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莉莉 楊文文
【關鍵詞】支氣管動脈栓塞術;咯血;兒童;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6-0179-01
數(shù)字減影血管造影簡稱DSA,即血管造影的影響通過數(shù)字化處理,把不需要的組織影像刪除掉,只保留血管影像,這種技術就叫做數(shù)字減影技術。其特點是圖像清晰,分辨率高,對觀察血管病變,血管狹窄的定位測量,診斷及介入治療提供了真實的立體圖像,為各種介入治療提供了必備條件。主要適用于全身血管性疾病及腫瘤的檢查及治療。應用DSA進行介入治療為心血管疾病的診斷和治療開辟了一個新的領域。目前經(jīng)常適用于兒童咯血原因待查診斷和治療。
咯血是喉部以下氣管、支氣管、肺組織的出血經(jīng)口腔咳出,多因為支氣管肺毛細血管損傷、血管壁通透性增高、炎癥、腫瘤、結核等破壞支氣管黏膜或病灶處的毛細血管破裂出血造成。根據(jù)咯血的量兒童大咯血分度--Ⅲ度:Ⅰ度 ?:痰中帶血,失血量少于有效循環(huán)血量的5%,外周血紅細胞計數(shù)及血紅蛋白無明顯改變。Ⅱ度 : 一次或反復加重的咯血,失血量為有效循環(huán)血量的5%~10%,外周血紅細胞計數(shù)及血紅蛋白較出血前降低10%~20%。Ⅲ度 : 大口咯血、口鼻噴血,失血量大于有效循環(huán)血量的15%,血壓下降,外周血紅細胞計數(shù)及血紅蛋白較出血前降低20%以上。失血性休克:取決于失血的量及速度,休克往往是在快速、大量(超過總血量的30%~35%)失血而又得不到及時補充的情況下發(fā)生的。頻繁性咯血在內科治療無效時,需采取支氣管動脈栓賽術局部止血,先通過科室收治患兒的臨床資料,總結兒童大咯血的護理措施。
1.1用物準備
1.1.1術前攝胸部正側位片、體層或CT掃描,以明確病變部位、范圍、咯血的原因等。其他同一般心血管造影。
1.1.2用品準備:穿刺常用器械;導管一般選用Cobra或Simmons端孔導管等;栓塞材料 常選用明膠海綿或Ivalon顆粒(>500μm),也可用不銹鋼圈。肺癌化療栓塞尚可用載藥微球;造影劑 非離子型造影劑或泛影葡胺。
1.2方法
1.2.1一般經(jīng)股動脈穿刺插入導管,將導管送至胸4~胸6水平,尋找支氣管動脈開口。當導管頭有嵌頓感時,表明可能已插入支氣管動脈,可試注2~3ml造影劑證實之。當上述方法未能找見支氣管動脈時,應擴大尋找范圍,以防遺漏變異起源的支氣管動脈。
1.2.2當導管確實插入支氣管動脈后,即可進行造影,以進一步了解病變性質、范圍、血供及血管解剖情況。造影劑用量一般不超過10ml,流速2~3ml/s,攝片2張/s×3,1張/s×2。
1.2.3栓塞時,盡可能將導管深入支氣管動脈,顆粒樣栓塞物如明膠海綿、Ivalon、微球等與造影劑混合,置于5ml注射器內,在電視監(jiān)視下經(jīng)導管慢慢推注,并觀察血流阻斷情況。若為治療咯血,則應完全堵塞靶血管。如采用不銹鋼圈,最好在鋼圈釋放前,先用明膠海綿碎塊栓塞血管遠端(不銹鋼圈投放方法參見頸外動脈栓塞術)。
1.2.4栓塞后重復血管造影,了解栓塞情況,滿意后拔管,穿刺部位壓迫止血,加壓包扎。
2.1術前護理
2.1.1心理護理:大咯血患者及家屬多伴有焦慮、恐懼心理,護理人員應及時耐心講解咯血的誘因及病因,消除患者緊張恐懼心理,讓患者意識到大咯血時保持鎮(zhèn)靜是控制咯血的關鍵。
2.1.2術前做好必要的檢查,如:血常規(guī),出凝血時間以及血型和心、肝、腎功能的檢查。術前1日備皮,清潔雙側腹股溝皮膚,以腹股溝韌帶上下2 cm為中心上下各20 cm范圍備皮,雙側備皮要徹底,以防一側股動脈插管困難便于更換。其次,做好碘過敏試驗,觀察有無過敏反應。再次,術前禁飲食6h。
2.2術中護理
2.2.1心理護理鼓勵患者要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情緒要穩(wěn)定,使患者有信賴感和安全感。
2.2.2術中準備準備好各種搶救器械和藥品,建立靜脈通路,連接心電監(jiān)護儀,嚴密觀察生命體征的變化。在栓塞過程中注意保暖,以防感冒,隨時注意股動脈穿刺插管的進展情況,觀察足背動脈搏動情況,防止血栓形成。若患者在栓塞過程中出現(xiàn)大咯血,應立即保持呼吸道通暢,防止窒息的發(fā)生。
2.3術后護理
2.3.1心理護理:講解栓塞成功的意義,鼓勵患者繼續(xù)配合治療和護理。
2.3.2栓塞后的護理拔管后,穿刺部位壓迫止血20min后用彈力繃帶加壓包扎,沙袋壓迫,伸直并制動穿刺肢體送病房進行觀察,穿刺肢體放沙袋壓迫6h,肢體制動12h,心電監(jiān)護脈氧監(jiān)測2小時,氧氣吸入1小時。
2.3.3病情監(jiān)測和護理要點:
(1)密切觀察足背動脈搏動情況,足背皮膚溫度、色澤及下肢血運情況有無異常,防止沙袋壓迫過久造成肢體供血障礙而致下肢缺血性壞死,同時也可及時發(fā)現(xiàn)有無股動脈搏動及遠端血栓形成,做好床頭交接班。
(2)密切監(jiān)測生命體征變化,囑其絕對臥床休息,避免不良因素的刺激,觀察有無咯血的先兆癥狀:咽喉部發(fā)癢或刺激感,胸悶、煩躁不安,氣急、面色蒼白等現(xiàn)象,觀察術后咯血情況,觀察穿刺部位有無滲血或血腫發(fā)生,如有異?,F(xiàn)象報告醫(yī)生進行處理。
(3)觀察術后的不良反應:支氣管動脈栓塞術常見并發(fā)癥包括栓塞綜合征:即胸痛、胸悶、背痛、肋間痛,發(fā)熱和吞咽困難等,少數(shù)患者術后可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心悸、胸悶、胸痛、咽下疼痛等,主要是因為縱膈和肋間組織缺血所致。觀察有無脊髓損傷:最嚴重的是脊髓損傷所致的癱瘓。如患者出現(xiàn)上肢麻木,下肢無力,大小便失禁等癥狀。護士應立即報告醫(yī)生進行處理。
收治的10例患兒中有8例停止出血,有2例間斷性咯血,定期復查。
支氣管動脈栓賽術可造成栓塞綜合征及脊髓損傷。[1]嚴密護理觀察預防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對癥護理使術后并發(fā)癥及臨床癥狀減輕或消失,有效的提高了兒童咯血原因待查的治愈率。
參考文獻
[1] 付靜波 嘉興醫(yī)學.2003,19(1):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