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少霖
蟳埔,位于福建省泉州市豐澤區(qū)東海街道,百年來當(dāng)?shù)匾恢绷鱾髦靶“四谷骸钡膫髡f。蟳埔海邊,曾一排排放著上千個裝有不及正常人一半大的“皇金”(泉州一帶用于二次葬的專用骸骨陶瓷罐),后因埔舊村改造,現(xiàn)今那些“皇金”已遷移至附近山上。它們給人的印象神秘,那么山上也便是當(dāng)?shù)厣衩刂亍?/p>
這些骸骨是怎么來的?為何成群出現(xiàn)?難道泉州曾有過“小矮人”?蟳埔當(dāng)?shù)乩弦惠吶撕芏喽家娺^蟳埔海邊的小矮人墓群,但是蟳埔和村子?xùn)|邊的金崎社區(qū)的村民對“小矮人墓群”的傳說,似乎都只能零零碎碎說出些段子。村民說,這個傳說從祖輩就流傳下來了,但是都說不清楚這些墓群到底是什么來歷。
據(jù)當(dāng)?shù)卮迕窠榻B,埋葬著“小矮人”的小墓包,以前集中或零星地分布在東海法石至蟳埔村沿江一帶的海灘及山坡上。但是20世紀(jì)80年代,蟳埔舊村改造,很多人開始在蟳埔村沿江一帶蓋房子,這些小墓包被人們陸續(xù)遷移到附近的鷓鴣山上去了。
63歲的鄭建華和76歲的謝生一直從事“土公”(風(fēng)水師,專門幫過世的人收揀骨頭)工作,曾幫人揀過這些小矮人的骨頭。兩個老人家對小矮人遺骨形狀的記憶還非常清晰。
謝生說,當(dāng)時看到的“皇金”,直徑25厘米到40厘米,高度約25厘米到40厘米。那些“皇金”里面的“小矮人”遺骨,大多只剩下頭部的天靈蓋和大腿腿骨,以及一些零碎的骨骸,并沒有完整的尸骨。
這些裝著“小矮人”的“皇金”沒有寫明遺骨主人的名字、生卒年代,也沒有其他陪葬品。
這些小矮人至少經(jīng)過“三次葬”。第一次是兇葬,葬的時候是整個人的尸體;第二次是吉葬,等尸體風(fēng)化得只剩下尸骨的時候,人們把這些骨骼收到“皇金”里,以往村民看到蟳埔村口沿江一帶的幽幽藍色鬼火,便是這些“小矮人”骨骼發(fā)出的磷火;第三次葬,就是在鷓鴣山上。
“元兵說”:蟳埔周邊流傳著一句傳說,“三家養(yǎng)一員,一夜蟳埔(殺)完全”。豐澤區(qū)文體局副局長鄭劍文指出,蟳埔明清后才住人,元代的時候還是海灘。當(dāng)時“三家養(yǎng)一員”是一種制度,說的是元兵侵犯泉州,加重了泉州百姓的苛捐雜稅,大概每個元兵都可以向三戶人家征稅。最后,泉州百姓不堪重稅,揭竿起義,一夜間把元兵殺個精光。
“倭寇說”:明清是倭寇騷擾我國東南沿海的時期,當(dāng)時倭人和東南沿海海盜勾結(jié),這倭寇中既有身材矮小的日本人,也有當(dāng)?shù)氐暮1I?!百量堋眮矸福詈蟊弧翱官痢绷x士剿滅,集體葬在海邊。鄭劍文分析說,“倭寇說”較為合理,因為那些“皇金”且用糖水灰筑墓,屬明代風(fēng)格。
“瘟疫說”:蟳埔沿海是晉江的出海口,可能有一場瘟疫,席卷了晉江流域,眾多小孩生命止于瘟疫,最后被集體埋葬在海邊。不過如果是瘟疫,為什么身亡的都是小孩呢?
“孫權(quán)說”:有一種說法,三國時期,吳國孫權(quán)從海外抓來了一些“小矮人”,后來這些小矮人不知道什么原因集體在那兒過世。這個說法,疑點更多。三國時期,埔還沒有形成村落,這些小矮人從哪來、死因又是什么!
“阿拉伯人說”:這種傳說認(rèn)為,蟳埔女的“簪花圍”據(jù)傳就是從阿拉伯傳來的。因此,“小矮人墓”的主人可能是唐朝時到中國來的阿拉伯人。
清嘉慶年間蔡永蒹《西山雜志》載:“前埔者,蟳埔也,三十七都渡頭蟳埔之尾焉。晉唐之際海灘也,宋時漸涸成陸地矣。其地指今三十六都臨海埔之蟳埔也,元明之際始有村落。”蟳埔元明之際才有村落,這些墓群也應(yīng)是出現(xiàn)在元明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