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虹
部編版語文教材將識字寫字安排在了一年級上冊的第一單元。一年級的孩子剛?cè)胄@,老師對他們的學習情況一無所知。坐在教室里的這些孩子有多少字已經(jīng)認識?他又是通過怎樣的方法認識的?……這些問題都是我們在進行第一單元備課前所面領(lǐng)的困惑。
我們備課組以《語文課程標準》在第一學段“識字與寫字”領(lǐng)域提出的要求“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寫字的愿望”的理論為導向,對于第一單元的識字教學的設計以學生的生活實際,以學生的主體活動作為教學活動重點,以情感為基礎,以識字為主線,并采用多種方法,力求讓學生感受到識字的樂趣,以點帶面激發(fā)學生主動識字的愿望。
本文筆者以第一單元識字教學為例,談談如何靈活運用“畫、唱、比、聽”的方法,讓孩子在識字中獲得快樂。
一、畫一畫,繪畫識字尋童趣
一年級的學生思維形式以形象思維為主,對圖畫有非常強的親近感。當漢字作為一個特殊的圖畫進入他們的視野時,他們很自然地以一個具體的圖畫形象來儲存。因此,在進行識字教學時,可以畫一畫,讓他們通過圖畫感受字形,從而記住要學的生字。
在第4課《日月水火》中教材以“圖畫+甲骨文+生字”的方式出現(xiàn)8個生字。這8個生字都是象形字,教學這些生字時,通過畫一畫更容易激發(fā)學生識字的興趣,并能促進學生更好地識記生字。
片段一:教學生字“日”、“月”
師:(課件出示生字)這是我們要認識的第一個生字寶寶,你能叫出它的名字嗎?也可以用小手畫一畫它的樣子。
剛落話音,學生一個圓圈就信手畫來。
生:老師太簡單了,“日”不就是太陽嗎?太陽我會畫“○”。
師:(相機出示動畫)我們來看看太陽圖形變成甲骨文 ? ? 。
……
師:(課件出示生字)你能叫出這個生字寶寶的名字嗎?也可以用小手畫一畫它的樣子。
生:“月”就是月亮,我會畫。
師:(相機出示動畫)我們來看看月亮圖形變成甲骨文 ? ?。
……
讓學生已有的對“日”這一個生字的理解畫出來,其實生字“日”表示的就是太陽。顯然,學生能夠理解這一點。學生畫出來后,我再出示由圓變成字的過程。用同樣的方法學習“月”?!叭铡焙汀霸隆边@兩個字對于學生來說是常見字,比較容易。因此這樣的識字方法,既尊重了學生的年齡特點,也讓孩子在畫一畫識字的過程中獲得了樂趣。
二、唱一唱,兒歌識字悅心情
讓學生邊唱兒歌邊識字,將生字融入到趣味無窮的兒歌當中,可以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識字興趣,促進學生樂于識字,讓學生在輕松掌握字形時又獲得成功的喜悅。其實,在唱兒歌的過程中,學生思考了兒歌的內(nèi)容,又進一步發(fā)展了學生的思維。學生在唱兒歌的過程中愉悅心情,快樂識字,并通過這一外加動力來促進學生對漢字的記憶。
片段二:認識生字“你、我、他”
師出示兒歌:你是媽媽,他是爸爸,我是乖巧的小娃娃。媽媽對我說:“孩子,孩子,你是媽媽的好娃娃?!卑职謱ξ艺f:“娃娃,娃娃,媽媽對你說的啥?”我對爸爸說:“爸爸,爸爸,媽媽說我是她的好娃娃?!蹦愫臀?,我和他,你我他是一家,什么都不怕。
學生跟著唱。在學生唱了多遍后,師再提問。
師:“你和我,我和他,你我他是一家,什么都不怕?!毙∨笥褌冞@首兒歌里的“你”指的是誰?“我”指的是誰?“他”指的又是誰呢?(相機課件出示“你、我、他”三個生字)
生:“你”是媽媽?!拔摇笔切⊥尥??!八笔前职帧?/p>
師:小朋友們真能干!那小朋友們“我”是誰?(指向自己)“你”是誰?(指向一名同學)“他”是誰?(指向另一名學生)
唱兒歌是低段學生最喜歡的一種活動。在教學“你、我、他”這三個生字的導入環(huán)節(jié),我就出示兒歌。雖然孩子們還不認識整首兒歌,只能跟著老師一起朗讀,但是加上肢體語言以及夸張豐富的語言表達,學生很快就喜歡上了這樣的方式。通過多次的朗讀,學生興致越來越濃,對兒歌的內(nèi)容也加上了自己的理解。這時,我再引導學生交流“我”是誰?“你”是誰?“他”是誰?然后,小組內(nèi)進行交流表達。學生通過唱兒歌,一下子就記住了“你、我、他”這三個生字,也能區(qū)別并運用這三個人稱代詞。
三、比一比,比較識字助記憶
剛進入小學的一年級孩子對什么都非常感興趣,都喜歡探個究竟。我就利用學生這個特點,把一些字形相近的字綜合在一起,然后讓學生對這些生字進行觀察和比較,從而強化對這些字的實際。在這一點上,我們的新教材也是編排得很好,如在課本第15頁《語文園地一》中的“字詞句運用”就有“讀一讀,比一比”;語文配套課堂作業(yè)本中的《語文園地一》的第4題也安排了“比一比,讀一讀”。
片段三:讀一讀,比一比 (人——天;口——田;日——目)
師:漢字王國的居民們在歡迎我們呢?。ㄕn件出示6個居民,身上分別寫著:人、天、口、田、日、木)看,每對雙胞胎兄弟長得都很像,你能區(qū)分他們嗎?請小組交流說說自己的發(fā)現(xiàn)。
生:“人”和“天”——一個“人”伸直胳膊,頭上頂著一塊兩塊木板就是“天”。一“人”不變,二人為“天”。
生:“口”和“田”——張開“口”,里面沒有東西。“田”地中間有十字路。
生:“日”和“目”——太陽有一個中心,“日”里是一橫。“目”是人的眼睛,眼睛有兩只,所以“目”里有兩橫。
通過讀讀比比,了解漢字形近字之間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激發(fā)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同時,使學生明白只有仔細觀察漢字的字形,才能把漢字寫得準確無誤。
四、聽一聽,故事識字助理解
把生字詞的識記融入到學生喜歡的故事當中,給學生講一講這些生字背后的故事,或者根據(jù)字形編一個小故事。這樣就可以把單調(diào)、抽象的生字變成一個個生動形象的故事。
片段四:教學生字“火”、“禾”。
師出示《日月水火》一課中的6個生字。
師:請小朋友們仔細觀察圖片,找一找藏在圖片中的6個生字寶寶。嘗試叫一叫字寶寶的名字并說一說你是怎樣猜出它的名字的?
生:我找到了“火”。這圖片上畫的就是“火”。
師:古人根據(jù)火燃燒時的形狀寫成了“火”。(相機出示“火”的字理演示動畫)關(guān)于這個字,老師這里還有一個“燧人取火”的故事。小朋友們想聽嗎?很久很久以前……
生:我找到了“禾”,“禾”的字形真像一棵小苗。
師:(相機出示“禾”的字理演示動畫)有一株叫“木”的植物一到秋天,它就豐收了,沉甸甸的,頭都垂下去了。這就成了“禾”。
在這樣的識字過程中,學生不但牢牢地記住了字形,而且對字的意思也有了自己的理解。這真是一個一舉多得的識字好辦法。
低段識字教學就應該遵循孩子愛玩的特征。讓學生動動手,畫一畫;動動嘴,唱一唱;動動眼,看一看;動動耳,聽一聽。這樣的趣味識字教學才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