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留代,樊玉青,徐 青,李永彪,吳蘭蘭,蔣合眾,譚 睿,閆智勇
(西南交通大學 生命科學與工程學院,四川 成都 610000)
中醫(yī)藥的傳承和發(fā)展離不開豐富的中藥資源支撐,而中藥具有鮮明的地域性,不同的地區(qū)有不同的特色中藥資源。建國以來,前后經歷了三次全國性中藥資源普查,都極大推動了我國中醫(yī)藥的快速發(fā)展。但是距離第三次中藥資源普查,已有30余年,隨著環(huán)境的改變,以及受人類生產和社會活動的影響,中藥資源種類、分布、量、質和應用都在不斷改變,現有的資料難以發(fā)揮其生產指導作用[1]。因此,第四次全國性中藥資源普查項目啟動,其意義就在于調查全國中藥資源現狀,保證中醫(yī)藥的傳承,指導中醫(yī)藥的發(fā)展。
犍為縣隸屬四川省樂山市,位于川西平原西南邊緣,有“蜀西門戶”之譽。地處北緯29°01′02″至29°27′47″,東經103°43′35″至104°11′48″。北鄰樂山市五通橋區(qū)、沙灣區(qū)、井研縣,東連宜賓、自貢兩市,西南毗鄰沐川,面積1375.4 km2,轄12個鎮(zhèn)、18個鄉(xiāng)。犍為縣境內地形地貌多樣,壩、丘、山皆具,以丘陵為主,淺丘居多,西部邊界一帶為低山區(qū)境內河流密布,沿江多有平壩。地勢東北、西南高,東、南低,最高海拔1047 m,最低海拔308 m。犍為縣屬于亞熱帶濕潤性氣候區(qū),年平均氣溫為17.5℃,年平均降水量1141.3 mm,年平均日照957.9 h。犍為縣氣候適宜中藥材生長及栽培,種植中藥材歷史悠久,以姜黃為例,目前其種植面積、產量在國內所占比重較大,品種種質資源優(yōu)良,犍為縣已成為四川省中藥材科技種植示范基地縣。
根據《第四次全國中藥資源普查技術規(guī)范》[2-3],采用樣方調查法,將犍為縣百分之八十以上的面積規(guī)劃36個樣地,180個樣方套,1200個樣方及樣方內周邊區(qū)域,開展實地調查,詳細記錄樣地內出現的植物的種類、數量、出現頻率及生活習性,采集藥材、種子和植物標本并拍攝植物影像資料。除了野生資源的調查外,結合調查線路,對區(qū)域內中藥材市場、企業(yè)、收購站點及種植散戶及民間、民族中醫(yī)藥傳統(tǒng)知識進行走訪。
在這次全國中藥資源普查中,四川省犍為縣作為第一批試點,對區(qū)域內的野生植物進行普查,通過查閱文獻資料、市場調查,并依據《第四次全國中藥資源普查重點調查中藥資源(中藥材)目錄》[4]、《中國藥典》,確定犍為縣的重點藥材品種目錄。
1.3.1 野外樣地調查
按照《第四次全國中藥資源普查技術規(guī)范》,以傳統(tǒng)調查方法為基礎,運用 GPS、GIS、影像、遙感、計算機網絡等現代技術和方法[2-5],采用系統(tǒng)抽樣方法設置樣地,由中藥資源普查信息管理系統(tǒng)根據犍為縣地區(qū)的植被類型信息自動擬合生成樣地,共設置36個樣地: 定文鎮(zhèn)、新明鎮(zhèn)、舞雩鄉(xiāng)、榨鼓鄉(xiāng)、下渡鄉(xiāng)、馬廟鄉(xiāng)、塘壩鄉(xiāng)、龍孔鎮(zhèn)、羅城鎮(zhèn)、公平鄉(xiāng)、紀家鄉(xiāng)、岷東鄉(xiāng)、孝姑鎮(zhèn)、芭溝鎮(zhèn)、泉水鎮(zhèn)、大興鄉(xiāng)、壽保鄉(xiāng)、鐵爐鄉(xiāng)、普查鄉(xiāng)鎮(zhèn)覆蓋率達85%。犍為縣按普查要求完成了全縣36個樣地,180個樣方,1200個樣方套的野生藥用植物資源調查工作。詳見圖1。根據每個樣地所處地理環(huán)境確定樣方套的位置,在每個樣地1 km2范圍內采用等距法均勻設5個樣方套。其中每個樣方包括 6 個樣方套(編號 1為調查喬木的 10 m×10 m 樣方,編號 2 為調查灌木的 5 m×5 m 樣方,編號 3、4、5、6 為調查草本的 2 m×2 m 樣方),詳見圖 2。樣地調查須對野生重點藥用植物資源的種類、數量、分布、蘊藏量等進行調查,拍攝樣地、生境、重點品種個體及局部圖片,并采集標本、采挖藥材;結合樣地調查對一般品種進行拍照、采集標本,完成對一般品種的調查。
圖2 樣方套設置圖
圖1 樣地分布圖
1.3.2 走訪調查
通過走訪犍為縣衛(wèi)生局、林業(yè)局、農牧局、藥監(jiān)局、各鎮(zhèn)(鄉(xiāng))政府等相關部門,獲取到犍為縣栽培藥材的相關公司、藥農的信息,并對其種植基地進行實地調查,了解犍為縣中藥材種植及藥材市場流通的基本情況。
1.4.1 標本整理
中藥材及種質在采集時記錄鮮重,除去泥土和雜質,自然晾干后稱其干重,記錄數據并密封保存。根據標本制作的規(guī)范指導[6],鑒定標本基源,按照要求將外業(yè)采集的植物標本進行清理、修枝、掛牌、壓制,用草紙和烘干機進行烘干,去除標本水分。再利用膠水、棉線和針將標本縫合固定上臺,貼上相應的標簽,從而得到完整的植物標本,最后裝入密封袋后干燥裝箱。
1.4.2 數據上傳
將整理好的數據、植物照片和調查影像資料上傳至中藥資源普查信息管理系統(tǒng)[7],最后將錄入的全部數據上傳第四次全國中藥資源普查官網。
在此次資源普查中,共完成36個樣地,180個樣方套,按照植被類型進行劃分,180個套方中喬木類套方有153個,其中闊葉林套方108個,針闊混交套方24個,針葉林套方21個,草本套方有21個,灌叢套方有6個。詳見表1。共采集并制作臘葉標本2200份左右,通過查閱《中國植物志》、《中國高等植物圖鑒》、《四川植物志》等,經鑒定統(tǒng)計,犍為普查共采集129科408種中藥資源,其中藥典品種88種。犍為總體而言,環(huán)境較好,中藥資源較為豐富,尤其蕨類植物品種很多,如國家一級保護植物桫欏,二級保護植物金毛狗脊、黑桫欏等。犍為泉水、芭溝、馬廟、石溪、羅城鐵山等區(qū)域,環(huán)境優(yōu)美,動植物品種多,比如鐵山有大量黑桫欏野生群落,泉水鎮(zhèn)的金毛狗脊資源也很豐富。經初步統(tǒng)計,一級保護植物有1種:桫欏,二級保護植物有8種:杜仲(現已大量栽培)、金蕎麥(現已大量栽培)、香樟(現已大量栽培)、金毛狗脊、白及(現已大量栽培)、黑桫欏、胡桃(現已大量栽培)、黃柏(現已大量栽培),三級保護植物1種:山茱萸(現已大量栽培)。此次資源調查共采集藥材67種。詳見表2。
表2 犍為縣已調查藥用植物統(tǒng)計結果
表1 犍為縣植被類型統(tǒng)計的套方情況
犍為縣藥用植物根據藥用部位的不同分為8類,其中以全草類入藥的藥材種數最多,共131種,占比32.35%;其次是根及根莖類藥材,共117種,占比28.89%;皮最少,僅各10種。歸類分析見表3。
表3 藥用植物用藥部位分析結果
犍為縣受亞熱帶氣候影響,藥用植物生長地區(qū)的植被類型多為闊葉林,分布海拔在200~1500 m,草本類最多,有259種,占64.75%;灌木104種,占2.6%;喬木33種,占8.25%;藤本4種,僅占1%。詳見表4。
續(xù)表2 犍為縣已調查藥用植物統(tǒng)計結果
表4 藥用植物生境及習性
犍為縣總體而言,由于其獨特的地理位置,環(huán)境較好,中藥資源較為豐富,除野生中藥材外,犍為縣人工種植中藥材的歷史悠久,距今已有1000年的歷史,尤其是姜黃。犍為縣是四川省姜黃的主產區(qū),也是道地藥材產品,種植規(guī)模和產量占全國的60%左右,種植規(guī)模、產量全國第一,品質最佳。姜黃是很具開發(fā)潛力的中藥材和天然色素,特別是在一系列新藥開發(fā)上,潛力巨大,附加值特高,同時在食品著色劑、添加劑等方面市場前景廣闊。除此之外,犍為縣也重視保護植物的種植,一些Ⅱ、Ⅲ級保護植物,如杜仲(EucommiaulmoidesOliv.),金蕎麥(Fagopyrumdibotrys(D. Don) Hara)、金毛狗脊(Cibotiumbarometz(L.) J. Smith)、白及(Bletillaformosana(Hayata) Schltr.)、黑桫欏(AlsophilapodophyllaHook.)、胡桃(JuglansregiaL.)、黃柏(PhellodendronchinenseSchneid.)、山茱萸(CornusofficinalisSieb. et Zucc.)都已大量栽培。
犍為縣地處岷江江中下游,位于四川省樂山市東南部,境內地形地貌多樣,壩、丘、山皆具,以丘陵為主,淺丘居多,西部邊界一帶為低山區(qū)境內河流密布,沿江多有平壩,又屬于亞熱帶濕潤性氣候區(qū),四季分明,降雨量充沛,適宜中藥材的生長。犍為縣野生藥用植物資源分布廣泛、藥用價值高、蘊藏量較大的藥材有姜黃,絞股藍,金錢草,海金沙,半夏,郁金等。結合第四次全國中藥資源普查及犍為縣藥用植物資源的實際情況,對犍為縣中藥材的現狀有以下初步的思考。
犍為縣地形、地貌相對簡單,道路通達,全縣旅游資源豐富,部分區(qū)域現代化建設現象較為迅速,人類活動對其野生植物資源影響較大。由于農村土地種植、施肥方式發(fā)生了變化,加上近些年農藥、除草劑等的頻繁使用,許多野生藥用植物的生存遭受到巨大的威脅。同時由于旅游業(yè)快速發(fā)展,旅游景點,農家樂等休閑娛樂場所增加,大大影響野生植物生存空間,建議當地林業(yè)局與旅游局需協商配合,加強對森林公園、草場、林場的管理和保護,從而實現生物多樣性。
犍為縣姜黃屬川產道地中藥材[8]。以其資源豐富,產量大,品質優(yōu),暢銷省內外。就目前看,主銷重慶、天津、甘肅、安徽、成都等地,價格不斷增長,市場供不應求。姜黃是價低且毒副作用極低的天然植物藥。姜黃的主要有效成分姜黃素具有抗腫瘤[9]、抗炎[10]、抗氧化[11]、提高免疫力[12]、抗膽結石[13]、降血脂[14]、抗動脈粥樣硬化[15]等多種生物學功能,尤其作為一種有發(fā)展前景的抗艾滋病藥物,日益引起人們的高度重視。犍為縣姜黃的大規(guī)模種植日益成熟,已形成一個完整的產業(yè)鏈,與此同時犍為縣還有很多其它的優(yōu)質中藥材,但是沒有形成完整的規(guī)模,犍為縣可以以姜黃為典型中藥材,把發(fā)展姜黃及其他優(yōu)質中藥材作為農村經濟結構調整、農民增收的重點項目來抓,不斷發(fā)展壯大中藥材種植基地。
為進一步提高姜黃及其他優(yōu)質中藥材的產量和品質,依托四川省中藥研究所、重慶市中醫(yī)藥研究院等,在犍為縣對中藥材高產優(yōu)質栽培技術進行較為系統(tǒng)的研究,打造屬于犍為縣自己的中藥材品牌,推動經濟的發(fā)展,將犍為縣打造成宜居的旅游和中藥材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