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超
摘要:隨著語文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閱讀教學已成為語文教學的一個相對獨立而又極其重要的部分。然而,目前語文閱讀教學卻存在著“重講析,輕討論;重應試,輕素質;重灌輸,輕探究”的現象,導致教學效率不高,嚴重影響了學生語文素質的提高。新課標明確提出:“逐步培養(yǎng)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chuàng)造性閱讀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創(chuàng)意的閱讀。”自主性閱讀和探究性閱讀是新課標所倡導的兩種新的閱讀方式。在初中閱讀教學中,應用自主性和探究性教學,能促進閱讀教學質量的提升。
關鍵詞:初中語文? 閱讀教學? 自主性? 探究性
中國教育學會小學語文教學研究會理事長崔巒先生在談到語文課程的內容時曾說:“教科書是課程的重要內容,但不是課程所有的內容?!闭Z文無時不有,無處不在,這就使得學生學習語文既有優(yōu)越的條件——無與倫比的語言環(huán)境,又有豐厚的語言、文化資源。語言課程又是與現實生活有著天然聯系的課程,自然風光、風俗民情、國內外的重要事件、學生的日常生活……凡現實生活中有的且適合語文教學的,都可以成為語文課程的資源。教師應努力開發(fā)、積極利用語文課程資源。所以,在上課之前,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根據預習提示,從課文中、報刊或網絡上收集與課文內容有關的課程資源。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對課文內容的延伸,利用課外資料對學生進行拓展練習。這樣,不僅能使學生較全面地了解課文內容,激發(fā)學生學習主動性,還可提高學生主動探索的能力,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打破學科界限,豐富學生的課外知識。
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點,同時語文閱讀教學的高質量是學生學好語文的關鍵。教師不能代替學生閱讀,應讓學生成為閱讀的主體,充分發(fā)揮其自主性。
一、自主性閱讀和探究性閱讀的內涵
(一)自主性閱讀的內涵
自主性閱讀是指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閱讀,從而形成一種固定的閱讀形式,提升閱讀的品質和效率。在學生進行自主閱讀的過程中,語文教師要充分尊重他們不同的個性化需要,采用適當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實現閱讀需要和閱讀學習目標的轉換,這樣就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進行高品質的閱讀。
(二)探究性閱讀的內涵
探究性閱讀就是學生在閱讀中的一種反思,在思維上進行閱讀學習內容的不斷重構。換句話說,就是學生在腦海中不斷對閱讀內容進行思考。在探究性閱讀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充足的時間,對學生進行積極的引導,促進學生探究性閱讀思維的不斷形成。
二、自主性閱讀和探究性閱讀教學的現狀
(一)教學方式不夠靈活
在目前的初中閱讀教學中,許多教師還是運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教師講,學生聽,即使運用了自主性閱讀和探究性閱讀教學,也往往形式單一,導致學生沒有學習積極性。在實施自主性閱讀和探究性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只有將學生在閱讀中的實際需要轉換成語文課堂的具體目標,才能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內容安排不夠合理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合理選擇閱讀內容,但教師容易因個人喜好,只給學生推薦自己喜歡的作品,或只注重學生閱讀數量而不顧質量,這樣就會導致學生閱讀能力和水平得不到真正提升,從而影響閱讀效果。
(三)實施過程缺乏科學性
許多教師在閱讀教學中還是遵循老套路,在教學方式上缺乏科學性。有效互動能促進學生閱讀積極性的提升,但是在實際教學中,許多教師卻忽視了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互動,阻礙了自主性閱讀和探究性閱讀教學的實施。
三、自主性閱讀和探究性閱讀教學的應用策略
(一)結合生活實際進行自主性、探究性閱讀教學
教師在指導學生閱讀的過程中,可以結合生活實際,引導學生加深對作品的理解。例如在七年級上冊《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閱讀教學中,教師首先要強調仔細閱讀文章,在學生閱讀文章的具體內容后,再引導學生在課堂上進行積極討論,結合生活實際,與同學分享自己在童年的一些生活經歷,講述自己童年生活中的精彩故事,引導學生將自己的童年生活和魯迅的童年生活作對比。教師應用自主性和探究性的教學模式,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
(二)應用圖片進行自主性、探究性閱讀教學
應用圖片就是教師在閱讀教學中,用適當的圖片展示學生讀到的場景。以圖片的形式展示文章中描繪的場景,能讓學生直觀地感受文章中的內容,從而使他們閱讀理解能力得到提升。例如在教學九年級下冊自讀課文《溜索》時,由于學生已經掌握了一定的自主性和探究性閱讀的特點,所以教師可以采用圖片展示的形式進行教學。教師首先連續(xù)展示幾張四川大涼山區(qū)人們溜索的圖片,應用探究性閱讀方式,引導學生在課堂上對圖片里的景物進行觀察,對圖片中溜索的場景進行積極的思考和想象。在學生對圖片內容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再進行閱讀,這樣就激發(fā)了學生的閱讀積極性。
(三)應用音樂進行自主性、探究性閱讀教學
音樂應用于語文閱讀教學,可以為閱讀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音樂的感染下進行閱讀和學習。音樂是語言的另一種展示形式,可以充分表達人的心境,同時音樂應用在語文閱讀課堂,會促使學生從聽覺的角度去感受文章的內容,提升學生的閱讀效果。例如在教學八年級上冊散文《永久的生命》《我為什么而活著》時,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富有激情的歌曲《怒放的生命》,在歌曲渲染的氣氛中引導學生進行閱讀,讓學生在歌曲韻律的感染下,增強對文章內容的感悟。這樣運用自主性和探究性閱讀的方式,可以在富有情感和哲理的作品中產生更好的效果。
(四)利用情境進行自主性、探究性閱讀教學
教師可以在閱讀教學中,設置一個與文章中情節(jié)相似的教學場景,讓學生在扮演不同角色的過程中,體會文章內容的具體含義。例如在教學七年級上冊《皇帝的新裝》時,教師可以首先在課堂上進行視頻資料的展示,然后在班級中進行角色扮演活動。先看看學生喜歡扮演哪一類角色,之后再開展《皇帝的新裝》演出活動,以這樣的形式吸引學生積極參與。在演出結束以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討論在閱讀和表演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提升學生閱讀的效率。
綜上所述,自主探究性閱讀教學模式要始終貫徹“主體參與”的原則,以學生發(fā)展為本。通過培養(yǎng)學生自主意識,調動其自主學習的積極性、能動性,發(fā)揮每個人的潛能,促進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自我發(fā)現、自我創(chuàng)新、自我發(fā)展。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要不斷探索,在教學方式上要精益求精,并應用自主性閱讀和探究性閱讀教學模式,這樣才能促進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提升。
◆(作者單位:浙江省安吉縣高禹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