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部編版語文教材二年級下冊識字單元教學設計為例,論述開展小學語文低年段部首字的教學策略,通過繪圖敘事探文字初心、追根溯源解“部首字”、學以致用行語言實踐、潤物無聲育民族魂的過程,激發(fā)學生的識字興趣,提升學生的識字能力。
【關鍵詞】部首字 識字教學 自主學習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0)25-0062-02
“蒙養(yǎng)之時,識字為先?!睗h字是傳承和弘揚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是中華文明的顯著標識。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第一學段的教學重點,也是貫穿整個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教學內(nèi)容?!钡湍昙壸R字量約占整個小學階段的50%。二年級下學期作為從第一學段過渡到第二學段的承上啟下階段,學生必須達到會認1600字、會寫800多字的保底目標。隨著同音字、形近字的不斷增加,學生在大量閱讀的同時,如果沒有得到科學的方法指導,尤其容易混淆同音、形似字,產(chǎn)生畏難情緒。
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順應時代發(fā)展的要求,根據(jù)語言文字規(guī)律,遵循學生的認識規(guī)律和年齡特點,在二年級下冊識字教學中安排了部首字的語用要素。筆者研究發(fā)現(xiàn),發(fā)揮部首字的作用,強化識字方法的指導和識字能力的培養(yǎng),可提高學生識字的主動性,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下面筆者就部首字的教學價值進行分析,提出具體的教學策略。
一、繪圖敘事,探文字初心
中國漢字脫胎于圖畫,原始字形往往帶有象形性,隨著社會文明的不斷發(fā)展才日趨符號化。通過前三冊學習,學生對形聲字的構字規(guī)律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礎上,教師應繼續(xù)引導學生運用形聲字的構字規(guī)律,建立生字音、形、義之間的聯(lián)系,不斷發(fā)現(xiàn)漢字的奧秘,感受識字的樂趣。在部編版語文教材二年級下冊識字單元第3課《“貝”的故事》教學中,筆者根據(jù)部首字的特點開展教學。
師:同學們,你們?nèi)ミ^海邊嗎?圖片上是什么東西?(用多媒體課件展示貝殼的圖片。)
師:對,這是貝殼,一種生活在水里的動物。我們聰明的祖先把它畫了下來,“貝”字成為古老漢字中的一員。同學們看看有什么發(fā)現(xiàn)?
生:以前的“貝”字好像一幅畫!它還有兩條“觸角”呢……
師:大家真善于觀察!我們將從《“貝”的故事》中了解漢字的演變,感受漢字的魅力。(板書課題)
師:現(xiàn)在“貝”字可以當作很多漢字的偏旁,而且組成的新字大多與錢財有關,你們知道為什么嗎?
筆者通過介紹“貝”字的由來、演變及發(fā)展,引出用“貝”做偏旁的一系列漢字,并由“貝”的字義,指出用“貝”做偏旁的一系列漢字的大致意思。低年級學生的思維方式以形象思維占主導,他們對于圖形顏色、具體形象尤為敏感,記憶深刻。教師在教學中滲透漢字的構字理據(jù),結合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進行字理教學,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追根溯源,解“部首字”
部首是漢字形體結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理解字義和學習按部首查字典時用到的重點概念。合體字有部首,獨體字也有部首。合體字的部首一般是表義的形旁或部件,獨體字的部首往往是它的第一個筆畫或者本身。
一般來說,學生從小學二年級上學期開始學習查字典,初步掌握音序查字法和部首查字法。但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仍然“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常常望文生義,想當然地就給漢字“安排”部首,于是出現(xiàn)查不到生字、對字詞理解囫圇吞棗的情況,如錯選“甲”為“鴨”字的部首等。如不追根溯源及時糾正,隨著生字量的不斷增加,學生識字錯誤率將一再上升,造成語文學習耗時低效的后果。針對此問題,在部編版語文教材二年級下冊識字課《中國美食》教學中,筆者沒有直接闡述相關理論,而是深入淺出地以故事和比喻的形式巧妙地告訴學生部首和部首字的作用,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漢字規(guī)律。
師:老師發(fā)現(xiàn)有的同學預習“鴨”字的時候選了“甲”字作部首,真是太遺憾了,知道為什么嗎?
生:字典里沒有甲字旁!
生:“雞”字左右兩個部分都能查到,“鴨”字也是左右結構,為什么沒有“甲”字部呢?
師:點贊大膽質(zhì)疑、動手查字典、積極求證的同學,因為你們有“打破砂鍋問到底”的鉆研精神!讓我們打開字典請教“小老師”,看看“部首目錄”,你有什么新發(fā)現(xiàn)?
生:有的字有兩個部首,有的只有一個。
生:有些部首不是一個字,就是一些筆畫……
師:為善于發(fā)現(xiàn)的你們鼓掌!我們的“漢字王國”太大了,想要認識它們怎么辦呢?漢朝有一位名叫許慎的學者,他根據(jù)漢字的字義,把9000多個字分成540個部,就像部落一樣,每部的第一個字即稱為部首。像不像是部落的首領?找到這個部落的首領,就能找到這個字啦!我們聰明的文字學家覺得540個部落還是太多,現(xiàn)在歸并為201個部首,這樣生字找起來就更容易了!說說你發(fā)現(xiàn)了哪些部首?
生:“十”“人”“口”“女”“鳥”……
生:兩點水、單人旁、橫部……
師:有些偏旁是部首,有些字自己就能做部首。作為部首,它們代表這個部落的意思。比如“貝”作為部首大多與什么有關?
生:大多和錢財有關。
師:木字旁作為部首大多與什么有關?
生:大多和樹木有關。
師:鳥部的字大多與什么有關?
生:大多和禽類有關。
師:“鴨”也是家禽,歸“鳥”部,“甲”代表它的讀音。不是所有字都能做部首,不然“漢字王國”太大,我們都找不到“漢字居民”了。平時我們多想想漢字的意思,查查字典,了解漢字的部首有哪些,就不會在“漢字王國”里迷路啦!
所有漢字都有部首,教師在教學中有意識地運用字理對學生進行指導,使學生逐步認識到大部分漢字是合體字,掌握常見部首尤其是部首字的形義,學習合體的會意字和形聲字,讓學生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三、學以致用,行語言實踐
生活處處有語文。在學生對漢字的偏旁、結構、構字原理有了初步了解的基礎上,針對二年級教材中合體字增多的情況,教師充分根據(jù)教材的特點,進一步引導學生掌握形聲字形旁表義、聲旁表音的規(guī)律,并充分利用這些規(guī)律,引導學生大膽地猜讀生字,自主學習。學習部編版語文教材二年級下冊識字單元第一課《神州謠》后,學生通過字理認識了“州”:
師:有的同學組詞“亞州”,說明詞匯很豐富,可老師沒打勾。誰知道為什么?
生:“亞洲”的“洲”有三點水!
師:你很會觀察,能想一想、比一比,說說為什么嗎?
生:“州”是河流或水中間的小塊陸地,那些點是小島。
生:“州”加上三點水,水更多啦!
師:是的,一般來說,范圍更大的,周圍是大海包圍的才用“洲”,哪位同學能運用這個知識組詞?
生:廣州、柳州、梧州、蘇州、杭州……
生: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亞洲、非洲、洲際導彈……
師:同學們真能干!以后組詞的時候想想意思,就不會再錯了!
課后進行“州”與“洲”的比較聽寫,學生正確率達到90%以上??梢姡瑢W生運用部首和部首字的相關知識辨析字形、字義,有助于正確地運用漢字,增強語文學習興趣,提高學習能力。
四、潤物無聲,育民族之魂
興趣是學生識字最好的老師。學生對漢字本身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則處處、時時都有認字的“課本”。有了興趣,學生不但不會感到認字是一種負擔,反而會感到識字是一種樂趣。教師在這樣自然無痕的識字教學過程中落實愛國主義教育、培育學生的民族精神,是語文課程工具性和人文性高度統(tǒng)一的體現(xiàn)。
部編版語文教材編者在二年級下冊識字單元語文園地三“字詞句運用”中分別設計了豐富的語言實踐:讓學生選一選,連一連,遇到不認識的字可以根據(jù)偏旁猜猜意思,再查字典驗證;查一查,記一記,認識字典中的部首字……筆者在此基礎上設計多彩實踐活動,如“漢字王國小使者”“漢字部落聯(lián)盟”“小老師教漢字”等,鼓勵學生編撰兒歌、順口溜,說漢字故事,如用“門”這一部首字歸類,讓學生續(xù)編兒歌:
木字進門很清(閑)
口字進門(問)聲好
日字進門站中(間)
市字進門看熱(鬧)……
實踐證明,教師依據(jù)字理教學,發(fā)揮部首字的作用,能充分激發(fā)學生的識字興趣,增強識字效果,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學生在具體生動的學習活動中,扎實提高識字能力,感悟漢字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
注:本文系南寧市“特級教師專項”C類課題“興桂路小學‘興桂教育課程文化體系建構的研究”(課題編號:TJ2018C012)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黃夢梅(1970— ),女,廣西南寧人,大學本科學歷,一級教師,南寧市教學骨干,研究方向為學校管理和語文教學。
(責編 秦越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