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琺瑯器是我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工藝,其成就與藝術價值應當予以重視。本文通過分析琺瑯器的分類與歷史淵源,探究當代琺瑯器的風格特征與發(fā)展方向。
【關鍵詞】琺瑯器 裝飾紋樣 工藝技術
一、琺瑯器分類介紹
故宮博物院現(xiàn)藏的七千多件琺瑯器是我國傳統(tǒng)工藝的見證與記載,是我國琺瑯工藝演進極為重要的實物資料與文化遺存。根據(jù)我國琺瑯傳統(tǒng)工藝的歸類,以金屬為胎敷涂琺瑯的為琺瑯工藝品,以玻璃為胎敷涂琺瑯的稱之為玻璃胎畫琺瑯,以瓷為胎敷涂琺瑯而成的叫做琺瑯彩。
“大食窯以銅作身,用藥燒成五色花者,與佛朗嵌相似,嘗見香爐、花瓶、盒兒、盞子之類,但可婦人閨閣之中用,非士大夫文房清玩也,又謂之鬼國窯?!辈苷延诿鞒踝珜懙闹鳌陡窆乓摗纷钤缬涗浟宋覈m瑯器的工藝特征、用途以及適用對象。掐絲琺瑯的制成工藝是以細而薄的銅絲掐成各種圖案,粘于銅胎之上,再根據(jù)圖案設計要求填充各色琺瑯釉料,入窯烘燒,重復多次,待器表覆蓋琺瑯釉至適當厚度,再經打磨,鍍金而成。王佐后為該書增補道:“今云南人在京多作灑盞,俗呼曰鬼國嵌。內府作者,細潤可愛?!边@段記載較具體地交待了“大食窯”的工藝特點、主要品種、使用對象、制作地點以及別名等,以此印證其工藝特點與現(xiàn)今銅胎掐絲琺瑯工藝相吻合。故“大食窯”“鬼國嵌”已被諸多學者確認為銅胎掐絲琺瑯器。
關于掐絲琺瑯的起源地和起源的時間,有人主張波斯是掐絲琺瑯的誕生地,其技術成熟于五、六世紀,并由此時從波斯傳到了阿拉伯、東羅馬帝國等地。到12、13世紀的歐洲,掐絲琺瑯主要流行于羅馬拜占庭帝國,而其他的歐洲地區(qū),以鏨胎琺瑯為主。因此,戰(zhàn)爭的爆發(fā)使得蒙古的遠征軍都有機會接觸到掐絲琺瑯和鏨胎琺瑯這兩種技術。
清代琺瑯工藝在明代的基礎上加以創(chuàng)新,康熙、雍正朝得到發(fā)展,至乾隆時期達到了歷史上前所未有的輝煌成就。清代琺瑯業(yè)發(fā)展迅猛的前提,自然是由于百余年間“盛世”的社會穩(wěn)定、經濟發(fā)展所創(chuàng)造的客觀條件。另一個重要原因是與清代帝王具有的文化素養(yǎng)、又善于接受外來先進文化以及新鮮事物所推行的大力扶植有直接關系。
琺瑯器于清代后期呈衰落模式,嘉慶時期便有了工藝不精的現(xiàn)象,之后由于清政府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而每況愈下,如今的中國在時代潮流的更迭中更是面臨著技藝失傳的窘境。
二、飾色繽紛的富麗裝飾
當代琺瑯器仍延續(xù)著明清時期的制作技法與裝飾,在此基礎上也有些許的裝飾圖案創(chuàng)新。著名的工藝美術大師張同祿將各種美術技法及其它姐妹藝術之精華融會在創(chuàng)作中,形成了自已獨特的藝術風格。他以清逸和新穎的奇妙構思、和諧的釉色變化,不斷超越傳統(tǒng),使作品風格古雅而更具現(xiàn)代韻味。他創(chuàng)作設計的許多珍品、精品多次在國內外獲獎。
并將現(xiàn)代科技與傳統(tǒng)工藝相結合,研制出新型工藝“琺瑯珀晶”,并獲得國家專利。在工藝不斷創(chuàng)新的進程中,他研創(chuàng)出《銀胎景泰藍〉和以景泰藍為主體,與花絲、玉雕、牙雕、漆藝等多種工藝結合的新產品。其作品《鳳亭燈車》是鳥禽與建筑兩種題材相結合的新嘗試,景泰藍與多種工藝結合,以鳳凰組成車形。六角翅脊寶亭燈為嵌玉花絲銀藍工藝,表現(xiàn)出景泰藍和花絲工藝制作古典建筑的高超技藝水平。還有將彩陶各種直線、曲線及水紋、漩渦分別裝飾在造型各部位,描繪水紋各種態(tài)勢,而色彩則采用黑、白、紅三色的新石器時期尖底瓶造型景泰藍作品。
琺瑯器作品創(chuàng)作選材廣泛,題材多樣,以花鳥題材居多,當代作品能以形寫神而刻意求新,掐絲工藝線條流暢且富于生命力。當代工藝美術大家善于把景泰藍的掐絲工藝和工筆畫的線描結合起來,堅持在繼承傳統(tǒng)的基礎上推陳出新。作品色彩運用得當,講求整體色調和美感。
三、潮流聯(lián)名的復古上新
““夜間經濟 13 條”推出以來,三里屯、五棵松、前門和大柵欄等“夜京城”地標,藍色港灣、薈聚、簋街、奧林匹克森林公園等“夜京城”商圈,以及天通苑、回龍觀、常營等“夜京城”生活圈紛紛延時經營、推出豐富活動,“老字號們”也為消費者們帶來了新的夜消費體驗。”新政的推出促進了琺瑯廠文化熱,而明星效應也帶來了如《上新了,故宮》,《巧手神探》等熱播綜藝。
如今的聯(lián)名商品更是隨處可見,明清時期的琺瑯器大多以大件的器物造型為主,現(xiàn)在通過紀念性的禮品銷售將如戒指、耳環(huán)、書簽、杯子等小件琺瑯器推廣得火爆。少了大件滿花的密集感,多了幾分簡單富麗的高級感。淘寶小店的原創(chuàng)設計更是為工藝、紋飾、造型注入了新鮮血液。
總結
琺瑯工藝是我國傳統(tǒng)器物文化的集大成者,優(yōu)秀的非遺傳承人告知未來的傳承人要謹記“得之淡然,失之泰然,匠心永存,無懼考驗”?,m瑯器胎型規(guī)矩,掐絲細膩,釉色純正,鎏金燦爛的藝術追求也是當代設計師可借鑒的典范,琺瑯器凝聚著幾代藝人的心血和智慧,薈萃著精巧絕倫的技藝,作為值得國人驕傲的集大成工藝不應淹沒于時代的更迭。
參考文獻:
[1]裴曉靜.夜經濟火了老字號亮了.中國品牌.2020年(01):79-80
[2]崔唯;鐘連盛;王薇.清代景泰藍色彩的演變及其數(shù)據(jù)與審美特征.藝術設計研究.2019年(04):76-82
[3]李陽.景泰藍釉料呈色原理研究及實踐.設計.2019年(13):60-62
作者簡介:
鐘萍(1997—),女,漢族,籍貫:江西省贛州市,單位:景德鎮(zhèn)陶瓷大學研究生院,2018級研究生,研究方向:陶瓷藝術設計與理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