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
【摘要】目的 分析ERCP術聯(lián)合LC術應用于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患者的治療效果。方法 遴選本院62名2019年6月到2020年5月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患者,以紅藍球抓鬮法分為對照組(31例)和觀察組(31例),對比2組患者流血量、手術周期、住院時長和不良反應發(fā)生狀況。結果 在分析流血量、手術周期、住院時長的對比中,觀察組均少于對照組,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對于不良風險發(fā)生率的比較中,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6.45%)小于對照組(29.03%),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應用ERCP術聯(lián)合LC術對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患者,療效明顯,風險較低,有較好的普及性,可推廣。
【關鍵詞】ERCP 術;LC 術;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患者;聯(lián)合治療;臨床療效
LC術(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在現(xiàn)階段臨床治療膽囊炎的應用中具有較高的臨床使用價值,但單一使用此項措施并不能達到設想中的臨床診治效果,通過相關文獻檢索以及對分析ERCP(經內鏡逆行膽管造影)與LC的聯(lián)合應用于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的治療方法,此類方法應用效果顯著[1]。為了對ERCP與LC術應用于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中的臨床治療效果進行綜合評估,本文對我院62例2019年6月到2020年5月接受治療的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患者展開深入研究,主要內容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遴選本院2019年6月到2020年5月治療的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患者62例,以紅藍球抓鬮法分為對照組(31例)和觀察組(31例),其中觀察組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5例,人群年齡均數為(56.78±4.24)歲(41到63歲);對照組患者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3例,年齡均數(55.41±3.93)歲(52到61歲),對比2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內容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1.2.1對照組患者采取LC術+LCBDE術治療,首先醫(yī)護人員指導患者以仰臥位參與治療,然后由麻醉醫(yī)師開始全麻手術,消毒毛巾進行鋪設,以四孔法建立患者氣腹,利用腹腔鏡置鏡展開臨床觀察,主要對右鎖骨中線、右腋前線以及劍突下鎖骨中線和操作孔等部位進行治療,將肝門和膽囊充分暴露后準備手術,利用超聲將腹部病情進展成像,對圖像進一步展開分析。游離周邊組織后,將切斷膽囊動脈與膽囊管之間的聯(lián)系,排空膽汁。利用腹腔鏡技術,在顯微層次下對膽總管進行穿刺,排空膽汁,利用手術微型剪刀切開膽總管成縱向切口,并沿此送入患者的膽總管通道,對肝內外的膽道狀況進行檢查,發(fā)現(xiàn)二級肝支管后取出,用生理鹽水沖洗膽道,置管[2]。
1.2.2 觀察組患者采用ERCP+LC術治療,指導患者采取仰臥位后,常規(guī)全麻手術鋪設消毒毛巾,十二指腸鏡下定位十二指腸乳頭,根據患者的病變狀況判斷是否進行插管,膽汁清除后,注射泛影葡胺并展開膽管造影,對膽管結石的直徑、數量以及位置等記錄,切開膽總管后在左上方做一切口,根據結石的具體狀況和形態(tài)表現(xiàn)確定切口的大小,通常為1到1.25 cm,以鏡下網籃取石術將結石去除,并沖洗膽管,置管。ERCP術后2到5d內,對患者實行LC術,具體參考對照組。
1.3 觀察標準
對比2組患者流血量、手術時長、住院時長以及術后不良反應發(fā)生狀況。
1.4統(tǒng)計學方法
以上數據均以統(tǒng)計學軟件SPSS19.0收錄并處理,計數部分采用[n(%)]表示,行卡方檢驗;計量部分以“均數±標準差”表示,差異明顯P<0.05,可比較。
2 結果
2.1 對比2組患者流血量、手術時長、住院時長
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在流血量、手術時長、住院時長的對比中,觀察組均少于對照組,P<0.05差異明顯,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2.2對比2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作狀況
對照組31例患者中出現(xiàn)3例胰腺炎、3例出血以及3例膽漏發(fā)生,不良反應發(fā)作率為29.03%;觀察組31患者出現(xiàn)0例胰腺炎、2例出血以及0例膽漏,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6.45%。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差異明顯,可比較。
3 討論
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在臨床是一種較為常見的消化道疾病,此項疾病的主要表現(xiàn)是發(fā)熱和疼痛反應,不僅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了嚴重的損害,同時傷害了患者的身心健康。LC術在臨床上對于此項疾病的治療具有較好的效果,雖此項手術在實施過程中安全可靠且療效顯著,但由于膽總管與膽囊間具有較為復雜性的結構,因此只是實行此項手段對于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的醫(yī)治仍比較單一。LCBDE是在腹腔鏡下對膽囊組織展開調查,明顯結石的實際狀況,如分布、大小、形狀等,通過既往的臨床經驗對其精確切入。而腹腔鏡卻很難進入狹窄的膽總管,對于深處膽囊結構的探查仍有許多不足。在相關臨床調查的資料中,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患者接受ERCP與LC術聯(lián)合治療后,取得良好的治愈效果[3]。
在本次調查中,對2組患者的流血量、手術時長以及手術切口等臨床指征進行分析,流血量、手術時長、住院時長的對比中,觀察組均少于對照組,P<0.05差異明顯,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而對于不良風險發(fā)生率的比較中,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6.45%)低于對照組(29.03%),P<0.05,差異明顯,可比較。結果說明ERCP+LC術治療對于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的治療中具有較好的應用效果,臨床價值顯著。
綜上所述,在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的治療中應用ERCP+LC術治療,能夠降低手術不良風險發(fā)生率,降低手術時長和縮短康復進程,顯著減少患者因手術而出血的情況發(fā)生,在臨床應用中具有較高的價值,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姜鵬飛,顧澄宇.LC術聯(lián)合不同手術時機ERCP對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的效果[J].中華普外科手術學雜志(電子版),2019,13(05):479-481.
[2]鄒衛(wèi)華.ERCP術合LC術對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患者的治療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9,19(51):17+109.
[3]李榮振.腹腔鏡輔助下膽總管切開膽道鏡探查取石術聯(lián)合膽囊切除術的治療效果[J].河南醫(yī)學研究,2019,28(05):816-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