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延惠 蔡玉潔
[摘 要] 為探究認同早閉和社會職業(yè)認同對工作意向之影響,采用問卷調查法對貴州省學前教育專業(yè)500名學生進行調查,通過數據分析發(fā)現,認同早閉與社會職業(yè)認同與工作意向均呈顯著相關;認同早閉對工作意向呈顯著負向影響,社會職業(yè)認同對工作意向呈顯著正向影響。老師與家長的正確引導減少學生的認同早閉狀態(tài)以及社會對其職業(yè)認同程度的提升,可以有效提升學前教育學生自我認同的完成,進而其工作意向的到提高。
[關鍵詞] 學前教育;自我認同;認同早閉;社會職業(yè)認同;工作意向
[作者簡介] 王延惠(1996—),女,貴州貴陽人,泰國博仁大學CAIA學院教育管理2018級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教育管理。
[中圖分類號] G642? ?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1674-9324(2020)30-0092-03? ? [收稿日期] 2020-04-11
近幾年,師范類院校中有43.1%的師范生從內心拒絕從事教師工作,相較于其他各個教育階段,幼兒園與早教機構的從教意愿最低,結果表明從事幼兒教師的意愿最低[1]。2015年10月,正式實施全國無差別“二孩政策”以來,最先受到影響的教育系統(tǒng),無疑是學前教育[2]。還有研究調查發(fā)現幼教專業(yè)學生在入職一段時間后,會轉行從事其他工作[3]。社會對幼兒教師的需求仍然是居高不下,這使得學前教育專業(yè)持續(xù)受到各界人士的關注。
認同早閉是自我認同的其中一種狀態(tài),是Marcia對Erikson自我認同理論依照策略和結果以及探索和承諾,對自我認同提出了四種狀態(tài)中的一種,指目前還沒有經歷過對危機的探索,對于任何事物就是憑自己之前經驗馬上做出承諾[4]22-41。自我認同發(fā)展的適應性不良狀態(tài),并且大學生自我認同與職業(yè)成熟度有著密切的關系,職業(yè)成熟度高的大學生自我認同發(fā)展較好[5]。自我認同的不同狀態(tài),也會對其工作意向有著不同方向的影響,過去研究中認同完成會對其工作意向會有積極的預測作用,而認同延緩、認同擴散以及認同早閉對其工作意向會有消極的預測作用[6]。由此看出,自我認同對工作意向有著重要影響,其中認同早閉對工作意向有重要影響。不僅受自我認同的影響,還會受到社會職業(yè)認同的影響。
社會職業(yè)認同是職業(yè)認同從社會角度進行認同的面向,是學前教育學生在日常行為中,不論以何方式潛移默化融合到教師行業(yè)活動中,及建構自身對教師職業(yè)的基本認識和明確觀點[7]。Jackson的研究中同樣表明大學生在就業(yè)前的社會職業(yè)認同對其從教意愿呈顯著的正相關[8]。而有的研究者卻不這么認為,有研究者認為社會職業(yè)認同對大學生擇業(yè)意愿的影響是雙面性的,社會職業(yè)認同受到社會環(huán)境、社會文化和群體意識的影響,有時會對從教意愿有積極影響,有時則會有消極影響[9]。認同早閉與社會職業(yè)認同對工作意向分別的研究有不少并且都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目前對于認同早閉與社會職業(yè)認同同時對工作意向進行的研究較少。因此,本研究將以貴州省學前教育學生為研究對象,從認同早閉與社會職業(yè)認同二者同時對工作意向的影響關系進行研究分析。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采用隨機抽樣的方法,對貴州省截至2019年4月指導13所本科高校開辦學前教育專業(yè)的學生進行調查研究。共發(fā)放問卷500份,回收有效問卷498份,有效率為99.6%。被試分布如下:男生140人,占比28.1%;女生358人,占比71.9%。大一年級161人,占比32.3%;大二年級80人,占比16.1%;大三年級150人,占比30.1%;大四年級107人,占比21.5%。生源地在城鎮(zhèn)的243人,占比48.8%;農村255人,占比51.2%。
(二)研究工具
自我認同量表
采用王樹青與陳會昌(2013)編制大學生自我認同狀態(tài)問卷中文簡版量表,包含認同完成、認同延緩、認同早閉和認同擴散4個分量表,該量表是中文簡化版共32個題目,包含獲得、延緩、早閉和擴散4個分量表,采用Liket6點計分,從1為“非常不符合”至6為“非常符合”,4個分量表Cronbachs α系數在0.55~0.75間,說明該問卷具有良好的信度。
社會職業(yè)認同量表
采用郭小蘭(2015)編制的師范生教師職業(yè)認知之初始調查量表,包括職業(yè)社會性、專業(yè)素養(yǎng)和角色價值觀三個維度,共34個題項,采用Liket五點計分,代表其符合程度,從1為“極不符合”至5為“非常符合”,依次記分。量表總得分得分越高,表明師范生教師職業(yè)認知水平越高,反之,則越低。問卷內部一致性的Cronbachs α系數為0.833,各分維度的信度系數分別為,職業(yè)社會性為0.748,專業(yè)素養(yǎng)為0.786,角色價值觀為0.708。問卷分半信度為0.805,問卷內部一致性較高,具有良好的可信度。運用因素分析法對問卷結構效度檢測,結果顯示,三個維度與總問卷之間雙尾檢測值[sig.(2-tailed)]分別為0.730**,0.867**,0.755**,而各個維度之間的相關性在0.389-0.505之間,結果說明,該量表的三個維度有較高的相關性,但是各維度有各具獨立性。綜上得出此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從教意愿量表
汪慧玲與沈佳生(2010)修訂的幼保系學生任教意愿量表,分工作認知、工作意向、工作報酬、工作發(fā)展及工作安定五個面向,共計25題,以Likert五級計分,為5分“非常同意”至為1分“非常不同意”,問卷效度經專家輪番審查有較好的內容效度,及Cronbachs α系數分量表為.913-.942,總量表的為.952,量表有良好的信度。
(三)數據處理
運用統(tǒng)計軟件spss 22.0對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意義。
二、研究分析
如表1所示,學前教育學生認同早閉處于中等水平、社會職業(yè)認同與工作意向中等偏上水平,三者間相關分析顯示,認同早閉與工作意向呈顯著負相關,社會職業(yè)認同與工作意向呈顯著正相關。說明認同早閉越強,工作意向越低,社會職業(yè)認同越強,工作意向越強。
如表2所示,學前教育學生認同完成、社會職業(yè)認同與工作意向的回歸分析結果顯示,認同早閉與社會職業(yè)認同分別對工作意向時,認同獲得對工作意向呈顯著負向影響(β=-.211,p<.001),社會職業(yè)認同對工作意向呈相助正向影響(β=.155,p<.005)。當認同早閉與社會職業(yè)認同二者同時對工作意向時,認同獲得對工作意向呈顯著負向影響,社會職業(yè)認同對工作意向呈顯著正向影響。
三、討論
(一)認同早閉、社會職業(yè)認同和工作意愿之現況
研究結果顯示,學前教育學生認同早閉處于中等水平、社會職業(yè)認同與工作意向中等偏上水平,造成本研究結果的可能原因是,第一大部分研究結果表明大學生的自我認同多數處于認同擴散階段,認同早閉階段的略少但依然存在是不可忽視的一部分,因此認同早閉呈現出中等水平符合實際情況;第二在大學生在對社會信息、大眾觀點的獲取有了一定的渠道,通過信息資訊所呈現出的觀點看法對自己的工作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思考,因此通過信息從社會的角度對自己的職業(yè)有一定的認同,以及對未來的工作有一定了解、計劃與安排,所以社會職業(yè)認同和工作意向呈中等偏上水平符合實際情況。
(二)認同早閉和社會職業(yè)認同與工作意愿之影響
研究結果顯示,學前教育學生認同早閉和社會職業(yè)認同對工作意向有著顯著的預測作用,學前教育學生認同早閉與工作意愿呈顯著負向影響,學生社會職業(yè)認同與工作意愿呈顯著正向影響,在認同早閉和社會職業(yè)認同二者同時對工作意向時,認同早閉對工作意向的影響有所降低,社會職業(yè)認同對工作意向的影響有所提升。造成這一結果的可能原因是,認同早閉是根據以往經驗對事物進行判斷,在通過對社會觀點資訊等信息的獲取后,對事物的判斷有了不同以往的看法,時自己的判斷更加切實,因此造成認同早閉的影響降低,社會職業(yè)認同的影響提升。
四、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1)學前教育學生認同早閉處于中等水平,社會職業(yè)認同和工作意愿整體水平不高。
(2)學前教育學生認同早閉對其工作意向有顯著負向的預測作用,學前教育學生社會職業(yè)認同對其工作意向有顯著正向的預測作用。
(二)建議
(1)家長與老師要重視學生自我認同的發(fā)展,通過心理輔導,日常交談等方式對引導學生完成自我認同[ 10 ],使其盡快離開認同早閉狀態(tài),進而提升其工作意愿。
(2)學校通過對學生通過用社會正能量來引導學生,通過實踐活動獲得重要經驗與相關的社會資訊[ 10 ],提高學生的社會職業(yè)認同,促進其工作意向的增強。
參考文獻
[1]王晶,賀丹妮,車文玉,等.地方高校教育學專業(yè)學生就業(yè)意向的調查研究[J].河南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10):33-38.
[2]劉賅特,姜曉盼,申平.全面二胎政策對我國學前教育的影響及其應對措施[J].科教文匯,2017(27):107-109.
[3]王晶,楊瑩瑩,楊子瑤.地方院校學前教育師范生從教意愿的調查研究[J].河南科技學院學報,2019(39):36-42.
[4]Marcia J.E.The Status of the Statuses:Research Review[M].New York:Springer.1993:22-41.
[5]李麗萍.大學生自我同一性現狀及其與職業(yè)成熟度的關系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17:17-24.
[6]董春雷.大學生歸因方式與職業(yè)決策自我效能自我同一性的中介作用[J].校園心理,2015(6):368-370.
[7]郭小蘭.教育實習對師范生教師職業(yè)認知發(fā)展的影響研究[D].山西師范大學,2015:8-15.
[8]Jackson D.Re-conceptualising graduate employability:The importance of pre-professional identity.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 Development,2016(5):925-939.
[9]凃亦宬.社會職業(yè)認同對大學生就業(yè)取向的影響[J].高教發(fā)展與評估,2014(5):95-118.
[10]Parsins F.Choosing a vocation,Books on Demand.1990(7):636-640.
The Effects of Identity Foreclosure and Social Occupationl Identity on Job Intention of Preschool Education Students
WANG Yan-hui,CAI Yu-jie
(Dhurakij Pundit University,Bangkok 10120,Thailand)
Abstract: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identity foreclosure and social occupational identity on job intention,a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conducted among 500 preschool education students in Guizhou province.Identity foreclosure has a significant negative effect on job intention,while social occupational identity h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effect on job intention.The correct guidance of teachers and parents can reduce the early closure of students' identity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heir occupational identity in the society,which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completion of preschool education students identity and further improve their work intention.
Key words:preschool education;self-identity;identity foreclosure;social occupational identity;job inten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