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當前的中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對學生的情感教育,加強對學生情感態(tài)度情緒的影響,要借助有效策略,達到情感的共鳴。因此,本文闡述中學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的具體概念,了解實施過程中的具體策略,要對教學內容中的素材進行深入挖掘,建立情境,使得學生與文本能夠產生情感上的共鳴,把握語文學科的人文性特點,使得語文知識與生活進行聯(lián)系,提升學生情感教育效果,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
關鍵詞:情感教育;中學語文;教學策略;情感共鳴
一、 引言
情感教育是中學語文教育中非常關鍵的部分。要對學生的審美情趣進行培養(yǎng),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態(tài)度和價值觀。因此,注重情感教育,要使得學生與文本產生共鳴,加強語文知識與生活實際的聯(lián)系,使學生能夠善于觀察生活,獲取經(jīng)驗,加強對具體事物的感知,從而達到更高層次的情感教育水平。其次,在課堂上對情感進行滲透,要從多方面對學生的情感進行培養(yǎng),使學生在進行發(fā)言的過程中,積極地調動情感,激發(fā)學生情感的再產生。
二、 中學語文情感教育的具體概念
中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實施情感教育,有利于展示語文的人文性,同時,加強對語文教材內容的深入挖掘,可以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所以,對情感教育的概念進行了解:首先,要意識到情感教育是當前實施素質教育中非常關鍵的部分;其次,情感教育有利于對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進行培養(yǎng),使學生產生與文本之間的共鳴,從而引導學生產生良好的思想情感,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與觀念。
三、 中學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實施的具體對策
(一)加強對情感教育素材的挖掘
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對教材進行深入挖掘,獲取情感教育的素材,同時,推薦學生適合閱讀的書籍,意識到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同時,對語文知識學習進行豐富,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情感。比如,在閱讀散文《想北平》時,對于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進行培養(yǎng),要使學生形成對家鄉(xiāng)的熱愛,把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設置小組任務,思考問題:“為什么標題是想北平而不是寫北平?”其次,文章主要描述了北平的什么特點?作者在寫北京平民日常生活的具體原因是什么?想要表達的思想情感,通過層層問題的遞進,使學生感受作者濃烈的主觀情感。表現(xiàn)對家鄉(xiāng)的熱愛,使學生學完文章后,進而產生對自己家鄉(xiāng)良好的情感。
(二)建立教育情境,加強學生情感共鳴的產生
在情境創(chuàng)設的過程中,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對語文學習的熱情,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品質和情感。比如,在閱讀課上讓學生閱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老師首先介紹整本書的大體簡介,提出問題:“怎樣才能使人生更加精彩?”同時,設定情境讓學生思考:“假如你的生命還剩下三天,你想做些什么事情?”讓學生分別站起來進行回答,在回答后帶著問題去閱讀文本,感悟作者是怎樣戰(zhàn)勝挫折。了解到海倫凱勒的品質,同時,教師利用多媒體播放歌曲和作者的圖片,使學生融入情境中去想象整體的畫面,在情境中深刻感受作者所表現(xiàn)的思想,在生命的末尾所表現(xiàn)出的堅強與樂觀,從而使學生在生活中遇到挫折也要保持積極的心態(tài)。
(三)加強情感教育與生活實際的聯(lián)系
在對中學生進行語文情感教育的過程中,要結合生活實際,將現(xiàn)實中的事例獻給學生,讓學生善于觀察生活,體驗生活,利用自己的語言來對視力進行闡述,有利于對學生的情感教育效果進行提升。比如,在《大自然的語言》閱讀教學中,結合與生活實際的相關案例,對于文中的“挖洋蔥”進行感知,了解不同作物收獲的時間和方法,體會到勞作所帶來的真實感受,對于學生的情感進行升華,布置時間任務,讓學生在周末可以去農村感受勞動所帶來的快樂,體會到父母的辛勞,進一步對學生進行文章主題闡述,加強情感教育的效果。
(四)促進情感教育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有效滲透
在對學生的情感進行培養(yǎng)的過程中,要在教學過程中進行不同角度和層面的滲透,掌握教材的情感,要對學生的情感進行有效地調動。同時,要注重學生情感體驗的掌握,在課堂上利用自己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去對其他人進行激發(fā),促進學生情感的再生長。比如,在《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一課教學過程中,針對課文的標題,讓學生來討論,調動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開展辯論,從正方和反方根據(jù)合理的發(fā)言,對學生進行有效引導,使學生深刻了解到中國脊梁的真正含義,從而使學生形成愛國主義精神,進一步對民族的力量進行感悟,對學生的情感進行調動和運用,對學生的情感進行升華,從而使得學生獲得健康成長。
四、 結語
綜上所述,在當前的中學語文情感教育的過程中,要加強對學生智慧的啟迪,明確語文課的精髓,要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情感導向,注重對學生的全面評價。同時,對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進行改變,要使得語文與實際生活進行聯(lián)系,加強學生對事物的感知,將知識運用到真實的生活過程中,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其次,在具體策略采取的過程中,要對教學模式進行改變,使學生擺脫老師的束縛,能夠積極地發(fā)展思維,加強課堂與課外教學的結合,為學生情感的展現(xiàn),找到具體的平臺,結合學生個性的需要,使學生感受到知識的價值。
參考文獻:
[1]于曉敏.新課程背景下初中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的滲透[J].中國校外教育,2019(22):105.
[2]李積秀.淺析新課改下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J].新校園,2016(5):93.
[3]萬云武.語文教學研究需要“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和精神:重讀《中學語文教學現(xiàn)狀和設想》有感[J].中學語文,2010(12):5-6.
作者簡介:
楊李平,甘肅省隴南市,甘肅省隴南市武都區(qū)龍壩九年制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