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伍甲
摘? 要:在小學語文古詩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只注重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對于古詩的講解只停留在知識點上,只要求學生背誦,從而忽略了學生對古詩的理解。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學生不能真正理解古詩的含義,導致學生對學習古詩產生恐懼,無法靜下心來認真學習。在小學語文古詩講解中,教師過于注重背誦和講授新字,忽視了對古詩優(yōu)美意境的講解以及意境聯(lián)想能力的培養(yǎng),而學生也因為經常背誦古詩和學習新字,對古詩的真正含義以及表達的情感無法深入了解。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方法: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合作學習
教師想要改變傳統(tǒng)教學枯燥、無味的特點,讓古詩詞的教學課堂變得活躍起來,也為了提高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利用多媒體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也為了讓學生在學習古詩詞時有畫面感從而更好地理解;教師可以根據古詩詞的內容創(chuàng)設相關的情境,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詩人在古詩詞中所描繪的意境;想讓學生積極的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可以讓學生們展開合作學習,接下來筆者將從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合作學習三個方面進行詳細地闡述。
一、多媒體教學法
隨著高新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多媒體輔助教學進入了語文課堂,為深化教學改革、培養(yǎng)學生能力、發(fā)展學生個性、提高學生素質提供了廣闊的新世界。多媒體教學在課堂教學結構與教學方法的結合中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特別是在古詩教學中,多媒體輔助教學的使用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教學效率,達到了信息交換的效果,加強了學生的視覺感官,完美地展示了現代技術的魅力,可以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發(fā)揮了學生的主動性,促進學生深入理解中國古詩的意境,從而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例如,以學習《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一首詩為例,這首詩比較簡單,也很通俗易懂,但是大多數學生卻不知道這首詩真正想傳遞什么,體會不到其中的意境,所以我會事先準備一段動畫的古詩朗讀,利用學生們對動畫片的喜愛,吸引學生學習的注意力。在正式上課時,我將播放一組與本課相關的幻燈片,這時我會這樣對學生們講解:“古代的文人墨客大多都是身處異鄉(xiāng),常常會借景抒情,抒發(fā)自己的思鄉(xiāng)之情,這首詩就是最常見的一種,下面通過一個小動畫我們一起來看一下?!痹谟^看動畫的同時,可以把書面上的古詩變得立體起來,從而增加教學的趣味性。
二、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法
情境教學法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它是以學生為主體,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量身定制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進入具體情境,讓學生充分感受古詩的魅力和意境,在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同時,學生對古詩的內容、情感上的理解就容易得多。因此,創(chuàng)設小學語文古詩情境教學對提高小學語文古詩的教學質量、教學效率、學生學習質量、學生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展都有一定的幫助,對于實現全面的人才培養(yǎng)具有重要意義。
例如,以學習《望天門山》這一首詩為例,這首詩是一首寫景詩,詩中描寫了天門山美麗的景色。有很多的學生在學習之前都應該接觸過這首古詩,但因為學生年齡的特點,他們都理解不了詩中所表達的意境,所以,我會事先準備一段與天門山相關的背景音樂,然后邀請一名學生來到臺前,讓學生跟著播放的音樂和我所朗讀的古詩做動作。在正式講解的過程中,我一邊給學生講解一邊播放相應的音樂,還會利用多媒體播放相關的圖片、動畫。雖然教學的環(huán)境有限,但是可以利用有限的教學工具作為輔助,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教學氛圍,打造一個高效地情境教學。
三、合作學習教學法
小學語文教學材料中,所選擇的古詩通常不是很難,適合學生學習,古詩內容也很容易讓學生理解,事實上,小學三年級的學生有基本的認知,所以可以讓學生嘗試自學,學生通過自學的過程中,可以融入自己對古詩的理解。這個自學最好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學習,因為它可以使優(yōu)秀的學生帶動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這樣所有的學生都有機會參與其中,從而發(fā)散各自的思維,更好地學習古詩。
例如,以學習《飲湖上初晴后雨》這一首古詩為例,這是宋代詩人蘇軾寫的一首贊美杭州西湖美景的詩。在學習這一課時,我將這樣為學生們進行講解:“俗語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我們今天就來說一說杭州,杭州的西湖是我國十大名勝之一。在古代,有很多文人墨客到此地時都會留下優(yōu)美的詩篇,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其中一篇《飲湖上初晴后雨》,那根據題目我們得到了什么信息呢?根據這首古詩,作者抒發(fā)了什么情感呢?接下來大家進行合作探討,一起找出問題的答案!”這樣的教學設計可以讓課堂的氣氛立即變得熱鬧活躍起來,學生也會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們通過交流,學會怎么聽取他人意見同時說出了自己的看法,這種合作學習的教學方法,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同時他們還在討論的時候可以達到取長補短的效果。
在傳統(tǒng)的古詩教學中,教師注重的是學生能否背誦,而忽視了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讀寫能力?,F在的古詩教學方法已經不局限于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因為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可能會對學生產生負面影響。如果學生想要更好地吸收古詩的內容,教師應該學習多樣化的教學方法,與時俱進。教師的教學活動的目的不僅是讓學生記住一些著名的作品,更重要的是要找到民族文化的根源,建立民族精神的靈魂,弘揚優(yōu)秀的民族文化,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為日后的成功打下基礎。
參考文獻
[1] 李志靖.淺談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古詩教學[J].課程教育研究,2015(24):160.
[2] 白娟.關于小學語文中古詩教學的探討[J].內蒙古教育,2015(2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