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文生
摘 ?要: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從課堂實際出發(fā),從課本的要求出發(fā),從公式的定義出發(fā),合理掌握數學的核心素養(yǎng),不照搬照學公式,避免形式化,讓學生更容易上手,達到人人掌握的程度。
教材分析: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教學教法;探索
數列的知識是高考的重點考核內容,而等比數列又是重點中的重點,然而從考試的得分率上來看,學生的答題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除了學生自身的問題以外,還在于學生沒有能夠深刻地認識等比數列的核心內涵,不能夠正確進行等比數列的計算的問題,尤其是等比數列前N項和的運算部分,更是班級學生失分的重點,針對這一情況,我查閱資料,深挖課本中該部分的知識內容,發(fā)現如果我們從另一個方向也就是通過數列前N項和的定義去發(fā)掘解題思路,會開闊我們的視野,于是我從上加以改進,從講課的實際效果上看,很好的幫助我的學生解決了這一問題,也讓絕大多數學生能更輕松的掌握這一內容。
本題是一道中檔題,著重考查如何用前n項和求通項公式,要求我們準確利用前n項和求出通項公式則是其中的關鍵。再和同學們的交流中我發(fā)現,如果對前N項和定義的理解不深,很容易誘導學生往偏怪難的方向去想,實際上我們僅需要將前N各項和用Sn表示即可。由此可見,我們在教學的過程中,不僅要講授基本的知識點,還要靈活的把握學習的內容,讓學生吃透課本,真正理解我們教授的知識,才能夠做到舉一反三,實現對知識點的徹底理解和把握。同時也更加的能夠讓學生對我們教授的內容感興趣,不僅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我們平時的教學更應該拒絕簡單化,片面化,教條化,要讓學生多思考,多從不同的角度理解同一個題目,多用聯(lián)系的觀點審視我們的知識,只有將這些知識串接起來,才能真正的將所學的內容融會貫通。
課堂教學的本質就是讓學生深刻理解我們所學習的內容,回歸課本和本源,有效合理的調動學習的積極性,才能讓我們有的放矢。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參考文獻
[1] 等比數列[J].劉海濱,崔志榮,丁振華.中學數學教學參考.2020(07)
[2] 高中數學教學中數學史滲透研究[J].苗承軍,葛軍春.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9(08)
[3] 數學課堂注入生活氣息的探討[J].鄒偉.成才之路.2015(27)
[4] 提高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對策探討[J].常巍巍.佳木斯職業(yè)學院學報.2018(11)
[5] 基于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的概念課教學設計——以“等比數列”教學為例[J].陳平.中學數學研究.2020(04)
[6] 還數學以本質的教學——以“等比數列的前n項和”為例[J].何衛(wèi)華.中學數學月刊.2014(06)
[7] 化灌輸為引導,淺談高中數學課堂教學[J].繆鵬.數學教學通訊.2019(15)
[8] 淺析高中數學導學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對策[J].陳佰芳.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11)
[9] 細節(jié)決定成敗——例析等差、等比數列中一些容易忽視的問題[J].林方芳.中學數學.2014(05)
[10] 淺談高中數學教學中如何有效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J].谷靜旭.學周刊.20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