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彩芬
摘 要:學生的審美素養(yǎng)和審美能力可以從小建立,教師要充分利用語文教材中的古詩詞,使古詩詞發(fā)揮美育作用,積極影響學生。新課標中對語文學科的功能和作用等進行了具體的闡述,為教師的教學提供了指導。教師要根據(jù)新課標和最新教育形勢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使古詩詞發(fā)揮其美育功能。
關(guān)鍵詞:語文;古詩詞;語文教學
本文重點分析了語文古詩詞教學中的美育滲透策略,教師深入挖掘古詩詞的美育功能,以提高學生的審美素養(yǎng)。語文課堂中古詩文的內(nèi)容既符合小學生學習的認知,又充滿了童趣,具有詩、境、字、情等多種美,是滲透美育的優(yōu)秀材料。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好古詩詞來教學。
一、古詩詞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
學生通過學習古詩詞不僅可以了解我國的歷史文化,而且利于其審美素養(yǎng)的不斷提高。通過古詩詞學習,可以了解我國古代當時的社會狀況、社會背景和歷史文化,同時古詩詞中作者表達的情感也會深深影響學生,如愛國情懷、家國情懷等,都會影響學生,使學生也從小受到積極的影響,使學生增強愛國精神,同時通過古詩詞中的優(yōu)美的語句學習,也提高了學生的審美素養(yǎng),使學生能更精妙地描繪事物的景象,對學生對詞語的運用也起到了好的作用。如學生在戶外欣賞秋景,可以聯(lián)想相應的古詩詞,如“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等詩句,更利于學生理解古詩詞的含義。
二、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的美育滲透措施
(一)觀察引導,欣賞古詩美
古詩詞教學,教師首先要帶領(lǐng)學生剖析其表層意思,即古詩詞表達了什么意思。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去猜測每一句古詩詞的意思,然后再帶領(lǐng)學生逐字逐句剖析其意思,欣賞古詩詞中的畫面美,因為古詩詞相較于我們平常學習的課文要更加難以理解,所以不免讓學生感覺到枯燥乏味,那么教師就要盡可能地避免這種情況,可以用圖片或視頻來展示古詩詞中所描述的景象,使學生通過這種形式體會古詩詞之美。如在《贈劉景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先給學生一段時間,使學生先去閱讀該古詩詞。教師可以針對該古詩詞提出問題:“詩中有哪些意象?”教師可以對“意象”進行講解,引導學生找出意象,如荷花、菊花等意象。為了使學生體會詩中描述的畫面,教師可以找?guī)追c詩的內(nèi)容相匹配的圖畫,引導學生體會和感悟詩中描述的情感。如向?qū)W生展示殘菊枝葉傲然挺立的圖片,向?qū)W生展示菊花的高尚品節(jié)。教師根據(jù)學生對古詩詞的理解,觀察學生的學習反應,再展示圖片或視頻,以為學生做出積極的引導。除了詩中意象“菊花”外,教師也可以對知識進行延伸和擴展,如菊花的象征意義,同時對“花中四君子”進行知識講解,即“梅、蘭、竹、菊”的象征意義。在古詩詞中,這些常見的意象都表達了作者高尚的氣節(jié)。教師可以根據(jù)古詩內(nèi)容進行講解,使學生體會古詩中的別樣之美。如第一句中的荷花的描寫景象,與以往古詩詞中描述的荷花景象不同,不是生機勃勃的荷花,反而是枯萎凋落的殘荷景象,菊花也與以往描述的菊花不同,雖然早已凋落,但是菊花的枝葉仍然傲然挺立,即使是在初冬也不低下驕傲的頭。教師就可以通過圖片對初冬時節(jié)的景象進行描述,使學生也能體會到這些植物不屈不撓的精神。
(二)情境創(chuàng)設(shè),體驗意境美
古詩詞中的意境值得教師帶領(lǐng)學生慢慢體會和感悟。教師要引導學生體會詩中的意境,除了語言文字的描繪外,也可以創(chuàng)設(shè)不同的情境,使學生體會不同的意境美。意境是古詩詞中常見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是古詩詞中營造出來的一種場景,詩中也可能有意象,通過對各種景物的描寫抒情,教師要使學生通過對意境的領(lǐng)略,逐漸明白詩詞的主旨。這是一個融會貫通的過程,教師要先對詩詞表面意思進行解讀,再引導學生向更深層次的主題去理解。這就需要教師進行積極的情境創(chuàng)設(shè),使學生仿佛沉浸其中,這對學生對主題的理解有積極的作用。如在《芙蓉樓送辛漸》的講解中,教師為了使學生更加理解詩意,先對作者的生平經(jīng)歷做了詳細的介紹,然后慢慢拆解古詩詞。以古詩的名字為例,芙蓉樓是一個地名,“送”有送別的意思,“辛漸”應該是一個人名,可能是作者的朋友,教師對古詩的名字進行拆解,使學生理解這是一首送別詩。當教師講解完題目后,就可以讓學生假設(shè)友人送別的情境,也可以引導學生聯(lián)想自己的家人或朋友要遠離自己,體會臨別時的依依不舍之情。緊接著就是古詩詞內(nèi)容的拆解,從古詩中的第一二句中就可以看出,“寒雨”“孤”等這些詞的應用更是增添了離別之情,教師為了使學生有更進一步的理解,可以將這幅圖畫描繪出來,如天上下著很大的雨,竟然和河連成了一片,流入到別國。教師可以向?qū)W生繪聲繪色地描述此情此景,并提出問題:“為什么雨都留到了別國”,這足以看出當時的雨下得大。緊接著第二句“天快要亮的時候送別好友,自己獨身一人離去,只看到山的孤獨的影子”。教師可以使學生聯(lián)想當時的情境,送別友人那天下著滂沱大雨,天快要亮時,友人離開,只有自己孤身一人回家,感受送別友人的孤單、寂寥、惆悵之感。教師也可以為學生展示古人送別的視頻,使學生結(jié)合視頻更好地理解詩中的意境美。詩的最后一句點明主題,同時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把自己的赤誠之心和純潔的心相比擬,表達了詩人高尚的情操。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聯(lián)想,冬天結(jié)冰的物體,純潔、晶瑩剔透,不為外物所化。通過這樣的聯(lián)想,更易于學生體會詩詞中的意境美。
(三)語句推敲,領(lǐng)會文字美
教師在利用古詩詞滲透美育引導學生學習作者高尚的節(jié)操的同時,也要對詩詞中的典故或用字之美等進行講解,以使學生感悟文字之美。有的古詩詞中的用字之美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仿佛使詩詞充滿盎然生機。如“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的“綠”字,就極為精妙。教師在古詩詞精講時,就可以講解該字的巧妙之處?!熬G”字的應用巧妙地將美好的春天的意境描繪出來,仿佛使讀者感受到來年春天的勃勃生機,仿佛是春風帶來了生機,帶來了春天。教師可以和學生在課上討論,如春天種子發(fā)芽,小草也萌發(fā)出地面,有溫暖的春風,冰雪也融化等春天的景象,教師也可以播放春天的視頻,仿佛將學生帶入到美好的春天,這樣更利于學生理解其韻味。如《牧童》中的第一二句中的“六七里”和“三四聲”就用得極為巧妙,描繪了草地的廣闊和笛聲的悠揚,該詩也描繪出了悠閑的鄉(xiāng)村生活。縱觀全詩,給人悠閑淡遠的感覺。教師就可以結(jié)合全詩對語句進行講解,以使學生也感受到不同文字應用的精妙感。第一句中的“鋪”和第二句中的“弄”用字極好,教師可以使學生假設(shè)來到一片草地上,草地無邊無際,像一片星空一樣漫天展開,無邊無際?!颁仭笨梢钥闯鰺o邊的原野?!芭弊謩t是運用了擬人的手法,教師可以使學生聯(lián)想笛子擺弄晚風,隨著風聲,笛聲也傳播開來。教師可以用語句為學生勾勒出情境:無邊的原野上,笛聲隨著風聲擴散,直到天邊。通過帶領(lǐng)學生進行文字推敲,有利于學生理解文字的精妙之美。教師在古詩詞教學中要注意帶領(lǐng)學生拆解古詩詞,對其中的詩句和字進行精細化拆解,通過這樣的拆解,學生弄懂了全詩的意思,然后教師再帶領(lǐng)學生一起解讀古詩詞情感。
(四)朗讀多樣,感受情感美
古詩詞很多都是工整對稱的,因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朗讀,古詩詞也便于記憶和背誦,讀起來也朗朗上口,委婉動聽,更利于學生通過讀體會情感。大聲朗讀更利于學生體會詩中的情感。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如何進行詩詞朗誦,除了聲音外,還需要帶有一定的語調(diào)和感情,使學生根據(jù)全詩的語調(diào)進行朗誦。如古詩詞如果是愉悅的感情就用輕松愉快的語調(diào)來朗誦,如果是哀愁的思想感情,學生也要用相應的語調(diào)來朗誦。在《牧童》的教學中,通過對每句詩句的解析,可以使學生理解作者所描述的意境,理解其情感。該古詩詞描繪了對牧童悠閑淡雅的生活狀態(tài)的向往,是一種遠離塵世、寧靜淡遠的情感。學生在朗誦時應該站在詩人的立場上,從詩人的角度出發(fā)去朗誦,這樣更利于體會詩句中的情感。教師也可以為學生做一個示范,將朗讀的語氣、語調(diào)等朗誦出來,以引導學生大聲朗誦,使學生通過朗誦更多的古詩詞提高文學素養(yǎng),同時感受各種古詩詞中的情感美。
(五)拓展內(nèi)容,聯(lián)想感悟美
古詩詞教學中,教師也可以為學生拓展知識點,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指導。如小學階段的古詩詞教學中,教師就可以進行總結(jié),如有各種不同主題的詩詞,如思念家鄉(xiāng)、親人,歌頌高尚的氣節(jié),熱愛祖國等各種不同情感、不同主題的古詩詞。教師在實際講解古詩詞時,也可以帶領(lǐng)學生進行相應的歸類。如在《山行》古詩中,教師就可以對其主題進行總結(jié)。全詩描繪了秋天的自然風光,同時傳達出了積極的情感,教師也可以為學生拓展知識點,補充一些描寫秋天的古詩詞,如孟浩然的《宿德建江》、杜牧的《長安秋望》等古詩,感受不同詩人筆下的不同的秋天,也表達了不同的思想情感。教師拓展古詩詞內(nèi)容,有利于為學生擴充更多的知識點,同時也利于學生的寫作。古詩詞當中的遣詞造句要比學生平時學習的散文更加難,教師帶領(lǐng)學生理解、拆解古詩詞句子,使學生對字和詞句的應用更加熟練,同時能寫出更好的文章。學生學習古詩詞,除了學習詩詞中的藝術(shù)描寫手法,還可以獲取更多的知識。
三、結(jié)束語
本文重點分析了教師如何在語文古詩詞教學中滲透美育教育、發(fā)揮美育功能。教師可以運用多種方法,如創(chuàng)設(shè)與古詩詞意境相符合的情境,使學生通過想象和討論理解詩詞中的意境美。通過對古詩詞中字句的解析,體會不同的文字之美。通過詩人不同的情感,引導學生提升思想境界,學習其高尚的品節(jié)。通過對詩詞的聯(lián)想和想象以及知識點的擴充,使學生提升寫作能力,能更好地用詩詞歌句來寫作。
參考文獻:
[1]黃夢琪.古詩詞教學促進小學生審美能力發(fā)展的策略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9.
[2]倪紀.美育視野下小學生古典詩詞學習樣態(tài)研究[D].揚州大學,2018.
[3]付斐斐.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對兒童審美能力培養(yǎng)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8.
[4]李生林.論小學古詩詞教學中的審美教育[D].云南師范大學,2017.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