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小竹 梁靜
[摘 要] 在分析高職公共英語教學中存在問題的基礎上,通過提高教師政治素養(yǎng)、加強教師管理、挖掘教材文本及第二課堂立德樹人的內涵等策略,以提高英語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 高等職業(yè)教育;“大思政”;英語教學;立德樹人
[基金項目] 2018年度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外語類委托項目“大思政背景下高職院校英語教學立德樹人功能釋放研究——以安徽職業(yè)技術學院英語教學為例”(SK2018A1153);2019年度教育部職業(yè)院校外語類專業(yè)教學指導委員會項目“基于Unipus語言學習平臺的混合式英語教學研究——以安徽職業(yè)技術學院為例”(FLEA007)
[作者簡介] 葛小竹(1963—),男,安徽合肥人,副教授,研究方向為英語文化;梁靜(1989—),女,安徽合肥人,助教,研究方向為英語文學。
[中圖分類號] G711? ?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1674-9324(2020)26-0074-03? ? [收稿日期] 2020-03-19
在新中國70年的建設與發(fā)展進程中,大學外語始終與時代同呼吸,與國家共命運,取得了巨大成就。習總書記提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樹人”[1],把立德樹人植根于外語教學之中,有利于實現(xiàn)大學外語教學的目的,即“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為有效參與全球治理、推進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做出貢獻”[2]。教育工作者在思考如何教書的同時,也應關注如何育人,幫助學生成為德才兼?zhèn)涞膫€體,以便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xiàn)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培養(yǎng)思想合格的建設者[3]。
一、“大思政”背景下高職公共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目前,在國家有關教育方針的指導下,高職公共英語課程進行立德樹人教育的理念已經深入人心,但其中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
1.學生方面
筆者采取隨機抽樣的方法,從所任教的安徽職業(yè)技術學院中選取2019級的524名大一年級學生作為研究對象,進行線上問卷調查。最后收回有效問卷419份,有效回收率80%。問卷內容與調查結果統(tǒng)計如下:
根據(jù)調查得出如下結論:其一,由于高考制度改革,近一半的高職學生是通過分類自主招生或其他方式錄取的,即使是通過高考錄取的學生,其文化課基礎相對來說也較差,人文知識較為薄弱。大部分學生對東西方文化知識一知半解,分辨力較差,他們更容易受到西方媒體所謂民主自由和對中國政府某些政策歪曲等的不良影響。其二,學生學習英語課程是希望從中獲得必要的知識,但他們的學習目的也具有功利性,七成多學生是想“通過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其三,學生和老師面對面的溝通較差,只有26%的學生在遇到問題時會“課后當面(向老師)提問”,說明學生的溝通能力較差,加劇了學生與長輩或老師進行面對面直接溝通的障礙,同時說明教師沒有真正和學生交朋友。最后,學生對未來的基本規(guī)劃不是很明確,只有10%的學生有“明確的規(guī)劃”,絕大多數(shù)學生則缺乏明確的學習和生活目標,在學校往往表現(xiàn)出自制力和自覺性較差,缺乏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另一方面也說明他們有很大的可塑性,這正是要加強立德樹人教育的重要原因。
通過分析,還可以看出高職學生需要加強人文知識的學習來提高人文素養(yǎng),以幫助他們順利完成高校的學業(yè),提高理論水平,更好地理解各種社會現(xiàn)象,適應未來社會的要求;另一方面,英語作為一門重要的文化課程,應該將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有機地融入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提取課文中西方文化中的有益知識,幫助學生增強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明辨是非,樹立正確的“三觀”,從而成為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人才。
2.教師方面
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師自身也存在一些問題,有的教師沒有弄清楚課程思政的內涵:是直接的思想政治課,還是所有學科都要滲透思想政治的理念?如何處理學校思想政治教育與社會德育的協(xié)同問題?沒有對立德樹人的歷史定位、時代背景提起重視,沒有厘清“立德樹人”這個詞的邏輯關系是先立德再樹人,還是邊立德邊樹人?或者是想樹什么人,就立什么德,樹人是目的還是過程,立德是方法還是目標?有的教師“不懂得因地、因時、因人制宜,缺少課堂的多樣性和趣味性。有的教師即使察覺到了,可并沒有充分理解到英語教學中教書與育人的辯證關系,舍不得把有限的授課時間花在育人上”[4]。有的教師甚至認為立德樹人是唱“高調或者說教”,“這是思想政治課老師的工作”。
二、英語教學中融入立德樹人的實施策略
1.提高教師的政治素養(yǎng)
英語教師作為教育工作者,必須站在全局角度,開闊眼界,提升自身的使命意識,深刻認識教師作為人類靈魂工程師所承擔的重任。教育者要先受教育,要在學、思、知、行中提升自我修養(yǎng),讓教育回歸育人的本質。英語教師還應在課程思政改革方面進行探索與實踐,深挖課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幫助學生澄清思想上的困惑。
2.加強對教師工作的管理
作為一名合格的教師,首先要對自己的日常教學行為加以規(guī)范,如提升業(yè)務和理論水平,做一名“博學”的教師;按照學校的規(guī)章制度做好各項工作,認真上好每一節(jié)課,努力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教學之中;上課不遲到、下課不提前,認真布置并批改作業(yè);尊重和公平對待每一名學生,對學生既嚴格要求,又關心他們的生活和成長,教師在課下積極與學生談心交朋友。落實立德樹人的關鍵在于構建一個長效機制,分層次分類地落實,要采取一些柔性的活動,如通過活動(管理)來啟發(fā)學生,而不是簡單地灌輸思想;教師的榜樣和對學生嚴格的管理,是立德樹人一個重要抓手。
以我院為例,學校注重師資隊伍建設,在提升教師政治和文化素養(yǎng)的同時,引導他們不斷提高教學能力和業(yè)務水平。英語教師不僅應通過日常政治學習提高自己的政治素養(yǎng),還要通過“學習強國”APP等網絡平臺時刻關心國內外大事,了解黨的大政方針;特別是在2020年抗擊“新冠肺炎”防控期間,我校英語教師響應國家“停課不停學”的要求,積極采用線上網絡教學、學用云課堂、QQ群課堂等網絡平臺進行線上教學;為克服學生沒有教材的難題,老師們還采用與教材相配套的教學平臺——U校園(Unipus語言學習平臺),利用教學平臺的專業(yè)性和針對性,解決學生預習和復習課文中的問題。教師可以根據(jù)每個單元的學習要求布置學習任務,學生可以學習單元中各個板塊的內容,通過平臺所提供的課文錄音鍛煉聽力,在網上做課后練習還可以查看對問題的解析。教師可以通過“單元報告”了解學生每單元的學習時長、板塊學習情況、單元課文學習情況、課后練習完成情況、練習正確率、完成學習的學生人數(shù)等;教師還可以通過平臺給予的數(shù)據(jù)分析,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方式,改進教學效果,確保教學不“打折”。青年教師通過參加各級各類教學基本功大賽、“微課”比賽、教師技能大賽以及教師信息化大賽等各類英語教學競賽來提升業(yè)務水平;學校每學期進行期初、期中和期末的教學檢查,著重檢查教師的教案、教學計劃、教學手冊以及作業(yè)布置和批改情況,并及時予以反饋;選聘業(yè)務能力強、負責任的老教師擔任督導,隨堂聽課,幫助青年教師提高教學能力,教務處安排各二級學院每天進行日常教學檢查。
3.教材文本教書育人的挖掘
作為一名合格的教師,要在“傳道”的同時也“授業(yè)解惑”。英語因其專業(yè)的特殊性,所教課文均為英語原文,講述的都是發(fā)生在西方的“故事”,宣揚的必然是西方文化、人生觀和價值觀;但這些“故事”講述的都是客觀事實、科學道理。因此,英語教師在外語課程思政改革上要進行深度探索與實踐,深挖課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幫助學生澄清思想困惑,充分發(fā)揮課堂在思想政治育人中的主渠道作用。思想政治教育與英語教學要深度融合,其融合是“鹽溶于湯”,而非“鹽溶于水”。如《新編實用英語綜合教程》第一冊第五單元的Passage I——“We Can Make a Difference”,課文講述的是世界氣候變暖的問題,課文第一句就說到“Climate change may be a big problem,but there are many little things we can do to make a difference.”,而且還介紹了我們普通人可以為解決全球變暖難題所做的一些“小事”?!缎乱曇按髮W英語》(讀寫教程)第四冊第二單元的Text A——“The confusing pursuit of beauty”,課文從社會學、人類學和心理學的角度介紹了男性和女性對人體美,特別是自己的相貌所持的不同看法,課文回答了為什么女性對自己的容貌缺少自信卻又如此在意。通過學習,可以幫助學生學會從多角度、多層次看問題。這些課文沒有對學生進行簡單的思想教育,但教師在運用恰當?shù)恼Z言知識和語法知識對課文進行講解外,還要善于探究知識背后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從思想性、邏輯性、創(chuàng)新性、準確性等方面對課文進行分析,在傳授知識的同時,講授人生哲理與文化差異,倡導積極和正面的人生觀、價值觀。這是立德樹人的另一個重要抓手。
4.第二課堂立德樹人的思考
以我校為例,英語教研室與校團委聯(lián)合舉辦“英語之角”活動,組織思想覺悟高、業(yè)務能力強的教師擔任指導教師,并在學期初就擬定活動的主題(話題),這些主題既有當代大學生感興趣的話題,也有與東西方文化有關的話題,目的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從而認識到年輕一代身上所肩負的歷史使命。英語教研室還選派業(yè)務能力和責任心強的教師擔任學生英語口語比賽和寫作比賽的指導教師,起到了“以賽促學”“以賽促教”的作用?;A教學部在部門網頁中專門開辟了“英語學習”和“英語之角”專欄,在欄目里發(fā)布篩選出的適合學生英語水平的雙語文章。文章涵蓋中西方文化知識、當今熱搜、國際大事等學生感興趣的新聞和短文,旨在幫助學生拓寬國際化視野,培養(yǎng)學生的理性思維和愛國情懷。教師也可以加入的班級QQ群或微信群,發(fā)布一些與英語學習有關的文章作為補充學習材料,在擴展學生知識面的同時,弘揚正能量。由此可見,加強教師的政治素養(yǎng)、提升教師的業(yè)務水平、規(guī)范對師生的日常管理、利用好第二課堂活動、進行線上線下相結合等組合拳,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學習英語興趣和能力,而且有利于學生提升人文素養(yǎng),明了東西方文化的差異,從而樹立正確的“三觀”,明確“永遠跟黨走”的政治立場。以上所有的做法都是對立德樹人要求、教書育人要求、深化教育教學改革要求的回應。
三、結語
高校有著一個規(guī)模龐大的外語學習群體,在新時代新征程上,我們要加強和改進英語教育,主動適應新形勢、新變化,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相統(tǒng)一,抓住新的發(fā)展機遇,在“大思政”的背景下,于潛移默化中之實現(xiàn)立德樹人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張爍.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 開創(chuàng)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發(fā)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
[2]王定華,曾天山.民族復興的強音——新中國外語教育70年[A].王守仁.新中國建設發(fā)展進程中的大學外語教學[C].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9(9):304
[3]王康妮,曾美婷.大學英語教學中加強愛國教育的探索與實踐[J].安徽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9(1):87-89.
[4]李賦廣,蔡維娜.把“立德樹人”教育融入高校英語教學中[J].漯河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3(4):164-165.
On the Strategies of Integrating the Education of "Build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Talents" with Public English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GE Xiao-zhu,LIANG Jing
(Basic Teaching Department,Anhu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Hefei,Anhui 230011,China)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teaching of Public English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this article points out some strategies,such as improving teachers'political literacy,strengthening teachers'management,and exploring the connotation of "build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talents" in second classrooms,so as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English teaching.
Key words: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English teaching;"build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tal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