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中小學生而言,進行繪畫創(chuàng)作是一種很好的手腦并用的鍛煉方式,水彩畫工具的推廣也讓中小學美術課堂變得更加豐富多彩。本文主要探索水彩畫在中小學美術課程中的應用,以期為相關研究者提供參考。
關鍵詞:水彩教學 中小學美術課堂 審美培養(yǎng)
一、水彩畫概述
(一)水彩技法
傳統(tǒng)的水彩畫有三種基本技法:干畫法、濕畫法、干濕結合畫法,這種畫法各有特色。第一種便是干畫法,畫紙不需要事先打濕作畫,直接用水沾顏色,紙上的畫面內(nèi)容層次、結構分明,有很明顯的筆觸,是一種適合基礎教學的技巧方式。第二種便是濕畫法,需要將紙張打濕,有紙張全部刷水打濕和所需畫的部分局部打濕的方式,繪制后會充分展現(xiàn)出顏料在紙張上的擴散性和水色交融的感覺,學習會有一定難度。干濕結合畫法,就是將前面二者結合去作畫,在畫面空間中,近實遠虛的效果可以充分被兩種方式所證明,遠處濕畫,近處干畫。除此之外,還有留白、剮蹭等多種表現(xiàn)技法。
(二)水彩應用
水彩畫一直被視為以寫生、短時間作畫去記錄事件和表達自我的一種方式。在生活層面上可以很大程度地滿足繪畫學習和審美學習。水彩畫的學習也并不僅僅是學校美術課堂上的練習之用,繪畫具有記錄事物發(fā)生過程的作用,也可以成為創(chuàng)作的工具。產(chǎn)品的設計者用水彩作為自己記錄和創(chuàng)作事物的工具,繪制教堂、街道規(guī)劃、火車、飛機等工具的草圖。鄭曼陀的月份牌廣告招貼畫也曾是用水彩擦筆繪制出來的。
二、水彩畫在教學過程中的可行性
(一)滿足教學環(huán)境
水彩畫作為藝術家寫生創(chuàng)作小稿的一種方式,主要原因不外乎其輕便易攜帶,能夠在稍縱即逝的自然環(huán)境寫生過程中以較短的時間取得一種相對不錯的畫面初效。在當下豐富的美術課堂上,活動空間有限,除了形式多樣的手工課、鑒賞課,手繪基本技能的訓練也是非常重要的。水彩在繪畫過程中能夠通過紙張和水的作用使色彩在畫面中快速展開,并且讓學生認識到水色漸變的過程,在造型中也能達到一種相對快速并且能滿足當下教學目標的要求。水彩的訓練和使用可以幫助學生在學習繪畫基本技能的過程中起到一個快速認知色和形的作用。
(二)符合課堂節(jié)奏
課堂教學由于時間的限制使很多傳統(tǒng)的繪畫門類在短時間內(nèi)很難取得成效,水彩的出現(xiàn)似乎彌補了之前的遺憾和不足。例如素描、水粉、油畫棒等工具,在短時間內(nèi)可能無法實現(xiàn)繪畫基本審美準則中的遠景、中景、近景的三大空間關系的表現(xiàn)。水彩利用水的流動性、紙張的吸水性和擴散性使整個繪畫過程變快。由于中小學美術課堂中絕大多數(shù)學生都是對此初次接觸或者接觸不多,在美術教學過程中,我們往往會預留更多的時間給學生思考和創(chuàng)作,而之前的一些繪畫門類由于自身的特點使其無法快速表達,水彩正好彌補了這個不足。時間上的彈性使水彩畫教學中,教師可以最大限度地將該堂課的內(nèi)容和節(jié)奏延伸和優(yōu)化。
(三)大師繪畫中的教學方法
約翰·辛格·薩金特的作品在眾多水彩畫作品中獨樹一幟。他的水彩作品往往采用很簡練的筆觸和干凈明快的色彩來使畫面的造型和顏色達到穩(wěn)定,即使無法像寫實畫派一樣具有很強的真實性,但是簡練到位的色彩在基礎水彩教學中又是非常值得學習和借鑒的。初學的學生對色彩的敏感程度不高,很難把控顏色中細微的變化和差異,物體隨著光線產(chǎn)生的亮面、過渡面、暗面、投影和反光中的千變?nèi)f化很難察覺,但是三大面五調(diào)子是非?;A也是易于接受和理解的。借鑒薩金特作品中的繪畫技法去實現(xiàn)學生對色彩造型,理解的教學目標是一項重要的手段。
三、水彩畫的教學過程和節(jié)奏
水彩畫在教學過程中的教學步驟是非常重要的,當下結合西方的課堂教學方法,從形式到內(nèi)容,從時間的控制,由易到難,到學生的理解吸收,以及最后學生對知識的反饋都體現(xiàn)了一堂課是否具有前期準備過程中的科學性。首先,在水彩畫教學過程中,應盡可能地將水彩的優(yōu)勢表現(xiàn)出來,需要教師在繪畫過程中大膽鼓勵學生對水的運用和對色彩使用的嘗試。其次,在這個過程中要不斷地總結每個繪畫步驟的教學目標是否達到,讓學生能有個參照和方向;最后,讓學生能夠在完成一幅完整作品的前提下對自己的作品有一個分析的能力,分析自己水彩畫過程中的心得感受。
參考文獻:
[1]吳國輝.中學美術課水彩畫技法的教學[J].美術教育研究,2017(16):159.
[2]白春靜.漫談中學美術水彩畫教學[J].赤子(上中旬),2016(01):199.
(作者簡介:向佐騰,男,碩士研究生在讀,湖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研究方向:水彩畫創(chuàng)作與研究)(責任編輯 劉月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