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祖艷
小學高段數(shù)學 “圖形與幾何”內容是教師教學的重點之一,同時也是學習的一大難點。針對當前小學高段數(shù)學“圖形與幾何 ”教學中知識體系不全、思維缺乏的現(xiàn)狀,本文將結合自身對小學高年級數(shù)學教材的理解,對小學高年級數(shù)學“圖形與幾何”相關內容的有效教學策略進行積極探究。
一、立足學生的思維發(fā)展,優(yōu)化課堂效果
1.關注學生特點,設計具有階梯性
小學高年級學生正處于由兒童期到青少年期的轉變過程,特別是邏輯思維、抽象思維能力開始增強,但是意志不夠堅定,情緒多變。因此,在教學“圖形與幾何”時,教師應該先弄清楚高年級學生的思維水平及其認知特征。不同學段、不同內容都可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概念,但是教學的內容、設計、方法與目標有所不同。教師在教學時,可盡量把舊知識遷移到新知識,建立知識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從而提高學習效果和學生的學習能力。
2.運用多媒體技術,培養(yǎng)學生空間觀念
高年級數(shù)學主要學習復雜的二維圖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梯形、圓、扇形)和三維圖形(長方體、正方體和圓柱)。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多數(shù)教師以文字性的講述為主,以致大部分學生很難理解。教師可利用先進的多媒體教學設備教學,例如在教學立體幾何內容時,教師可在教學設備中建立一個立體生動的幾何模型,化抽象為具體,化復雜為簡單,有效地幫助學生理解分析,提高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在教學中教師還可充分發(fā)揮實物教具的作用,學生在課堂教學中仔細觀察實物模型,強化對圖形的感知,從而進一步達到提高圖形與幾何教學質量的目的。
二、轉變學生學習方式,提高教學實效性
1.基于實踐的學習
學習“圖形與幾何”的知識,最好的方法就是讓學生親身經(jīng)歷知識產(chǎn)生的過程?!皥D形與幾何”的內容對于學生而言,較為抽象,抽象思維還需要材料進行支撐。因此教師必須重視動手實踐操作,操作不是單純的身體動作,而是與大腦的思維活動緊密聯(lián)系,把抽象變具象的過程。例如五年級“觀察物體”這一課中,主要探索由多個小正方體組合的立體圖形從不同方向觀察到的平面圖形的具體樣子。如果單單依靠文字和圖片很難理解,學生通過“擺一擺”的實踐活動就能很快得出結論。學生將觀察和操作有機結合,能夠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
2.基于自主的學習
自主學習具有主動性特征。學生學習態(tài)度積極,就能夠主動地去完成相應的學習任務。在教學中,教師可鼓勵孩子大膽提出自己的設想,主動思考如何驗證自己的猜想。例如在教學五年級“平行四邊形的面積”這一課時,很多學生都能利用轉化的思想去主動尋找新舊知識間的內在聯(lián)系,利用剪一剪、拼一拼的方法推導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學生自主學習的方式能夠讓其親身體會到知識間的潛在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
3.基于合作的學習
合作學習是指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通過團結協(xié)作完成學習任務。例如在教學六年級“確定起跑線”這一內容時,需要計算多條跑道的長度,運算難度較大,如果學生單獨完成,需要很長一段時間。在小組合作中,可以先在小組內討論出可行性的方法,再分工完成,由組長總結匯總,再匯報交流。采取合作學習的方式,不但大大提升了學習效率,還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發(fā)揮其學習潛能。
三、關注學生思維發(fā)展空間,優(yōu)化教學評價機制
不同學生有不同的個性,教師應該尊重每個人的個性,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和求知欲。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要根據(jù)不同學生實施不同的評價機制。對于一些成績稍微差一些、學習不夠自信的孩子,教師要多鼓勵,當這部分孩子回答問題正確時,教師要給予他們充分的肯定。如果回答錯了,可委婉地說:“雖然回答錯了,但是你今天發(fā)言真積極?!睆亩屗麄兛梢越?shù)學學科的自信,改變自卑心理。對于一些容易驕傲、外向的孩子來說,教師的評價要中肯、客觀,以免這部分孩子得意忘形、沾沾自喜。
總之,小學高年級數(shù)學“圖形與幾何”教學質量的提升離不開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需要教師對自己的教學方法能有所創(chuàng)新以及學生轉變自己的學習方式,將嚴謹?shù)膶W科術語,用熟悉簡易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既達到形成概念的目的,又促進學生空間思維能力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