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圖幼
年前一場突發(fā)的疫情,打亂了所有人的生活秩序,誰也沒想到,七天的春節(jié)假期會演變成遙遙無期的“大長假”,而身處假期的我們,多是滿懷焦慮的心情。我們每天關注著感染數(shù)據(jù)的變化、武漢乃至整個感染核心區(qū)的各種報道,一線醫(yī)護、警務等工作人員的安危,自己所在地的危險系數(shù)等情況。這場波及全國的疫戰(zhàn),沒有一個國人能置身事外。
然而,除了奮戰(zhàn)—線的工作人員,多數(shù)人可以出力的方式僅是安靜地“宅”在家中,不給國家添亂。而這樣的特殊時刻,對多數(shù)人來說,其實是被迫按下了生活的暫停鍵,但同時也有了許多獨處及與家人朝夕相處的時間。
人們總是這樣,當被時代的浪潮裹挾著拼命奔跑時,我們常常期望能停下來思考與陪伴家人,當生活真的給你這樣的機會時,我們又怪它來的方式不合情理,也無心思考與顧及家人。然而,當生活回到正軌時,后悔的情緒似乎又暗潮涌動。
這是特別需要心靈慰藉的時期,但比起如今七拼八湊的各類心靈雞湯,茶的這一杯已醞釀千年,或許能給心靈帶來別樣的滋養(yǎng)……
1人在草木間
雖然對茶的記載可以追溯到神農(nóng)氏時期,但在清代初年的著名學者顧炎武看來:“自秦人取蜀,而后始有茗飲之事?!彼J為,以茶作飲,是秦滅六國以后之事。而茶從被作為飲品開始,喝茶便成為“美”事—樁,正如當代茶圣吳覺農(nóng)所言:“把茶視為珍貴、高尚的飲料,飲茶是一種精神上的享受,是一種藝術,或是一種修身養(yǎng)性的手段。”
那我們要通過茶修達到何種境界?臺灣作家林清玄如是說:“喝茶的最高境界就是把‘茶字拆開,人在草木間,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碧烊撕弦唬@是中國道家講究的哲學境界,而茶道最初便發(fā)于道學,講究不斷地釋放自己心性,敬畏自然,回歸自然,使自己的心境得到清靜、恬淡、無為。喝茶使人心靜,而心靜則智慧生。如此反思此次疫情的爆發(fā),從某種程度來說,就是人類不夠敬畏自然所引起的浩劫,“非典”一疫猶在眼前,還是有那么多人以獵奇的心態(tài)不斷地向大自然索取一切。
那么,宅在家中的我們要如何以茶修行?
一切還是要回到原點,從善待一泡茶開始。茶,最具靈性之飲,它喜愛的環(huán)境大都是人跡罕至的人間仙境,一泡好茶,往往是吸收了天地之精華,再經(jīng)過干錘百煉才化作我們杯間的茶湯,它沉淀著山川星辰的精氣神,是自然之美的化身。所以,每一泡茶都值得被細品,值得用最好的方式釋放它的“美”。
在開泡前,我們要對茶有基本的了解,從拿到茶葉開始便要對干茶進行判斷,選擇最適合它的手法,并在泡茶的過程中及時調整。另外,為了讓自己盡快找到泡茶的狀態(tài),可以為自己收拾出一處幽雅的天地,選擇相得益彰的茶具,并盡量保持儀態(tài)端正、穿戴整潔,懷著對自然的敬畏之心開湯。
一套完美的泡茶流程,可以集色、香、味、形、器、境等為一體,認真體會便是一個全方位的內在審美的過程。而一泡被認真對待的茶,它的香氣、滋味、氣韻,無不彰顯著大自然的能量:只有從始至終帶著敬畏自然的“初心”,在種茶、采茶、制茶、泡茶時順應大自然的規(guī)律、遵循茶葉的本質,才能完成一泡好茶的誕生。
而在品飲過程中,只有放松身心,專注于一泡茶湯的感受,感知自我與大自然的互動時,才可以讓心靈隨茶香流浪,得以忘我,達到“悟我”、天人合一的境界。
2日日是好日
宮崎駿在《風之谷》說:“最遠的旅行,是從自己的身體到自己的心,是從—個人的心到另一個人的心?!倍槐?,就可以帶領你的身心踏入這段最遠的旅程。
茶,不僅客觀促進人體多巴胺分泌,讓人產(chǎn)生愉悅的心情,歷代的文人僧道更是在精神上為其注入了博大的中國文化,賦予了以儒家思想為基礎,儒釋道三合一的精神內涵。儒家提倡“中庸之道”,講究按照適宜的方式去做事;道家主張“自然之道”,重在遵循天地萬物的本質及其自然的規(guī)律;佛家通過修行,追求自身的頓悟淡泊。所有的“道”都是以不同方式,教化世人達到與自己、與他人、與自然的和諧統(tǒng)一。
“茶禪一味”源遠流長,“日日是好日”這句出自禪宗大師云門文偃之口的禪機,很禪意地道出了茶人的日常。而林語堂則說得更直接:“只要有一只茶壺,中國人到哪兒都是快樂的?!惫糯娜艘采朴谕ㄟ^喝茶發(fā)現(xiàn)生活的樂趣,曹松烹茶時“靠月坐蒼山”,鄭板橋品茶則邀“一片青山入座”,齊己取好水“碾和松粉煮春泉”。在茶人眼里,風有情、云有情、山有情、水有情,人間的每一天都值得好好感受。
喝茶不僅可以忘憂,更指引我們在放下煩憂后,珍惜當下的生活。歷史上很多名士常在失意之時,借由一杯茶,讓自己以更豁達樂觀的心態(tài)繼續(xù)生活。白居易是唐宋期間以茶入詩最多的大文士,當年他被貶為江州司馬,心情十分苦悶,在潯陽江邊聽到商人婦的凄涼身世,發(fā)出“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感嘆。但不久后,他便在失意之地開辟了一圃茶園,品茶悠游,苦中作樂。明萬歷年間,湯顯祖因諫言觸怒皇帝被貶,面對坎坷的仕途,他沒有因此沉淪,反而時常邀友品茗論道。他的《竹嶼烹茶》一詩:“君子山前放午衙,濕煙青竹弄云霞。燒將玉井峰前水,來試桃溪雨后茶?!本褪钱敃r的寫照。
另外,茶也是人與人之間傳遞情感的紐帶?!案邿粝灿曜畼牵苍挷璞飧摹保?王沂詩),大伙坐在茶桌上,喝著聊著,氣氛就慢慢變得更加融洽和諧。所以即使是被迫宅在家里,我們也不妨多與家人相聚喝茶,在身心放松的時刻與親人進行積極、愉快的溝通,共同營造和諧美滿的家庭氛圍。
此次疫情期間,茶界也積極響應,很多茶企都出錢出力,捐獻了不少物質,充分體現(xiàn)了茶人的風度與奉獻精神。而宅在家中的很多茶人則自發(fā)組織“線上”的品茗活動,即大家相約在各自家中開泡好茶,再分享心得,相互安慰與鼓勵。一杯茶的溫度,即使隔著屏幕,也能溫暖干家萬戶。
是故,身處其間的我們,此時更應持以茶人的風度,越逢心亂之時,越要舉起茶杯,泰然處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