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是學生記憶力最佳的階段,教師可以合理利用學生的模仿性給學生講解我國古典文化,讓學生既接受文化經典傳承,又能從中體會文化經典蘊含的哲理??梢?,小學階段的語文課程教學需要教師融入經典誦讀,這也是相當重要的。但是就目前我國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經典誦讀的情況來看,仍然存在較多的問題。文章分析了小學語文經典誦讀的意義,探討了小學語文經典誦讀存在的問題,分析了小學語文經典誦讀教學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經典誦讀;教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0)27-005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27.027
小學階段的語文經典誦讀活動承載了我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對建立健全學生的人格,完善其價值體系均具有重要的意義,不僅能拓展學生的知識面,還能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1]??梢?,教師在當前背景下應結合素質教育理念積極探討并創(chuàng)新經典誦讀教學模式,及時發(fā)現并總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在改進與優(yōu)化中提高教學效率。
一、小學語文經典誦讀的意義
(一)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
小學階段語文教學的基本任務是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能力,語感也是語言能力的核心,培養(yǎng)學生語言能力的主要問題是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小學語文教學最關鍵且最重要的教學任務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學生在誦讀環(huán)節(jié)中也能提高自身的語言能力。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逐步積累并形成一定的語感,即從積少成多、量變到質變及從領悟到感悟的過程。
(二)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品格
學生在誦讀經典中也能放松身心,沉浸在經典中,最終也能起到修身養(yǎng)性的作用。每天定量、定時地誦讀可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對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此外,在誦讀經典的過程中也能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品格。
(三)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
國學經典是我國古代思想家與文學家智慧的結晶,教師在教學中引導學生誦讀我國的國學經典,能讓學生在誦讀的過程中提高自身的審美能力與文化素養(yǎng),通過耳濡目染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三觀,這不僅有利于學生身心的健康發(fā)展,還能促進學生形成優(yōu)良品質。
(四)提高學生的閱讀素養(yǎng)
在小學階段的閱讀目標中已經分學段且多次提出誦讀的要求。教師滲透經典誦讀也能讓學生在閱讀中潛移默化地提高閱讀素養(yǎng),有利于學生自我感知經典作品,從而形成相應的思維方法,強化其對經典作品的理解[2]。此外,學生在學習中背誦大量的儒道經典、唐詩宋詞,閱讀大量古今中外名著,也能有效豐富其語言,增強其知識儲備,為其認識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最終才能建立更加豐厚的文化底蘊,從而有效地影響學生的文化氣質,為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小學語文經典誦讀存在的問題
(一)教材上缺乏經典誦讀內容
古詩詞也是國學經典中重要的一部分,小學階段的教材內容中僅有十幾首唐詩宋詞,因此學生是以學習現代文為主的。學生在學習中很難從課堂上接觸更多的國學經典內容,因此教師提到國學經典或要求學生誦讀國學經典時,很多學生會感到是附加任務,產生一定的學習壓力與疲倦感。同時,學生也沒有設置相關的國學經典考核項目,所以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就會存在投機的心理。
(二)教師對經典誦讀的認識不足
受到傳統(tǒng)應試教育的影響,部分學校雖然按照要求增設了誦讀經典課程,但仍然存在部分教師以分數為主要教學目標,沒有深入分析誦讀核心內容的情況,大部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僅局限于考試內容。此外,課堂時間十分有限,學生沒有充足的時間進行背誦與理解,導致經典誦讀這門課程流于形式,浮于表面。
(三)學生對經典誦讀缺乏興趣
經典誦讀主要是以文言文為主,但是學生各方面的能力比較有限,其對新鮮的事物缺乏興趣和耐心,使得學生對經典誦讀只有三分鐘熱度[3]。此外,社會快速進步,電子產品的發(fā)展迅速,這也會對學生攝取知識產生一定的影響,加上學生本身的自控能力不強,電子產品內容繁雜,在此背景下也很難讓學生對古詩文產生濃厚的興趣。
1.背誦方法比較單一。由于學生對經典文章的認識不足,很多學生錯誤地認為這些經典文化跟不上時代發(fā)展的步伐,因此在背誦時也存在一定的困難,很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導致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存在畏懼心理。很多學生在背誦經典時主要以死記硬背為主,耗費的時間多,并不利于學生形成獨立自主的閱讀能力。
2.學生自主誦讀體會的時間很少。在經典誦讀活動中,學生不僅要掌握必須要掌握的內容,還要培養(yǎng)良好的自主誦讀能力, 使其在讀的過程中領悟,在領悟中感受,如此才能進一步提高其理解能力。但是從當前的教學情況來看,很多教師在設計教學方案時,為了能給學生一定的誦讀時間,結合教學目標與教學任務給學生提供了間歇性的誦讀活動,無法達到培養(yǎng)學生誦讀能力的作用,因此學生在學習與探究中僅能掌握表面知識,無法提高自身的人文素養(yǎng)。
三、小學語文經典誦讀教學對策
(一)培養(yǎng)學生對經典誦讀的興趣
教師在教學中應培養(yǎng)學生對經典誦讀的興趣,才能更好地在傳統(tǒng)教學中融入經典誦讀,也更容易讓學生接受,以這種具體的措施提高學生對經典誦讀的興趣。學生可以在課堂上試著模仿某個人物,讓其以自己作為古代經典人物的誦讀文章,如此也能激發(fā)學生對經典誦讀的熱情。同時,教師還要在誦讀中激發(fā)學生對經典的學習熱情。此外,教師在教學中還可以找一些較為經典的古詩詞編成易于學習的歌曲,令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對經典誦讀更感興趣,最終更好地在教學中融入經典誦讀[4]。
(二)實施分層級教學突出課堂時效
結合小學生經典誦讀的水平,教師應主動應用分層教學模式,以目標性以及針對性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學習,最終在整體教學模式下突出課堂教學時效。在教學中教師應針對學習能力不強的學生分配簡單的教學氛圍,并要求其在誦讀的過程中把握文本的情感、誦讀節(jié)奏,理解文章大意;針對部分學習能力很強的學生,要求其理解文本的內涵,之后要求其記憶與注釋重要的句子,督促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背誦相關的文章,在學習文本的過程中揣摩其中的深意與情感,在此基礎上進行短時間內的誦讀,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信與學習效率。
(三)調整教學進度,給學生提供充足的誦讀時間
教師在設計經典誦讀教學方案時應立足全局,重新規(guī)劃課堂時間,在合理的范圍中調控教學進度并進行細節(jié)安排,有意識地給學生留出足夠的感悟與誦讀時間,增強學生的閱讀能力與理解能力,讓學生在學習相關內容時也能從中汲取豐富的精神力量,為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提供良好的基礎。為了達到這一教育目標,教師應將自主誦讀模塊穿插于課堂教學的始終,可以讓學生分小組互相探究閱讀,或讓學生分小組比賽誦讀,讓學生在誦讀經典的過程中提高自身的語文水平。在此過程中學生有了更多自主誦讀的時間,也積累了更多的人文素養(yǎng)。
(四)把握誦讀特點,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
誦讀活動實際上屬于一種具有主觀性的個體活動,且個體體驗也屬于經典誦讀的突出特點,教師在誦讀環(huán)節(jié)中應主動挖掘文本內容中與學生知識儲備以及生活經驗的結合點,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讓其在閱讀中也能調動自身的各個感官,發(fā)揮誦讀的作用[5]。通過形象體驗升華為精神體驗,深入進行主動構建,強化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經典古詩詞誦讀活動也具有很強的凈化性,學生在誦讀時也能體會詩歌的節(jié)奏與形式美、意境美及情感美,這樣也能直達學生的心靈深處,讓其受到感染。教師還要主動引導學生在誦讀中進行聯(lián)想與想象,陶冶其情操。此外,經典誦讀也具有一定的建構性,這也是增加學生建構語言能力的重要途徑,潛移默化地幫助學生構建精神境界與知識內涵。
(五)注重誦讀評價,發(fā)揮誦讀的育人功能
教學評價也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教師在誦讀中應將誦讀評價當作學生誦讀經典詩文的主要手段,引導其用心體會經典文化。因此,教師應針對學生在課堂上的誦讀表現以及誦讀結果及時評價,表彰優(yōu)秀,形成正向誦讀的課堂氛圍。此外,教師應將家長與學生當作評價的重要主體,讓學生評價自己也評價其他學生,在評價中發(fā)現自己與他人的差距,學習他人的優(yōu)點,彌補自己的缺點;讓家長在評價學生的過程中發(fā)揮自身的鼓勵與監(jiān)督作用,最終形成良好的家園共育機制,最大程度地發(fā)揮經典誦讀的教育價值。
(六)重視拓展延伸,增加學生的知識儲備
從經典誦讀的作品來看,蘊含了大量的文學知識,但真正給學生呈現的卻很少,這并不利于教師拓展學生的知識面。要想避免這個問題,教師應在講解經典誦讀篇目的同時給學生補充更多有關的知識,結合現代的案例讓學生自主分析,使學生在誦讀經典的過程中也能進行拓展,豐富自身的文學知識儲備,提高學生的應用意識。
綜上所述,從學生長遠的發(fā)展來看,誦讀經典是學生自我健康成長、自我完善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教師在教學中應結合教學的實際情況進行反思,之后針對教學中的典型問題提出有效的解決措施,采取新型的教學模式高效地組織經典誦讀活動,這也能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朱曉飛.經典誦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實施研究[J].課外語文, 2015(16):134.
[2]路陽.經典誦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實施及其研究[J].中華少年, 2015(23):54.
[3]宋愛玲.經典誦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實施研究[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5(10):36.
[4]陳碧群.經典誦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問題及對策[J].新課程(小學),2014(9):128.
[5]周開龍.經典誦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實施研究[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6(11):31.
作者簡介:孫淑菊(1982.6— ),女,漢族,甘肅臨洮人,中小學一級,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