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梅
摘 要:“有效課堂”成為目前教學研究的一個核心問題。那么,何為“有效”?現代漢語詞典中解釋為“能實現預期的;有效果”;何為“有效課堂”我想應為“高效完成課堂教學中預設的學習目標,不同程度地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如何能夠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首要的是改變傳統語文學習方式,提高課堂學習效果。
關鍵詞:有效課堂 改變學習方式 提高學習效果
一、給學生一個自主學習的空間
早在上一個世紀,就有專家大聲疾呼:減少對學生的時空占領,給孩子們一個自主發(fā)展的空間?!缎抡n程標準》也明確提出要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由此可見作為教學中的主體——學生,是學習過程中的主人。只有他們動起來,自覺、自主和學習最終才能促進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有效地自主學習語文的能力,可以從這幾方面入手:
1.課堂準備:要變換角度
教師在設計教學的時候,不妨變換角度,假設自己是學生,改傳統的以“教”為核心的教學設計為以“學”為核心的教學模式,形成教與學的同步推進。例如,在備《社戲》一課,與其干巴巴地提出諸如“分析雙喜、阿發(fā)、桂生的性格特征”,這樣冷冰冰的問題,不如把自己當成學生的知音,問:“如果你和這三個伙伴在一起,你更愿意和哪一個做朋友,為什么?”就這樣變換一下角度,學生真切地進入問題的情境,從而愿意思考,也愿意表達出自己直面文本的感受。
2.課堂引導:明確目的 ,教方法
要讓課堂真正煥發(fā)出生命的活力,讓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自主意識、自主思維、自主學習,首要的是結合語文學科特點讓學生明白為什么學,學什么怎樣學。例如在預習時,一般按“讀-查-思-寫”四個步驟進行自主學習;感知賞析則圍繞“寫了什么”“怎樣寫的”“為什么這樣寫”三方面理解;欣賞課文內容、手法、構思等技巧,并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各抒己見;拓展方面,指導學生有意識地豐富知識,提高辨析,比較能力。
在教學冰心的《荷葉母親》一課時,我首先在課前,我首先布置預習任務:了解作者、朗讀課文、思考主題、主動質疑、感受母愛寫自己的母親幾個方面。然后,在課堂上,從檢查預習開始,逐一了解學生們的自主學習情況,有針對性補充,指導;在深入探究學習時,采用交流預習時的質疑問題方式,通過小組探討,互動答疑;提出疑難,班級交流,深入學習課文。這樣的方式不僅讓預習與課堂學習機密結合起來,更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讓教師的課堂指導更有時效性。
我在上《死海不死》一文時,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開展查字典比賽、集體復述傳說故事 、快速閱讀記憶訓練等課堂活動,教學形式輕松活潑。學生的記憶力、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都得到了培養(yǎng)。
3.課堂學習:與生活世界相通
知識只有與生活相通,才會變得生動。我們在備課時,如果能夠仔細思考學生在有關本節(jié)課的知識方面已經積累了哪些生活經驗此類知識又是生活中何種現象的反映,是對一系列什么現象的概括和升華。從而引導學生逐本求源,根據生活經驗,從已知中悟出新知,從書本上的知識,道理聯系的社會的知識和道理。
綜合實踐課的學習,就是指導學生用語文,聯系實際生活的課。在“誠信”的綜合實踐學習中,我們從積累入手,讓學生交流有關誠信的故事,成語;然后交流身邊人信守承諾的事;分小組探討誠信對他人、對集體、對社會的作用;集體宣誓做一名講誠信的人。
二、讓學生獲得到課堂學習的收獲
1.讓學生感受合作學習的快樂
合作的意識和能力,是現代人文精神的重要基石。在有效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團結、協調的群體合作精神是非常重要的。首先課堂教學中,我們可以采用小組學習的方式的培養(yǎng)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班級同學4-6人組成若干個學習小組,設定一名組長,組織引導組員交流合作,總結匯報。可以分部合作學習課文,也可以在遇到疑難問題時,小組進行交流,還可以在有爭議時,組織小組辯論。這種靈活的學習方式,提升了學生自主探究的意識,有促進學生交流表達的能力。
2.靈活新穎的課堂教學形式
創(chuàng)新教學首先需要遵循教學常規(guī),要確立教學目標,要進行精心備課,要梳理教學內容,要設計教學方式,要實行教學反饋。在常規(guī)教學中還要追求獨特性,新穎性,把常規(guī)教學與特殊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力爭使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都能閃現創(chuàng)新的火花。比如針對不同文體,我們可以安排靈活多樣的處理方式,以閱讀教學中的文言文教學為例。傳統文言文教學重視文言知識的積累,包括文言實詞、虛詞、句式和古代文學常識等。這是符合“繼承傳統文化”的教學宗旨的,然而由于時代的差異性,古今漢語言文字的差異性,學生在學習文言文時往往顯得特別吃力,特別被動,特別浮躁。他們覺得文言文是“老掉牙的東西了”,現在根本不用文言文交流,學它只能浪費時間。針對這種情況,教師除了采用常規(guī)的以“疏通字詞句,了解文章大意”為主的教學方式之外,還可以多采用一些活潑、有趣的方式。
3.做一名有感染力的老師
在學生心目中,老師是行為的榜樣,方方面面都收到學生學習和效仿。所以課堂教學中師生的協調是以情感為紐帶的,教師以豐富的情感投入到課堂教學當中,學生會從中受到熏陶、感染、啟迪并有所感悟,學生們的潛能和創(chuàng)造性才得以充分發(fā)揮。我們知道,學生的學習活動、不但有智力因素的參與,還有非智力因素的參與。而學習的質量,則是二者相互作用的結晶。其中,情感在非智力因素中占重要地位。在教學中,如果沒有情感因素的參與,學生在課堂中木然置之,毫無反應,對學習內容采取漠然置之的態(tài)度,整個課堂猶如一潭死水。必然會影響學習的效果。所以,老師自身的情感態(tài)度,在課堂上的體現,可以很好感染學生,促進學生的學習。
課堂學習的有效性是評價課堂的第一要務,我們應以此作為課堂學習的指揮棒,努力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把語文課堂由單純的傳授知識轉變?yōu)閷W生滿足求知渴望、培養(yǎng)能力、陶冶性情、凈化思想的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