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用軍 于磊 戰(zhàn)希臣
摘 ? 要:線上教學已成為當前教學的主渠道,教學管三方逐步由最初的線上教學探索階段逐步過渡到適應提升階段,線上教學質量逐漸成為共同關注的焦點問題。作為中國學者提出的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在線下教學中得到了快速推廣應用并取得明顯成效,對于推動線上教學改革具有重要借鑒意義。本文基于“對分課堂”教學理念,在進行線上對分課堂教學可行性分析基礎上,探索構建了線上對分課堂教學模式,提出了質量保障策略。
關鍵詞:對分課堂 ?教學理念 ?線上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2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4-098X(2020)06(a)-0242-02
為確保人才培養(yǎng)工作的持續(xù)性,最大限度的減少疫情影響,各高校紛紛按照“停課不停教、延返不延學”的原則,依托智慧樹、中國大學MOOC等線上教學平臺,利用釘釘、微信、QQ、ZOOM等交流工具,創(chuàng)新實施在線直播授課、共享學習。絕大多數老師對于線上教學相對陌生,基本上都經歷了開課前線上教學技能的惡補錘煉,對于線上教學的規(guī)律還處于摸索階段?!皩Ψ终n堂”教學模式下老師精講導學、學生自主探究、問題導向探討釋疑解難的特點,與當前疫情防控形勢下師生分居各地自主時間相對充裕,加之線上學習資源豐富、溝通交流平臺便捷等有利條件,為老師探索開展線上對分課堂教學模式提供了有利契機。
1 ?對分課堂簡述
對分課堂主要包括課堂講授、獨學(內化吸收)、討論與對話三個環(huán)節(jié)。目前常見的組織形式主要有“當堂對分”和“隔堂對分”兩種[1]。對分課堂主要是針對傳統(tǒng)講授教學模式短板不足,在教師精講導學基礎上,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通過自主學習、思考和討論交互,實現(xiàn)個體主導的學科知識體系的構建[2]。在對分課堂教學模式下,學生不需要開展課前預習,在講授環(huán)節(jié),老師直接進行課程基本理論、方法以及重難點等內容的框架式講授,不進行課堂提問、不組織課堂討論,課堂講授要留有充足的余白,引領學生課后進行自主學習和思考。
2 ?線上“對分課堂”教學的可行性分析
2.1 線上學習資源的豐富性
隨著教育部雙萬課程建設計劃的推進,以及線上學習模式的推廣,學堂在線、中國大學MOOC、智慧樹等平臺提供了大量優(yōu)質的MOOC資源,甚至是國家精品在線課程。同時,知網、萬方、維普等提供了最新的碩博論文和學術期刊文章,可以為學習者開展相關知識點的深度學習提供不同視角的研究成果。這些線上資源為學生自主開展學習提供了豐富足量的學習資源支撐。
2.2 學生能力培養(yǎng)的必需性
部分高校仍然延續(xù)了近高中時期教育模式,對學生的自主管理能力、表達能力、分析綜合能力以及創(chuàng)新思維等綜合素養(yǎng)的培育是極為不利的。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老師開展的課程互動、章節(jié)研討等,大多停留在針對個別學生、個別章節(jié)實施,沒有實現(xiàn)對全體學生、全課程知識點的覆蓋。實施在線教學對分課堂教學模式下,在有效實施“亮考幫”機制下,倒逼學生進行學習時間的規(guī)劃安排,開展有效的自主學習,在獨學、討論對話環(huán)節(jié)對梳理歸納、撰寫、表達交流等能力以及團結互助品質實施塑造,最終實現(xiàn)對課程全知識點的深化理解和應用。
2.3 線上教學特點的契合性
從當前線上授課方式來看,主要有PPT+語音直播、PPT+視頻語音直播、平臺共享MOOC課程自學+線上輔導答疑等方式。受平臺技術限制,網絡擁堵現(xiàn)象嚴重,PPT不支持動態(tài)展示、教學互動需要頻繁操作費時費力且效果不好,老師在講授過程中無法看到全體學生,無法收到學情即時反饋,課堂教學管理基本處于“掛空擋”狀態(tài)。對分課堂教學模式主張課前不預習、授課中不互動,且教學時間相對集中連貫,可以有效規(guī)避當前在線教學相關不利條件,有效提升線上教學效率。
3 ?線上“對分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實施
3.1 課前準備環(huán)節(jié)
依托智慧樹、學習通、對分易等平臺建立教學任務、組織學生選課;結合見面課,向學生詳細介紹對分課堂教學模式,明確過程考核組織形式,討論分組方式,尤其要明確讓學生自己在學習過程中扮演的角色和主要開展的學習任務,幫助學生盡早轉變學習理念方法,避免因學生不給力,導致整體學習效果不佳。
3.2 課堂授課環(huán)節(jié)
依托釘釘、騰訊課堂等平臺,采取視頻、語音+PPT相結合的方式開展直播授課,每次授課控制在45分鐘以內。課前采取開啟攝像頭方式進行視頻打卡,確保簽到率。授課過程中采取“拋磚引玉”式的講授方法,對學習內容進行知識框架內容體系的介紹以及重難點知識的講解,為學生提供目標性引領。根據學習“最近發(fā)展區(qū)”理念,將學生努力“跳一跳”、難度適宜的學習內容留給學生課后自主學習探究。
3.3 獨學內化環(huán)節(jié)
學生根據老師布置的課后學習任務,結合教材以及線上學習資源開展獨自學習;老師通過線上平臺監(jiān)控學生信息資源查看、作業(yè)提交,幫助學生養(yǎng)成主動學習的自覺。在作業(yè)內容方面,可以設置對比分析、綜合應用、拓展思考等類型問題,引導學生逐步由被動接受型向主動探究型學習轉變,積極梳理總結“亮考幫”設定內容。為確保討論對話環(huán)節(jié)效果,可以設定“考幫”環(huán)節(jié)指標,提前提交老師把關,便于老師掌握學習效果。
3.4 討論對話環(huán)節(jié)
按照4人一個討論小組的原則,對所有學生進行討論分組,可以采用對分易、智慧樹平臺手動或隨機分組的模式實施,學生可以通過微信、ZOOM等視頻會議軟件實現(xiàn)在線可視化討論。通過生生互動、師生對話,發(fā)揮“導學”“助學”作用,實現(xiàn)教學相長和共同提高。
4 ?線上“對分課堂”教學質量保障策略
4.1 重組再造課程教學流程
在精講留白導學教學要求下,老師需要徹底改變原有的事無巨細、面面俱到、系統(tǒng)化的課堂教授模式。結合對分課堂教學模式特點,基于建構主義理論,遵循學生學習認知規(guī)律,從知識、能力、情感價值觀三個維度對整門課程進行重新設計,系統(tǒng)明確教授任務界面、學習目標要求。老師要錘煉精講的能力,同時也是幫助學生提煉重點、難點,提升學習有效性的過程,要避免落入該減不減,形式對分、內容不對分的表面“對分課堂”。
4.2 科學定位老師學生角色
在對分課堂教學模式下,老師將由課堂的主導者和課程教授的權威者,轉變?yōu)閷W生學習的啟發(fā)者、引導者、促進者;學生由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轉變?yōu)檎n程學習的探究者,個性化學習的主導者,成為了學習的主宰者,達成了以學生為中心的辦學初衷。
4.3 組織實施全程考核評價
在對分課堂“一教二學三考四導五助”的流程模式中,“考”發(fā)揮著承前啟后的鏈接作用,便于老師掌握學生獨學內化效果,同時為老師在討論對話環(huán)節(jié)更好地發(fā)揮“導學助學”作用提供有力支撐。在討論對話過程中對表現(xiàn)優(yōu)異學生進行表揚肯定,讓學習后進者保持學習興趣和欲望,讓學習居中者學習動力和目標,讓學習位居前列學生的學習成效得到肯定、潛能得到有效激發(fā),推動構建形成良性向上的整體學習氛圍,真正發(fā)揮考核“指揮棒”導向引領作用。
4.4 深入挖掘課程思政育人作用
線上教學不同于線下教學,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不能隨時進行交流,作為老師來講,最為擔憂的是學生學習習慣不好、自律性不強、學習投入不夠,難以取得預期的學習效果。在課程學習過程中,老師要深入挖掘課程本身和教學方式中蘊含的思政育人元素,有效融入知識教授環(huán)節(jié),取得學生的價值認同,逐步轉變學生的學習行為方式,由“要我學”過渡到“我要學”“要學好”。
參考文獻
[1] 杜艷飛,張學新.高校課堂教學模式改革實踐與思考[J].繼續(xù)教育研究,2016(3):116-118.
[2] 王翠娟.對分課堂研究的格局、熱點和特征分析[J].貴陽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9(2):46-52.
[3] 邱愛梅.“對分課堂”教學模式的理念及其實踐[J].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學報,2016,27(3):14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