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采訪是新聞制作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關系著資訊信息的獲取。記者作為新聞活動的主導者,提問和傾聽是其必須掌握的兩項溝通手段,這決定了信息獲取的質量。本文將對新聞采訪中提問和傾聽二者的互動關系進行分析闡述,在此基礎上探討如何采取有效手段提高新聞記者采訪的有效性。
【關鍵詞】新聞采訪;提問;傾聽;關系
在新聞采訪活動中,記者為了獲得信息,一方面需要對當事人進行合理的提問,另一方面則要學會傾聽,對當事人表達的信息進行記錄。正確的提問方法可以引導采訪活動向預定的方向前進,而認真傾聽則可以從談話中提取到具有價值的信息。提問和采訪之間是相互依存和促進的關系,因此記者應對這兩種手段進行綜合應用,如此才能提高新聞采訪的有效性。
一、新聞采訪中提問和傾聽的互動關系分析
新聞采訪是指為了搜集相關主題、佐證材料等信息而開展的有目的有計劃的采訪活動。在采訪過程中,提問和傾聽是最常見的兩種手段,提問是基于采訪對象進行引導式問答,目的是挖掘更深層次的信息。傾聽則是對談話內容進行重點記錄,為信息挖掘提供支撐。由此可見,提問和傾聽之間存在十分緊密的互動關系。
(一)提問是傾聽的前提
在新聞采訪中,記者需要就具體的新聞事件或是話題向采訪對象提出問題,只有問題提出,采訪對象才能基于此做出回答,這是傾聽的前提條件。若是沒有提問和回答,也就沒有傾聽。而且提問為傾聽提供了導向,記者在提問之后,會根據(jù)提問的目標針對性的傾聽,以獲取目標信息。對于采訪對象而言,記者提問的語氣、措辭、態(tài)度等均會影響到其回答,因此為了確保采訪活動的有效開展,記者在提問時一定要注意以下幾點:
其一,問題要具有針對性、傾向性。新聞采訪的目的是獲取具體新聞事件或是某個主題相關的信息,因此在提問時必須表現(xiàn)出一定的針對性,緊密圍繞具體的事件或主題,而不能漫無目的閑聊。同時,提問應該站在正確的立場,迎合主流價值觀,滿足公眾的需求。
其二,記者提問是應對采訪對象保持足夠的尊重。新聞記者在工作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采訪對象,他們來自社會不同的領域、身份地位也有所區(qū)別,不論面對怎樣的人,記者都應該基于他們必要的尊重,做到語氣謙和、措辭嚴謹,如此才能取得采訪對象的配合。例如,央視新聞記者在2015年采訪“五毒書記”張二江時,依舊保持著客觀的立場,措辭和語氣中正平和,給予了對方足夠的尊重,因之,后者在采訪中將自己的心路歷程完整講述出來,表達出了深刻的反思。
其三,提問要循序漸進。新聞記者和采訪對象彼此之間通常是陌生人,采訪對象往往在心理上會保持一定的距離,因此新聞記者在提問是最好從簡單可及的事物入手,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過渡到復雜、深刻的問題上,這樣可以使采訪對象慢慢放平心態(tài),融入良好的談話氛圍中,暢所欲言。
其四,提問要做到簡潔明了。新聞報道對時效性有著極高的要求,因此記者必須要盡可能的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采訪任務,這樣才能保障新聞資訊的價值。因此,新聞記者的提問要力求簡單明了、直擊主題,讓采訪對象完整清晰地接收到提問的意思,進而做出快速有效‘的反饋。為了做到這一點,記者應做好采訪前的準備工作,對采訪的核心內容進行提煉,據(jù)此設計問題。
(二)傾聽是提問的歸宿和動力源泉
新聞記者向采訪對象提問是為了獲取目標信息,而這一目標則是通過后續(xù)的傾聽來實現(xiàn)的,因此可以說傾聽是提問的歸宿。如果在提問之后不認真傾聽,則提問毫無意義。另一方面,記者在傾聽中獲取的信息可以作為新問題提出的源泉,根據(jù)采訪對象的回答內容對采訪思路進行調整,從而挖掘出更具價值的信息。例如,央視面對面記者在2018年采訪被改判無罪的張文時,張文從談及自己入獄后為了緩解消極情緒看了許多書籍,因此記者便順著接下去問他看了哪些書,這一問題的提出顯然并不是預先設定的,而是根據(jù)張文的回答所做的變通,于是張文便談了自己所看的書籍以及因之產(chǎn)生的感悟和思考,使得整個采訪變得更具深度。
在傾聽采訪對象回答的過程中,新聞記者要同時進行記錄和思考,觀察采訪對象并與其互動,具體要點如下:
其一,傾聽要把握采訪的重點和方向。在傾聽采訪對象回答時,記者應有意識的搜集一些關鍵性內容,把握其談話的重點,濾除不相關的信息。一旦采訪對象的回答偏離主題,記者可以適時的插話或是做出提醒,將話題引回主題,從而獲取到更多有價值的信息。
其二,傾聽中應注意觀察、思考和記錄。新聞記者在傾聽的同時,還應采取觀察、思考以及記錄等手段,構建全方位的信息采集體系,將采訪對象談話時的神態(tài)、舉止、行為與其談話內容結合起來,相互補充和印證;對其談話內容進行思考、記錄,提取一些新的線索。
其三,傾聽時要保持冷靜的心態(tài)。新聞報道的原則之一就是保持客觀,因此記者在提問和傾聽時都要保持一個客觀的立場,做到耐心傾聽、冷靜思考、忠實紀錄,以冷靜的心態(tài)面對采訪對象的行為舉止和談話,若是強行打斷只會受到采訪對象的抵觸。
(三)提問和傾聽相互支撐和促進
通過上文的闡述可知,在新聞采訪活動中,提問和采訪之間存在多方面的互動關系,新聞記者作為采訪的發(fā)起者,發(fā)揮的是引導和推動的作用。提問和傾聽的互動關系還體現(xiàn)在以下兩點:
其一,新聞采訪中的提問和傾聽相互支撐。提問和傾聽是新聞采訪中記者和采訪對象相互溝通文流的主要手段,它們共同服務于信息采集這一目標,提問在前,負責探尋信息;傾聽在后,負責記錄存儲信息。記者必須同時做好這兩方面,才能確保采訪活動的有效開展。只注重提問或是只注重傾聽都會帶來不利后果,前者會引發(fā)采訪對象的抵觸,導致采訪無法順利進行;后一種情況則會使記者喪失主動權,不利于不用信息的采集。
其二,提問和傾聽要相互配合,相互促進。在新聞采訪活動中,傾聽可以為提問提供新的源泉,記者在傾聽中捕獲的新線索可以轉化為全新的問題。而提問則可以對傾聽捕獲的信息進行補充和驗證,幫助記者濾除一些無用或是錯誤的信息。因此在采訪中提問和傾聽必須要做到相互協(xié)調配合,這對記者的專業(yè)素養(yǎng)有著極高的要求,因為面對不同的采訪對象,記者應對提問和傾聽做出靈活的變通。如哪些采訪對象應多進行提問,哪些采訪對象應多注意傾聽,這些都需要記者自主權衡。央視著名新聞記者柴靜對采訪技巧的運用十分嫻熟,尤其是在外景采訪中,她會與采訪對象近距離坐在矮凳上,相互注視,并靈活應用反問、追問等方法,對深層信息進行挖掘,將事情的真相有效地展露出來。
二、提高新聞采訪中記者提問和傾聽有效性的措施研究
(一)加強對新聞記者專業(yè)知識和技能的培養(yǎng)
對于新聞記者而言,想要純熟地使用提問和傾聽的手段,必須從專業(yè)素養(yǎng)入手,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yè)知識和技能水平,積極學習新聞專業(yè)的新知識和新方法,并在實踐中不斷磨練,如此才能形成獨具特色的采訪風格。針對這一點,新聞媒體應該重視對記者的培訓工作,除了最基本理論知識和技能之外,還要注意變通能力的培養(yǎng),使新聞記者在采訪中能夠朱其內的把握自身語言、行止,并根據(jù)采訪對象以及具體的情況作出合理的應對。此外,還應注意職業(yè)道德的培養(yǎng),使新聞記者嚴謹?shù)膶Υ稍L活動,在采訪前進行專題調研、經(jīng)驗收集等先期工作,為采訪活動的順利開展提供保障。
(二)加強對時政變動的了解掌握
新聞報道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時效性,即符合當前時代的發(fā)展趨勢,立足于當前時代環(huán)境,因此廣大新聞記者在采訪活動中,一定要密切關注我國時事政策的變化,在此基礎上選擇合適的主題開展采訪工作。而在具體采訪的過程中,記者要始終秉持高效精簡的原則,注重良好談話氛圍的打造,以謙和、合潤的態(tài)度與采訪對象進行交流,給予其足夠的尊重,提高采訪活動的有效性。
(三)做好新聞采訪中各個環(huán)節(jié)的銜接
在新聞采訪活動中,提問和傾聽只是諸多環(huán)節(jié)之一,除此之外,還涉及到了新聞記者和其他部門的溝通協(xié)調,做好采訪與其他環(huán)節(jié)的銜接,如此才能針對性的提升新聞節(jié)目制作的成效。這就要求新聞記者加強對各方面理論、技能的學習,了解新聞制作的整體流程。同時,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下,新聞記者還應學會利用多媒體技術手段進行信息采集和整理,形成多元化的溝通交流機制,與現(xiàn)代化信息設備工具與公眾進行交流互動。除此之外,新聞媒體還應該注重品牌的打造,基于節(jié)目的類型和內涵深度加強品牌建設,征求更多的意見建議,為采訪活動的開展提供有利支撐。
結語
綜上所述,在新聞采訪活動中,提問和傾聽是記者和采訪對象相互交流互動的主要方式,同時這兩種手段之間也存在內在的互動聯(lián)系。為了提高新聞采訪的實效性,新聞記者應準確把握兩者的互動關系,靈活熟練的駕馭兩種手段,從采訪中獲取更多有效的信息。
參考文獻:
[1]黨江華.試論新聞采訪中提問與傾聽的互動關系[J].新聞知識,2019(03):36-39.
[2]謝祥林.論新聞采訪中提問與傾聽的互動關系[J].傳媒論壇,2020,3(01):58+61.
[3]馬麗莉.談記者在新聞采訪中如何提高提問質量[J].中國科技信息,2011(09):174+179.
【作者簡介】安云利,蘿北縣廣播電視臺副臺長,主任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