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利軍
摘 要:初中道德與法治教育作為學生思想道德培養(yǎng)的重要基礎,一直以來對于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和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起到了巨大的幫助作用。隨著新時期中學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發(fā)展,初中道德與法治教育課程在教學目標與教學任務上有了更高的標準,要更加致力于幫助學生提升思想覺悟,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為了更好地實現(xiàn)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的效果,教師要改變思想觀念,改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自覺性,以促進學生更好地發(fā)展。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課堂效率;學習積極性
新課標指出,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的主要任務是使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合作、學會學習,全面提高認識社會、適應社會、分析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不僅要求教師要不斷學習新的教育教學理念,更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學習新課標、新理論,根據(jù)教情學情規(guī)范自己的教學行為,實現(xiàn)課堂教學的最優(yōu)化,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一、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效率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是否能夠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而教師要有效激發(fā)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只有以學生為主體,鼓勵學生多思考多想象、多說多辯、多實踐多鍛煉,才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強烈的求知欲,才能使學生的知、情、意和個性相互交融,才能充分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不斷提升自我專業(yè)素養(yǎng)。
(一)鼓勵學生多思考多想象
在道德與法治教育中,如果秉承傳統(tǒng)的教育方式,教師一味地灌輸知識,學生被動低接受,這樣死氣沉沉的課堂不僅不會激發(fā)學生的想象,而且難以達成課堂教學和學習目標。如果教師在課堂上設置恰當?shù)摹皢栴}”,通過點撥指導激起學生思維的浪花,使對疑難問題產(chǎn)生一定的新奇感和探索感,經(jīng)過教師的積極鼓勵,學生就會去積極地進行思考,很多疑難問題就會在學生思考、交流、討論中迎刃而解。當然,道德與法治教師在提問題的時候,一定要確保問題有效、準確、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思維,還要有一定的難度,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根據(jù)教師恰當?shù)奶釂?,思考想象出學習內容的具體內涵,逐步提升學習的能力。
(二)小組合作要多說多辯
小組合作中的交流探討,就是學生思考、運用、鞏固、拓展教材知識的過程。有效的交流探討,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能開拓學生的思路、活躍課堂氣氛。在小組合作中,教師要善于抓住課本與現(xiàn)實生活中相互緊密聯(lián)系的知識,合理有效地組織學生多說多辯、交流探討。
如教學《人生當自強》時,可以當?shù)鼗驅W生熟知的名人及英雄人物自強不息的案例進行辯論,如柳林縣革命英雄賀昌、呂梁女英雄劉胡蘭等為革命事業(yè)艱苦奮斗、自強不息、拋頭顱灑熱血的事跡,激發(fā)學生從小樹立遠大志向,努力學習,將來為祖國為家鄉(xiāng)做貢獻;也可結合學生生活事跡,從“父母外出打工,我們應當怎樣自立自強?”“在學習中,我們應當怎樣自強不息?”等方面提出諸多問題,讓學生在激烈的辯論中,樹立自強不息、勤奮學習的精神,不斷提升自我自立自強的能力。
(三)在實踐中鍛煉提升
現(xiàn)行的道德與法治教材實踐性很強,時代氣息濃,但很多概念和原理比較抽象,學生不易理解。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只有將課內知識與學生生活有機地聯(lián)系起來,正確引導學生運用政治知識觀察社會,分析時事,學生才能對具體可感、形象生動的材料進行詳細分析,進而理解和把握政治理論知識;課外,只有教師帶領學生走出校門、走進社會,將自己聽到的、看到的的社會現(xiàn)象,進行詳細的觀察分析,才能增強教學內容的實踐性,提高道德與法治的教學時效性。
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堅持收看“新聞聯(lián)播”,瀏覽報刊雜志,從關心國內外大事以及身邊的大小事情入手,對社會生活、學校生活、家庭生活進行詳細的分析與理解,才能真正做到學以致用;也可以在校園內舉行法律知識競賽、安全講座、演講比賽、手抄報比賽等活動,讓學生從生活中、實踐中汲取豐富的營養(yǎng)。
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要巧妙地設計好新課導入,將學生帶入最佳的心理準備狀態(tài),學生在活躍的課堂中,積極性高漲,學習興趣濃厚,整節(jié)課會受到良好的效果。如,教師可以結合學情采用歌曲導入、故事導入、演講導入、小品表演導入等豐富多彩的方式,吸引學生注意力,活躍課堂氣氛,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和求知欲,使學生的思維快速活躍起來,順利進入新課的學習。
特別是在辦學條件逐步改善,科技迅速發(fā)展的今天,多媒體已經(jīng)走進了我們的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師要充分利用多媒體能夠把色彩、動畫、立體聲等有機融合在一起的特點,讓道德與法治課堂“圖文并茂”,促使學生身臨其境,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從而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三、切實把握好課堂教學主渠道
課堂是教師教育教學的主陣地,要順利實現(xiàn)教學的三維目標,課堂教育必須堅持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教師要根據(jù)學情不斷改進教法,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課堂教學環(huán)境,才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總之,新課改下,教師不僅要不斷學習新的教育教學理念,更需要在實踐過程中不斷地審視自己,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為,使自己能夠適應教改的需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王莉然.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有效性探究[J].新課程(中學),2018.05.
[2]馬凱娜.淺談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的有效開展[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1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