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文靜,何衛(wèi)軍
(天水市中醫(yī)醫(yī)院,甘肅 天水 741000)
在兒科疾病當中,咳嗽十分常見,在四季都能發(fā)生。相關(guān)資料中提及,小兒咳嗽的發(fā)生可由多種因素所致,包括心因性咳嗽、呼吸道感染、上氣道咳嗽綜合征、先天性呼吸道疾病、咳嗽變異性哮喘以及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等,因小兒咳嗽的危害性比較大[1],所以,臨床有必要加強對本病患兒進行早期正確治療及護理的力度。本文旨在分析咳嗽護理用小兒推拿的價值,總結(jié)如下。
本研究納入2019年4月~2019年9月本院接診的咳嗽患兒共80例,根據(jù)數(shù)字抽簽原理劃分成2組(n=40)。A組男23例,女17例;年齡為0.2~7歲,平均(3.41±0.58)歲。B組男22例,女18例;年齡為0.3~7歲,平均(3.69±0.63)歲?;純翰v信息完整,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對比2組的就診時間等資料,P>0.05,具有可比性。
2組都接受常規(guī)治療和護理,指導患兒服用抗感染藥物,需要根據(jù)患兒的實際情況選擇一種最適的抗生素,同時明確用藥劑量。此外,還應對患兒施以止咳鎮(zhèn)靜、營養(yǎng)支持以及吸氧等治療,合理應用茶堿類藥物。治療期間,注意觀察患兒病情變化,做好環(huán)境清潔與消毒工作,鼓勵家屬多陪伴患兒。A組加用小兒推拿法,詳細如下:選擇肺俞穴、天突穴、肩胛骨穴、膻中穴和大椎穴等,并采取按揉法對患兒的上述穴位進行推拿。充分清潔所選穴位的皮膚后,視患兒的病情狀況予以按摩、推拿處理,每次30 min左右,此后,從上到下推按肩胛骨內(nèi)部,150~200次。對脊背進行按揉,需從下至上完成捏脊操作,3~5次。小兒推拿每日1次,總共需治療3次。
記錄2組咳痰、咳嗽與氣喘癥狀的緩解時間,便于后期的分析和對比。
按照下述標準對2組的療效作出判定:(1)顯效,咳嗽咳痰等癥狀和體征徹底消失。(2)有效,咳嗽發(fā)作次數(shù)明顯減少,且咳嗽持續(xù)時間縮短50%以上。(3)無效,咳嗽咳痰等癥狀與體征未緩解,或者有加重的趨勢。對總有效的計算以1-(無效/例數(shù))*100.0%為準。
SPSS 20.0軟件對數(shù)據(jù)分析,t檢驗計量資料(±s)、x2檢驗計數(shù)資料[n(%)]。P<0.05差異顯著。
A組的咳痰、咳嗽與氣喘緩解時間比B組短,P<0.05。如表1。
A組總有效率97.5%,比B組80.0%高,P<0.05。如表2。
表1 兩組癥狀緩解的對比分析表(±s,d)
表1 兩組癥狀緩解的對比分析表(±s,d)
?
表2 兩組療效的對比分析表[n(%)]
目前,小兒咳嗽在我國臨床上具有非常高的發(fā)病率,可由多種疾病所致,能夠?qū)π旱慕】翟斐蓢乐負p害[3]。本病通常伴有肺部啰音、氣喘與咳痰等癥狀,若病情較為嚴重,亦可損害肺功能,不利于患兒的正常生長發(fā)育。通過常規(guī)治療及護理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咳嗽進展,但整體療效欠佳。
推拿為中醫(yī)學上比較常見的一種治療手段,能夠通過對所選穴位進行推拿按摩的方式,實現(xiàn)對疾病進行治療的效果。通常會選擇肺俞穴、天突穴、肩胛骨部位、膻中穴以及大椎穴等,來對咳嗽患兒進行推拿治療,而推拿的實施,則有助于提高患兒的療效,促進咳痰咳嗽等癥狀緩解。此研究中,A組的咳嗽、咳痰與氣喘緩解時間比B組短,P<0.05;A組的總有效率比B組高,P<0.05。小兒推拿對提升咳嗽的整體療效與促進相關(guān)癥狀緩解具有顯著作用。
綜上,于咳嗽的常規(guī)治療和護理中合理運用小兒推拿法,能夠取得更為顯著的療效,且利于患兒咳嗽咳痰等癥狀的快速緩解,建議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