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玉妍
(吉林工程職業(yè)學院,吉林四平 136001)
禽球蟲病是造成家禽死亡、營養(yǎng)吸收不良、飼料利用效率低下、肉雞生長速度下降、蛋雞產蛋量下降的主要寄生蟲病。該病對家禽業(yè)具有巨大的經濟影響,每年全世界因該病損失超過30億美元。目前,藥物和疫苗是該病的兩種主要控制措施。但由于藥物使用時間延長和疫苗成本高的問題日益增多,需要采取其他策略來更有效和更安全地控制雞球蟲病的發(fā)生。Klaenhammer(1993)報道了一種由嗜酸性乳桿菌組成的復合益生菌,其屬于同質發(fā)酵革蘭氏陽性菌,能在廣泛的pH、溫度和滲透壓范圍下生長,因此能在消化道中定植、棲息。目前一些商業(yè)益生菌具有可以促進腸道上皮和胃腸道淋巴系統(tǒng)發(fā)育的功能。平衡的微生物種群可以支持健康腸道的固有防御機制,從而更好地控制腸道病原體(Pollmann等,2005)。Guerra等(2006)認為,嗜酸乳桿菌可以誘導豬腸道健康。我們推測,含有嗜酸乳桿菌的復合益生菌可能會干擾病原菌的感染,產生抗菌肽或誘導宿主免疫應答,從而增強其對艾美爾球蟲等腸道致病菌的抗性。在本研究中我們進行了兩項試驗來研究益生菌對實驗性感染艾美爾球蟲病肉雞的潛在保護作用。
1.1 試驗1試驗選擇70只1日齡肉雞來評估復合益生菌對艾美爾球蟲的保護作用,將肉雞隨機分為7個平行,每個平行10只。試驗肉雞飼喂不添加藥物或抗生素的正常對照日糧或添加0.1%、0.2%的益生菌日糧組。試驗第10天每組10只肉雞通過注射接種5000或10000個艾美爾球蟲卵囊,而飼喂正常對照日糧的10只肉雞作為陰性對照,將其飼喂在5個籠子中(2只/籠)。分別于接種后0、10 d稱量肉雞體重,并于接種后6~9 d收集5個籠子中雞的糞便樣本。
1.2 試驗2試驗選擇120只1日齡肉雞,隨機分為12個平行(10只/平行),分別飼喂正常日糧、0.1%或0.2%益生菌日糧(每組4個平行)。在12 d時每個處理組的一半雞只(20只)口服接種5000個艾美爾球蟲卵,其中10只雞在5個籠子中飼養(yǎng)(2只/籠)。分別在接種后6~10 d對肉雞稱重,并統(tǒng)計糞中卵囊脫落數及收集血清樣品測定抗體免疫應答。試驗日糧按照商品肉雞營養(yǎng)需要配制,試驗期間雞只自由采食和飲水。
1.3 卵囊脫落計數及抗體滴度參考Dalloul等(2002)的研究方法評估卵囊脫落。簡單地說,從接種球蟲卵囊6 d開始,在5個籠子(2只/籠)中收集10只肉雞的糞便4~5 d,將糞便勻漿后取兩份35 mL的樣本稀釋,顯微鏡下計數卵囊,卵囊脫落總數計算公式如下:
每只雞的卵囊脫落總數=卵囊數×稀釋倍數×(糞樣體積/計數室體積)/雞只數;
接種球蟲10 d后,每組分別選擇3只雞進行采血,在4℃條件下凝血4~5 h,收集血清。使用ELISA試劑盒檢測血清樣本的艾美爾球蟲特異性抗體水平。
1.4 統(tǒng)計分析使用SPSS軟件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ANOVA),用Tukey-Kramer對試驗指標進行多重比較,P<0.05表示差異顯著。
2.1 益生菌對感染球蟲病肉雞日增重的影響由表1可知,與未感染組相比,感染5000或10000球蟲組添加0.2%益生菌顯著降低了日增重(P<0.05),分別降低了10.44%和26.64%。此外,感染5000球蟲組添加0.1%益生菌較0.2%益生菌組日增重顯著提高13.71%和38.82%(P<0.05)。但無論感染劑量如何,感染后12 d各組日增重無顯著差異(P>0.05)。
2.2 益生菌對感染球蟲病肉雞糞中球蟲數的影響由表1可知,未感染的對照組糞中未檢測出卵囊。感染5000球蟲組日糧添加0.1%益生菌顯著降低了糞中卵囊數量(P<0.05)。在12 d時,0.1%益生菌組肉雞糞中卵磷排出量最低,但各組無顯著差異(P<0.05)。
2.3 益生菌對感染球蟲病肉雞抗體反應的影響由表1可知,所有未感染組的抗體反應均無顯著差異(P>0.05)。但與感染5000球蟲飼喂對照組日糧組相比,在5000球蟲感染組及添加益生菌組中血清抗球蟲抗體水平顯著提高(P<0.05)。
表1 益生菌對感染球蟲病肉雞日增重和糞中球蟲含量及抗體反應影響
本研究探討了以嗜酸性乳桿菌為基礎的益生菌對肉雞球蟲病易感性的影響。禽球蟲病最突出的癥狀是生長遲緩,其特征是體重增加減少,嚴重時甚至體重下降,對家禽業(yè)造成重大經濟影響。本研究結果發(fā)現,與受感染的對照組相比,添加益生菌的日糧組可以提高肉雞日增重,說明以嗜酸性乳桿菌為基礎的益生菌可以提高肉雞對艾美爾球蟲病的抵抗力,而這種保護作用進一步體現在糞中卵囊數減少,特別是在感染5000個艾美爾球蟲的肉雞中。在感染艾美爾球蟲肉雞中,添加益生菌的日糧組肉雞日增重或卵囊脫落無顯著改善。雖然我們希望看到這兩個參數的積極影響,但在益生菌研究中,體重增加與卵囊排出數的降低之間的直接相關性并不總是存在(Dalloul等,2005)。當日增重和卵囊排出之間沒有相關性時,這與Gabriel等(2006)的研究結果一致。
在早期研究中,Dalloul等(2003)報道了給予以乳酸菌為主的益生菌可誘導對艾美爾球蟲病的保護性免疫。一些嗜酸性乳桿菌可以產生抗菌肽,抑制其他革蘭氏陽性腐敗菌和致病菌生長,這些益生菌對李斯特菌有很強的抗菌活性(Ennahar等,2000)。嗜酸乳桿菌是一種非致病性和無毒的細菌,可改善豬腸道環(huán)境。本研究首次發(fā)現由活的嗜酸桿菌組成的益生菌對肉雞艾美爾球蟲感染有一定防御作用。
微環(huán)境蛋白EtMIC2克隆自艾美爾球蟲(Dalloul等,2005)。此外,EtMIC2代表了近30個已在分子水平上被克隆和鑒定的艾美爾球蟲基因中的1個。本研究試驗結果發(fā)現,以嗜酸乳桿菌為主的益生菌飼料飼喂的雞對EtMIC2抗原的特異性抗體顯著升高。寄生蟲特異性抗體在球蟲病中的作用已被廣泛研究(Dalloul等,2005)。盡管體液免疫球蟲病似乎扮演了一個次要功能,艾美球蟲屬感染引發(fā)的主要是血清抗體免疫反應(Lillehoj和Trout,1996)。本研究發(fā)現,在飼喂益生菌、感染艾美爾球蟲的肉雞組血清中有更高水平的寄生蟲特異性抗體,這些抗體介導的反應可能比單次接種更能保護肉雞免受艾美爾球蟲的繼發(fā)性感染。
綜上所述,以嗜酸乳桿菌為基礎的益生菌增強了肉雞抗球蟲病力,并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肉雞感染球蟲病。但這種保護作用機制還需要進一步研究,特別是鑒于益生菌激活的細胞免疫。特別是對益生菌誘導的不同細胞因子和趨化因子的分析,將為益生菌誘導的保護性免疫提供有價值的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