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冬梅
【摘要】沒有互動,沒有交往,就不存在或未發(fā)生教學。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既要注重師生之間的合作,又要重視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合作,還不能忽視與教師之間的合作。互動教學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關鍵詞】互動教學 語文課 師生
一、師生合作,共同發(fā)展
現(xiàn)代教學論指出,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統(tǒng)一,這種統(tǒng)一的實質就是師生之間的互動,即相互之間交流、溝通及共同發(fā)展的過程。
1.師生共同開發(fā)課程
《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時間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币虼?,有利于學生健康成長的一切有利因素都可以作為課程,學生當然也可以參與開發(fā)課程。如果讓學生這股鮮活的力量參與到課程開發(fā)中,把一部分課程的選擇權交給學生,形成一種師生共同開發(fā)課程的局面。那樣不僅使課程更豐富多樣,為學生所喜歡,而且有利于學生全面發(fā)展。
2.師生共同評價學習
課堂教學評價一直是教學改革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突出語文課程評價的整體性和綜合性,要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幾個方面進行評價,以全面考察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長期以來,我們都習慣于教師去評價學生,而忽視學生的評價,這種單向的評價方式,不僅不利于老師全面了解學生,及時調整教育方法,而且還讓學生失去一個認識自我和互相學習的機會。新的課堂理念下的教學方式,需要有新的更為客觀、更為科學合理的課堂評價指標去衡量。為此,在作文教學中,我讓全體學生都參與進來,實行自評、互評與師評相結合,達到師生共同發(fā)展的效果。這樣三結合的評價方式更客觀、更全面,學生樂于參與,更樂于接受。此外,我還鼓勵學生來評價老師,鑒于有的同學不好意思當面給老師提出要求,我就讓他們寫下來交給老師,讓他們大膽地說出自己的心里話,對老師做出評價。教師通過看學生的評價,也會對自己的課堂教學有所反思,從而調整教育教學方法,很好地促進了師生關系的和諧發(fā)展,而且也提高了同學們的民主意識。
3.構建學習共同體,師生共同管理教學。
“學習共同體”是由學習者(學生)和助學者(教師)共同組成的,以課堂教學為載體,相互依靠、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學習集體。學習共同體教學方式就是在相信學生的基礎上,讓學生以學習團隊的形式參與課堂教學的全過程,融合學生與教師的智慧,打造適合學生成長的課堂。為了讓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到日常的教學管理中,我在班級內成立了“語文學習俱樂部”,學習委員擔任部長。下設7個學習小分隊,小分隊設立一名隊長,全面負責本小組日常的學習,包括檢查作業(yè)上交情況、改錯情況,等等。還給其余隊員分別安上了“檢查背誦大使”“啄木鳥糾錯大使”等五花八門的“官銜”。班內組織競賽時,也往往以小組為單位,互相之間展開角逐,學生學習語文的氛圍日趨濃厚,班內掀起了“比、學、趕、幫、超”的良好學習風氣。同學們各盡其職,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如此一來,不僅加強了同學之間、師生之間的合作與交流,又強化了學習意識。
在師生互動的過程中,我盡量面向全體學生,避免少數(shù)優(yōu)等生“包打天下”的局面,達到“全員參與”的要求,擴大互動面。在課堂教學中,通過多種形式的“個體學習”,如自讀課文,自己說一說,自己試一試等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參與學習;還通過開展多種形式的“小組討論”“同位檢查”,做到人人到位。同時,我還不忽視對后進生的鼓勵,切實保證面向全體學生。我在上《天游峰的掃路人》時,在安排學生自讀課文后,我檢查他們的預習情況:“能把課文讀好的同學請起立?!敝挥猩贁?shù)同學站了起來。這哪能行呢?怎么也得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啊!于是,我接著說:“雖然自己讀得不是很好,但想試一試的同學也可以站起來?!痹谖业墓膭钕拢瑳]有信心的同學開始慢慢地站起來了。雖然他們之中有的讀得磕磕絆絆,但我還是表揚了他們勇于向自己挑戰(zhàn)的勇氣??磥?,教師的鼓勵是學生興趣的催化劑,是師生互動的橋梁。
二、生生合作,共同解決學習中的疑難
蘇聯(lián)著名心理學家維果斯基說過:“孩子們今天在一起能做到的事情,將來他們自己也能做到?!痹谡n堂教學中,我經常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使全班每個學生都能及時接受鞏固教師傳授的知識,一旦有疑難問題,也會在小組中得到解決。在這個過程中,每個學生都必須承擔一定的學習任務,并掌握所分配的任務,使每個學生在可能的范圍內成為強者,使所有的小組成員通過合作學習取得進步。通過合作學習,小組成員就能為將來完成類似的作業(yè)打下良好的基礎。要教育引導小組成員彼此認可和相互信任,進行準確的交流。小組成員既當學生又當老師。這樣一來,班中各組的好學生勤奮好學,以解決組中疑難問題,因而學習成績越來越好。后進生有了自己的責任,有好學生的幫助,學習情緒也高漲起來,學習成績自然提高。尤其小組成員學習的成功,不是互相比較,而是同自己的基礎比較,這樣更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心。在學生進行小組合作時,我都會進行巡視,隨時參與各組討論或活動,并給予一定的指導幫助。
三、師師合作,碰撞思維的火花
合作作為一種生存智慧,引入教師的教學生活后,會形成一種專業(yè)成長方式,即合作教學后,會使教學充滿智慧和情趣。通過相同學科教師之間,不同學科教師之間的合作教學,使不同智慧、水平、知識結構、認識風格的教師互相啟發(fā),互相補充,實現(xiàn)思維智慧上的交流與碰撞,可以有效改變那種“高耗低效”的教學困境。通過合作教學,教師對教材的理解會更加深刻,對教法的設計會更加科學,對學生的理解和認識會更加全面清晰,對課堂教學環(huán)境的控制和引導會更加和諧。
平時的課前集備和教研是發(fā)現(xiàn)問題、共同商討解決實際問題的有效途徑,主要任務是分析教材和探討教法。在每周的集體備課和教研時間,我們語文教研組的每位成員,都要在一起進行教材分析,探討合適的教學方法,突破教學的重難點。在把握作者意圖、編者意圖及文章社會意義的基礎上,確定教者意圖,即確定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在分析教材時,大家不囿于教學參考書,而是注意抓關鍵談出自己的見解。探討教法時,總是圍繞如何解決重難點問題進行,包括如何理清段落之間的關系,使學生了解行文思路;準確抓住關鍵語句,指導學生體會文章思想;多層次的朗讀,創(chuàng)造情境導讀,使學生對含義較深的詞句、段落進行充分的感悟、體會和品味;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體驗,激發(fā)學生深層次的閱讀感悟。在此基礎上,我聯(lián)系學生實際和個人教學特色,設置個性化教學目標和解決問題的預設方案,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我們學校是一個九年一貫制學校,每年都要組織教學年會。在教學年會上,中小學老師會圍繞一個主題同臺競技,不同學科從本學科的角度來闡釋對這一主題的理解,如“風箏”,語文老師講《理想的風箏》,美術老師講《怎樣制作風箏》,而中學物理老師則引導學生從物理的角度來理解風箏,可謂是百花齊放,極大地開拓了老師的思路。
總之,在合作教學中,師與生、生與生的全方位合作,使課堂氣氛始終處在和諧、民主、自由、活躍的狀態(tài)之中。大家平等對話,相互交流,熱烈討論,激烈爭論,使學生在愉悅中不知不覺就接受了新知識。而師與師之間的互動,可以激發(fā)自己新的靈感,從而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促使自己在教學中不斷進行反思,為更高質量的教學插上騰飛的翅膀。
參考文獻:
[1]楊朔.互動教學在語文課堂上的應用[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4,(12):104.
[2]李艷玲.談語文課教學中的互動[J].科技信息,2010,(05):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