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正樞
摘 要:學校教育是現(xiàn)代教育的主要方式,通過學校教育,既可以充分彰顯我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又可以幫助學生塑造人格,培養(yǎng)高尚情操。中學的教學大綱里,對于德育工作的落實有著這樣一個要求:各科任課教師應當在課堂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以達到培養(yǎng)學生思想教育素質的目的。基于此,筆者撰寫了本文。
關鍵詞:初中物理 德育工作 物理教學
初中物理是義務教育階段(也是中學階段)難度較高的一門學科。物理是一門自然基礎學科,對于學生智力的開發(fā),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具有重要意義。如果將德育理念滲透到學生的物理教學當中,學生一方面掌握了相關的物理知識,另一方面由提高了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對于集體觀念、團結意識的樹立也有所幫助。讓辯證唯物主義思想深深扎根于學生的腦海之中,再輔以優(yōu)秀物理學家的事跡,就能夠充分激發(fā)學生勤奮好學,勇于克服困難,不輕言放棄的優(yōu)秀品質和刻苦鉆研的科學精神。這樣才能夠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不忘教書育人的初心。
基于對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落實,教師可以采取將課堂教學與德育工作相結合的模式。初中物理知識近年來變動幅度不大,具有一定的穩(wěn)定性,將德育與初中物理相結合,必定會對提高現(xiàn)代學生的思想道德水準有所助益[1]。那么如何將德育工作與初中物理教學相融合呢?筆者列舉了幾個切入點,供大家參考。
一、滲透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和辯證法
學校在義務教育時限內開設物理課程的目的是在于讓學生正確認識到科學的奧秘,讓學生了解科學,引導學生用正確的方法去探索科學,揭開物理的神秘面紗。物理本身就具備一定的科學性。它本身就包含著辯證唯物主義的思想與方法。馬克思主義哲學包括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的集中體現(xiàn),是馬克思主義學說的思想基礎。如果說教師在物理教學當中,將課程的特點與辯證唯物主義和辯證法充分融合,運用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來對物理知識進行講解,引導學生分析物理現(xiàn)象,并將哲學思想融入物理教學當中,一則可以加深學生對于該知識的記憶,二則可以幫助學生培養(yǎng)良好、正確的科學世界觀。
1.充分發(fā)掘物理知識點中所蘊含的德育內容
物理的每一個知識點。都是辯證唯物主義思想的融合與貫通。教師在備課的時候,就可以注意去開拓課本中相關知識與德育的切入點,利用好某一知識來作為突破口,再將辯證唯物主義的思想貫徹進去,日積月累,德育內容與教學內容就達到了最佳融合。例如,在學習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七章《力》的第一節(jié)時,教師大都會引導學生去感受力,很多學生只會覺得力很神奇,但是卻不會去進行深度思考。此時,教師就應當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力的作用是不是相互的呢?直接將學生帶入另一層面進行探討,將知識點與辯證思想進行有機結合。
2.從物理實驗入手,引起學生學習興趣
物理學與其他學科的不同之處,就在于,物理的教學過程中,不僅僅只是有書本上的知識,還有學生的實操(也就是學生的實際動手操作)。在實驗的過程中,學生可以收獲的不僅僅是知識,還有對世界規(guī)律的認識。教師可以充分發(fā)揮實驗的性能,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和辯證法的滲透[2]。
3.聯(lián)系實際,聯(lián)系生活
很多人對物理的理解就在于物理十分貼近生活,例如力學、電學的知識,都是實踐性很高的知識。真理來源于實踐,也能夠指導實踐。新課程標準指出,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既是基本理念,又是教育走向?,F(xiàn)代社會的發(fā)展少不了物理學的推進,二者相互依存,密不可分??茖W技術可以推動社會的發(fā)展,但同時也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一些消極影響。
二、滲透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堅強的意志和科學精神
物理作為一門實驗性與理論性相互結合的學科,也就意味著物理對于學生科研態(tài)度、科研精神的培養(yǎng)具有重要意義。
1.利用物理實驗培養(yǎng)學生的科研態(tài)度和科研精神
現(xiàn)代物理學中的許多定律,都是前一代物理學者畢生的心血。學生們處在思維最活躍的年齡階段,對于這些物理定律,定然會產(chǎn)生質疑。在這時,教師不應該否定學生的質疑,而是鼓勵學生通過實驗的方法來進行驗證,讓學生積累物理現(xiàn)象,并培養(yǎng)正確的思考過程,進而逐步形成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和實事求是的科研精神。在實驗課堂當中,教師需要做到的不僅僅只是傳授實驗技巧,還需要引導學生在自己的腦海里形成相應的知識體系,鼓勵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例如在進行串聯(lián)電路這一章節(jié)的實驗時,教師就可以在實驗開始之前,先給學生講解相關的知識,如正極、負極、串聯(lián)電路的安裝方法等等。學生要構建知識體系,就必須打牢基礎。
2.利用物理學的相關發(fā)展史來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精神
物理學的歷史十分久遠,后繼的學者對于前人的物理研究成果既有批判,又有贊同。舉個例子,伽利略就曾經(jīng)對“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提出了批判。這就是科學精神的體現(xiàn)。科學精神就是要敢于質疑,敢于探究。教師在教學的過程當中,就應該讓學生明白,何為科學精神,再利用前人的探究過程來敦促學生培養(yǎng)正確的科學理念。
三、滲透愛國主義、集體主義,以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思想品質
1.結合中國古代的物理學成就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的教育
我國作為世界上的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五千年的文明從未間斷過。在物理學的發(fā)展上,也有著中國人的一份力。我國古代的日晷,就是根據(jù)自然現(xiàn)象--太陽位置的改變來制作的。古人通過對太陽光線的變化,來確定、認識時間。教師在介紹光現(xiàn)象這一章節(jié)時,就可以給學生們講述這個例子,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懷,增強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再一個,張恒的地動儀大家都聽過吧?那可是世界上最早預測地震的儀器。通過諸多物理學上的例子,都可以引導學生去學習物理,培養(yǎng)愛國主義、集體主義,進而形成高尚的思想品質。
2.結合當前實際對學生進行愛國教育
紅色教育是現(xiàn)代青年必不可少的教育。教師可以通過一些現(xiàn)代的影片,來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3]。如諜戰(zhàn)片《秋蟬》當中,采用長衫來進行情報傳遞,進而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
結語
愛之潤澤,無聲無痕。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滲透德育工作的切入點還有很多,筆者只列舉了上述幾個,希望能對廣大德育工作者有所助益。
參考文獻
[1]袁梅.初中物理教學滲透德育教育探索和實踐[J].數(shù)理化解題研究,2020(02):66-67.
[2]唐建超.初中物理教學中德育滲透的實踐與研究[J].考試周刊,2019(93):151-152.
[3]劉金剛.愛之潤澤,無聲無痕——初中物理德育滲透初探[J].華夏教師,2019(1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