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薛霖 周晨輝 張會寬 杜猛
摘要:新媒體時代,短視頻以移動智能手機為載體,以碎片化的表現形式,以抓住人們眼球為突破點,強勢的進入了人們生活。通過短視頻,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播方式產生的新變化,遼寧少數民族傳統文化藝術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因為短視頻的盛行迎來了新的發(fā)展契機。
關鍵詞:短視頻;遼寧;少數民族;傳統文化
中圖分類號:F592.7;G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20)11-0097-02
一、引言
移動新媒體的快速發(fā)展,讓短視頻與人們的日常生活緊密聯系,據Fastdata極數《2019年上半年中國短視頻行業(yè)分析報告》顯示,近三年時間的發(fā)展,短視頻用戶規(guī)模已超8.5億,日使用時長達到3億小時。通過短視頻平臺,文物珍寶、知識典籍、歷史照片、民族藝術、傳統手工等各種中國傳統文化,以雅俗共賞的新面目進入了人們的日常交流,以專業(yè)和非專業(yè)的方式,通過分享、互動,傳播給不同地域,不同領域的人。目前,國內比較有影響力的短視頻平臺有:抖音、快手、西瓜視頻、火山小視頻、好看視頻、微視等,其中抖音用戶使用量排名第一,截止2020年3月,抖音日活躍用戶達到4億。①
二、短視頻平臺的信息傳播力量
技術上,短視頻的成功,得益于國內4G移動網絡的全面覆蓋,智能手機強大的應用功能以及網絡流量費用的大幅度降低。短視頻集文字、圖片、聲音、視頻、動畫等多種媒體形式于一體,集各種傳統媒體的優(yōu)點于一身。一條有趣的短視頻,很容易受到十萬、百萬、千萬的關注,一個默默無聞的人,可以通過短視頻幾天之內全國聞名。
以抖音為例,截止2020年3月,點贊榜排名第一的短視頻“這個必須贊,太厲害!武警部隊排頭兵蒙眼踢正步!”點贊超過3583萬次,評論10.4萬條,轉發(fā)41.3萬次,一群英姿颯爽的武警官兵通過一個視頻,成為中國第一“網紅”。“小男孩推媽媽過馬路,遇司機禮讓,三次鞠躬致謝”,時常15秒的短視頻,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文明懂禮”,普通、暖心的小男孩,受到網友的認可和贊賞,被點贊2647.4萬次,評論10.4萬條,轉發(fā)10.6萬次。以上數據只是冰山一角,但可以看出短視頻具有的強大宣傳力量。
三、短視頻對傳統文化藝術傳播的作用
短視頻APP已經成為中國最大的知識、藝術和非遺文化傳播平臺,2019年僅僅抖音APP就發(fā)布了1489萬條各類知識短視頻,每條知識短視頻點擊量約達10萬人次,排名榜首的“向波老師”化學課1.3億人聽過。舞蹈、音樂、美術、攝影等藝術類短視頻也深受人們歡迎,播放量5431億次,被點贊169億次。
中國非遺文化更借著短視頻的東風,展現著獨特的魅力。短視頻讓越來越多的非遺傳承人成為“網紅”,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和話題。以抖音為例,截止2019年4月在抖音上已有2400萬條非遺文化內容。1372個國家級非遺項目中,有1275個項目在抖音上傳播,超過1065億次播放。@其中遼寧民族民間藝術“秧歌”和“東北二人轉”排名“非遺文化點擊榜”前十,廣受認同。這些非遺文化短視頰的傳播,讓越來越多的90后、00后年輕人了解、接受中國傳統文化遺產,了解中國傳統文化、藝術背后所蘊藏的文化價值、歷史價值和人文價值。
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播、推廣一度受地域、個人喜好、學識等諸多因素的限制,與普通大眾之間有著很大的距離。短視頻的興起,讓傳統工藝、戲曲、武術、茶道、書畫、民族音樂、舞蹈等中國傳統文化走進大眾視野,諸多“高冷”的傳統文化通過莊重的、調侃的、悲情的、喜劇的、夸張的、嚴謹的、時尚的、鄉(xiāng)土的短視頻形式展現出來,人民利用幾分鐘,甚至十幾秒就可以了解一個沒有接觸過的傳統文化知識。
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油紙傘”制作為例:曾經的“油紙傘”制作、銷售,不被大眾所了解,傳承人不僅生計堪憂,更面臨傳承后繼無人的困境,經過抖音的推廣,非遺大師聞士善的抖音賬號“聞叔的傘”,粉絲數量很短時間就達到84.5萬,獲得點贊1017.2萬。奇人匠心旗下的抖音賬號“油紙傘大師”,粉絲更突破了122萬,獲得點贊902.8萬。通過短視頻平臺,“油紙傘”不僅成為熱點話題,打開了的銷路,還吸引了大批年輕人慕名而來拜師學藝。
越來越多的專家、學者樂于把自己的專業(yè)知識采用短視頻的形式分享給他人,通過移動網絡播撒文化的種子。越來越多的普通人在點贊、收藏、轉發(fā)短視頻的同時也把自己喜歡、擅長的知識、生活錄制成短視頻,上傳到短視頻平臺,利用短視頻與他人交流。他們同時承擔著短視頻文化的接受者和傳播者兩個角色,有力的擴展了傳統文化傳播、交流的“朋友圈”。
(一)短視頻通過趣味性讓觀眾在快樂中接受傳統文化
有趣、學習和分享是短視頻平臺的重要內涵,以抖音2019年數據為例,在13個短視頻主題分類中,搞笑類占18%,排名第,知識技巧類占12%,排名第二。國為了引起關注,保持新鮮感,各種既有趣又有文化內涵的短視頻主題被短視頻平臺不斷推出。如抖音2018年推出的文物“活”起來主題活動,故宮博物院、中國國家博物館等眾多國家級博物館紛紛加入。其中“奇妙博物館”話題視頻3.4萬個,用戶播放量7.7億次。又如“我變臉比翻書還快”川劇變臉特效貼紙,短視頻數量達到1201.5萬,75億次播放……
當下,人們的生活節(jié)奏快,一天繁忙的學習、工作過后,還有瑣事煩身。他們需要有輕松愉悅的不占用大量時間的喜好來放松自己緊繃的神經。短視頻的存在,恰巧滿足了這些需求,人們可以通過碎片化的時間,分享不同的經歷、體驗不同的樂趣、感受不同的文化。因此,休閑時間“刷”短視頻的人越來越多,短視頻用戶的數量也以“億”為單位快速增長。
(二)從年輕人的視角引領中國文化
QuestMobile:《短視頻2019半年報告》顯示,短視頻用戶的78.4%是18-40歲的青年人,青年人是中國移動網民的主力軍,傳統文化只有扎根于青年人群體中,才會有經久不衰的生命力,才能源遠流長。當下的青年人,更偏好娛樂化的信息內容,簡潔、碎片化的視頻接受方式,短視頻的出現迎合了青年人的口味,因此青年用戶使用率頰繁,粘連度高。
傳統媒體,尤其是傳統紙媒,也在根據青年人的喜好,在信息內容和生產的形式上,紛紛向短視頻轉型,代表性的有人民日報、央視新聞、人民網、中國日報、環(huán)球時報、重慶日報、中國青年報……抖音APP上都有千萬以,上的粉絲。截止2020年4月,“人民日報”抖音賬號粉絲8440.3萬,獲得點贊38.7億?!把胍曅侣劇倍兑糍~號粉絲7334.5萬,獲得點贊23.9億,排名前兩位。短視頻平臺正在從娛樂休閑的平臺轉換為一更加綜合的平臺,更具有社會屬性和媒體屬性。
三、遼寧少數民族文化藝術在短視頻平臺上的傳播情況
經過筆者搜索,目前在抖音、西瓜視頻、快手為主的三個短視頻平臺中,主要包含有八大類遼寧少數民族文化、藝術短視頻,包括:民族慶典、集會、宣傳片,民族傳統美術、技藝,民族傳統醫(yī)藥,民族傳統體育游藝,民族傳統音樂、舞蹈,民族傳統文學,民族傳統習俗,民族傳統美食。具體內容如下:
1.少數民族慶典、集會、宣傳片類短視頻。
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縣和阜新蒙古族自治縣成立六十周年獻禮系列短視頻,本溪、桓仁、寬甸、清原滿族自治縣成立30周年系列短視頻,阜新蒙古族自治縣系列宣傳片《魅力蒙古貞》,丹東朝鮮族文化節(jié)系列短視頻,新賓滿族自治縣廟會、新賓赫圖阿拉城文化旅游、赫圖阿拉城滿族農莊過大年短視頻,“風物遼寧”系列短視頻,岫巖滿族自治縣首屆滿族文化大集系列短視頻。
2.少數民族傳統美術、技藝類短視頻。
錦州醫(yī)巫閶山滿族剪紙、岫巖滿族剪紙、清原滿族剪紙、西豐滿族剪紙、新賓滿族剪紙、初春枝滿族剪紙短視頻,阜新蒙古勒津刺繡,滿族堆綾技藝、盛京滿繡系列短視頻、滿族刺繡系列短視頻,阜新蒙古袍制作、新賓旗袍故事系列短視頻,首屆中國旗袍節(jié)系列短視頻,岫巖滿族自治縣玉雕系列短視頻,新賓清永陵系列短視頻,喀左東蒙博物館文物系列短視頻。
3.少數民族傳統醫(yī)藥類短視頻:蒙醫(yī)藥系列短視頻。
(1)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游藝類短視頻:遼寧鳳城大梨樹滿族莫勒真大會系列短視頻,沈陽錫伯族歉嘎拉哈(競技游戲)短視頻。
(2)少數民族傳統音樂、舞蹈類短視頻:丹東朝鮮族民歌、阜新東蒙短調民歌、阜新蒙古勒津馬頭琴短視頻,鐵嶺朝鮮族面具舞、新賓滿族秧歌、恒仁滿族舞蹈、滿族廣場舞大賽短視頻。
(3)少數民族傳統文學類短視頻:遼寧滿族民間故事系列、遼寧錫伯族民間故事系列短視頻,滿性漢化系列,滿語知識系列短視頻。
(4)少數民族傳統習俗類短視頻:撫順滿族插佛托習俗、滿族婚禮習俗、滿族祭祖習俗、滿族民居介紹系列短視頻,朝鮮族傳統婚禮、丹東朝鮮族花甲禮、鐵嶺朝鮮族農樂舞(乞粒舞)短視頻,沈陽錫伯族家廟、錫伯族喜利媽媽系列短視頻。
(5)少數民族傳統美食類短視頻:滿族美食一滿族八大碗、酸湯子、鍋出溜、油茶面、馬蹄酥、沙琪瑪、喇嘛糕等系列短視頻,新賓滿族傳統小吃制作技藝、鳳城滿族傳統小吃制作技藝系列短視頻,阜新蒙古勒津小吃牛犢湯、撥面條、餡餅制作技藝系列短視頻,回族清真美食、糕點制作等系列短視頻,朝鮮族美食一朝鮮族冷面、打糕、月亮糕、大米酒等系列短視頻。
以上短視頻經過筆者逐一篩查,內容涵蓋了遼寧少數民族傳統文化、藝術、生活的各個方面。遼寧是少數民族大省,有8個民族自治縣.54個民族鄉(xiāng)、3316個少數民族聚居村,少數民族人口664.3萬。有滿、蒙古、回、朝鮮和錫伯等5個世居少數民族,其中滿族和錫伯族人口數量居全國第一。僅在抖音APP一個平臺上,搜索“滿族”話題就有短視頻735個,播放次數達到1790萬次,可以看出,短視頻對遼寧少數民族傳統文化、藝術宣傳、推廣的價值和發(fā)展?jié)摿Α?/p>
四、結語
傳統文化、藝術的交流、發(fā)展、傳承不能墨守成規(guī),要根據不同時代,人們的需求和喜好順勢而為。在全民移動互聯網時代,短視頻幾乎可以嵌入到所有媒介和渠道中,成為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的一種新型話語形態(tài)。短視頻“新”的傳播方式帶動了傳統的“老記憶”也讓遼寧少數民族傳統文化、藝術以新的形式“活起來”,這是一個時代的標記。遼寧少數民族文化、藝術的傳播方式順應時代浪潮進行變革,就會產生新的生命力,不會成為歷史的塵埃。
★基金項目:遼寧省社會科學規(guī)劃基金“遼寧少數民族傳統文化藝術演變趨勢研究”,項目編號:L14BMZ002.
注釋:
①知乎.2020年抖音日活躍已經達到了多少?[EB/OL]https://zhuanlan.zhihu.com/2020-4-14,2020-4-17.
②Useit知識庫.Fastdata極數:2019年上半年中國短視頻行業(yè)分析報告[EB/OL]https://www.useit.com.cn/2019-7-15,2020-3-25.
③央廣網.2400萬條視頻,1065億次播放,抖音已成為最大非遺傳播平臺[EB/OL]http://pic.cnr.cn/pic/shehui/20190418/t20190418_524582286.shtml2019-4-18,2020-4-18
④抖音短視頻APP.2019年抖音數據報告[EB/OL]https://1ntw.com/mzw/content/detail/id/1808782020-1-6,202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