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彬
摘 ?要:多校區(qū)的公立小學在分析研究學校研學教育實踐活動現(xiàn)狀基礎上,以豐富多彩的活動為載體,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把學校文化與研學活動有機融合,實現(xiàn)同謀劃共實施,積極進行研學實踐教育活動實踐探索,建立完善研學教育實踐活動實踐操作模式,在探索中前行,在行程中反思、總結。
關鍵詞:研學 ?實踐 ?教育 ?操作模式
隨著研學實踐教育活動在全國上下蓬勃發(fā)展,研學逐漸成為每位學生必修的一門課程,是綜合實踐課程的形式之一。各學校在新的時代背景的召喚下,廣泛探索研學活動的實施策略和操作模式。我們學校作為一個多校區(qū)的公立小學,一直秉承“教育在情境中展開,在活動中推進”的育人理念,以豐富多彩的活動為載體,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把學校文化與研學活動有機融合,實現(xiàn)同謀劃共實施,讓學校文化的傳承發(fā)展與研學活動相得益彰,在探索中前行,在行程中反思,滿載一船研學星輝。
一、學校研學教育實踐活動發(fā)展現(xiàn)狀
早在2011年,學校就在渠壩鎮(zhèn)雙新村建起了綜合實踐基地,到2016年、2017年,把實踐基地拓展到了任記山莊、重百超市以及后來的旺客隆超市,延伸至太山生態(tài)園、鳳凰湖、花田酒地、大里白節(jié)茶山、護國戰(zhàn)爭紀念館、氣象站、護國陳醋廠等區(qū)內(nèi)各色線路。以2019年為例,全年組織研學共計15次,參加學生1622人次,教師84人次。確保四到六年級的研學普及,所有孩子全年至少參加過1次研學,并在三年級的每個班級點亮了研學的星火。2019年底該校完成了歷時最長、行程最遠的“親近自然,敬畏生命”成都行,成功邁出了市外研學的第一步。
在研學中,實踐與研究并駕齊驅,我們將研學中遇到的問題作為課題來研究,又把課題研究的成果付諸研學實踐。幾年來,我們先后通過《校外“四育”綜合實踐活動中學科課程建設策略探究》《“235”校外“四育”實踐活動實施策略》等課題研究,進一步探索研學管理策略,呈現(xiàn)出嶄新的學習氣象。
二、不斷完善的研學教育實踐活動實踐操作模式
學校嚴格按照本校制定的“235”校外研學實施模式,常態(tài)化組織開展活動,并在實踐過程中形成不斷“反思——優(yōu)化”的良性循環(huán)。
(一)學校“2定”,精細管理
1.確定校外研學實踐基地為學?!暗谒摹毙^(qū)的管理模式
學校將校外研學實踐教育基地作為與已有的三個校區(qū)相并列的“第四校區(qū)”來管理,無疑是延伸校園的半徑,真正將校外研學納入學校課程。校長作為四個校區(qū)的總負責人統(tǒng)領全局,分管研學副校長作為第四校區(qū)的校區(qū)負責人對第四校區(qū)全面負責,同時在用錢、用人等方面均按照學校條塊結合的特色來管理,各分管領導、部門工作密切配合,職責全覆蓋。
2.制定學校研學實踐教育年度規(guī)劃
年度規(guī)劃的制定本著合情、合理、合規(guī)的原則,按照區(qū)教育和體育局精神統(tǒng)籌進行。一是結合主題線路特色,分學科對活動主題進行匯總、整理、歸類。然后結合學科融合、難易度搭配等明確總體活動思路、制定活動總方案,對活動時間、活動線路、活動班級、活動任務等內(nèi)容列入學期、學年研學計劃之中,形成研學規(guī)劃體系。二是制定并落實評價考核方案,從“基地評班級、教師評小組、學生對比評、家長縱向評”多維度開展科學評價,并將考核結果納入學生的“水精靈評價體系”和教師的年終績效考核。三是多維度保障。學校建立組織機構,安排好隨隊教師,做好后勤服務,為研學提供資源、人員、智力、政策、信息、財力等支撐。
(二)教師“3導”,全面育人
教師在研學過程中著力于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把每一個基地資源、每一個生活細節(jié)都作為育人的課程,幫助學生在有限的研學實踐里獲得最大的成長。
1.引導研學前準備
研學前教師與孩子一起完成對該次研學線路的初步了解,做足準備,即開好三會(教師會、家長會、學生會),上好一課(研學指導課)。
一會是教師會。在研學前召開隨行教師籌備會,讓教師明確責任分工,掌握相關知識和技能,清楚課程設置、時間安排、安全管理辦法等,并根據(jù)教師實際進行責任具體安排,完成該次研學活動的具體方案,包括活動方案、安全預案、責任分工、乘車安排、評價表等10余項內(nèi)容。
二會是家長會。對研學實踐教育活動的價值和意義進行宣傳,獲得家長的支持和配合。通過該會,使家長明確孩子參加的目的、是否適合參加活動、線路的基本課程有哪些、應該協(xié)助孩子做好哪些研學前的準備等。
三會是學生會。研學前學生會由學校統(tǒng)一組織,德育處負責對學生進行宣傳和培訓。通過召開研學前學生會讓學生明確研學目標、激發(fā)學生的研學興趣,比如,在茶文化線路研學前,從茶的藝術文化審美和生活實用角度著手激發(fā)學生興趣;知道要學習儲備相關知識、清晰研學的注意事項、準備好必需物品等;通過培訓,強調(diào)研學中的安全、衛(wèi)生、紀律、文明等行為習慣。
2.指導研學中活動
教師在研學過程中引導孩子深入開展研學。
(1)引導行中體驗
a.研學實踐教育活動是綜合實踐課程的延伸拓展
研學實踐活動不是單一的分科教學,它是涵蓋和融合多元學科和的領域教育教學,是綜合課程的延伸和拓展。比如:研學實踐活動中,同學們?nèi)ゾG意盎然的茶山、去繁花似錦的花田酒地、去風光旖旎的鳳凰湖,感受大自然的生機蓬勃,探尋花草樹木的生長奧秘,描畫美輪美奐的奇妙畫卷,體驗采茶、制茶、泡茶、品茶的甜蜜,栽花、養(yǎng)草勞動的快樂,撒網(wǎng)捕魚的艱辛……這里面包含了語文、數(shù)學、科學、地理、美術、音樂、勞技、思想品德等方方面面的內(nèi)容。
b.行走中的立德樹人課堂
除了讓學生在這樣的立體多元化課程中得到發(fā)展,還對學生滲透愛國主義、民族自尊、奉獻精神、團結協(xié)作、堅強勇敢等思想品德教育,使其受到良好熏陶。比如,研學中參觀護國戰(zhàn)爭紀念館、棉花破戰(zhàn)壕、抗戰(zhàn)小學等,讓學生在體驗中經(jīng)受紅色文化的洗禮,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家國情懷。再比如在詩酒文化研學過程中,同學們來到酒莊園,感受悠久的詩酒歷史文化,深化了他們的愛國主義情感、民族自尊感和自信心。
(2)關注研學狀態(tài)
研學實踐教育活動讓學生明確目標,帶著任務去看、去聽、去學、去想,關注同學們自主學習情況、小組合作協(xié)調(diào)情況等,端正學生積極參與態(tài)度,建立團隊服從意識,協(xié)調(diào)學生社交和待人處事的問題,引導學生解決完成任務中遇到的問題。又比如在茶文化研學中,教師引導帶著學生觀察茶樹的形狀、顏色、葉脈等。鼓勵學生去親自體驗采茶、泡茶等過程。并對學生錯誤的采茶方法予以糾正,交給正確的“提采”采茶法等。
(3)促進文明言行
a.制定切實可行的評價機制
制定參與活動的行政領導、教師人員、班級的評價考核制度,把教師的資料貯備、參與活動情況、指導學生學習情況、督導匯報展示情況等都作為考核范疇。各班級制定學生研學實踐教育活動評價考核辦法,對學生活動前準備、活動中表現(xiàn)、活動后成果匯報展示都作為考核和評價內(nèi)容。
b.多表揚少批評
關愛每一位學生,特別要多多關愛特殊群體的學生。多從學生角度考慮問題,多一分關愛,少一分責罵;多一分耐心,少一分粗暴。
c.發(fā)揮榜樣作用
參與教師言傳身教,自身要認真研學、規(guī)范自己的言行,對學生起到榜樣作用。在學生之間,對表現(xiàn)好的學生,對好的做法和言行,樹立榜典型榜樣,以促進學生們共同進步和發(fā)展。
d.處理突發(fā)問題
研學實踐基地作為學校的一個校區(qū),隨隊教師要負責學生每天24小時的所有學習和生活。這個校區(qū)更是一個移動的校區(qū),難以避免會有突發(fā)問題發(fā)生。因此,在研學前,對教師進行突發(fā)事件處理技能培訓,讓每位隨行教師做到明確責任、清楚處理程序和方法。在突發(fā)事件發(fā)生時,能第一時間上報、冷靜處理研學中突發(fā)事件。
三、學校研學教育實踐活動發(fā)展思路
(一)組織更有力
進一步加大研學實踐教育基地這一第四校區(qū)的管理,探索“1+1”管理模式,即1套固定管理班子加1套臨時管理班子,組成精細管理網(wǎng)絡,給研學特別是長距離研學最大的保障。
(二)目標更細
多一份責任心,以促進學生學業(yè)、提升思維能力為導向,全面細化修德目標,根據(jù)學校的實際情況,學生的年齡身心特點,以及學生個體差異,分層次、分年級制定研學目標,讓學生真正做到游出去、學回來。
(三)課程更實
“一經(jīng)教子舊,萬里出門新。”進一步發(fā)揮公立學校組織研學的公益性教育性,將研學作為學校教育的校外延伸,不論游到哪里,都不忘教育的根本——育人。更準確地把握研學資源,在課程設計方面發(fā)揮更多的主動權、發(fā)言權,讓研學課程更實在,更有助于學生學習和成長。
(四)行程更遠
在游學地點、安排流程上滿足學生家長新期待,爭取為研學探索更多更好的資源,確?!坝巍薄皩W”兼?zhèn)?。世界那么大,爭取讓孩子們到更遠的地方去看看。
(五)覆蓋更廣
不因六年級應考的壓力而止步,不因三年級或更低的年段學生年齡小而卻步,爭取讓更多的孩子和老師能共享研學之樂,在生活中一同歷練,一同成長。
參考文獻
[1]丁運超.研學旅行:一門新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J].中國德育,2014(9).
[2]楊艷利.研學旅行:撬動素質(zhì)教育的杠桿[J].中國德育,20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