fā)展,帶動了眾多行業(yè)發(fā)展的同時也導致了市場環(huán)境的混亂。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時,對于出行的舒適度和自由性也有了新的要求,私家車購買潮興起,全國各地的各大造車廠商賺的是盆滿缽滿,同時也導致國內石油資源的供應緊張,價格飛速上漲。再加上國際形勢復雜,各個國家都在互相博弈,尤其是美國主導的資本主義大國,控制石油市場,導致國外石油價格上漲,中國從外進口的原油量減少。石油作為戰(zhàn)略性血脈能源,國家從根本上很難將石油價格控制在有效的范圍內,只是略微的出現下調現象,后隨市場的變化不斷出現漲跌跳動。從而致使運輸行業(yè)的成本大幅度增加。另一個是原材料價格上漲,公路運輸使用車量的零部件價格昂貴,車輛出現問題時需要高額的維修費用。其次,公路運輸行業(yè)的車輛面臨著更新?lián)Q代的窘境,大多數車輛是歷時多年沿用至今的,按照運營車輛的標準,車輛淘汰換新的比例較大,公路運輸行業(yè)面臨著車輛換代的高額支出危機,故多重因素導致運輸成本的上漲。
(四)公路運輸行業(yè)市場競爭激烈
改革開放伊始,計劃經濟向計劃和市場統(tǒng)籌發(fā)展轉變,公路運輸行業(yè)也出現了市場化趨向,公路運輸不在是國有企業(yè)主導下的壟斷性產業(yè),逐漸出現追逐市場利益的個體運輸,形成國營運輸、集體運輸、個體運輸交互存在的局面。國有運輸企業(yè)、集體運輸企業(yè)在改制的過程中沒有跟上市場發(fā)展的腳步,存在嚴重的內部混亂現象,組織渙散,消極工作,運輸收費比個體運輸高。同時國有運輸行業(yè)負擔重,大批退休人員的退休經費和國家繳稅賦款比例上調,面臨著嚴重的資金短缺危機。在與外界運輸行業(yè)競爭時,面臨著技術改革的時代要求,技改引進技術和設備需要高額的支出費用,多重的對外支出嚴重制約了國有運輸行業(yè)的市場競爭力。個體運輸相較于國有、集體形式的運輸行業(yè)有較大的優(yōu)勢,自由、靈動沒有行規(guī)限制,且有不規(guī)范的拉客手段和低價截單,運輸市場逐漸的偏向于個體行業(yè)、私營運輸行業(yè)。
二、公路運輸直接經濟效益
(一)運輸中產生的經濟效益
汽車運輸適應性較強,但對于汽車來說,更適用于短途運輸。長途運輸過程,汽車所需的費用較之于鐵路、水運、航空要高。汽車運輸主要實現的是門到門的送達服務。隨著我國公路建設的高速發(fā)展,各區(qū)域之間的運輸里程大大縮短,便于汽車的運輸。對短途運輸來講,大大的降低了短途運輸的投入成本,公路運輸的經濟效益得到了明顯的提升,且優(yōu)化了地區(qū)之間的線路架構。
同時,隨著交通運輸的便捷化,實現了運輸的時效性和縮短了運輸所需的時間。隨著交通運輸業(yè)的發(fā)展,尤其是快遞行業(yè)的崛起、電子商務的產生,現代化的信息技術實現了電子商務和快遞行業(yè)的相互融合,實現了交通運輸的運輸結構優(yōu)化。通過電子商務平臺購買產品,運用大數據技術實現運輸的最優(yōu)化選擇,將運輸的任務分派給最便捷的快遞公司,實現貨物的及時運輸,大大降低了在公路上的停留時間,將快速運輸的時間優(yōu)勢轉化為經濟效益,時間的縮短,增加了運輸的次數,將運輸的經濟價值完全的展現了出來。公路交通的便利性改善了貨物因交通不便需中途集中轉運的情況。貨物中轉過程中需要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來支撐,直接增加了運輸成本。交通運輸的直達便利性,解決了中途轉運的問題,直接的節(jié)省了大量的運輸成本,轉化為直接的經濟效益。貨物進行中轉還存在許多的隱患,快遞丟件、破損,給買方造成經濟損失。其他非快遞貨物,如經濟性能源運輸,煤、沙石等的運輸,中途轉運會造成貨物的撒漏和裝卸過程中總量的缺失,不僅給自然環(huán)境造成影響,還給客戶方造成經濟損失,最終形成賣方賠償損失。隨著公路運輸的高速發(fā)展,運輸中轉率大大降低,實現了貨物的直接到達和及時性,直接轉化為公路運輸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