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道德素質對于公民來說是立足之本,近些年來,我國越來越重視,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充分地展現(xiàn)在國民的行為中,社會的發(fā)展需要每個公民有良好的道德素養(yǎng),這樣有利于社會的進步。因此道德教育需要在孩子較小時展開,使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每一個時期都可以接受到良好的素質教育,有利于成長為社會需要的棟梁之材。
關鍵詞:思想道德;小學德育;對策探究
一、 引言
隨著我國在教育文化方面不斷地進步,與之前相比,教育界更加重視小學生在道德方面的教育。在教育過程中,要求學生在理論知識學習上打下良好基礎,良好的素質教育有利于學生后期走向社會后,更好地對待工作與生活。目前我國在小學生德育工作方面,仍然存在一定問題。針對主要問題要采取相應的解決方法。
二、 小學德育工作過程中遇到的主要阻礙
(一)小學德育教育工作重視程度較低
我國的小學教育,以往的發(fā)展過程中,更加注重知識的積累,將獲得較高的學習成績看作重點,也就是日常所說的應試教育,應試教育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但缺點是應試教育只注重學習成績,而忽視了對學生道德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與建設。部分學校的教師和管理工作者,都在應試教育的控制下,使用較為古板的教學方式為學生灌輸學習技巧。甚至有些教育工作者認為,只有學習成績才能衡量出一個學生優(yōu)秀程度。部分學??赡茉O有道德素質教育課程,但由于整體上對德育工作不夠重視,導致教師在課程教授過程中不夠用心,在教授課程時,只簡單地通過課本知識,讓學生對素質教育有初步了解,并沒有在此基礎上進行更加深刻的延伸與探討。除此之外,甚至出現(xiàn)用其他學術科目,代替思想道德教育課程的現(xiàn)象,認為只有盡最大努力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才是最正確的做法,德育教學花費的時間分散了學生專注力,不利于其他科目成績的提高。因此學校的不夠重視以及對德育課的誤解,都使得德育課沒有辦法按照工作進度順利進行,收不到想要獲得的效果。
(二)德育教育工作未能與時代一同發(fā)展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fā)展與進步,在教育方面的理念也要跟隨時代共同前進,才可以保證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可以通過教師的教授以及自我思考,對世界有自己的獨特看法。時代的不同會要求每個人在道德水準上也有一定的提升。因此在小學生的德育教育工作上仍然需要同世界認可的道德理念保持一致。但這種共同進步的思想,并不是每個學校的教師和管理人員都會有的,部分學校的教育工作者仍然會使用較為傳統(tǒng)的教授以及思考方法指導學生,不利于小學生吸收新觀念。小學生在教師的思想禁錮下,沒有辦法得到思想的延展,也不利于吸收外界優(yōu)秀的道德知識。小學生缺乏廣闊的學習道德理念的天地,從而對自己的整個思想道德建設產(chǎn)生了干擾,嚴重阻礙思想進步,不利于后期進入社會后適應相應的工作與學習。
(三)家庭教育方面存在問題
德育工作是一項較為復雜且需要長期堅持的工作,在小學生的道德素質教育方面,不僅需要學校對其進行引導,也包括家長在學生不在學校時同時對其進行教育與監(jiān)管。但部分家長在德育理念上面比較欠缺,有的甚至認為自己的任務只是將孩子送到學校由教師進行教育和看管,自己沒有更多的義務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教育過程不僅占用了自己的業(yè)余時間也容易使自己產(chǎn)生更大的生活壓力。還有部分家長認為學生在學校應該更加注重,學習成績的提高,而素質教育沒有必要專門設立科目進行教授。部分家長沒有重視孩子在學習過程中道德素質的教育,忽視了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不利于學生的身心成長。往往在學生身心成長最重要的時期,家長缺乏了對學生的引導,甚至直接不參與學生思想教育的過程,沒有與孩子及時進行溝通。以上種種情況都會導致學生在后期的成長過程中,與人交流時出現(xiàn)問題,或者對待事情和人更加自私。同時家長在對學生進行教育投入過程中,不斷地對孩子施壓,只希望孩子可以通過各類輔導,成績有質的飛躍。無形中為孩子帶來了壓力。甚至有的學生認為,好好學習的主要目的只在于,以后工作可以賺更多的錢,這種思想使學生不僅沒有建立良好的道德與價值觀念,更加抹殺了學校在德育方面付出的努力。
(四)德育工作理念陳舊,忽視了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
德育工作是一種較為開放式的教育工作,因此在教學方法上應該有一定的創(chuàng)新,有利于學生的學習與思考。但仍然有部分學校的教育工作者,在教授過程中應用較為傳統(tǒng)的教育方式,知識的教授過程主要通過灌輸,不考慮學生是否高效率地吸收教學內容。除此之外,在教育方法上,也較為枯燥且部分出現(xiàn)形式化的現(xiàn)象,沒有將德育工作看成較為重要的學科來教授,只是認為表面工作做好就完成任務。這類現(xiàn)象造成的影響是多個層面的,首先在德育教育過程中,無法保證學生在知識獲取方面有更高的效率,除此之外,枯燥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減少了對德育教育的趣味性以及主動學習的想法。教師教育理念的灌輸,使學生認為道德教育課程本身不需要重視,并非必修知識課,不需要認真聽講。其他學科在教授過程中,主要重視將基礎與實踐結合,就可以獲得較為良好的效果。但德育教育課與之相比有較大的不同,重點不僅需要放在如何對學生進行課程引導,更重要的是保證學生在課堂上可以得到情感的共鳴,根據(jù)自身的感受以及思考充分地融入德育教育課中,有利于達到良好的課程效果。但是課堂氛圍的烘托不僅需要學生全力配合,對教師的自身品德要求也十分高。部分教師無法進行德育課程教學的主要原因在于本身對德育教學理念的理解上存在問題,更不能將整個思想展現(xiàn)給學生。以上的行為都導致德育教育工作無法收到良好的效果,也不利于學生其他方面的發(fā)展。
(五)對于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視程度較差
在整個教育過程中,部分學校往往更加重視學生為學校帶來的利益,因此升學率以及學生的專業(yè)課程是否足夠優(yōu)秀,已經(jīng)成為部分學??剂康闹饕獦藴省3酥?,學校之間也存在著惡性競爭的情況,都將提高升學率放在首位。這種教育方式比較符合應試教育想要達到的目的,但與此同時忽略了德育教育,使學校在教學過程中沒有將這門課程放在重要的位置,教師和家長都沒有給予這門課程應該有的重視程度。甚至有部分小學沒有開設德育教育課程的想法,認為年齡小的學生不需要進行道德建設,道德教育課程反而會分散小學生的注意力,應將精力集中放在語文、數(shù)學等其他科目的教學上,忽略了學生長大成人進入社會后,應該有的職業(yè)道德與個人操守培養(yǎng)。對于學生來說,進入社會后,不僅需要有過硬的專業(yè)本領,良好的道德素養(yǎng)也會為學生加分不少,甚至很多企業(yè)在選擇人才時首先注重道德與人格。一部分教育工作者將小學生的日常職責鎖定在某個范圍內,認為只要認真學好課業(yè),就是學生每天需要做的全部內容,忽略了優(yōu)秀品質的培養(yǎng)對于學生未來走向社會的重要性。
三、 提高小學生德育工作實效性的對策
(一)提高教育工作者的思想覺悟
在學校的日常教學中,與學生緊密接觸的是傳授知識的教師,教師的責任十分重大。不僅教授學生基礎知識,教師的行為做法也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學生。因此在德育教育工作中,教師自身的師德與素養(yǎng)可以為學生樹立好的榜樣,教師的不斷教授與以身作則使學生受到良好的熏陶,在平時的生活與學習方面學生會對自己有高的約束,樹立良好的道德規(guī)范。因此學校在選擇教師時,除了看重教師的專業(yè)技能外,更要注重其是否具有良好的師德。除此之外,教師也應該根據(jù)時代的發(fā)展要求,不斷地進行自我提升,使教師在德育方面有更好的進步。
(二)德育教育方法的創(chuàng)新
在德育教學過程中,學校應該根據(jù)實際情況對教育方法進行革新,對于好的傳統(tǒng)教學方法予以保留,對于需要改進的地方,通過多元化教學不斷地進行摸索。教學過程中多將理論與實際結合,使學生更加準確與全面地吸收知識。除此之外,為了使學生更加深入地了解道德教育的意義,學??梢酝ㄟ^各種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操守。例如通過去養(yǎng)老院打掃房間與照顧老人,讓學生在動手操作過程中,切身地感受與理解如何關愛老人與熱愛生活。教師也可以通過播放音頻的方式,向大家介紹更多的好人好事,使學生可以做到感同身受,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規(guī)范。
(三)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相結合
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不僅是學校的任務,家長也要及時地為孩子做好引領。但由于素質教育是一項較為長期的任務,對學校和家長來說都需要長期堅持。只有做好道德教育,才有利于學生培養(yǎng)更加良好的道德價值觀。因此在教育過程中,需要學校與家長共同努力,學校與家長在教授的內容上進行溝通,保持較為一致的教育方法,使學生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家庭中都可以接受正確的文化感染。
(四)教育過程應根據(jù)實際情況
每個學生由于成長的環(huán)境以及理解能力的不同,導致在教學過程中,對于知識的吸收也存在一定的差異。因此教師在授課過程中,需要注意每個學生的思想,傾聽學生的內心,并不斷地與之交流,引導其成長,通過交流談心的方式,不僅使學生釋放內心的想法,更有利于教師適當?shù)匾龑W生,建立良好的道德觀。
(五)建立班級特色文化,將德育教育與之結合
班風對學生的影響十分大,因此良好的班風有利于學生對自身進行約束。學生之間團結一致,使學生建立集體榮譽感,在強大的集體約束力作用下,學生會對道德素質有更高的衡量尺度,促進學生自身的道德素養(yǎng)進步。
四、 結語
學生道德觀念的培養(yǎng)需要在較小年齡開始,由于小學生正處于道德思想形成的階段,學校與家長的適當引導,有利于學生良好道德觀念的樹立,在引領過程中,可以采用多種教學方法,使學生可以通過感受去理解道德教育。
參考文獻:
[1]繆步華.試談小學管理工作中的德育安全教育問題[J].名師在線,2020(14):73-74.
[2]王亨霞.小學班主任開展德育工作的策略研究[J].名師在線,2020(14):75-76.
[3]袁麗萍.新課程下小學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的策略分析[J].中國農村教育,2020(12):90-91.
[4]李琳.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行為研究綜述[J].內江科技,2020,41(3):89-90.
作者簡介:
馬周莉,甘肅省白銀市,甘肅省白銀市會寧縣土高山鄉(xiāng)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