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茜文
【摘 要】《詩經(jīng)》中愛情詩占比很大,而棄婦詩是愛情詩的重要組成部分,塑造了中國文學史上第一批棄婦形象,具有獨特的文學價值和社會意義,因此也是中國文學中不可忽視的重要領域。詩中描述的棄婦形象生動鮮明,各有特點。本文運用對比等手法,以《邶風·谷風》和《衛(wèi)風·氓》為個例分析棄婦形象的共性和具體特征,反映其在相似人生經(jīng)歷下的不同性格特點,進一步探究其共同悲劇命運的必然性。
【關鍵詞】《詩經(jīng)》;棄婦;形象;悲劇命運
中圖分類號:I206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007-0125(2020)20-0210-01
《詩經(jīng)》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的詩歌共311篇,分《風》《雅》《頌》三個部分,全面深刻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对娊?jīng)》中有大量關于婚姻愛情的詩篇,其中以女子婚后被拋棄為題材的占比很大,而深入分析她們不幸的婚姻,也就是被棄的原因是女子的癡情、男子的負心、女子對男子的一味遷就、對婚姻的草率以及男女經(jīng)濟地位的轉(zhuǎn)變等,記述了當時社會“棄婦”這一群體的悲劇命運,也促使了棄婦詩的形成。
一、相似命運下棄婦形象的異同
棄婦詩中心內(nèi)容大致相同,都有著失敗婚姻的相似經(jīng)歷,表達的情感基調(diào)大都是棄婦被棄的無奈和痛苦,或抒發(fā)被拋棄的不忿,或埋怨男子的喜新厭舊,或后悔自己擇偶的輕率,或痛心家人的冷漠。這些痛苦感受是通過一個個棄婦的悲劇表現(xiàn)出來的,最具典型性的有《邶風·谷風》和《衛(wèi)風·氓》這兩首詩歌。
雖然這兩首詩都是女主人公以自述的口氣講述自己被丈夫拋棄的不幸生活,在經(jīng)歷遭遇上頗為相似,但在形象特點上各有異同。
(一)相同點:勤勞善良、勤儉持家的賢妻典范
《邶風·谷風》中的女主人公在婚后勤勞細心,含辛茹苦,“何有何亡,黽勉求之”一句可見女主人公不僅能將各項家務料理得井井有條,更有著樂于助人的精神,與鄰里之間關系融洽。“凡民有喪,匍匐救之”,一句話足以看出女主人公能救人于危難之中,心地非常善良?!缎l(wèi)風·氓》中“三歲為婦,靡室勞矣。夙興夜寐,靡有朝矣?!笨梢娕魅斯苫楹笳詹賱?,是十分賢惠持家的。除此之外,女主人公是熱愛生活、向往幸福的,有著大膽追求愛情的精神。女主人公不顧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傳統(tǒng)禮教,在男子迫切追求下慌亂擇期,本以為“以爾車來,以我賄遷”的喜結(jié)連理帶來的是美滿幸福的生活,卻沒想到其實是悲劇命運的開始。二者都是單純善良、勤儉持家的妻子,這也更襯托其結(jié)局的悲慘痛心。
(二)不同點:哀怨懦弱與果斷決絕的鮮明對比
《邶風·谷風》和《衛(wèi)風·氓》中的女主人公雖然都遭到了拋棄,但被棄之后反映出的性格是截然不同的。前者是典型的幽怨的棄婦,“不遠伊邇,薄送我畿”一句可見丈夫已經(jīng)全然不念往日情分,有了新人忘舊人,視舊人為仇人。但是女主人公的心中還是對家和丈夫充滿了不舍,最后還說“不念昔者,伊余來塈”,表達了對往日恩愛一場空的痛心和哀傷,但也依然對自己無情的丈夫抱有希望。正如朱熹《詩集傳》中分析《邶風·谷風》:“婦人為夫所棄,故作此詩,以敘其悲怨之情?!?/p>
而后者則全然不同,女主人公發(fā)現(xiàn)男子“士貳其行”“二三其德”,用桑葉比興,更加形象地說明了男子變心之快,前后差別之大?;叵肫涫』橐?,女主人公是清醒的、果斷的,她從愛情的美麗幻想中走進殘酷的現(xiàn)實,最后毅然決然地放棄。“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反映了女主人公敢愛敢恨的勇氣和直面現(xiàn)實的果敢決絕。
二、不同性格下的相似悲劇命運
《詩經(jīng)》中的棄婦形象鮮明深刻,深入挖掘其悲劇原因,與女子自身性格特點以及男女經(jīng)濟地位的轉(zhuǎn)變等有關。不同的女主人公性格各異,但都善良、癡情,對男子一味地遷就,輕易地相信,無條件地忍讓,這是她們悲慘結(jié)局——“被棄”的禍因。
此外,棄婦的產(chǎn)生與時代背景有關,男子逐漸成為家庭經(jīng)濟的支柱,這使得男子地位不斷提升。宗法制度的出現(xiàn),加強了倫理規(guī)范對人們的束縛,男尊女卑的思想和“一夫多妻制”的出現(xiàn),日益加劇了社會地位的不平等及其導致家庭地位的不平等,而這些都是失敗婚姻和棄婦被棄的深層原因。
綜上所述,《詩經(jīng)》塑造了許多生動鮮明的棄婦形象,或善良勤勞、或哀怨控訴、或果敢決絕,她們的性格有著那個時代女性的美好共性,也有著各自的特征,但卻都有著相似的悲劇命運,這與個人因素密切相關,當然也是與社會因素分不開的,男女地位的不平等、男權(quán)意識的滲透以及女性依附于男性生存的生產(chǎn)方式等,都導致了棄婦的悲劇命運是注定的,是有必然性的。
參考文獻:
[1]程俊英,蔣見元.詩經(jīng)注析[M].北京:中華書局,2010.
[2]朱熹,注.詩集傳[M].北京:中華書局,2011.
[3]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4]宋瑞.《詩經(jīng)》中的“棄婦”形象簡析[J].中華女子學院學報,1996(04).
[5]閆曉妮.論《詩經(jīng)》中的棄婦形象[J].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學報(社科版),2013(03).
[6]羅璇.簡析《詩經(jīng)》中的棄婦形象[J].北方文學(下半月),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