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興峰 劉鳳娟
【摘要】高中語文閱讀教育與一個人的精神發(fā)展過程密切相關,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不僅是獲取漢語知識資源的一個簡單過程,而且是一個培養(yǎng)和提升學生價值觀素養(yǎng)的創(chuàng)造性過程。這要求教師充分探索語言和文字方面的相關知識資源在教學中的重要性,從而構建和表達人的情感和精神世界,提高學生的價值。
【關鍵詞】閱讀教學;價值觀;策略
高中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尚未定型,可塑性很強,需要教師進行正確的價值觀教育引導。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融入這一點再合適不過了,可以有效地解決這一現實問題。通過高中語文閱讀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價值觀,應該采取什么策略呢?
一、不斷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育素養(yǎng)
在整個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價值觀教育中,教師扮演著不可缺少的重要角色,應該說,在閱讀教育的所有教學活動中,教師都可以被視為領導者和組織者。教師不僅要教授學業(yè),解答疑難問題,而且要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吧舷滦钡牡览砀嬖V我們,教師在指導學生開展語文閱讀教學活動之前,要不斷完善自己的價值觀和提高綜合素質能力,使得自己的一切能夠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標桿,潛移默化地教育和感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完成對學生品格的教育。
教師本身作為學生學習和生活的引路人,其一言一行時刻都會受到學生的熱切關注和有意識的模仿。教師只有具備優(yōu)秀的思想文化素養(yǎng),才能得到所有學生發(fā)自內心的尊敬。教師應該嚴格要求自己在日常學習生活中培養(yǎng)規(guī)范價值觀和行為習慣,讓學生學習自己的優(yōu)秀品格。在進行高中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要學會轉變和更新觀念,不僅要具備系統(tǒng)的高中語文學科知識體系和較高的教學技巧,而且必須擁有高尚的職業(yè)道德人格以及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為學生的發(fā)展做好重要示范和帶頭作用。同時,在進行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價值觀教育中,教師要學會增強語文教學的人文性和教學活力,豐富學生的思想文化情感,憑借一顆寬容和真誠之心獲得信任,一步步走進學生的內心深處,不斷地提高教學質量和成效。
二、挖掘教材價值觀內容
處于高中階段的學生可能早已經按照自己的想法建立了價值觀,他們希望通過努力學習成為對社會和他人有用的人。教師這時候需要做的就是積極地引導學生向更好的方向努力,不要造成學生價值觀的扭曲。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可以嘗試選擇一些非常有意義有代表性的文章進行價值觀的滲透,例如巴爾扎克的《守壽》、魯迅的《拿來主義》等,能讓大家深刻地反思自己和思考遇到的事物,培養(yǎng)并糾正自己的價值觀。
無論傳達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還是大無畏的革命精神,無論是傳統(tǒng)文學還是現代文學,教師都一定要預先做好對閱讀材料中包含的價值觀的提取,評估和判斷課本所包含的教育內容以及各種價值觀的重要性,加深學生的理解。另外,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挖掘出更深層次的有關內容,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進行同理心思考,留出時間,沉淀生活,更好地塑造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三、營造積極的教學氛圍
學習環(huán)境被稱為“第三任老師”,對學生的影響非常直接與深遠。在開展高中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抓住環(huán)境這一重要的教學載體,營造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將學生對學習的興趣與能動性相結合,以引領和激勵學生,并為他們提供放松、不受拘束、積極的閱讀氛圍和環(huán)境,主動完成教師所布置的閱讀任務,積極接觸優(yōu)秀的閱讀文本,實現與閱讀文本之間的情感共鳴,從而碰撞出更多的思維火花,提升個人的閱讀能力與領悟能力。
比如在閱讀《春》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利用班會課的時間和學生一起布置教室,張貼一些春色盎然的圖片,鼓勵學生在教室中種植一些綠植,營造一種春天的場景,讓學生在身臨其境的感知過程中產生更多自主閱讀的興趣,對所閱讀的文本有一個深刻的認知與理解。在完成這一學習環(huán)節(jié)之后,教師還可以讓學生自由發(fā)表各自的心得體會,升華學生的閱讀情感。另外,教師要培養(yǎng)和增強自身的想象力和語言藝術的魅力,要巧妙地組織閱讀課堂的提問和教學活動,引導學生挖掘文章的內涵,去深刻探究文章中蘊含的價值觀。
四、搭建合作探究式、主動參與式平臺
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文章所包含的人文精神要求學生通過自主、合作和探究式的學習來實現自我升華,從而真正能感受和提升道德素養(yǎng),實現高中語文價值觀教育的最終目標。
首先,教師必須在現代閱讀教學中充分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積極支持和鼓勵學生參與自主探究學習,以提高閱讀教學的質量和有效性。為了使學生主動融入課堂之中,教師一定要在課堂中搭建一個能促使學生主動學習的平臺,使每個學生都能夠參與到課堂當中。另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通過角色表演的方式展現自我。學生扮演課文中的重要角色,有助于了解文章的行文思路,深刻理解課文中的人物形象,把握角色的性格特征,從而感受到角色本身的價值觀。
其次,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往往更注重引導學生的個體學習,而沒有重視和促進學生的合作學習。在閱讀教學中,學生之間互相交流和合作能夠真正達到“1+1>2”的效果。況且,當今社會是一個開放型社會,教師需要充分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團隊精神和交流合作意識。所以,合作和探究式學習也是對學生進行價值觀的教育。最后,鼓勵通過閱讀、理解和體驗文章內容,在感知和發(fā)現中收獲做人、做事的經驗,進一步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完善自己的品行。
五、對閱讀材料的內涵進行深入理解,讓學生感悟作者的價值觀
深入理解閱讀材料的內涵是教師開展閱讀材料教育的關鍵。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必須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深入理解閱讀材料的思想內容。一方面,讓學生閱讀和學習材料的內容和寫作技巧,并積累大量的詞句;另一方面,需要有意識地指導學生理解和體驗更深的思想和感受。
對于懷古傷今的作品,例如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首先向學生詳細介紹這首詞的創(chuàng)作背景,然后對這首詞的內容進行詳細的解析,從而使學生深深感受到作者對于國家興衰的感嘆,體會到作者借古諷今、沉郁傷感的思想感情,進一步產生與國家榮辱一體的責任感。因此,學生只有更深入地掌握閱讀材料,才能更進一步地理解和欣賞閱讀材料中所蘊含的思想感情。
閱讀實際上是作者和廣大讀者之間的一種精神上、情感上的交流與互動。比如學習詩句“爺娘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咸陽橋。牽衣頓足攔道哭,哭聲直上千云霄”時,讓學生發(fā)揮想象,勾勒出詩歌中所寫的與父母分別、與妻子離散的真實生活情景,從而深刻感受到戰(zhàn)爭時期底層窮苦勞動人民生活的艱難以及如今安寧生活的寶貴,并讓學生懂得珍惜現在的生活。又如教師在講授古文《廉頗藺相如列傳》時,要讓學生對文章中重要歷史人物的人格特點和價值觀都有深刻的理解,比如藺相如大度,始終把國家和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廉頗知錯能改,趙奢正義公正、英勇機智,李牧一心為國等。教師還要讓學生學會正確分辨生活中真實美麗和虛假丑陋的事物,并在感知過程中為自己樹立人格偶像,以其為目標,不斷提高自己的價值。
六、擺脫材料的束縛,聯(lián)想現實
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在閱讀材料的基礎上展開想象,擺脫文字的羈絆,并尋找現實中的想法和概念。
例如在學習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時候,教師在引導學生感受惜別友人的不舍和悲傷愁思的同時,可以讓學生回憶現實生活中曾經與摯友離別時的情景,重新感受當時的心境,感同身受地體會作者對朋友的掛念之情;在閱讀歸有光的《項脊軒志》時,可以讓學生回憶起家人對自己的生活、學業(yè)等方面體貼細致的照顧,說說此時自己對父母又是怎樣的情感,從而讓學生體會到作者對于親人的濃濃思念之情……在諸如此類的教育過程中,幫助學生深刻地認識和感受到友情、愛情、親情的無價,幫助學生培養(yǎng)感恩等良好的思想意識。
高中語文本質上是一門人文素養(yǎng)濃厚的學科。將學生的價值觀教育活動整合到高中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完全符合當今新課程改革的基本要求。因此,教師要更加重視對學生的素質教育,使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使學生在閱讀中形成優(yōu)秀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健全的人格,讓學生的品行得到健康發(fā)展。教師需要不斷地提高自己的專業(yè)水平,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更好地實現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目標。
【參考文獻】
黃志愿.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價值觀教育策略探討 [J].西部素質教育,2015(02):103.
肖國武.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價值觀滲透教育研究 [A].十三五規(guī)劃科研管理辦公室.十三五規(guī)劃科研成果匯編(第四卷) [C].北京:十三五規(guī)劃科研管理辦公室,2018:480-485.
姜忠勤.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價值觀教育研究 [J].課程教育研究,2017(11):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