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琳
(大連市中心醫(yī)院內分泌科,遼寧 大連 116033)
隨著我國社會水平的不斷提升,人們生活方式以及飲食結構也有非常大的變化,糖尿病的發(fā)生率也在逐漸升高[1]。糖尿病患者組主要的體現(xiàn)為血糖升高,病程發(fā)展較為緩慢,時間比較長,如治療及控制效果不佳會引發(fā)多種并發(fā)癥,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健康[2]。目前臨床中尚無徹底治療方式,主要通過藥物作用對患者血糖水平進行控制?;颊咧委熤袑嵤┨悄虿⌒〗M護理主要為了提升患者對疾病的認識以及護理依從性[3]。自我院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隨機抽取120例作為研究對象,探究2型糖尿病患者臨床治療中糖尿病護理小組模式的應用效果。
1.1 一般資料:自我院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隨機抽取120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研究組,對照組60例,男29例,女31例;年齡43~78歲,平均年齡(52.3±1.5)歲;糖尿病病程6個月~8年,平均病程(3.5±1.2)年;研究組60例,男30例,女30例;年齡44~76歲,平均年齡(52.5±13)歲;糖尿病病程8個月~8年,平均病程(3.6±1.3)年;兩組患者基線資料均符合臨床對比研究要求,對比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患者均符合2型糖尿病的診斷標準;患者及家屬均已簽署了實驗參與同意書,患者及家屬均同意配合各項研究內容;患者精神以及意識狀態(tài)良好,能夠與護理人員進行正常溝通交流;患者無藥物過敏情況。排除標準:患者處于妊娠期或者哺乳期;患者存在意識障礙;患者精神異常;患者或者家屬拒絕參與研究要求;患者存在系統(tǒng)功能異常情況;患者存在藥物過敏情況;患者消化系統(tǒng)存在異常情況;患者參與其他臨床研究;患者同時服用其他藥物。
1.2 方法:對照組患者治療中實施常規(guī)護理,按照醫(yī)囑要求指導患者參與各項檢查以及用藥指導,向患者介紹康復運動指導以及飲食規(guī)劃,解決患者治療中出現(xiàn)的各類護理問題。研究組患者實施糖尿病護理小組干預,①成立專門的糖尿病護理小組,由該科室的護士長擔任小組組長,同時配備工作經驗豐富的護理人員,對小組內所有護理人員進行全方面的護理培訓,確保通過護理考核后方可開展相應臨床護理工作,詳細收集每例患者的基本情況,制定相應的護理檔案,詳細記錄患者的護理進展。根據(jù)患者的基本情況以及病情特點為每位患者制定相應的護理干預方案,并根據(jù)患者的病情發(fā)展以及血糖控制效果對護理方案進行調整。②提升健康教育質量,患者入院時對患者及家屬進行全面的健康教育,詳細向患者介紹2型糖尿病相關知識,介紹按時服藥保持良好生活習慣的重要性。幫助患者及家屬了解糖尿病的危害以及相關的并發(fā)癥,為患者發(fā)放健康宣傳手冊。另需定時舉辦健康教育講座,通過視頻、圖片等形式提升患者及家屬對相關知識的認識程度,提升患者對血糖控制的重視。③完善用藥指導,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質量與患者服藥情況有非常重要的關系,護理小組中護理人員需要對患者進行針對性的用藥指導,詳細告知患者藥物的服用方式,以及藥物的服用時間,頂住患者不可隨意更換治療藥物,不可自行調整用藥時間以及用藥劑量。使用胰島素注射治療的患者需要指導其熟練掌握胰島素注射方式,注射部位以及注射用量。詳細向患者介紹各類藥物服藥后可能出現(xiàn)的不良反應,告知患者出現(xiàn)不良反應后無需恐慌,及時采取相適合的方式進行緩解,提升患者的服藥依從性,養(yǎng)成良好的用藥習慣。④根據(jù)患者的血糖水平以及治療情況制定相適合的飲食方案,糖尿病小組護理人員需詳細告知患者日常飲食中的注意事項,需要適當增加高維生素以及高纖維食物,盡可能減少或杜絕食用含糖類食物,每餐食物的總量可適當減少,增加進食次數(shù),以少食多餐為主要飲食規(guī)劃,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戒煙戒酒,按時飲食。⑤加強對患者的心理護理,由于糖尿病尚無根治方式,患者需要長時間進行服藥,患者患病后較容易出現(xiàn)不良的情緒狀態(tài),護理小組人員需要及時與患者建立有效溝通,了解患者的不良情緒,對其進行針對性的護理指導,幫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接受治療。
1.3 觀察指標:①詳細統(tǒng)計記錄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糖化血紅蛋白、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 h血糖檢測結果,分組計算各項組內均值后進行組間對比;②調查兩組患者護理后對健康知識的掌握情況,對護理工作的依從性以及對護理工作的滿意情況,評分滿分分別為100分、100分和10分,分值越高則評價越佳,分組計算各項對比指標后進行組間對比[4];③詳細統(tǒng)計兩組患者護理后自我管理能力,分別調查各組患者定時定量服用、合理飲食以及自我管理合格情況,分組計算各組患者自我管理合格情況占比后進行組間對比。
1.4 統(tǒng)計學處理:兩組數(shù)據(jù)由SPSS19.0軟件分析、整理,檢驗定數(shù)資料用χ2,描述用百分比(%),描述定量資料用(),檢驗用t值;當P<0.05,說明統(tǒng)計學意義成立。
2.1 對比兩組患者護理前后血糖變化情況:兩組患者護理前糖化血紅蛋白、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 h血糖指標檢測結果對比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護理后糖化血紅蛋白、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 h血糖指標檢測結果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血糖變化情況對比(,mmol/L)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血糖變化情況對比(,mmol/L)
2.2 對比兩組患者護理效果:研究組患者護理后對健康知識的掌握程度,對護理工作的依從性以及對護理服務的滿意程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護理效果對比(,分)
表2 兩組患者護理效果對比(,分)
2.3 對比兩組患者護理后自我管理情況。兩組患者護理后自我管理合格情況如下:研究組60例患者定時定量服用56例,占比為93.33%,對照組60例定時定量服用41例,占比為68.33%,經計算χ2=12.102,P=0.000;研究組60例患者合理飲食57例,占比為95%,對照組60例合理飲食43例,占比為71.67%,經計算χ2=11.760,P=0.000;研究組60例患者自我管理合格55例,占比為91.67%,對照組60例自我管理合格35例,占比為58.33%,經計算χ2=17.778,P=0.000;研究組患者護理后定時定量服藥、合理飲食以及自我管理合格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糖尿病是慢性內分泌科常見的疾病之一,我國2型糖尿病的發(fā)生率在逐年上升,且患者年齡在逐漸年輕化,患者患病后需要進行終生用藥,提升患者對于血糖控制的重視以及用藥依從性對于患者血糖控制質量的提升有非常重要的作用[5]。2型糖尿病患者臨床治療中的護理工作也在不斷更新和完善。糖尿病健康小組是糖尿病治療宣傳中一種全新的教育方式,小組護理實施中需要對患者的各項基本資料進行詳細的收集和整理,根據(jù)患者的基本情況制定相適合的護理干預措施[6]。該護理小組的組建對護理人員進行了更加合理的分配,根據(jù)護理人員的護理特長以及護理要對護理工作進行分配,能夠確保護理人員為患者提供更加專業(yè)高效的護理服務,有助于護理質量的提升[7]。糖尿病小組護理在2型糖尿病患者護理中的應用對常規(guī)護理中健康教育、用藥指導飲食方案以及飲食方案指導進行了完善處理,為患者制定了更加全面科學的護理方案[8]。能夠幫助患者及家屬正確認識疾病以及治療相關知識,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接受治療,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以及飲食習慣,對于患者護理依從性的提升效果非常顯著[9]。本次研究中,研究組患者護理后糖化血紅蛋白、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 h血糖檢測結果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見,糖尿病護理小組在2型糖尿病患者護理中的應用能夠有效提升患者血糖控制效果,降低患者的血糖情況,提升治療效果。研究組患者護理后健康知識的掌握程度優(yōu)于對照組,護理依從性高于對照組,且對各項護理工作的滿意程度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見,2型糖尿病患者護理中糖尿病小組的實施能夠提升患者對疾病以及相關治療知識的認識和掌握程度,積極配合各項護理工作,能夠拉近患者與護理人員之間的關系,提升患者及家屬對護理人員的信任程度,進而提升護理滿意度[10]。研究組患者護理后藥物定時定量服用率高于對照組,合理飲食以及自我管理合格率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見,糖尿病小組護理的實施能夠幫助2型糖尿病患者養(yǎng)成良好的用藥以及飲食習慣,提升自我管理意識,以提升護理及治療質量。
綜上可知,糖尿病護理小組模式在2型糖尿病患者治療中的應用對患者血糖控制效果顯著,且能夠提升患者對相關知識的掌握情況,對于患者護理依從性及自我管理質量的提升有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