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曉敏
摘要:素質教育是時代潮流的主題,音樂教學更是素質教育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已經成為當今基礎教育過程中所必修的課程。音樂教學的質量與音樂教師的素質水平有著最為直接的因果關系,因此,作為音樂課堂的組織與實施者,每一位音樂教師都要不斷提升自身的綜合素養(yǎng),強化專業(yè)知識的掌握程度以及教學方式創(chuàng)新,以更好地適應素質教育實施過程中的各種要求。
關鍵詞:素質教育音樂教育音樂教師素質
引言
青少年可在音樂課堂培養(yǎng)自身的音樂情感,并在音樂中陶冶情操,提升民族榮譽感與道德品質。音樂教育過程,是需要音樂教師通過引導學生感受音樂美感來完成,而這就需要音樂教師不斷反思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不足,不斷提升自身的能力與素質,注重自身教育手段的創(chuàng)新,最終讓音樂教學更為高效。
一、當前我國基礎教學體系中音樂教師所存在的問題
素質教育代表了當今時代教育發(fā)展的潮流,而強化素質教育的過程,也對音樂教師的能力與素養(yǎng)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在我國當前的基礎教學體系中,音樂教師人員隊伍普遍存在專業(yè)知識參差不齊、綜合技能弱化、職業(yè)倦怠等諸多問題,直接導致其綜合教育能力不能夠更好適應素質教育的總體要求
1.專業(yè)知識不足
當下,我國很多音樂教師的年齡普遍偏大,同時,其接受專業(yè)知識及新教育思想的途徑較為單一,對新知識等缺少必要了解。很多音樂教師思維相對僵化,從主觀層面抵觸對新知識的接受意識,進而導致其無法適應素質教育過程。
2.技術能力落后
很多音樂教師受到個人喜愛與其他外界因素的限制,其自身專業(yè)技能相對單一,缺少必要的音樂教學手段與方式,缺少必要的專業(yè)特長,直接導致其所實施的音樂教學過程十分粗糙。很多音樂教師對自身專業(yè)技能能力的重視程度不夠,教學過程普遍以教唱的形式而存在,個別老師甚至出現(xiàn)無法用樂器帶唱或伴奏的問題,直接影響了教學效果。
3.缺少必要的音樂鑒賞能力與審美
音樂教師在其自身的成長過程中,普遍對文化知識內容不夠重視,進而導致其綜合素質不夠全面,缺少必要的音樂背景鑒賞能力,審美水平也沒有得到充分的培養(yǎng)。在這種情況下,音樂教師是無法做到對學生的合理的綜合引導,音樂中所獨有的情操與感染力也喪失其應起的作用。
4.音樂教師課堂組織能力較差
很多音樂教師的教學過程十分單一,全程某一單一教學形式進行,缺少必要的深度與廣度拓展,對課堂的整體組織與駕馭能力較弱。在這種背景下,音樂課堂的總體氛圍顯得十分枯燥乏味,學生的學習熱情也會變得十分低下。
二、音樂教育在素質教育過程中的意義
1.釋放學生壓力
激烈的社會競爭現(xiàn)狀,讓每一位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都面臨著各方面的現(xiàn)實壓力,學習成績這一衡量標準,也在時刻壓迫著每一位學生的神經。在這種情況下,緊張、枯燥、乏味等負面情緒成為影響其身心健康的首要因素。音樂教育會與其他教學過程形成一張一弛有效緩沖,學生的負面情緒得到有效的釋放,其內心對學生的熱情也將會得到有效的保持,自身的學習興趣與能力也將會在這一過程中,不斷提升。
2.陶冶學生情操
音樂教學中,其優(yōu)美的旋律與特有的情感釋放,可以對人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舒緩而悠遠的音樂格調,可以讓每一位學生體會到悠遠而寧靜,而激昂向上的旋律,也將會讓每一個人熱血沸騰。音樂是可以在不知不覺中影響一個人的道德品質與意志情操,因此,合理的音樂教育也是培養(yǎng)并提升學生道德品質的有效手段。素質教育所看重的,是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可以擁有高尚的品質與情操,而音樂又是一種可以對人精神進行引導的有效工具,因此,各級教育機構需要強化對音樂教學過程的重視程度,提升音樂教師隊伍的整體能力與素養(yǎng)。
3.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
音樂可以直接影響一個人的情感,而情感上的穿透力,也將會帶來審美觀點上的有效提升。作為一種通過聲音作為表達形式的情感類語言,音樂可以對人類的思考形式及事物的理解方式產生巨大的影響。人類的各種內在情感,通過對現(xiàn)實世界的各種元素的有效吸收來完善,因此,通過音樂來影響學生的情感,可有效提升其內在審美能力,提升其思維空間的靈活性與想象力。各級音樂教師需要在音樂教學過程中不斷開展不同風格的音樂鑒賞教學內容,由淺入深的去引導每一位學生的成長,通過各種對比的形式,讓學生使用自身的感官,去提升自身的審美水平。
4.開發(fā)學生的智力水平
學生智力開發(fā)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而其智力水平,也將會直接影響其未來成長空間與綜合素養(yǎng)。智力的開發(fā)過程不同于傳統(tǒng)教育,其需要在情感的引導與升華過程中,通過合理的引導與培養(yǎng),在各類感官、四肢與大腦的不斷協(xié)調中完成。而音樂教學過程中的各種演奏以及音樂歌曲,其本質上是聽覺、視覺以及手指等與大腦在共同進行鍛煉與合作,大腦的不斷使用,同時矯正音樂演奏中存在的問題,動作更為協(xié)調,大腦靈活性更高。
5.培養(yǎng)學生的理解力與創(chuàng)造力
音樂的實際本質,是在不斷想象與創(chuàng)造過程中,完成藝術的構建,而優(yōu)秀的音樂在啟發(fā)人思維以及理解上,具備其他課程所沒有的魅力。一名優(yōu)秀的音樂教師,可以通過安排合理的音樂視覺盛宴,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在自己大腦中完成對音樂世界及各類情感的融合,同時,學生在自身個性的影響下,也會在自己的精神世界完成一個全新的創(chuàng)造過程。從這一角度出發(fā),音樂不僅僅是一個美學藝術,更是人類進步的橋梁,更是精神世界升華與凈化的手段。
三、提升音樂教師隊伍綜合素養(yǎng)的各類手段
1.強化教師的基礎道德素質與崗位責任感
教師的崗位責任感影響著整個教育體系,而其道德修養(yǎng),更是綜合素養(yǎng)的基礎層面。因此,對教師基礎道德素質與崗位責任感的強化,關系到整個教育改革工作的成敗。強化教師的道德素養(yǎng),是讓每一位音樂教師都能對自身工作的重要性有著充分的認知,對自身的崗位與工作內容要抱有充足的責任意識。相關教育部門也要給予必要的制度支持,明確音樂教師在基礎教育體系中的地位,確保每一位音樂教師都能以飽滿的工作熱情投入到具體的教學工作中。音樂教師自身也要對自身工作抱有足夠的信心,明確音樂教學過程對學生所帶來的改變與好處,從自身角度轉變對音樂教學作用的看法,并在教學過程以助力學生精神世界成長及人格培養(yǎng)為最終目標,為素質教育的不斷發(fā)展貢獻自身的力量。
2.強化專業(yè)知識學習,拓展專業(yè)技能,提高教學的豐富性
傳統(tǒng)的教唱教學方式已經不能適應素質教育的歷史任務,而現(xiàn)代教育過程又對音樂教學有著更為多樣性的要求,因此,每一位音樂教師都要對時代的發(fā)展潮流有著足夠清醒的認識,不斷強化自身專業(yè)知識體系,拓展自身所具備的音樂才華,讓教學過程可使用的手段更為豐富。音樂教學過程需要培養(yǎng)每一位學生的精神情感,并在音樂的洗禮下,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緩解內心緊迫的學習情緒,在適當放松的氛圍下,對思維能力與創(chuàng)造力完成進一步的提升。而這個過程,需要每一位教師在其專業(yè)水平及教學能力上,都要有較大幅度的提升,夯實音樂基礎知識體系,完成新時代賦予音樂教師的教育使命。
3.強化對教學手段的創(chuàng)新,不斷提升實際的教學效果
音樂教學過程需要學生與教師同步,共同參與,共同去聽、去想、去練,而這個過程對于學生而言,是一場獨有韻味的情感鍛煉,并在過程的不斷延伸中,陶冶情操并提升自身的審美能力。為此,每一位音樂教師需要尋找更為恰當?shù)慕虒W手段,轉變傳統(tǒng)教唱式單一教學,讓灌輸性教導行為變成引導性創(chuàng)造行為,并結合不同年齡段學生所具備的性格特點差異,有針對性、有組織性的開展各類課堂表演節(jié)目。傳統(tǒng)音樂教學單純局限于課堂,而現(xiàn)代教育體系需要其完成進一步的場景延伸,音樂教師可定期室外表演類的音樂節(jié)目,鍛煉學生的情感意志與獨立自主的能力,并在活動中不斷樹立自尊心理,讓音樂為每一位學生的成長提供更為強大的推動力。
4.注重自身文化知識的提升
想要轉變音樂教學方式,發(fā)揮音樂教學所能起到的道德培養(yǎng)與情感陶冶的作用,那么,作為課堂的組織與實施者,音樂教師自身需要具備較強的基礎文化底蘊,并可對音樂自身完成道德、歷史以及人文等方面的講解。學生對一首歌曲或音樂的時代背景有著充分了解的情況下,其思維活動,就會在音樂的享受中,不斷去聯(lián)想,形成良好的代入感。因此,強化音樂教師自身文化知識體系的完善性,對音樂教學過程而言,極為重要。
結束語:綜上所述,作為音樂教學過程的組織者與領導者,音樂教師的素養(yǎng)直接決定了音樂教學過程所能起到的實際作用。每一位音樂教師都要對素質教育過程所包含的社會使命感有著充分的認知,并在這一過程中不斷強化自身教學能力,拓展自身專業(yè)能力與基礎文化底蘊,為更好開展音樂教學過程打下良好的基礎,并推動我國教育體系改革之路向更高層次邁進。
參考文獻
[1]吳春薇.新形勢下音樂教師素質與能力探究[J].現(xiàn)代交際,
2019(22):213+212.
[2]吳威.創(chuàng)新音樂教學方式培養(yǎng)高素質人才[J].戲劇之家,2019
(26):154+156.
[3]徐開艷.關于音樂綜合素質測評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音樂教育,2016(12):16-21.
[4]李軍華.音樂教師的綜合素質問題[J].戲劇之家,2016(13):21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