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小麗
昆山市糧油質(zhì)量監(jiān)測中心 (昆山 215300)
小麥淀粉的糊化特性是國內(nèi)外研究小麥品種淀粉加工品質(zhì)的主要指標(biāo),常用快速黏度儀 ( RVA )參數(shù)表示,它對面條等淀粉質(zhì)食品的食用品質(zhì)有重要的影響[1-3]。國內(nèi)外研究表明,淀粉食用品質(zhì)受基因型與環(huán)境的共同影響[4]。儲藏環(huán)境不同,淀粉在分子結(jié)構(gòu)和糊化特性上產(chǎn)生較大差異,從而影響到小麥粉的食用品質(zhì)??焖兖ざ葍x(RVA)法多用于糧食育種和食品加工品質(zhì)方面,如大米及米粉的糊化特性測定,但在小麥粉等成品糧的儲藏方面運用研究還較少,試驗采用快速黏度儀分析法,探討小麥粉在儲藏過程中的糊化特性變化,從而為判斷糧食是否宜存供一定依據(jù)。
1.1.1材料與試劑
中筋小麥粉,由北京古船食品有限公司提供;純凈水。
1.1.2儀器和設(shè)備
PQX型多段可編程人工氣候箱,快速黏度分析儀。
1.2.1樣品制備
樣品混勻后置于布袋中,將人工氣候箱的儲藏溫度設(shè)為(20±1)℃,(35±1) ℃,通過調(diào)節(jié),使得相對濕度分別為45%、55%、65%、75%、85%,進行模擬儲藏。儲藏時間為60 d,每隔10 d取樣試驗。
1.2.2樣品測定
小麥粉水份按照GB 5009.3—2016測定,糊化特性測定按照GB/T 24853—2010方法測定。
峰值黏度指加熱使試樣開始糊化至冷卻前達到的最大黏度值。由圖1可以看出,20 ℃下,儲藏60 d后,按儲藏濕度從低到高排序,小麥粉峰值黏度依次為3 242、3 237、3 268、3 283和3 302 cp(圖1),與大米儲藏期間峰值黏度變化相似,郭玉寶提出,大米在儲藏期間峰值粘度在0~2個月呈現(xiàn)上升趨勢[5]。各濕度下的變化趨勢基本一致,在儲藏前50 d,上升幅度平緩,從50 d儲藏至60 d時,增幅較前期明顯。這表明在相同儲藏溫度和儲藏時間下,小麥粉峰值黏度與環(huán)境濕度變化一致,濕度越大,峰值黏度越大。高濕條件下,小麥粉吸濕強度大,易變質(zhì),滋生微生物,微生物活動所產(chǎn)生的各種酶和有機酸對蛋白質(zhì)進行分解,使得被蛋白質(zhì)包裹的淀粉顆粒得以釋放出來,因此淀粉顆粒更容易吸水膨脹至更大的體積,使得淀粉的體積分率上升,峰值黏度上升。35 ℃儲藏期間,各濕度條件下,呈現(xiàn)出與20 ℃相似的變化規(guī)律,但小麥粉的峰值黏度值明顯高于20 ℃儲藏條件下的峰值黏度值,且變幅隨著濕度增大而增大,在85%儲藏濕度下,儲藏60 d,小麥粉峰值黏度增加值明顯大于其他各儲藏濕度,增加了515 cp(圖2)。這與雷玲等的研究稻谷在儲藏過程中35 ℃儲藏的峰值黏度較20 ℃高的趨勢一致[6]。通過對實驗數(shù)據(jù)集進行雙向方差分析(表1),儲藏濕度和儲藏時間對小麥粉峰值黏度影響顯著。
衰減值反映了在加熱過程中淀粉顆粒結(jié)構(gòu)的穩(wěn)定性,衰減值越大,說明淀粉結(jié)構(gòu)越不穩(wěn)定。比較圖3、 圖4可知, 在20 ℃的儲藏條件下,小麥粉衰減值總體低于35 ℃的儲藏條件;不同濕度條件下,小麥粉呈現(xiàn)的衰減值也不同,但兩個儲藏溫度下的總體趨勢亦基本一致,儲藏濕度在45%~75%范圍內(nèi),其衰減值變化較??;在高濕儲藏條件下(85%),小麥粉衰減值在儲藏40 d后開始明顯下降。有資料顯示,35 ℃下,隨著儲藏時間延長,秈稻衰減值呈現(xiàn)顯著下降趨勢,而粳稻的衰減值初始上升,到14周左右,呈現(xiàn)下降趨勢[7]。由表2可以看出,除在20 ℃下,儲藏時間對小麥粉衰減值影響顯著外,其他條件對其影響不顯著。
圖1 20 ℃下小麥粉的峰值黏度
圖2 35 ℃下小麥粉的峰值黏度
表1 儲藏濕度和儲藏時間對峰值黏度的影響
隨著混合物逐漸冷卻,在淀粉分子之間,尤其是直鏈淀粉分子之間會發(fā)生重聚合,可形成凝膠,
黏度增加至最終黏度。從圖5、圖6可知,小麥粉最終黏度隨著儲藏時間的延長而升高,儲藏溫濕度越高,最終黏度也越大。在高濕度儲藏條件(85%)下,小麥粉最終黏度在儲藏10 d后即明顯增大,并在儲藏50 d達到或接近最高值,并趨于穩(wěn)定。高溫高濕下,小麥粉中蛋白質(zhì)對淀粉顆粒的包裹作用減弱,所以使得加熱過程中直鏈淀粉更容易從淀粉顆粒中滲濾出來,在淀粉糊化后的冷卻過程中,這些直鏈淀粉分子迅速聚集、膠凝形成網(wǎng)絡(luò)結(jié)構(gòu),使形成的凝膠強度增加,最終黏度上升得快[8]。由表3可以看出,儲藏濕度和儲藏時間對小麥粉最終黏度影響顯著。
圖3 20 ℃下小麥粉的衰減值
圖4 35 ℃下小麥粉的衰減值
表2 儲藏濕度和儲藏時間對衰減值的影響
圖5 20 ℃下小麥粉的最終黏度
圖6 35 ℃下小麥粉的最終黏度
表3 儲藏濕度和儲藏時間對最終黏度的影響
回升值是衡量淀粉老化速率的指標(biāo)。兩個儲藏溫度條件下,小麥粉回生值呈現(xiàn)相似的變化規(guī)律,即儲藏濕度在45%~65%范圍內(nèi),隨著儲藏時間的延長,小麥粉回生值變化較小,僅當(dāng)小麥粉儲藏濕度達到85%時,儲藏20 d后逐漸開始降低,且降低明顯,但在較高儲藏溫度時,回生值的變化較20 ℃稍大(圖7、圖8)。有報導(dǎo)糙米儲藏水分對回生值的影響不顯著[9],經(jīng)檢驗分析,結(jié)果如表4所示,儲藏濕度和儲藏時間對小麥粉回生值影響不顯著。
圖7 20 ℃下小麥粉的回生值
圖8 35 ℃下小麥粉的回生值
表4 儲藏濕度和儲藏時間對回生值的影響
(1)小麥粉峰值黏度隨著儲藏時間的增加逐漸增大,儲藏溫濕度越高,峰值黏度值相對越大。方差分析表明,儲藏濕度和儲藏時間對小麥粉峰值黏度影響顯著。
(2)不同儲藏條件下,小麥粉衰減值變化較小,但在高濕儲藏條件下,小麥粉衰減值在儲藏20d后有明顯下降,小麥粉衰減值表現(xiàn)為高溫儲藏條件下大于常溫儲藏值。除在20℃下,儲藏時間對小麥粉衰減值影響顯著外,其他條件對其影響不顯著。
(3)小麥粉最終黏度隨著儲藏時間的延長而升高,儲藏溫濕度越高,最終黏度也越大。儲藏濕度和儲藏時間對小麥粉最終黏度影響顯著。
(4)不同儲藏條件下,小麥粉回生值變化較小,但在高濕儲藏條件下,小麥粉回生值在儲藏20 d后逐漸有明顯下降。儲藏濕度和儲藏時間對小麥粉回生值影響不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