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應平
《道德與法治》的教學對加強學生思想道德教育有著重要的作用,由于其概念性比較強,如果一味地按教材知識點進行講解,會激發(fā)學生的叛逆心理,對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來說,可能會出現,不能掌握知識內容的情況,影響整體學習效果,聯系學生的日常生活內容進行教學,可以極大優(yōu)化如今的教學效果。
1將教學內容生活化
在對小學生進行道德與法制教育,教師可以依據教材內容將生活中發(fā)生的一些案例巧妙引用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更容易理解和消化,也更容易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傳統(tǒng)的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因多種客觀因素的影響比較注重學生的試卷分數,所以往往忽視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生活化教學可以從很大程度上改善這一現狀。
1.1教學內容生活化案例分析
在老師為小學生們講解五年級教材內容,祖父的園子這篇課文的時候,先為同學們講解本篇課文的大致內容,和作者想要表達出的基本情感,本篇課文作者想要表達的主要是對祖父的濃濃的思念之情,在課上進行課文內容講解的同時,老師應該有目的的,將課文內容與同學們的實際生活結合起來,并提出一些問題來引導同學們進行聯想,生活化的教學模式不應該由教師單方面灌輸,而是應該通過引導,讓同學們自己將生活與課文相結合,激發(fā)他們的獨立思考,生活中的言行是否正確,是不是有不合時宜的行為出現,通過這篇課文,可以在尊敬長輩等道德方面對同學們有一個有效的教育。
1.2教學內容生活化的重要意義
將學校傳授給學生的知識,逐漸進行生活化處理,是生活化模式的主要工作內容,因為在小學階段,學生的主要知識來源,除了學校里教師傳授的之外,基本來自于生活中父母的教導,會說來自于他們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通過生活化處理,是他們比較容易的接受,這是內容,把冷冰冰課本上的知識轉移到實際生活中來,可以極大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和學習熱情,培養(yǎng)他們接受知識的能力,是目前階段的重要工作,在小學階段,將教學內容生活化是十分簡單易行的,因為小學階段的教學內容,大多數是起到的是啟蒙作用,而家庭生活正是學生啟蒙的重要地點,不管是科學啟蒙還是文化啟蒙,將教學內容生活化都可以完美地達到啟蒙這一教學目的,同時教導小學生在生活中運用所學到的知識,這本來就是對教學成果的一大考驗,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將知識掌握得更加牢固,也能夠時時刻刻生活化的教學效果進行考驗。
1.3教學內容生活化對培養(yǎng)學生法制與道德觀念的作用
對于還處在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他們的道德觀念還沒有被養(yǎng)成,對法治理念還沒有一個清楚的認識。所以在低年級就對其進行正確的教育,能夠幫助他們塑造正確合理的法治觀念和道德素質,現階段他們的接受能力強,學習能力快,但是如果找不到好的教學方法對其進行教育,往往會出現教學失敗的案例,對培養(yǎng)他們的道德與法治觀念十分不利,將學校的教學內容逐漸變得生活化,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決這一問題。對學生尤其是對剛進入學校的學生來說他們過于依賴家庭,學校的規(guī)則與限制會讓他們變得十分叛逆,在此基礎上,生活化的教學模式可以逐漸安撫其叛逆的心理。將知識分解開來,融入到日常生活之中,可以加強小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能力,尤其是在對其進行道德與法治方面的教學任務之中,將相關知識融合到小學生的實際生活中,能夠保證他們更高效的接受知識內容。
2指導學生觀察生活
道德與法制教學和實際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教師應加強引導,培養(yǎng)學生從各個角度觀察生活中的實際案例。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往往忽視這門學科學習的實用性,也會讓學生認為教材知識和實際生活是有很大距離,所以教師應該更加深入分析和研究教材內容,增強學生對道德與法制知識的理解,同時從生活化角度引導學生加強理解,道德與法治觀念等方面,知識內容的教學,在日常生活中有著極大的應用,就有很強的實踐能力,只要運用良好的課程教學模式,就能夠達到教學前預定的目的。
3運用生活化的方式實施教學評價
對小學生進行道德與法治觀念等方面知識的教學,主旨是為幫助小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打下基礎。教師也要對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給予正確客觀的評價,評價的標準應該根據學生的日常言行和學習程度踐行,這樣可以在學生出現錯誤的時候及時予以正確的引導,并加以改正。正確的評價體系可以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學習信心,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個人優(yōu)勢,從生活化角度運用不同的方式評價學生,全面了解學生的心理發(fā)展和言行意義,實現教學的真正含義,這也是生活化教學真正值得推廣的價值所在。以部編版小學的三年級教材內容“我學習,我快樂”為例,這篇文章的教學內容就是讓學生以樂在其中的方式進行學習,豐富自己的頭腦,在日常學習之中,教室應該盡量避免課上的氣氛變得死氣沉沉,可以通過各種方式帶動課堂氣氛,然后切入主題:學習的重要性,即學習是一項可以提升文化修養(yǎng)和人文素養(yǎng)的必備技能,還能更好地陶冶學生的情操,學習是一項終身受用的技能。
4以學生的興趣為出發(fā)點
興趣可以激發(fā)處取學生們的求知欲,以部編版小學二年級教材內容“我說一張紙”為例,本篇文章的主旨是讓學生了解紙張的來源和用處,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談談自己都見過哪些種類的紙,還以讓學生自主搜集一些關于節(jié)約用紙的小方法,讓學生思考節(jié)約用紙的方法,這樣不僅能活躍氣氛,還能將學生的興趣充分的激發(fā)出來,加強學生和教師的溝通和交流。
5結束語
立足生活化角度進行教學,已經被越來越多的教師所關注,并靈活運用在教學活動中,將生活和實際教學內容相結合,可以讓學生有能力掌握知識,越來越受到學生的歡迎,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