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貴明
[摘 要]地理綜合思維作為信心素養(yǎng)的關鍵部分,始終貫穿整個高中地理學習的全過程。SOLO分類理論作為新的評價理論和方法,其背后反映的是學生思維結構的演進規(guī)律。SOLO視角的紙筆測試,通過制定課程內容的多細目表,診斷學生SOLO層次,了解學生的思維水平差異,為思維進階確定了方向和目標??梢哉f運用SOLO分類理論指導高中地理綜合思維能力進階具有學科意義。
[關鍵詞]SOLO分類理論;綜合思維;情境向度;深廣度
在新高考改革的背景下,對高中地理備考要求也有提升,強調考查地理學科四大核心素養(yǎng),而綜合思維素養(yǎng)是關鍵。在多年的高中地理教學中發(fā)現,學生的地理學習無論從思維的邏輯性,還是深度、廣度都與考查目標相距甚遠。澳大利亞教育心理學家比格斯(John.Biggs)教授及其團隊在基于大量的實驗數據統(tǒng)計,在皮亞杰“認知階段理論”的基礎上,提出了SOLO分類理論,即可觀察的學習結果結構。他的理論觀點認為:“學生對于具體問題的回答所表現出的思維結構展現明顯的階段性,且這種階段性是能夠表現出來并且被觀察到的”。 因此,教師對學生的評價關鍵不在于其所處的認知階段或認知結構,而在于評價他回答具體問題時表現出來的思維水平層次。
SOLO分類理論一經提出就引起我國教育界的重視,該理論在中學地理教學和考試中的運用主要集中在三類方向:引介類、試題應用類、教學應用類。其中,試題應用類和教學應用類的研究成果較多。試題應用類研究方向集中在利用SOLO分類理論指導開放性試題的命制、試題的評分、試題的能力結構劃分及試題的答題策略四個方面。李家清教授所帶團隊的研究課題“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以SOLO分類為基礎的學習質量評價——以地理綜合思維的單元測試為例”,課題中所開發(fā)的“SOLO視角下的紙筆測試工具”研究方法值得借鑒。教學應用類研究方向集中在依托SOLO分類理論指導教學設計,吳若蕾在碩士畢業(yè)論文“SOLO分類評價法在中學地理教學中的應用研究”中,強調從教學目標、教學順序、教學方法等角度實現不同層次學生、不同層次的教學內容、不同的教學方法及教學順序的結合,真正在遵從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下,分層設計、實施,達到優(yōu)化課堂教學效果。
一、SOLO分類理論與地理綜合思維水平的一致關聯(lián)
1. SOLO分類理論及具體的思維結構
比格斯認為:學生的思維發(fā)展過程是逐步進階的,不同的學生思維水平存在層次差異,可以作為個體學習質量的評價標準。思維結構水平的劃分主要依據四個維度,即能力、思維操作、收斂與一致性、回答結構。從思維在各維度所表現出來的特征、規(guī)律,劃分出五種思維結構層次,即前結構水平、單點結構水平、多點結構水平、關聯(lián)結構水平、抽象拓展結構水平,分別用符號P、U、M、R、E表示(下同)。P反映出學生思維混亂、無思維結構水平;U反映出學生只能注意到單個要素與問題的直接關聯(lián)進行思考的思維結構層次;M代表學生能從多個要素來思考問題,但要素與要素之間關聯(lián)水平低,且各要素跟結論之間的思維關聯(lián)呈現“快速收斂”的特點;R代表學生理清要素與要素間的關聯(lián),進而推導出問題的結論,但對問題或要素的關聯(lián)思考只限于特定情境素材的范圍內;E代表學生通過學科學習,運用比較、概括、演繹、抽象等途徑的方法論,對“未經歷的問題情境進行推導性思考”。所以,“P→U→M→R→E”的思維結構層次轉化過程實質上反映的是學生思維水平的進階過程。這與地理綜合思維素養(yǎng)的發(fā)展過程相似。
2.高中地理綜合思維的內涵及水平等級劃分
綜合思維作為地理核心素養(yǎng)的關鍵部分,貫穿學科學習的整個過程。綜合思維是指人們運用綜合的觀點認識地理環(huán)境的思維方式和能力。在地理學科的視角,根據綜合思維在地理學科認知中的具體表現,把地理綜合思維素養(yǎng)的等級劃分為四個螺旋上升、緊密聯(lián)系的水平層次(表1)。
注:表1摘錄于《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2017年版)解讀》并凝練出核心定義。
這四個綜合思維水平具有遞進關系,能反映學生思維結構水平的演進規(guī)律,并以此作為學生的學業(yè)質量評價指標的一種視角。
3.SOLO分類理論與綜合思維水平等級的一致關聯(lián)
地理環(huán)境的演化與發(fā)展呈現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級系統(tǒng)到高級系統(tǒng)的規(guī)律,因此,認知地理環(huán)境的邏輯思維要從單維到多維,從具體到抽象,遵循認知發(fā)展規(guī)律。地理綜合思維水平是遵從學科認知體系、內在機制、規(guī)律,與SOLO五種思維結構水平存在一致關聯(lián)(表2)。
注:表2摘錄自袁書琪教授在養(yǎng)正中學所作的《地理學科關鍵核心素養(yǎng)培育》學術講座
二、SOLO視角下的紙筆測試,診斷學生的SOLO層次
1. 制定診斷試題的多維細目表
基于SOLO視角設計的試題,教師從多樣化情境、層次化設問入手,檢測學生思維結構水平的差異,參考李家清及其團隊在論文《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以SOLO分類為基礎的學習質量評價——以地理綜合思維的單元測試為例》中所用的診斷試題多維細目表制定方法,以地理必修一(人教版新教材)“大氣的組成和垂直分層”為例,制定多維細目表(表3)。
首先,根據課標及綜合思維水平層次,分解課標具體任務及綜合思維測評點。
其次,基于SOLO分類理論,把課標具體任務歸類到對應SOLO思維層次。
2. 測評試題命制及測評結果分析,診斷學生的SOLO層次并分組
教師在確定“大氣的組成和垂直分層”小節(jié)診斷試題的多維細目表后,精心命制試題,充分體現SOLO的思維結構水平及層次差異,以達到更好的檢測目的,最終依據學生思維層次的差異進行分組,即處同一思維水平的學生編制組別(表4)。
三、高中地理綜合思維水平進階的策略及準則
根據地理綜合思維水平劃分,基于SOLO分類理論背后反映學生認知階段的思維演進規(guī)律,在課堂開展問題式教學中,可以從情境與深廣度這兩個向度實現學生的思維進階。
1.情境向度進階的策略
(1)情境素材SOLO層次分析,實現情境向度進階
教師針對課程內容節(jié)點,解讀課標所要完成的具體任務,并實現SOLO分層,進而指導情境素材的SOLO層次分析。情境素材的呈現遵循SOLO層次的演進順序,由簡單、熟悉情境(單點結構)到簡單、給定多要素情境(多點結構),再到給定復雜含時空變化的情境(關聯(lián)結構),最后到現實、復雜、含時空變化、地方綜合的情境(抽象拓展結構)。情境素材所呈現學科要素信息、甚至事物發(fā)展的過程、機制,應該由少到多,由單一到多元,要素之間所構建的聯(lián)系程度應體現為由簡單到復雜、漸進的過程,才能符合學生的思維層次發(fā)展規(guī)律,同時,符合不同學生思維水平的差異帶來的學科認知規(guī)律。
(2)不同SOLO層次情境素材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
對于簡單、熟悉、給定多要素的情境材料(單點、多點結構),教師要多采用傳統(tǒng)講授法或練習法,實現對基礎知識的全面、系統(tǒng)的闡述,配合圍繞主干知識自主命制符合學生思維能力的情境素材練習,在傳授與練習中鍛煉學生的思維,使學生感覺輕松且富有成就感;對于給定復雜含時空變化的情境(關聯(lián)結構),教師要多采用啟發(fā)、實驗、討論法,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達到最優(yōu)化的教學效果;現實、復雜、含時空變化、地方綜合的情境(抽象拓展結構),教師要多采用發(fā)散思維和探究法,培養(yǎng)學生基于復雜、關聯(lián)、內生性規(guī)律的現實要素(含系統(tǒng)單元)的演繹能力,揭示事物的本質,抽象拓展出時空發(fā)展演變。
因此,基于SOLO分類理論實現情境素材的分層,更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思維結構,也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品格,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
2.深廣度進階的策略
(1)問題結構遵循綜合思維水平等級及SOLO思維層次演進規(guī)律
課堂問題式教學中,問題呈現應該遵循綜合思維四個水平等級,教師要合理設置問題結構,根據不同學生SOLO層次,呈現不同層次的問題。在具體、明確的情境下,問題要素應該遵循由兩個要素的相互關系(單點結構)到多個要素的相互聯(lián)系(多點結構),進而到綜合各要素及時空變化角度(關聯(lián)結構),最后到區(qū)域、地方綜合角度(抽象拓展結構)。通過設置體現綜合思維水平層次的問題鏈條,同時考慮學生SOLO思維層次差異,實現思維水平考查與學生思維結構層次的有序對接,猶如醫(yī)學中的靶點療法,精準檢測又不超越學生的思維結構能力,從而實現學生思維進階。
(2) 遵循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合理制定提問及設問層次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針對教學內容,考慮不同學生的思維層次差異,遵循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對應設計貼近不同層次學生最近發(fā)展區(qū)的問題,實現各層次學生都能夠主動思考、積極探究問題。對單點結構的學生,教師設計的問題要盡量簡單易懂,學生在自主探究時,清晰參考教材內容實現學習成果突破,達到掌握課程基礎知識目標,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熱情。對于多點結構的學生,教師需要設計靈活性較低但難度較高的問題,可以有效檢測學生對知識點內在思維邏輯的推理能力和知識點間關聯(lián)性的整合能力。對于處在關聯(lián)結構或抽象拓展結構的學生,應設計靈活性較大的啟發(fā)類問題,讓他們通過對特定、典型的情境素材學習,演繹出具有規(guī)律性的結論,最后進行拓展,實現學生從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系統(tǒng)學習過程。
3.思維進階的準則及教學的兩點準備
(1)思維進階的準則
依據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在實施兩個向度(情境、深廣度)進階時,應遵循每個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引導他們向最近高一級SOLO層次進階即“加一”進階,不可躍階。以防學生所處思維水平未達到情境、深廣度對應的思維層次而無法實現更有效的學習,進而打擊學生的學習熱情。
(2)地理課堂教學的兩點準備
地理學科是橫斷學科,課程內容飽含、鑲嵌自然和哲學兩大門類學科的知識,知識體系龐大而且聯(lián)系緊密。為了更好地引導學生實現綜合思維能力進階,地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該做好兩點準備。第一,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應該注重地理基本原理、過程、機制等方面的闡述。第二,教師在剖析事物發(fā)展規(guī)律時要注重地理要素的解構。
SOLO分類評價法是地理課堂教學檢驗學生綜合思維能力的一項極具操作性的評價工具,SOLO分類理論中所體現的思維結構演進規(guī)律能夠指導教師通過學生的學習反饋,反觀教學過程,有利于教師從教學內容和學生思維品質差異等視角思考教學的本質,從而提高學生綜合思維能力。綜合思維能力是地理學科最具難度,也意味著綜合思維在培養(yǎng)學生地理素養(yǎng)方面也是最具價值之所在,在以后的教學實踐中,教師應廣泛吸收最新的研究成果,讓SOLO分類理論更好地為地理教學服務。
參考文獻:
[1]張詳文,陳露.SOLO分類理論在中學地理學科中應用的元研究[J].課程與教學,2016,(11).
[2]李家清,梁秀華,朱丹.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以SOLO分類為基礎的學習質量評價——以地理綜合思維的單元測試為例[J].考試研究,2018,(8).
[3]邱鴻亮.地理綜合思維的四種綜合水平——基于SOLO理論的分析[J].地理教學,2019,(5).
[4]吳若蕾.SOLO分類評價法在中學地理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新疆師范大學,2015,(5).
[5]約翰B·比格斯,凱文F·科利斯,高凌飚,張洪磊譯.學習質量評價:SOLO分類理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6]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工作委員會.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2017年版)解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7]周光明.讓思維的品質看得見——SOLO分類評價在命題中的操作策略[J].地理教學,2018,(16).
(責任編輯? 陳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