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治德
◇就讀重慶留法勤工儉學預備學校時的冉鈞
1925年5月,冉鈞自蘇聯(lián)東方勞動大學學成歸國,到上海接受中共中央讓他回川建黨的重任。6月初,冉鈞回到重慶,在楊闇公、吳玉章直接領導下工作。同時,冉鈞協(xié)助吳玉章創(chuàng)辦了重慶中法大學,并在該校建立了重慶最早的基層黨支部,從而奠定了黨在四川發(fā)展的基礎。
孫中山反對袁世凱稱帝的“二次革命”失敗,作為孫中山的追隨者,吳玉章于1913年流亡法國,幫助蔡元培料理華法教育會事務。吳玉章歸國后,與友人在北京開辦了中法大學。
作為教育家的吳玉章,深知加強馬克思主義宣傳對培養(yǎng)革命骨干的重要意義。當他奉命回川整頓國民黨四川黨務,面對爛攤子時,更加堅定這一主張。當時重慶還沒有中共黨組織,吳玉章就向重慶團地委提出辦一所干部理論學校,專門培養(yǎng)黨、團員干部。楊闇公十分支持,為了使學校合法化,吳玉章與教育界的友人協(xié)商,取名為中法大學四川分校。
1925年8月中下旬,中法學校開始緊張籌建,楊闇公、吳玉章讓冉鈞負責具體事務。校址選在嘉陵江岸的大溪溝,從城里到校區(qū),有兩條路可行。一條是水路,在臨江門上船,逆嘉陵江而上,在大溪溝碼頭登陸。一條是陸路,出通遠門,沿著嘉陵江邊的梯道,穿過亂葬山坡,與水路登陸處匯合。
昔日的大溪溝是一條山谷,山澗匯入嘉陵江處是簡易碼頭,名叫大溪溝碼頭。碼頭邊有一條半里長的小街,臨河處撐著簡易吊腳樓,聚居著船夫苦力,附近的農民也來小街趕場,出售蔬菜和糧食。
小街的南面有山坡,坡上分布著樹林和農田,風景宜人。那里是城里人郊游踏青的首選,城里富貴人家還在山坡上零星建有花園別墅,如大觀花園、張家花園、譚家花園、懋園等。因其環(huán)境幽靜,適合辦學,冉鈞等人來此尋覓校舍。毗鄰張家花園的一座院子恰在招租,于是租下作為校本部。該建筑系一樓一底,周圍有花園,竹林環(huán)繞。校本部設立于此,供教職員辦公之用。
僅有一棟樓房顯然不能辦一所學校,于是在山坡上又租賃了兩處民居,一處作為教室,一處作為學生宿舍和食堂。租賃這些房子的費用,大部分由楊闇公父親楊淮清資助,冉鈞通過其伯父冉君谷的社會關系,也募集了部分經費?;I建期間,冉鈞每日上午在蓮花池工作,下午到大溪溝處理校務,晚上就睡在校本部。
1925年9月4日,中法學校正式開學。學校從籌建到開學,只用了20天時間。吳玉章倍感欣慰,對冉鈞刮目相看。他以校長的身份,聘任冉鈞為學校教師。
1926年上半年,中法學校擴大辦學規(guī)模,新租離校本部不遠的一棟別墅作為校舍。由于校舍分布多處,需要規(guī)劃連接的道路,同時需建設一個操場。在校務會議上,吳玉章提出上述想法,在經費緊張的狀況下,請大家商量對策。
◇1924年7月,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旅歐支部第五次代表大會的代表在法國巴黎合影。一排左二為冉鈞
冉鈞自告奮勇,提出由他聯(lián)系設計人員,免費設計道路和操場。原來,冉鈞的表兄況鴻儒曾經與他一道赴法,在巴黎大學攻讀建筑專業(yè)并取得工程師資格。回到重慶后,被劉湘任命為萬縣建設局長。
冉鈞向表兄求助,況鴻儒慨然應允。經過實地勘測,況鴻儒很快拿出了設計方案,依著山勢賦形的四條道路,連通中法學校的四處房舍;借助路邊的花園區(qū),營造出曲徑通幽的效果;四條道路均能通到整個校區(qū)的中點,在中點處可規(guī)劃操場。
這個設計受到大家的稱贊,藍圖成為現(xiàn)實,中法學校有了標準校園。
重慶中法學校的教師多為留日、留法歸來的進步知識分子,如楊闇公、冉鈞、童庸生、蕭華清、漆南熏、賴正聲等。學校第一批招收學員近300人,大部分系重慶及各地學校中因從事學運被反動當局開除的進步學生。
革命精英濟濟校園,中法學校成為當時四川革命斗爭的重要陣地,引起了國民黨右派的驚慌和忌恨。反動報紙以中法學校男女混雜為由,詆毀中法學校烏煙瘴氣,“糟得很”,從而叫囂“反赤”,反對“過激派”。
為了反擊國民黨右派和盲目追隨者的污蔑,吳玉章安排冉鈞就男女同校問題作公開演講。
這是冉鈞回到重慶后第一次公開演說,重慶各中學派來代表出席。他開篇即說:從社會人倫關系看,有男人就有女人,從學校教育看,有男同學,還應該有女同學,這樣的學校才是健全的學校,社會上詆毀中法學校男女同班是重慶學校的始作俑者,這有什么稀奇呢?
◇中央檔案館中關于冉鈞檔案的抄件
接著,他舉證:中國各類學校有男有女,可謂是五四運動開啟的新風,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主張招收女生,北大招收的第一個女生奚貞女士因此成為新聞人物,重慶的報紙也常常有奚貞女士的新聞轉載,不為什么,因為凡是中國公民,都有接受教育的權利。為什么中法學校招收女生就“糟得很”?那是少數(shù)別有用心者的誹謗,不明真相的宿儒們以此斷定“人心不古,世風日下”,實乃抱殘守缺妄下斷章。他又說,在文明的國度里,男女都有接受教育的權利,這就是文明。如果還在男權中心的陳腐空氣里呼吸,將女子排斥在學校之外,這就是蒙昧!
冉鈞還舉出在法國巴黎大學旁聽居里夫人講座的盛況,對法國男女大學生學習生活狀況娓娓道來。他大聲疾呼:西方人一直反對中國過去的學校拒絕招收女生,我們實在沒有理由對合理的反對閉目塞聽!
最后,回到實際話題,冉鈞言詞誠懇地說,中法學校是各界無私襄助創(chuàng)辦起來的學校,以傳授知識宣傳真理為己任,這是一所開放的學校,提倡有教無類,歡迎各界監(jiān)督,歡迎各種學生投考!
冉鈞的演講內容不脛而走,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前來投考的學生里,不乏女生。這些女學生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敢于沖破封建思想的藩籬,投身到轟轟烈烈的革命洪流中。
在中法學校的學生中,有個女學生極為特別,她叫劉英。
劉英畢業(yè)于川東高等師范學校,是冉鈞家鄉(xiāng)的一名小學老師。同時,她是冉鈞姐姐冉敬德的同事,冉鈞母親給冉鈞物色的對象。在母親的安排下,二人在南岸家里見過一面。劉英容貌姣好,知書識禮,冉鈞留學歸來,年輕有為,可謂互相投緣。然而為了一心從事革命工作,冉鈞不愿意立即接受這種安排,但是又不能公開違背母親的一番苦心,故而沒有當面拒絕。
劉英對冉鈞一見鐘情,于是“追”到中法學校,專門旁聽冉鈞的課程。
冉鈞在高級班和夜校教授馬克思主義和三民主義理論課程,漆南熏在高級班講授世界經濟史,兩位江津老鄉(xiāng)一向交好。冉鈞和劉英之間的微妙關系,被漆南熏窺出了端倪。
一次,漆南熏開玩笑說:“古有柳下惠,今有冉高鎰(冉鈞,字高鎰),美女都追到課堂來了,你還在道貌岸然,搖首拒絕愛情,橫眉冷對秋波!”漆南熏年長,冉鈞素來敬重。摯友既然點破了,冉鈞便不再難為情,遂請教該如何處理與劉英的關系。
漆南熏嚴肅提醒道:“從來沒有哪本革命教義里主張革命者不結婚,如果你們是真愛,就應該結婚。如果你有不結婚的正當理由,也要向劉英開誠布公說明,決不能給她留下任何遺憾。否則,情感這把軟刀子,會終生割痛傷害女人純潔的心腸?!?/p>
經過漆南熏開導,冉鈞找了一個機會,向劉英說明了“革命不成不結婚”的主張。豈料劉英是個外表文弱、內心剛烈的女子,表示自己雖然不能完全理解冉鈞愿意以生命追求的主義,但非他不嫁。倘若冉鈞遭遇不測,她定然以妻子的身份為他收尸!
劉英一語成讖,這是后話。
中法學校不同于其他學校,專為培養(yǎng)革命人才而創(chuàng)辦,史稱四川黨史上的第一所干部學校。中法學校作為重慶學運的策源地,冉鈞等成為了學運的領導者。
據(jù)中央檔案館、四川省檔案館編《四川革命歷史文件匯集》收錄的《團重慶地委致團中央報告——近半年來的學生運動》,從中法學校開班到1926年春季的半年時間,冉鈞等人領導的學運主要有八個方面,舉例一二。
改組“久不振作,有名無實”的川東學生聯(lián)合會。冉鈞等依照全國學生總會第七屆代表大會的決議案進行改組,集體會員達到50多所學校,由進步師生擔任成員單位領導,使得重慶學界綻放生機。
召集川東全道第一屆代表大會。這是改組后的川東學聯(lián)首次代表大會,會議宗旨是把“川東青年組織起來,在一個旗幟下面(川東學聯(lián))去為本身利益而奮斗,(為)國民革命努力,以完成歷史賦予半殖民地下面的學生應有的工作和責任”。
聲援“美仁輪案”。1925年11月7日與8日,美國商輪“美仁”號在重慶魚咀和長壽瓦罐窯兩地江面先后浪沉我木船四艘,淹死53人(內有川軍官兵24人),并開槍射擊,槍殺1人,傷9人,釀成“美仁輪案”。慘案發(fā)生后,重慶民眾無比憤怒,抬著死者和傷者包圍了美柯克士洋行,強烈要求當局和美國商輪,以兇手償命,醫(yī)治受傷人員,賠償死者損失。冉鈞等人即刻組織重慶后援會,提出了六項解決條件,通過川東學聯(lián)呼吁全川學界聲援,組織了49所學校學生游行示威抗議。在反帝怒潮下,“美仁”號從此不敢再行川江。
1926年1月,經黨中央批準,冉鈞組織成立了中共重慶支部,被任命為重慶支部第一任書記。中共重慶地委成立后,任組織部長。
1927年4月1日,冉鈞被特務殺害,其遺體被拖到三圣壇廟門口示眾。冉鈞的家人聞訊趕來收殮,但敵人不許將其運走,家人只好將冉鈞遺體草草安葬在兩路口下的王家坡。
幾十年后,相關人士多次陪同冉鈞家人到渝中區(qū)王家坡尋找冉鈞墳墓。但由于抗戰(zhàn)時期那一帶遭遇日機轟炸,加之以后城市的發(fā)展建設,烈士遺骨始終未能覓得。
冉鈞于1925年5月回渝,重慶中法學校是他主要活動基地,在此度過了一年多短暫而精彩的時光。由于他過早倒在了革命道路上,其事跡細節(jié)鮮為人知。
◇冉鈞烈士紀念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