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榮 駱健飛
摘 ?要:交際對象對語體和語法具有選擇作用。在面向不同交際對象時,說話者所選擇的詞匯、句法等均有不同。交際距離越近,句長越短,單音節(jié)詞越多,且使用的話語標記越多;交際距離越遠,句長越長,雙音節(jié)詞越多,且話語標記使用較少,多用正式語體的詞匯和句式。在直接交際中,交際對象對語體和語法的選擇有著重要的影響,并體現(xiàn)出較為一致的內部原理和機制。
關鍵詞:語體;語言表現(xiàn);交際對象;交際距離
一、引言
在人們的交際中,面對不同的交際對象,會選擇不同的語體,進而使用不同的詞匯、句法結構進行表達。比如,同樣是表達“某人不想去某地”,不同交際對象之間會選擇不同的語體。試比較下面一組例句:
(1)a.我國政府出于相同的考慮,認為不宜前往。
b.咱想的跟您一樣,就甭去了。[1](P4)
如果是兩國政府間的通信交流,選用a句的正式語體就非常恰當,莊重得體;如果選用b句,不但有失大雅,而且還有損國家尊嚴。由此可見,在正式的場合,不能用非正式的語言。不僅國家之間如此,即使人與人之間也不例外,否則不但會鬧出笑話,而且還將有失身份。
在語體研究中,影響語體選擇的要素很多,其中,“人、事、地、意”是最為關鍵的要素[2](P11)。我們可以設置四個維度,具體如下所示:
這就是說,要看句子是誰說的、說給誰的、說的是什么內容、在什么場合說的及聽說者的態(tài)度如何??梢哉f,有了這個四維坐標,任何表達(詞、詞組、句子或更大的單位)的“語體”都可以大致確定了。
沿著這種思路,我們可以進一步追問:在這個四維坐標中,如果某一維度內部存在連續(xù)的變量水平(比如在“人物”這一維度上,從媽媽到朋友、同學再到老師、校長、官員等),那么,它會如何影響語體的選擇,進而如何影響詞匯、句法的選用?“語體維度——語體選擇——句法選擇”之間是否存在對應關系?如果是的話,它們又有哪些對應關系?
以往的研究中,也有學者從詞匯、句法的角度來標注書面語和口語的特征,馮勝利、王潔、黃梅就曾以韻律語法為基礎,從嵌偶單音詞、合偶雙音詞、書面語句型、低頻詞匯、古漢語功能詞等角度標注語料,以此測量文章的莊雅度[3](P113)。馮勝利、王永娜還探討了語體標注對語體語法和敘事、論說體的影響,此文收集了49項書面正式語體語法形式和33項口語非正式語體的語法結構。作者同時也指出,由于收集的語料數(shù)據(jù)有限,得出的結論還需將來的研究加以證實和修訂[4](P20-29)。在一些漢語教學著作中,也有學者提出了交際對象對于詞匯、句法辨析的重要性。彭小川等在《對外漢語教學語法釋疑201例》中,在辨析“要”和“想”一組詞時,就對比了以下兩個用例:
(2)a.老師,我想請你幫個忙。
b.小林,我要請你幫個忙。
作者指出,因為“想”的語氣比較弱,所以當我們向別人提出請求時,多用“想”,這樣顯得客氣、禮貌;如果用“要”,口氣就很隨便。如例(2a)對老師應該客氣一些,所以用“想”;例(2b)對朋友可以隨便一點,可以用“要”[5](P49-50)。
基于以上因素,我們擬通過語料分析的方法,研究交際對象這一維度內,在連續(xù)變量變化的情況下,它所對應的詞匯、句法存在哪些特征,并如何影響語體的選擇等問題。
二、研究內容與研究方法
我們以“人物”維度中的變量水平作為研究對象,研究的交際對象分別是媽媽、朋友、老師、校長,目的是探討不同的交際對象所表現(xiàn)的交際距離,可能會對語體和語法產(chǎn)生的影響。為控制變量,我們給被試設定同一交際任務——贈送禮物。具體內容為:春節(jié)放假回家給媽媽和朋友贈送禮物;春節(jié)假期結束給老師贈送禮物;學校校慶給校長贈送禮物。
調查選擇的被試為有一定知識文化水平的大學畢業(yè)生(包括讀研的和就業(yè)的),普通話均達到二級甲等。實施調查時,研究者口述具體的交際情境,要求被試以研究者為假定交際對象,實施交際行為。研究者用手機錄音后轉寫為文本以供研究。此次調查共22名被試,有效數(shù)據(jù)21名,1名被試數(shù)據(jù)因某項內容空缺而作廢。
每名被試在身份轉換時,給予一定的調劑時間,由研究者與被試進行一段時間的隨機聊天,以消除前次身份扮演的干擾。例(3)是被試的語言表現(xiàn)舉例:
(3)a.對媽媽:媽,這是我給您從北京帶的禮物,您看看喜不喜歡。
b.對朋友:我專門從北京給你帶的,特別的不容易,可難買了,你要不喜歡我就打死你。
c.對老師:老師,這是我給您帶的禮物,是我們那邊的特產(chǎn),希望您今年工作順利。
d.對校長:校長,您好。這是我的一份心意。是我們山西的老陳醋,然后它濃濃的味道代表了我對母校深厚的感情,然后希望北語在未來的發(fā)展中越來越好,謝謝您。
運用這種方法,我們共收到了21份有效語音文件,并由研究者轉寫為84份文本,以備后續(xù)研究使用。
三、不同交際對象的語言表現(xiàn)分析
通過考察語料發(fā)現(xiàn),被試在面對不同交際對象時,在平均句長、單雙音節(jié)詞匯的選擇和詞匯、句法結構的選擇等方面均存在著較大差異。
(一)平均句長
在表達同一交際話題時,不同交際對象會導致表述者在句長上的差異,我們以13號被試的語言表達為例:
(4)a.對媽媽:媽媽,這是給你的。(7字)
b.對朋友:這是我選了很久才選中的,希望你喜歡,不要討厭。(20字)
c.對老師:老師,你好。我到學校來走走,然后順便看看你,這是我從泰國帶過來的禮物,送給你。(33字)
d.對校長:校長,你好。很榮幸受邀作為豐城的代表來參加我們學校70周年校慶,這是我們那邊豐城的一點特產(chǎn),帶給您嘗一嘗。(47字)
通過對全部被試的句子長度的統(tǒng)計,可以發(fā)現(xiàn),雖然表達同一內容,但在面對不同交際對象時,被試使用的話語長度卻有一定差異。具體如表1所示:
從表1可以看出,交際距離與交際話語長度成正相關,交際的心理距離越遠,話語長度越長。
(二)單雙音節(jié)動詞的選擇
在面對不同交際對象時,被試在使用單雙音節(jié)動詞上體現(xiàn)出不同的選擇性。比如:當交際對象是媽媽時,傾向于使用“買、送、給、帶”等單音節(jié)動詞;當交際對象是校長時,“贈送、準備、感謝”等雙音節(jié)動詞則頻繁出現(xiàn)。例如:
(5)a.老媽,這是我在北京給你買的禮物,我覺得挺好的,所以我就想買下來送給你。
b.今天我代表山西校友會向我們母校贈送這個特產(chǎn),很感謝母校一直以來對我們的培養(yǎng)。
例(5a)是對媽媽說話,被試選用了單音節(jié)動詞“送”;例(5b)是對校長說話,被試選用了意義與“送”相同的雙音節(jié)動詞“贈送”。
我們以單音節(jié)為例,統(tǒng)計了不同交際對象中單音節(jié)動詞所占的比例。具體如表2所示:
從表2可以看出,“媽媽”“朋友”“老師”三者的單音節(jié)動詞使用,在話語中的占比呈逐漸減小的趨勢,但整體上三者的差別不大。不過,當面對“校長”時,被試在話語中使用單音節(jié)動詞的占比降低了至少一半。
(三)詞匯和句法結構的選擇
被試在面對不同交際對象時,在一些特定詞匯、句式選擇上會體現(xiàn)出較大差異。比如,一些口語體表達方式,在交際距離較近的對象中使用頻率較高,像動詞重疊、語氣詞、話語標記和疑問手段等;一些正式體表達方式,在交際距離較遠的對象中使用頻率較高,像“X的Y”結構、正式語體詞匯等。
1.口語體表達形式
首先是動詞重疊,例如:
(6)親愛的,猜猜我給你帶了什么回來?你看,這個是北京的驢打滾,給你嘗嘗。
調查發(fā)現(xiàn),動詞重疊的使用在“媽媽”“朋友”“老師”的情境中都有出現(xiàn),而且頻率基本相當,分別是7次、5次、8次。不過,在“校長”的情境中出現(xiàn)次數(shù)為0。
其次是語氣詞,例如:
(7)沒想到吧,我給你買了個禮物。
語氣詞在語料中共出現(xiàn)9次,其中,在“媽媽”和“老師”情境中都是2次,在“朋友”情境中是5次,在“校長”情境中則沒有出現(xiàn)。
再次是話語標記,例如:
(8)你看,我還給你帶了東西回來,是不是很愛你。
話語標記在“朋友”情境中出現(xiàn)次數(shù)最多,共有6次;在“媽媽”情境中只有1次。在“老師”和“校長”情境中,均未出現(xiàn)。
最后是疑問手段的使用,例如:
(9)a.……您看看您喜歡嗎?
b.……你猜,這是什么?
c.……你看看喜不喜歡?
此處的疑問手段包括疑問語氣詞、疑問代詞、疑問格式“V不V”。在“媽媽”“朋友”“老師”三種情境中,被試使用疑問手段的次數(shù)相當,分別是5次、5次、4次?!靶iL”情境中沒有被試使用疑問手段。
2.正式體表達形式
首先是“X的Y”結構,例如:
(10)非常榮幸能夠代表四川校友來參加我們母校的70周年校慶的活動,這個是我準備的一份小小的禮物,希望我們的母校越來越好。
這類結構在“媽媽”“朋友”交際對象中出現(xiàn)不多,分別有11次、9次;在“老師”情境中出現(xiàn)19次;在“校長”情境中出現(xiàn)最多,達到53次。
其實是正式語體詞匯,這類詞匯一般是一些嵌偶單音詞或合偶雙音詞①。例如:
(11)a.校長,你好。很榮幸受邀作為豐城的代表來參加我們學校70周年校慶……。
b.希望在未來的數(shù)十年間甚至又一個70年里母校越來越好,再創(chuàng)輝煌。
在(11)中,a句中的“邀”本身不能單說,只能嵌入雙音節(jié)模板中,如“誠邀、受邀、特邀”等;b句中的“創(chuàng)”也不能單說,也只能嵌入雙音節(jié)模板中,如“再創(chuàng)、首創(chuàng)、獨創(chuàng)、共創(chuàng)”等。
這類正式語體表達,在“媽媽”“朋友”情境中出現(xiàn)次數(shù)均為0;在“老師”情境中出現(xiàn)次數(shù)為3;在“校長”情境中則大量出現(xiàn),次數(shù)為45。
這里我們將以上各類詞匯、句法形式匯總在一起,對它們在話語中的出現(xiàn)頻次進行比較。具體如表3所示:
從表3可以看出,口語體形式與正式體形式呈現(xiàn)出明顯的互補分布??谡Z體的詞匯、句法手段,在“校長”情境中完全不可接受,使用頻次均為0;正式體的詞匯、句法手段,在“媽媽”“朋友”“老師”情境中使用較少,在“校長”情境中則大量使用。
四、不同交際對象的語體、語法差異
原因探究
上文主要從平均句長、單雙音節(jié)詞匯的選擇、詞匯和句法結構選擇三個層面,考察了不同交際對象中的語言使用。下面,就分別從這三個角度出發(fā),對造成語體和語法差異的原因進行探討。
(一)句長對語體的影響
趙元任對零句和整句有著精辟的論述,他指出,“句子可以從結構上分為整句和零句。[‘零是畸零、零碎的意思]整句有主語、謂語兩部分,是連續(xù)話語中最常見的句型。零句沒有主語—謂語形式。它最常見于對話以及說話和行動參雜的場合。”[6](P41-42)“整句只是在連續(xù)的有意經(jīng)營的話語中才是主要的句型。在日常生活中,零句占優(yōu)勢。”[6](P51)由此可以推知,“零句”在口語體中占優(yōu),而整句則是思考縝密、有意經(jīng)營的結果,因此,在正式場合占優(yōu)。這也解釋了為何面對媽媽、朋友這類交際對象時,話語都很短;而面向校長時,話語長度明顯增長。
(二)單雙詞匯音節(jié)
馮勝利曾列舉了幾組單雙音節(jié)對應詞的例子,比如:
a.單音節(jié)名詞→雙音節(jié)名詞 ?家→家庭 ?眼→眼睛 ?國→國家
b.單音節(jié)動詞→雙音節(jié)動詞 ?編→編寫 ?改→修改 ?造→建造/創(chuàng)造
作者指出,“從韻律上講,它們是單音變雙音;從語義上講,是從具體到抽象;從語體上講,是從口語到正式。漢語中大量‘家庭一類的雙音名詞和‘編寫一類的雙音動名詞,均可視為應正式語體的需要而產(chǎn)生的結果?!盵7](P407)
單雙音節(jié)詞語除了在韻律、語義上有所差異外,在語體上也存在對立。如在例(5)中,對媽媽講話時,被試使用了“送”禮物的說法;而對校長講話時,則換成了“贈送”禮物。這也是單雙音節(jié)詞語對語體轉換的作用所在。
(三)詞匯與句法格式
在上文中,我們曾按照語體將一些詞匯和句式劃分為口語體和正式體兩類。其中,口語體主要包括動詞重疊、語氣詞、疑問句、話語標記等。我們知道,動詞重疊本身就表示輕松、隨意、嘗試等語法意義,具有鮮明的口語體特征。語氣詞、話語標記也常用于口語,在新聞報導、政治評論中則很少見到。在口語中,也經(jīng)常使用疑問、設問等結構;在正式語體中,則更多使用陳述句,用以表示確定、嚴肅、莊重等。
再看正式語體的兩種手段。首先是“X的Y”結構,如例(10)中出現(xiàn)的“我們的母校”。我們以此為例,發(fā)現(xiàn)有如下對立:
(12)我們學?!?我們母校——我們的母校
在例(12)中,如果用中性詞語“學校”,則可以不加“的”;如果用書面色彩較濃的“母?!?,則必須加“的”。由此看來,這里的“的”除了表示領屬以外,似乎還有語體功能。呂叔湘曾指出:“在親屬名稱前,用‘我們或‘我,加‘的或不加‘的,情況不
一?!盵8](P489)他還強調,不加“的”的情況都是在口語中出現(xiàn)的。呂叔湘又進一步指出:“第一身指稱詞,白話用‘我,表領屬加‘的,這都很簡單?!盵9](P152)杉村博文通過調查發(fā)現(xiàn),當人們帶著莊重的口吻、鄭重其事地談及自己或別人的親屬時,傾向于使用“X的Y”這一格式[10](P46)。例如:
(13)我代表公安局正式通知您,根據(jù)確鑿的證據(jù),你的兒子犯下了殺人、吸毒、流氓等嚴重罪行,現(xiàn)已通令全國緝拿。你作為他的父親和一個干部,有義務向司法部門提供破案的線索,有義務協(xié)助公安機關盡快將兇犯逮捕歸案,決不能讓傅尚澤逍遙法外。這是搜查證,我們現(xiàn)在就去你家搜查。(萬寒《不漏的網(wǎng)》)[10](P46-47)
駱健飛、李果也指出,“X的Y”中的“的”,除了表示領屬意義以外,同樣也存在語體功能,“的”可以作為一個“語體功能算子(Stylistic Operator)”,參與到句法運作中[11](P640)??梢?,“X的Y”中的“的”確實具備正式語體的功能,由此也可以解釋為何在面對校長時,被試使用的“X的Y”結構明顯多于其他交際對象。
此外,上文提到的書面正式詞匯、嵌偶單音詞、合偶雙音詞等,皆具備莊重、正式的語體特征,在口語里很少使用。這在我們的研究中也有所體現(xiàn),那就是只有在面對校長這一交際對象時,被試才會大量使用此類詞語。
五、結語
基于“對象不同、語體不同”的基本原則,我們認為,研究語體的屬性首先要從交際的正式度入手:一種是日常性的或親密隨便一類非正式的話語交際;另一種是非日常性的或嚴肅莊重一類正式的話語交際。也就是說,[±正式性]是語體的基本要素,因為任何話語交際都離不開正式度(或從屬于兩者或處于兩者之間的任何一點):或者非常莊重,或者非常隨便;當然也可以偏緊偏松,或亦莊亦諧。本文以交際對象作為觀察維度,考察說話者在面對不同交際對象時所使用的話語表達方式,以此來探討交際距離如何影響語體和語法。從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交際對象對語體和語法具有選擇作用。在面向不同交際對象時,說話者所選擇的詞匯、句法等均有不同。在直接交際中,交際對象對語體和語法的選擇有著重要的影響,并體現(xiàn)出較為一致的內部原理和機制。
參考文獻:
[1]馮勝利.漢語書面用語初編[M].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6.
[2]馮勝利.語體語法的邏輯體系及語體特征的鑒定[A].北京語言大學對外漢語研究中心編.漢語應用語言學研究(第4輯)[C].北京:商務印書館,2015.
[3]馮勝利,王潔,黃梅.漢語書面語體莊雅度的自動測量[J].語言科學,2008,(2).
[4]馮勝利,王永娜.語體標注對語體語法和敘事、論說體的考察與發(fā)現(xiàn)[A].北京語言大學對外漢語研究中心編. 漢語應用語言學研究(第6輯)[C].北京:商務印書館, 2017.
[5]彭小川,李守紀,王紅.對外漢語教學語法釋疑201例[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6.
[6]趙元任.漢語口語語法[M].呂叔湘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79.
[7]馮勝利.論語體的機制及其語法屬性[J].中國語文, 2010,(5).
[8]呂叔湘.現(xiàn)代漢語八百詞(增訂本)[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
[9]呂叔湘.中國文法要略[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2.
[10][日]杉村博文.“我妹妹”和“我的妹妹”的位置[J].現(xiàn)代中國語研究(日本),2001,(2).
[11]駱健飛,李果.基于分布式形態(tài)學的漢語領屬結構研究[J].語言科學,20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