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聰
(遼寧師范大學(xué) 文學(xué)院,遼寧 大連 116081)
根據(jù)《中國語言地圖集》 (1987版)的劃分,膠遼官話主要分布在遼寧的遼東半島和山東的山東半島[1]?!吨袊Z言地圖集》 (2012版)對膠遼官話的分區(qū)保留了《中國語言地圖集》 (1987版)劃分出的“青州片、登連片、蓋桓片”這個大的劃分方式,只是將“青州片”改為“青萊片”,還將青萊片和登連片各分為三個小片[2]。錢曾怡在《山東方言的分區(qū)》中將山東方言分為兩區(qū)四片,兩區(qū)即東、西兩區(qū),其中東區(qū)包括東萊和東濰兩片,西區(qū)包括西齊和西魯兩片[3]。錢曾怡還在《山東方言研究》中將山東方言分區(qū)跟《中國語言地圖集》(1987版)進(jìn)行對照,總結(jié)出:“山東東區(qū)屬于地圖集的膠遼官話,西區(qū)西齊片屬于冀魯官話,西魯片屬于中原官話?!盵4]20
筆者將錢曾怡在《山東方言的分區(qū)》劃分出的“東區(qū)”與《中國語言地圖集》 (2012版)加以對照,結(jié)論與錢曾怡《山東方言研究》中“山東東區(qū)屬于地圖集的膠遼官話”基本相同[4]20,并進(jìn)一步看出東區(qū)的東萊片屬于地圖集的登連片,東區(qū)的東濰片屬于地圖集的青萊片。因此,山東的膠遼官話屬于地圖集的登連片和青萊片,而遼寧的膠遼官話則歸為登連片和蓋桓片。
本文根據(jù)已有的研究成果和實地調(diào)查結(jié)果將遼寧和山東膠遼官話的平比句進(jìn)行對比,從整體上總結(jié)膠遼官話平比句的語序系統(tǒng),反映平比句在各個方言點的使用現(xiàn)狀,從而具體探討膠遼官話平比句使用的共性和差異。
平比句是比較句的一種,是指比較主體和比較基準(zhǔn)在程度、數(shù)量或是性狀等方面在量的程度上相同的句子?!恶R氏文通》最早對平比句進(jìn)行了界定[5]。類型學(xué)對于比較句的研究重在語序,而平比句的語序同樣存在著跨方言的類型學(xué)意義,因此平比句研究也是語言類型學(xué)研究的內(nèi)容之一。本文還采用了語言類型學(xué)分析比較句時運用的四個概念及符號:SJ為比較主體;ST為比較基準(zhǔn);M為比較標(biāo)記;A為比較結(jié)果,并用英文首寫字母P標(biāo)記比較點(comparative point)[6]。
根據(jù)前人的研究成果和此次的調(diào)查結(jié)果,筆者發(fā)現(xiàn)膠遼官話內(nèi)部平比句在語序類型上存在著多樣性,故將膠遼官話平比句總結(jié)為以下五種類型。
Ⅰ型平比句主要包括以下十一類:
S1:SJ+跟/和+ST+一樣+A
S2:SJ+跟/和+ST+P+一樣
S3:SJ+跟/和+ST+一樣+P
S4:SJ+跟+上+ST+A+了
S5:SJ+不跟/不和+ST+一樣+A
S6:SJ+跟/和+ST+不一樣+A
S7:SJ+不見得+跟/和+ST+一樣+A
S8:SJ+跟/和+ST+不見得+一樣+A
S9:SJ+是不是+和/跟+ST+一樣+A
S10:SJ+和不和/跟不跟+ST+一樣+A
S11:SJ+還能+和+一樣+A
S1的句式義為:SJ和ST在數(shù)量、性質(zhì)和程度等方面相比幾乎相同。比較標(biāo)記“跟”的使用頻率高于“和”。比較詞除了“一樣”,還用“一般(兒)”“差不多”“模仿兒”。這些標(biāo)志詞在用法上存在著細(xì)微的差別,“一樣、差不多”后比較結(jié)果可以出現(xiàn)也可以省略;“一般兒、模仿兒”后需要出現(xiàn)比較結(jié)果。S1的使用可以結(jié)合具體的語境,主要用于聽話人對問話人問題的回答。如:
(1)A:小紅和小李誰胖?
B:小紅和小李一樣胖。(營口)
(2)A:小王和小寧誰大?
B:小王和小寧一般兒大。(金州)
(3)她和你差不多大。(牟海霞2010)[7]99
(4)他爺倆兒模仿兒高。他爺倆兒差不多高。 (李建萍2009)[8]24
S2的句式義為:在比較點P這一方面,SJ和ST總體上相同或差別不大。重點強調(diào)了比較詞“一樣”。S2的比較標(biāo)記有兩種形式:一是可以出現(xiàn)比較標(biāo)記“和、跟”且比較主體和比較基準(zhǔn)不復(fù)合,這種形式在遼寧和山東的膠遼官話中使用頻率高;二是省略比較標(biāo)記“跟、和”,此時一般采用ST和SJ復(fù)合的形式,這種形式使用頻率較低,主要用于山東的高密和遼寧登連片的普蘭店、瓦房店和金州,蓋桓片的寬甸滿族自治縣。如:
(5)李麗和王宏學(xué)歷一樣。(金州)
(6)這兩塊地大小差不多。(趙麗麗2005)[9]6
除了使用比較詞“一樣”,部分方言點也使用“一樣樣的、樣兒樣兒的、仿佛、相仿、差不離”?!耙粯訕拥摹焙汀皹觾簶觾旱摹倍际菍Α耙粯訕印钡膹娬{(diào),“仿佛”“相仿”和“差不離”只能出現(xiàn)比較點,不出現(xiàn)比較結(jié)果。如:
(7)小姨家的孩子和他爸爸長得一樣樣的。小姨家的孩子長得和孩子他爸爸一樣。 (普蘭店)
(8)A:他家小孩現(xiàn)在長得怎么樣了?
B:他和小時候一樣樣的。(瓦房店)
(9)這兩扇門大小數(shù)兒樣兒樣兒的。這兩扇門大小數(shù)兒相同。 (李建萍2009)[8]24
(10)你和老三聰明勁兒差不離。你和老三一樣聰明。 (瓦房店)
(11)他兩個人說的相仿。這兩個人說的話意思差不多。 (牟海霞2010)[7]99
(12)我跟他高矮仿佛。(李佳怡2012)[10]64
S3句式義為:SJ和ST在比較點這一方面差別不大或相同,重點強調(diào)了“比較點”。S2式的兩種形式同樣適用于S3。如:
(13)李麗和王宏一樣學(xué)歷。(普蘭店)
(14)這兩塊地差不多大小。(趙麗麗2005)[9]6
S4的句式義為:SJ原來和ST有一定的差距,現(xiàn)在SJ和ST一樣具有了A的性質(zhì)。S4隱含了比較點,這類的比較點一般為身高、體重和速度。如:
(15)他跟上我高了。他和我一樣高了。 (劉恒志1989)[11]43
(16)他跟上我胖了。他和我一樣胖了。 (于克仁1992)[12]
S5是對S1的否定,句式義為:SJ和ST在數(shù)量、性質(zhì)和程度等方面不相同,否定的對象更傾向于ST。如:
(17)我不和/不跟你一樣高。(苑曉坤2003)[13]4
(18)他不跟你一樣大方。(大連沙河口區(qū))
S6也是對S1的否定,句式義與S5相同,但是否定的對象更傾向于“比較結(jié)果A”。如:
(19)我和你不一樣高。(大連甘井子區(qū))
(20)他前后說的話不大一樣。(牟海霞2010)[7]99
S7的句式義為:SJ和ST進(jìn)行比較,SJ不太可能在性質(zhì)、數(shù)量和程度上和ST相同。在上下文語境或說話人的認(rèn)知中,S7的比較主體本身已經(jīng)和比較基準(zhǔn)一樣具有A的特征,但聽話人卻持有不同觀點,主觀認(rèn)為比較雙方在A的特征上不相同。如:
(21)A:我覺得隔壁家的小妹和她媽媽一樣漂亮。
B:隔壁家的小妹不見得和她媽媽一樣漂亮。(大連沙河口區(qū))
(22)A:我看他家姑娘跟我一樣瘦了。
B:他家姑娘不見得跟你一樣瘦。(瓦房店)
除了S7以外,還存在著與之句式義相同的S8。S8在遼寧和山東膠遼官話使用普遍,只是在不同的方言點使用習(xí)慣會有所不同。如:
(23)今們和前日不見得一樣冷。今天和昨天不見得一樣冷。 (周琳2014)[14]
(24)小李跟小王不見得一樣漂亮。(寬甸滿族自治縣)
S9、S10是疑問形式。S9是由判斷動詞的正反并列形式“是不是”構(gòu)成的正反問句,句式義為:詢問ST是不是和SJ一樣具有A的性質(zhì),比較詞還可以是“一般、差不多”。除此之外,個別方言點還存在著“是不是”省略,比較詞“一般(兒)、一樣”變?yōu)椤癆不AB”的形式,即“SJ+跟/和+ST+一不一樣+A”,其語義與S8相同,并期待回答者提供肯定的回答。如:
(25)小李是不是和/跟小王一般/差不多高?(李佳怡2012)[10]64
(26)小紅是不是跟/和他媽媽一樣賢惠?(大連中山區(qū))
(27)蘋果和/跟梨一不一般兒甜?蘋果和梨一樣甜嗎? (王穎2013)[15]68
S10的句式義為:詢問ST是否和SJ一樣具有A的性質(zhì)。該句式是由比較標(biāo)記詞的肯定和否定相迭而成的正反問句。如:
(28)這個蘋果和不和/跟不跟香蕉一樣甜?(營口)
(29)僚妹兒和不和/跟不跟僚兄兒一般兒高?你妹妹和不和你弟弟一樣高? (王穎2013)[15]68
除了兩類正反問以外,“跟”字句的疑問形式還有一種是非問,由S1-S8帶疑問語調(diào)或疑問語氣詞構(gòu)成,常用的疑問語氣詞有“么、了嗎、啵、吧、了吧”。如:
(30)從威海上文登跟從文登去榮成一般兒遠(yuǎn)么?從威海到文登和從文登到榮成一樣的距離嗎? (王穎2013)[15]68
(31)雞蛋和鴨蛋價錢一樣啵?(趙麗麗2005)[9]10
(32)小紅不見得和小李一樣高吧?(金州)
S11是疑問形式,表達(dá)否定含義,句式義為:SJ不會和ST一樣A。由表示反問的“還能”構(gòu)成反問句對比較結(jié)果進(jìn)行提問。
(33)他還能和你一樣不愛學(xué)習(xí)?他不能和你一樣不愛學(xué)習(xí)。 (普蘭店)
(34)他還能和你一樣不聽話?他不能和你一樣不聽話(安丘)
Ⅱ型平比句主要包括下面四類:
S1:SJ+跟/和+ST+似的+A
S2:SJ+不跟/不和+ST+似的+那么+A
S3:SJ+怎么/怎么能+和+ST+似的
S4:SJ+和不和+個+ST+似的
S1句式義為:SJ和ST在性質(zhì)和數(shù)量程度上相似,相差不大。S1具有一定語義色彩,既有褒義也有貶義。膠遼官話中“和”的使用頻率高于“跟”。如:
(35)小明和你似的能懶就懶。小明和你一樣能懶就懶。(寬甸滿族自治縣)
(36)王姨和她媽媽似的賢惠。王姨和她媽媽一樣賢惠。 (瓦房店)
例(35)在語義上表達(dá)的是貶義,表示說話人對“小明”和“你”都具有“懶”這個共性特點。例(36)在語義上是褒義,贊揚了王姨和她媽媽一樣都具有賢惠的品性。
除此之外,人們還習(xí)慣在比較標(biāo)記后加上“個”,即“SJ+跟/和+個+ST+似的”,含義為:把SJ比作ST,SJ像ST一樣具有“A”的性質(zhì)。在語義的表達(dá)上為貶義,表示說話人對SJ在行為、品行等方面表示不滿或是不理解。此時的比較標(biāo)記還可以是“像”。如:
(37)他和個瘋子似的。他和瘋子一樣。 (營口)
(38)你這身打扮像個歌星似的。你的打扮和歌星一樣。 (趙麗麗2005)[9]8
例(37)是說話人對“他”的行為的評價,表達(dá)了說話人的不滿。例(38)是說話人對于聽話人穿著的評價,像“歌星”,表達(dá)了說話人對聽話人著裝打扮方式的不理解。
S2是S1的否定形式。其句式義為:SJ和ST在性質(zhì)和數(shù)量程度上不相似。用此句式時習(xí)慣在形容詞、動詞前加上“那么”,表示程度的加深。在語義表達(dá)上多為不滿、不認(rèn)同、驚訝和譴責(zé),具有很強的主觀性。如:
(39)小王不跟他爹似的那么能干。小王不跟他爹一樣能干。 (牟海霞2010)[7]100
(40)她不和她媽媽似的那么賢惠。她不和她媽媽一樣賢惠。 (普蘭店)
S3是疑問形式,表達(dá)否定含義。句式為:SJ和ST相比,SJ不能和ST在行為、性質(zhì)方面相同。語義上表達(dá)了說話人的驚訝或是難以置信。如:
(41)你怎么和孩子似的?你的行為不能和孩子一樣。 (金州)
(42)曉寧怎么能和他似的,那么懶?曉寧不能和他一樣懶。 (日照)
S4是S1的疑問形式,句式義為:詢問ST是否像SJ一樣。該句式是通過比較標(biāo)記的肯定與否定形式相迭對比較結(jié)果的性質(zhì)進(jìn)行提問的正反問句。如:
(43)你看這東西和不和個瓢似的?你看這東西是不是和瓢一樣? (趙麗麗2005)[9]11
“有”字平比句是普通話最為常見的一種平比句,主要有下面幾種形式:
S1:SJ+ 有 +ST+A
S2:SJ+沒有+ST+A
S3:SJ+有沒有+ST+A
S4:誰說+SJ+沒有+ST+A
S1句式義為:SJ和ST比較,SJ和ST一樣“A”。S1要依托一定的語境,是說話者對前面內(nèi)容的解說或是問題的回答。人們習(xí)慣在比較標(biāo)記前加副詞“都快、快”和語氣助詞“了”,此時不需要出現(xiàn)具體語境,語義上表達(dá)的是驚訝或是難以置信。如:
(44)A:他有你高么?
B:他有我高。他和我一樣高。(大連中山區(qū))
(45)A:這個樹粗么?
B:它有水桶粗。它和水桶一樣粗。 (安丘)
(46)她閨女都有她俊了。她女兒都和她一樣漂亮了。 (王穎2013)[15]67
除此之外,也有少數(shù)方言點在ST后必須出現(xiàn)表示比較點程度的指示代詞“這么、那么”,起到強調(diào)的作用。如:
(47)那棵小樹有房子那么高了。那棵小樹和房子一樣高了。 (趙麗麗2005)[9]9
(48)今們這天有三伏天那么熱了。今天的天氣和三伏天一樣熱。 (金州)
S2是S1的否定形式,句式義為:SJ和ST比較,SJ在數(shù)量、程度及性質(zhì)上不和ST一樣“A”。還有少數(shù)方言點習(xí)慣在比較標(biāo)記“沒有”前加“可”,表示ST和SJ“不一樣A”這種程度的加深。如:
(49)老張家的兒子沒有老李家的帥。老張家的兒子不和老李家的兒子一樣帥。 (普蘭店)
(50)他可沒有你行。他可不和你一樣能干。 (牟海霞 2010)[7]98
S3是S1的疑問形式,句式義為:詢問SJ有沒有和ST一樣“A”。該句式是對比較結(jié)果進(jìn)行提問的正反問形式。如:
(51)這罐子的大米有沒有那個的多?(大連中山區(qū))
(52)他兒有沒有他爸爸壯?(李佳怡2012)[10]66
S4是疑問形式。句式義為:詢問是誰說的SJ和ST不一樣好。即:聽話人對SJ不和ST一樣“A”這一事件表示懷疑,其認(rèn)為兩者差不多,并對說話人所說的觀點進(jìn)行反駁。S4是由句首疑問詞“誰”構(gòu)成的特指問,用疑問形式表達(dá)肯定含義。如:
(53)A:俺在學(xué)習(xí)上不如小李。
B:誰說你沒有小李好?你挺好的。你和小李一樣好。 (瓦房店)
(54)誰說你沒有他???你和他一樣漂亮。 (柴曉錦2008)[16]56
IV型平比句只有肯定形式和疑問形式,主要包括以下五種形式:
S1:SJ+ 趕 +ST
S2:SJ+趕+上+ST+A+了
S3:SJ+比較點+快/都快+趕上+ST+了
S4:SJ+趕不趕+上+ST+A
S5:SJ+趕+上+ST+A+了+么
S1句式義為:SJ和ST比較,SJ達(dá)到了ST的標(biāo)準(zhǔn)或者超過了,且S1一般不出現(xiàn)比較結(jié)果。膠遼官話中存在這種由比較主體、比較標(biāo)準(zhǔn)和比較標(biāo)記三者構(gòu)成的短小項。S1中的比較主體和比較基準(zhǔn)包含了量的內(nèi)容,兩者成倍數(shù)關(guān)系。如:
(55)他飯量大,吃起飯來一個能趕人家兩個。他的飯量吃一個和別人吃兩個一樣。 (趙麗麗2005)[9]9
(56)這孩子真淘氣,看他一個能頂別人看兩個。這孩子真淘氣,看他一個能和別人看兩個一樣。 (寬甸滿族自治縣)
S2的句式義為:SJ和ST原來在性質(zhì)、程度等方面具有一定差距,現(xiàn)在兩者一樣。兩者的比較強調(diào)的是動態(tài)性,一般帶有助詞“了”起到加強語氣或是感嘆的作用。如:
(57)他趕上我胖了。他和我一樣胖了。 (大連中山區(qū))
(58)他走路能攆上騎自行車快了。他走路和騎自行車一樣快了。 (董濟嬌2014)[17]
(59)他頂上你高了。他和你一樣高了。 (苑曉坤2003)[13]3
S3的句式義為:ST原來與SJ有差距,現(xiàn)在ST和SJ一樣或是差不多。S3相比較的雙方具有動態(tài)性,且可在比較標(biāo)記的前邊加上副詞“快、都快”表示比較程度。該句式程度副詞必須與句末語氣助詞“了”搭配,起到強調(diào)作用。在語義方面,表達(dá)說話人的驚嘆和意想不到。如:
(60)他字寫得都趕上你的好了。他字寫得和你的一樣好了。 (營口)
(61)小汽車的速度快趕上火車了。小汽車的速度和火車的一樣。 (柴曉錦2008)[16]55
S4和S5是S2的疑問形式。S4的句式義為:詢問ST現(xiàn)在是否和SJ一樣。該句式是從正反兩個角度對整個命題進(jìn)行提問的正反問形式。如:
(62)他趕不趕上我胖了?他和不和我一樣胖了?(普蘭店)
(63)這輛車趕不趕上那輛車結(jié)實?這輛車和不和那輛車一樣結(jié)實? (錢曾怡2005)[18]
除了S4之外,疑問形式還存在著S5,即由S2直接加疑問語調(diào)或疑問語氣詞構(gòu)成的是非問形式。語氣詞有“嗎、么”,句式義與S4相同。如:
(64)他趕上你高了嗎?(劉恒志1989)[11]42
(65)小李趕上你快了么?(瓦房店)
Ⅴ型平比句只有否定形式,主要包括下面一類:
S1:SJ+不+A+起+ST
S1的句式義為:SJ和ST一樣“A”。S1需依附一定的語境,是對上述語境中問話人問題的回答或是句中已給出話題,S1是對話題的解釋說明。如:
(66)A:這床被比那床被厚?
B:這床被不厚起那床被。這床被和那床被差不多。 (威海)
(67)你先頭里走著,你放心,我走路不慢起你。我走路和你一樣快。 (邵燕梅等2010)[19]
(68)有閨女兒不糙起有小子。有女兒和有兒子差不多。 (王穎2013)[15]67
(69)麥子不貴起苞米。麥子和玉米一樣貴。 (青島市史志辦公室編1997)[20]
上述五種類型平比句在膠遼官話的分布存在差異,下面考察每一類平比句的地域分布,從而對每一類平比句在每個方言點的分布總和加以總結(jié)。
Ⅰ型“和、跟”字句是膠遼官話普遍使用的平比句,但十一種形式的分布存在差異。
S1“SJ+跟/和+ST+一樣+A”在膠遼官話中普遍使用,只是比較詞的使用在地域上存在著差異?!耙粯印笔悄z遼官話平比句中最典型、最普遍的形式,而“一般(兒)”主要用于山東青萊片的日照、萊州,登連片的萊陽、文登、棲霞和遼寧登連片的普蘭店、瓦房店、金州、大連市區(qū)?!安畈欢唷庇糜谏綎|青萊片的安丘凌河、高密、日照,登連片的萊陽和遼寧登連片的普蘭店、金州、瓦房店、大連市區(qū)和蓋桓片的營口和寬甸滿族自治縣?!澳7聝骸笔褂妙l率低,僅見于山東的安丘凌河話中。
S2“SJ+跟/和+ST+P+一樣”比較詞分布差異較大。“一樣”使用范圍最廣,“一樣樣的”主要用于山東青萊片的安丘、青萊片的莒縣和遼寧登連片的普蘭店、瓦房店、金州。山東的青萊片和遼寧的蓋桓片不使用此比較詞。遼寧登連片在使用“一樣樣”時,可以用于具體的語境,此時比較點可以省略,且多用于討論樣貌?!皹觾簶觾旱摹敝饕糜谏綎|登連片的安丘,遼寧膠遼官話不使用此比較詞。
除此之外,比較詞“差不離”主要用于遼寧登連片的瓦房店,山東青萊片的萊州、莒縣和登連片的萊陽?!胺路稹焙汀跋喾隆笔褂幂^少,主要用于山東青萊片的萊州、日照和遼寧登連片的普蘭店、瓦房店。且遼寧膠遼官話的“仿佛、相仿”常常用于身高和年齡的比較,其他方面多用“差不多”和“一樣”。
S3“SJ+跟/和+ST+一樣+P”在遼寧登連片的普蘭店、瓦房店、大連市區(qū)和山東的安丘凌河、高密、萊陽使用頻率高。S3和S2在兩地的膠遼官話中存在混用的情況。相比之下,S2式的使用更為普遍。
S4“SJ+跟+上+ST+A+了”主要分布在山東青萊片的壽光、膠州、嶗山、青州、平度和萊州。山東登連片和遼寧膠遼官話不使用此形式。
S5“SJ+不跟/不和+ST+一樣+A”普遍存在于遼寧和山東膠遼官話中。
S6“SJ+跟/和+ST+不一樣+A”使用范圍較小,主要用于遼寧膠遼官話和山東膠遼官話青萊片的日照、文登,且人們更習(xí)慣使用S5。
S7“SJ+不見得+跟/和+ST+一樣+A”主要用于遼寧登連片和蓋桓片下的各個方言點和山東青萊片的濰坊、安丘。此句式在遼寧膠遼官話使用范圍比山東廣。
S8“SJ+跟/和+ST+不見得+一樣+A”在遼寧膠遼官話和山東安丘話中普遍使用。
S7“SJ+不見得+跟 /和 +ST+一樣 +A”、S8“SJ+跟/和+ST+不見得+一樣+A”這兩種否定句式在遼寧的使用存在差異。遼寧登連片的瓦房店、普蘭店、金州、大連沙河口區(qū)、中山區(qū)和蓋桓片的營口更傾向于S7。大連甘井子區(qū)和寬甸滿族自治縣主要使用S8??傮w來看,S7在遼寧膠遼官話中使用頻率較高。
S9“SJ+是不是+和/跟+ST+一樣+A在遼寧的普蘭店、瓦房店、寬甸滿族自治縣和山東的萊州、文登、安丘使用頻率高。山東的文登和遼寧登連片的普蘭店、瓦房店還存在著“SJ+跟/和+ST+一不一樣/一不一般兒+A”式。
S10“SJ+和不和/跟不跟+ST+一樣+A在遼寧膠遼官話和山東的萊州、文登、日照、安丘、高密普遍存在。
S9、S10都是S1的疑問形式。除了這兩類正反問以外,還存在著一種是非問形式,即“SJ+和/跟+ST+一樣+A?”,但這三種形式的分布和使用頻率明顯不同,相比較來看,“SJ+和/跟+ST+一樣+A?”式最為簡練,使用范圍最廣。膠遼官話使用“SJ+和/跟+ST+一樣+A?”式需借助語氣詞“么、了嗎、啵、吧、了吧”表示疑問?!懊础帷笔褂梅秶顝V,在安丘、萊州、文登、遼寧膠遼官話存在兩者交替使用的情況;東萊片的安丘習(xí)慣用“了嗎”;“啵”主要用于高密;“了、了吧”在青萊片的萊州、高密和遼寧膠遼官話都有使用。
S11“SJ還能+和+一樣+A”在膠遼官話中使用頻率低,主要用于山東的安丘和遼寧普蘭店、瓦房店、金州。
Ⅱ型平比句主要包括以下四類:
S1“SJ+跟/和+ST+似的+A”在膠遼官話中“和”的使用頻率高于“跟”,該句式的使用分布具有一定傾向性,遼寧膠遼官話普遍使用S1式,但在山東僅見于青萊片的日照、高密。
S2“SJ+不跟/不和+ST+似的+那么+A”在遼寧膠遼官話中使用廣泛,山東的日照和高密也使用這種形式。
S3“SJ+怎么/怎么能+和+ST+似的”在山東使用范圍小,僅見于青萊片的日照,但在遼寧膠遼官話普遍使用。
S4“SJ+和不和+個+ST+似的”使用并不廣泛,僅用于山東的高密。遼寧膠遼官話“似的”句不使用疑問形式。
Ⅲ型“有”字句在山東和遼寧膠遼官話中均普遍使用。
S1“SJ+有+ST+A”在遼寧和山東膠遼官話普遍使用,且山東青萊片的安丘、高密和遼寧膠遼官話習(xí)慣在比較結(jié)果“A”前使用表程度的指示代詞“這么、那么”。
S2“SJ+沒有+ST+A”在遼寧膠遼官話普遍使用,山東主要用于青萊片的壽光、萊州、日照、沂南,且山東登連片不使用這種形式。山東的日照和遼寧膠遼官話習(xí)慣用“可”修飾比較標(biāo)記。
S3“SJ+有沒有+ST+A”在山東使用頻率低,主要用于萊州、安丘。但在遼寧登連片的瓦房店、普蘭店、大連中山區(qū)和蓋桓片的寬甸滿族自治縣使用頻率高。
S4“誰說+SJ+沒有+ST++A”使用范圍小,山東青萊片的安丘和壽光和遼寧膠遼官話的登連片使用這種形式。
S1“SJ+趕+ST”在膠遼官話廣泛使用,但在比較標(biāo)記的使用上存在差異,膠遼官話普遍使用“趕”?!绊敗敝饕糜谏綎|青萊片的高密、沂南,遼寧登連片的普蘭店、瓦房店、大連甘井子區(qū),蓋桓片的營口和寬甸滿族自治縣。
S2“SJ+趕+上+ST+A+了”在膠遼官話普遍使用,只是比較標(biāo)記上存在差異。“趕”在青萊片、蓋桓片及遼寧與山東境內(nèi)的登連片普遍使用,是S2式中使用范圍最廣、使用頻率最高、最為典型的比較標(biāo)記詞?!绊敗敝饕糜谏綎|登連片下的龍口和青萊片的沂南,遼寧登連片的普蘭店、瓦房店、大連甘井子區(qū)和蓋桓片下的營口?!皵f”主要用于山東青萊片的日照、沂南、沂水、莒縣和遼寧登連片的普蘭店、瓦房店,蓋桓片的寬甸滿族自治縣。
S3“SJ+比較點+快/都快+趕上+ST+了”在遼寧各點普遍使用,還用于山東青萊片的安丘、壽光、嶗山、青州和登連片的文登、棲霞、榮成。
S4“SJ+趕不趕+上+ST+A”在膠遼官話使用頻率低,多用于山東的萊州和遼寧的普蘭店、瓦房店。
S5“SJ+趕+上+ST+A+了+么”在山東使用范圍小,主要用于青萊片的萊州、青州和嶗山,但在遼寧膠遼官話普遍使用。
Ⅴ型“不起”句僅包含一種形式:
S1“SJ+不+A+起+ST”在山東膠遼官話青萊片下的膠州、沂南、青島、平度、壽光和登連片的威海、榮成更具有普遍性,但在遼寧境內(nèi)未發(fā)現(xiàn)此用法??梢奡1是山東膠遼官話所獨有的。
下面用表1表示五類平比句在膠遼官話的使用情況,其中“+”表示該方言存在這種類型,“-”表示該方言中不存在這種類型。
表1 五種平比句類型在遼寧和山東膠遼官話的使用情況
續(xù)表
從表1可以看出,遼寧和山東的平比句存在著共性和差異。共性在于遼寧和山東膠遼官話普遍使用Ⅰ型、Ⅲ型和Ⅳ型。差異在于Ⅴ型是區(qū)分兩地膠遼官話最顯著的類型,山東膠遼官話獨有,遼寧膠遼官話不使用;Ⅱ型的使用范圍分布存在不同,遼寧膠遼官話普遍使用Ⅱ型,但山東膠遼官話僅在幾個方言點中使用頻率高,不屬于廣泛使用的類型。
膠遼官話的平比句語序類型和介詞類型豐富,形式多樣,共分為五大類25小類。大類包括“和、跟”字句、“似的”句、“有”字句、“趕”字句和“不起”句。根據(jù)上述分析可知,膠遼官話平比句不僅在語序類型和比較義上存在著不同,且在地域分布上也存在著差異。“和、跟”字句、“有”字句、“趕”字句是膠遼官話普遍存在的類型。但在大的類型下各小類使用分布上存在著不同?!昂?、跟”字句下的S1、S5是兩地膠遼官話都使用的類型,但S1在比較詞使用分布上存在著地區(qū)差異。S7、S8、S10在遼寧膠遼官話使用范圍較大,但山東膠遼官話使用范圍較小?!坝小弊志湎碌腟1是膠遼官話使用最廣泛的形式,而S4的使用范圍就相對較小,主要分布在遼寧的登連片和山東青萊片的幾個方言點中。S2和S3的使用地區(qū)主要分布在遼寧?!摆s”字句下的S1和S2在膠遼官話中使用普遍,而S4式僅在遼寧和山東膠遼官話的幾個方言點中使用頻率高。除此之外,“似的”句在遼寧膠遼官話使用范圍廣,而“不起”句是山東膠遼官話所獨有的,也是兩地最具明顯差異的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