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智遠, 周麗寶, 葉文娟, 高鎮(zhèn)偉( 通訊作者)
(南方醫(yī)科大學順德醫(yī)院附屬杏壇醫(yī)院 廣東 佛山 528325)
肺癌是臨床發(fā)病率和死亡率均位居所有惡性腫瘤第一位的惡性腫瘤,若發(fā)病發(fā)展至中晚期,5 年生存率僅為10%,而肺癌早期經(jīng)手術根治后5 年生存率可提高至60%[1]。因此,早期的診斷和治療對預后至關重要。但是早期肺癌的癥狀不明顯,與良性腫瘤很難鑒別診斷,導致臨床對肺癌有一定漏診誤診率,可造成嚴重后果。CT 與X 線胸片均是常用的影像學檢查方法,兩者在肺部病變的診斷效果上有一定差異[2]。本研究進一步分析CT 與X 線胸片放射診斷的方法鑒別良性腫瘤與肺癌的效果,現(xiàn)具體匯報如下。
回顧性分析2019 年1 月—2020 年4 月在我院治療的60 例疑似肺癌患者的臨床資料,經(jīng)病理活檢或術后檢查顯示,良性腫瘤27 例、肺癌33 例,術前均行CT 與X 線胸片放射檢查。男37 例,女33 例,年齡32 ~82 歲,平均年齡(54.6±12.1)歲。
①X 線胸片檢查。直接數(shù)字化X 線成像系統(tǒng)(DR)630MA,常規(guī)拍攝正側(cè)位片,設置參數(shù)為轉(zhuǎn)速8 ~10ms、電流28 ~32mA、電壓60 ~70kV[3];②CT 檢查。采用64排多層螺旋CT 掃描機,掃描范圍從肺尖到肺底部,患者仰臥位,雙手上舉過頭,憋氣后開始掃描,設置電流90~95mA、電壓150kV、層厚10mm、螺距2mm,發(fā)現(xiàn)可疑病灶后,行增強掃描,肘靜脈注射60%碘海醇100ml,調(diào)整螺距、層厚至2mm、3mm,行病灶部位的薄層掃描,以增強病灶處顯影[4]。所有影像圖片均由2 名影像科高年資醫(yī)師進行獨立閱片、做出診斷,若2 人診斷結果不一致時則協(xié)商一致后作出診斷。
統(tǒng)計各特征性影像學征象檢出率,包括肺葉一側(cè)或全肺不張、有毛刺或鋸齒狀、病灶呈孤立性結節(jié)狀周圍型、缺乏規(guī)則的邊緣或分葉征;計算敏感度、特異度和準確度。
應用SPSS23.0 統(tǒng)計學軟件,計數(shù)資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在肺葉一側(cè)或全肺不張、有毛刺或鋸齒狀診出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但兩組在病灶呈孤立性結節(jié)狀周圍型、缺乏規(guī)則的邊緣或分葉征診出率無明顯差異(P>0.05)。
缺乏規(guī)則的邊緣或分葉征觀察組 60 11(18.33)* 27(45.00)* 13(21.67)# 12(20.00)#對照組 60 6(10.00) 19(31.67) 12(20.00) 13(21.67)組別 例數(shù)肺葉一側(cè)或全肺不張有毛刺或鋸齒狀病灶呈孤立性結節(jié)狀周圍型
根據(jù)表2 計算敏感度、特異度及準確度。觀察組的靈敏度為90.91%(30/33)、特異度為92.59%(25/27)、準確度為91.67%(55/60),對照組的靈敏度為75.76%(25/33)、特異度為62.96%(17/27)、準確度為70.00%(42/6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觀察組 病理結果 合計 對照組 病理結果 合計陽性 陰性 陽性 陰性陽性 30 2 32 陽性 25 10 35陰性 3 25 28 陰性 8 17 25合計 33 27 60 合計 33 27 60
肺癌的常用檢查方式是X 線胸片、CT 等影像學方法,但早期肺癌的影像學特征不典型,容易與良性腫瘤混淆,需要臨床增強影像學的鑒別診斷能力,以提高早期診斷率,指導臨床治療。
CT 具有檢查快速方便、無創(chuàng)、分辨率高,是早期肺癌篩查的有效手段。一方面,CT 對病灶的敏感度和特異度較高,通過常規(guī)掃描以及增強掃描,能將病灶與周圍組織區(qū)分開來,清晰觀察病灶的形狀、邊緣及支氣管受累程度,并可反映病灶內(nèi)部情況,能提高對病灶的診斷效果。另一方面,CT 能通過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的圖像重建,便于從多角度、多方位觀察病灶,避免了細小病灶及隱匿病灶的遺漏,提高了診斷的準確率,并能明確有無縱隔淋巴結轉(zhuǎn)移,為肺癌評估臨床分期提供可靠依據(jù)。另外,CT能顯示病灶的密度變化,觀察病灶有無分葉、輪廓是否清晰、內(nèi)部有無鈣化等,從而為判斷病灶良惡性提供了較為充分的依據(jù)[5]。而X 線檢查的敏感度相對較低,對病灶與周圍組織的區(qū)分效果并不明顯,對于膈上、肺尖、脊柱旁、縱膈、心后等隱匿部位的漏診率較高[6]。因此,CT 較X線對肺部病灶良惡性的鑒別效果更好,圖像顯示更為清晰,觀察更為全面,對病灶的評估效果更好。但CT 也存在一定缺點,其費用較高,檢查過程中有一定輻射,需要臨床不斷完善檢查技術,減少這些缺點對檢查的影響。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在肺葉一側(cè)或全肺不張、有毛刺或鋸齒狀診出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但兩組在病灶呈孤立性結節(jié)狀周圍型、缺乏規(guī)則的邊緣或分葉征診出率無明顯差異(P>0.05);觀察組的靈敏度為90.91%(30/33)、特異度為92.59%(25/27)、準確度為91.67%(55/60),對照組的靈敏度為75.76%(25/33)、特異度為62.96%(17/27)、準確度為70.00%(42/6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充分證明CT 檢查對鑒別肺癌及肺良性腫瘤的靈敏度、特異度和準確度較高,影像學征象顯示清晰,值得在臨床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