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克邦
時光流逝,歲月荏苒。我的母親離世快50年了,她那慈祥善良的音容笑貌,不屈不撓的堅強意志,愛崗敬業(yè)的職業(yè)風范,無私奉獻的高尚情操,卻永遠永遠印記在我的腦海深處。
我的母親,是大湘西一個偏僻山村的小學教師。聽母親說過,外公家并不富裕,但全家省吃儉用,拼死拼活,硬是支撐著她走出大山,苦苦攻讀,讀完了初中,考進了師范,畢業(yè)后分配回家鄉(xiāng)當上了一名教師。當時,在那閉塞落后的窮山溝里,這無疑是一樁破天荒的光宗耀祖的大喜事。在鄉(xiāng)親們眼里,母親簡直就是山?jīng)_旮旯里飛出來的一只金鳳凰。
后來,經(jīng)人介紹,母親與在縣中學當老師的父親相識、結(jié)婚,不久就生下了我,一家子過著美滿幸福、令旁人羨慕不已的甜蜜日子。
然而,好景不長。我三歲時,禍從天降,父親在反右運動中被莫名其妙地錯劃成“右派分子”,一陣狂風暴雨式的批斗以后,被開除遣送回了他遙遠的農(nóng)村老家。真是晴天一聲霹靂,母親痛苦萬分,欲哭無淚,精神幾乎到了崩潰的邊緣。后來聽姨媽說,母親實在承受不了這突如其來的沉重打擊,好幾次都想一死了之,但她不忍心拋下幼小的我,怕帶給我更多的不幸和悲傷。于是,她強忍淚水,深埋痛苦,挺直腰桿,堅強地活了下來。
母親教的是一所初級小學,兩個生產(chǎn)隊方圓十幾里數(shù)十上百名孩子都在這里上學,從一年級讀到四年級,以后再考入公社所在地的中心完小讀五、六年級。學校四個班,因只有三名老師,就編了一個復式班,母親是唯一“科班”出身的公辦老師,理所當然就挑起了復式班的擔子,一個人同時上兩個班的課。每天上課,左右兼顧,心牽兩頭,在左邊講課時,就要右邊學生默讀課文,到右邊講課時,就給左邊學生布置作業(yè)。這樣一天滿負荷運轉(zhuǎn)下來,母親累得精疲力竭,回到家中坐下,經(jīng)常半晌不想挪動一下。盡管工作十分辛苦,心理上又承受著巨大的精神壓力,但母親依然盡職盡責,從不打馬虎眼,深得學生和家長們的尊敬和愛戴。我的母親,為了她一心熱愛著的教育事業(yè),為了山里面求知若渴的孩子們,就這樣日復一日、義無反顧、默默無聞地奉獻著自己的心血。
自從父親獨自去了農(nóng)村老家后,母親與我相依為命,工作、生活都在學校,學校成了我們母子倆唯一的家。母親白天上課,我就跟著她走進教室,趁學生們不注意鉆到講臺底下,悄然無聲聚精會神地聽著母親講課。晚上,在煤油燈下,我湊上前去看母親備課、批改作業(yè),有時還幫著將學生的作業(yè)翻好頁面遞到她面前。忙過以后,母親一句一句給我讀《苦菜花》《青春之歌》《牛虻》之類小說,給我講董存瑞、邱少云、羅盛教的故事,教我寫人物、景色、故事之類的短篇作文。每到星期天,母親都要趕到十幾里外的學區(qū)所在地集中開會或?qū)W習。那時我年紀小,母親每次開會,只好把我?guī)ゲ⒓姆旁陔x開會地點不遠的一位遠房親戚家中,開完會再接我一同趕回學校。
我清楚地記得六歲那年,我已經(jīng)破例在母親教的二年級班讀書了。一個星期天,母親照樣帶我到學區(qū)開會,照樣把我寄放在親戚家。親戚家地處遠近聞名繁榮熱鬧的千年古鎮(zhèn),唐代著名詩人王昌齡曾被貶謫此地,并寫下了“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的佳句。小鎮(zhèn)景致迷人,美不勝收。對于一個不諳世事不知憂愁的小孩來說,這里真是一個好玩的地方!
痛痛快快玩了一天,吃過晚飯,我就等著母親來接我回家。等呀等呀,一直等到晚上11點多鐘,才看見母親疲憊的身影出現(xiàn)在門口。這么晚了,親戚不放心我們母子倆夜行,勸母親在她家留宿,第二天一大早再回學校不遲。母親執(zhí)意不肯,桌子上還堆著一摞來不及批改的學生作業(yè),后天上課時還得發(fā)到學生們手中呢!就這樣,我們母子倆晃著手電筒上路了。
山區(qū)的深秋之夜,萬籟俱靜,無星無月,潮濕的空氣被風一吹,迎面撲來,頓感幾分寒意。一段行程后,星星點點、燈火閃爍的集鎮(zhèn)漸漸在身后消失。仿佛要跟我們作對似的,天越來越黑,伸手不見五指,借著微弱的手電筒燈光,我緊跟在母親身后,高一腳、低一腳,深一腳、淺一腳地在山區(qū)的小路行進。
這是一條不知走過多少遍再熟悉不過的羊腸小道,彎彎曲曲、時寬時窄、高低不平地向前延伸著。出了集鎮(zhèn),經(jīng)過一段煤礦采挖區(qū)后,走過空曠寂靜的田壟,翻越一道悠長的長滿灌木叢和油茶林的山坡,在山坡盡頭再穿過一片墳地,下了山,蹚過一條溪,就可以到家了。
行進在路上的母親,或許是要抓緊時間趕回去批改學生作業(yè),或許是夜深人靜時黑暗包裹之中緊張情緒的驅(qū)動,步子邁得越來越大,步伐也越來越快。到后來,我?guī)缀跏切∨苤诤箢^,距離逐漸拉遠。
“媽媽!你等等我!”我有點著急了,邊跑邊呼叫著母親。
“孩子!你快點走!媽媽在這里!”
母子倆就這樣在黑暗中一喊一答,前呼后喚,繃著心弦,壯著膽子穿行在崎嶇蜿蜒的山間小道上。
天,還是那么黑咕隆咚;路,還是那么坎坷不平。翻過山梁,穿過油茶林,我們進入了那片墳地。山崗上墳頭密布,墓碑林立,雜草叢生,亂石堆砌,稀稀疏疏的幾棵松樹悲凄地立于其中,一陣風吹過,像有人在從中作祟一樣,撥弄路旁、墳頭上的野草敗葉“沙沙”作響,偶爾中不遠處傳來幾聲貓頭鷹怪異的叫聲,似哭、似嚎,陰森森、冷颼颼的,令人寒氣沖頂、毛骨悚然,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上。我生怕驚動了什么似的,不敢再喊了,連粗氣也不敢出一下。在這漆黑一團的荒山野嶺,不要說一位年輕母親帶著一個稚嫩的孩子,就是人高馬大的男人經(jīng)過此地,恐怕也會緊張兮兮,心驚膽戰(zhàn)。
越想越害怕,越害怕越緊張,越緊張越容易出婁子。“撲通”一聲,慌亂中我被腳下的石頭絆了一下,一個趔趄,重重地摔倒在與墳地相接的路邊。頓時,膝頭上一陣劇痛,伸手一摸,褲子開了一個大洞,濕漉漉的一片,我想一定是流血了。
“媽媽!媽媽!”我顧不得那么多了,連聲呼喊起來。
聽到我的喊聲,母親一怔,放慢了腳步,稍許停了一下,轉(zhuǎn)而又像什么事也沒發(fā)生,繼續(xù)快步向前走去。
“媽媽!我摔倒了!你來幫我!”望著在前面疾步行走的母親,倒在地上的我急了,幾乎是帶著哭聲呼叫著,期待著母親轉(zhuǎn)過身來扶我一把。
“好孩子,勇敢點!自己爬起來!”母親沒有回頭,繼續(xù)大步朝前走去,但傳過來的聲音卻鏗鏘有力,凸顯著堅毅和剛強,在曠野中回蕩。不知是母親的聲音激勵了我,還是看著母親越走越遠更著急,我一下子全沒了恐懼感,不知道從哪里生迸出一股力量,一咬牙,一個翻滾爬起來,跌跌撞撞地追了上去……
那天晚上,我怨恨母親,也百思不得其解,一直十分疼我的母親,怎么會在那荒山野嶺黑燈瞎火中我摔了跤需要她拉我一把的時候卻視若無睹置之不理呢?這件事像一個謎團一直在我心里揣著、猜疑著……
母親太愛自己的工作了,由于她不分晝夜,拼死拼活,透支過度,再加上父親受到政治迫害也使她精神備受打擊,終因心力交瘁,積憂成疾,在一次上課時倒在了講臺上。學區(qū)領導趕緊叫了救護車,把母親送往縣城醫(yī)院搶救,但終因病情嚴重,她再也沒有醒過來。
噩耗傳來,我撕心裂肺,悲痛欲絕,聲音哭啞,眼淚哭干。那年,我剛剛十歲。
一年之后,我被父親接到農(nóng)村老家,干起了農(nóng)活。此后十多年,我不僅失去了讀書的機會,還吃不飽,穿不暖,干同齡人不會干的臟累苦活,政治上低人一等,更受歧視和排擠,可謂吃盡了人生苦頭,受盡了世間磨難。不知怎地,每當遭受挫折心情沮喪萬念俱灰的時候,“好孩子,勇敢點!自己爬起來!”母親那擲地有聲的話語就在我耳邊響起,頓時令我勇氣迸生,力量陡增,什么困難挫折都被踩在腳下,拋至九霄云外。
在漫長的人生道路上,寒來暑往,沐雨櫛風,我也逐漸地領悟到了母親當年讓我自己爬起來的良苦用心,她是在更深更遠中疼我愛我育我,讓我磨煉意志長大成人,她賜予我的是價比天高取之不竭終身受益的寶貴精神財富!
回想往事,品味人生,我更敬仰和懷念我的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