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藝臻
摘要:情感是音樂藝術的靈魂和生命。在初中音樂教學中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豐富學生的精神生活,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審美情趣,還有助于提升學生的音樂鑒賞力、藝術欣賞品位和音樂素養(yǎng),最終提高音樂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初中音樂? ?欣賞教學? ?情感體驗
一、巧設音樂情境,激發(fā)情感體驗
有效的教學情境有助于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喚起學生的學習欲望,點燃學生的學習激情。在初中音樂欣賞教學中,教師要注意依托教學內容,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巧妙設計音樂情境,以情寓景,觸景生情,加強情境渲染,讓學生仿佛置身其中,如臨其境,聞其聲,見其人,從而掀起學生的情感波瀾,深化學生的情感體驗。
如在欣賞歌曲《敢問路在何方》時,在新課導入環(huán)節(jié),筆者讓學生先講述了唐僧師徒西天取經(jīng)時,歷經(jīng)磨難并修成正果的故事。然后,筆者播放了《西游記》的影視片段和主題曲,引入新課教學目標。這樣一來,極大地調動了學生音樂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fā)了學生音樂學習的熱情。
又如在欣賞歌曲《神州大地——保衛(wèi)黃河》時,筆者利用多媒體技術圖文并茂、聲像結合的功能設計了課件。首先,筆者在課堂上播放了“澎湃黃河”的圖片,引導學生說一說自己了解的有關黃河的信息。然后,筆者播放了視頻,再現(xiàn)了華夏兒女前仆后繼、英勇抗日、浴血奮戰(zhàn)、保衛(wèi)祖國的場景,讓學生感受中華兒女不屈不撓的頑強拼搏精神,撥動了學生的情感心弦。接著,筆者播放了激昂振奮、熱血沸騰的音樂歌曲《保衛(wèi)黃河》,讓學生聽賞歌曲,感知歌詞中體現(xiàn)出的抗戰(zhàn)激情,喚起了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強了學生愛國主義情感,激發(fā)了學生濃厚的學唱興趣。
二、關注音樂元素,深化情感體驗
音樂語言是情感表達的重要載體,教師要關注音樂構成元素和表現(xiàn)形式,挖掘音樂旋律之美,引導學生理解音樂作品的內涵,深化情感體驗。在初中音樂欣賞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關注音樂構成和表現(xiàn)要素,通過分析音樂作品的旋律、節(jié)奏、音色、和聲、曲式、速度、調式和調性等音樂要素的細微變化,感受音樂情緒變化,把握音樂作品蘊含的情感內涵,進而獲得情感的共鳴、情操的陶冶、心靈的啟迪,提升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
如管弦樂曲《紅旗頌》以宏偉莊嚴的歌唱性旋律、深情熱烈的主題、富有變化的節(jié)奏,表現(xiàn)出中國人民在紅旗的指引下沖鋒陷陣、英勇戰(zhàn)斗、奮發(fā)向上、自強不息的豪邁氣概,表達了各族兒女對黨由衷的贊頌。在初中音樂欣賞教學時,筆者首先引導學生仔細聆聽了樂曲的引子部分,讓學生認識和了解小號、圓號等管弦樂主奏樂器的音色;其次,筆者讓學生聆聽樂曲的第一部分,讓學生通過樂曲的音高變化,初步感受樂曲的情緒變化;接著,筆者讓學生聆聽樂曲的第二部分,感受旋律的強弱變化,體會力度、速度等音樂要素在音樂作品中的作用;最后,筆者讓學生完整聽賞全曲,認真感受音樂,并說說音樂的情感變化,感受音樂表達的情感。這樣一來,不僅加深了學生的情感體驗,還錘煉了學生分辨樂曲速度、節(jié)奏、力度和情緒變化的能力。
三、開展多樣活動,豐富情感體驗
音樂教學離不開音樂活動的支撐,在初中音樂欣賞教學中,教師要圍繞教學目標,積極開展多樣化的音樂活動,鼓勵學生主動參與音樂實踐,用“身”體驗音樂,用“心”感悟音樂,用“情”表現(xiàn)音樂,大膽進行藝術創(chuàng)新,從而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全面提升學生音樂素養(yǎng)。
如歌曲《新疆之春》表現(xiàn)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新疆人民幸福生活的樂觀情緒。在音樂欣賞課結束后,筆者提出問題:“同學們,倘若讓你來表現(xiàn)春天,你會采用哪種藝術表現(xiàn)形式?請開動腦筋,放飛想象,自主創(chuàng)編有關‘春天的藝術作品,作為獻給春天的禮物?!睂W生思維活躍,熱情高漲,表現(xiàn)形式靈活多樣,有的學生歌唱《春天在哪里》,有的學生表演舞蹈《春天的遐想》,有的學生演奏鋼琴曲《渴望春天》,有的學生以繪畫的形式呈現(xiàn)《春天來了》。這樣的藝術創(chuàng)編活動豐富了學生的審美體驗,激發(fā)了學生熱愛春天、熱愛生活的情感,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藝術表現(xiàn)能力。
又如在欣賞歌曲《月之故鄉(xiāng)》《彎彎的月亮》《阿細挑月》后,筆者讓學生以小組為單元,搜集有關“月亮”題材的音樂作品和音樂文化知識,然后在課堂上說一說、唱一唱、演一演,讓學生在親身實踐中升華情感,體驗音樂學習的無限樂趣。
(作者單位:江西省龍南縣南亨鄉(xiāng)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