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瑞杰
【摘 要】 數學是非常重要的一門學科,而在中學階段學生的學習體驗不僅直接影響后期的學習成效,同時還影響學生對數學這一學科的觀感,因此,中學階段教師就應注意教學的趣味性與實用性,避免一味傳授理論知識,同時還應重視引導學生正視數學知識和實際生活的聯系。生活情境教學是現階段逐漸被認可的一種教學手段,這一教學方法既可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又可引導學生對數學知識和實際生活的關系形成正確認知。本文結合筆者教學經驗,對生活情境在中學數學教學中的作用及應用措施展開分析,以期為各位同仁提供參考。
【關鍵詞】 中學數學;教學;生活情境;作用
社會經濟的發(fā)展不僅豐富了人們的生活,提高了居民生活水平,同時也對教育領域投入了更多的關注。作為基礎教育階段,中學教育近年來引起了廣大民眾的重視,而數學作為基礎學科之一,其教學質量直接影響學生的長遠發(fā)展。近年來中學數學教學中各種新教學方法層出不窮,且表現出了不同的應用效果。生活情境教學方法正是在這一背景下被提出且得到應用的。本文結合筆者教學經驗,對其應用情況展開探討。
一、生活情境教學方法的內涵
生活情境教學方法是指在教學中將數學問題生活化,將生活實際數學化,讓學生結合已有生活經驗、知識背景,在實際生活的氛圍中學習數學,從而體現數學來源于生活并且為生活服務的教學模式。在中學數學教學中,生活情境教學措施的主要目的是讓數學知識和學生實際生活聯系起來,讓學生主動從實際生活中學習數學知識,并借助數學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從而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增強其“學以致用”的意識。
二、在中學數學教學中應用生活情境的作用
1.增強學習興趣
中學數學知識多數為基礎知識,主要是加減乘除類應用,其數字運算比較基礎、簡單,但對中學生而言仍具有一定抽象性,如果單純講解數學知識,可能讓學生留下“數學枯燥無味”的印象,影響其后期學習的積極性。以生活情境方法實施教學可將抽象的數學知識轉變成學生容易理解的內容,營造活潑、有趣、互動的課堂,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減少“走神”或“做小動作”等問題,增強學生興趣。
2.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
學習數學知識的重要目的之一是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而傳統(tǒng)的中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更重視理論知識、計算能力的培養(yǎng),對增強學生在實踐中應用數學知識的能力缺少重視。在課堂中通過創(chuàng)建生活情境,可以讓學生認識到數學知識并非獨立于實際生活之外的,而是與實際生活緊密相關的一門學科,同時增強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生活情境在中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措施
1.結合學生熟悉的生活問題,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
教師應注意總結現實生活中的數學知識點,選取其中符合教材內容、學生比較熟悉、符合學生認知特點的生活問題,在課堂上創(chuàng)設適當的生活情境,通過層層誘導引入數學知識,讓學生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考慮數學問題。如在學習統(tǒng)計這一知識點時,可先將學生分成若干組,每組學生5~8人左右。每位學生輪流擔當“小老師”一職,其他學生為組員。教師可攜帶一些教具,如鉛筆、書籍、筆記本、塑料水果、小玩具等,開一家“商鋪”。以小組為單位,到“商鋪”中買東西,“小老師”負責對組員買的東西進行統(tǒng)計,計算總共費用并用紙張充作金錢展開交易。通過創(chuàng)設學生實際生活中經常遇到的購物情境,不僅可以讓課堂變得更加有趣,還可以讓學生積極參與其中,鍛煉學生的統(tǒng)計能力、計算能力,從而實現預期的教學效果。
2.借助生活情境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
在中學數學教學中,教師不僅應教授數學知識,同時還應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使之掌握自主學習數學的理念及方法。在培養(yǎng)學生數學思維時可充分借助生活情境來實施。如女生在課間集體跳繩時需要分組,這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怎么分組才能讓每組人數相等?有幾種分組方法?哪一種分組方法每組的人數最多?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遇到這些問題,可以將之輕易解決,同時也可鍛煉學生的數學思維。
四、中學數學教學中應用生活情境的注意事項
在應用生活情境時,教師應對以下問題給予重視:第一,數學教學需要循序漸進,教師在中學數學教學中,應充分考慮學生思維能力與接受能力,對于七年級、九年級學生,以不同方式展開教學,創(chuàng)設相應的生活情境。第二,在生活情境教學中對道具的選取也應考慮學生年齡特征。如對七年級學生可經常應用鉛筆、蘋果,在九年級教學中,可經常應用圖形來引導學生思考、分析。第三,在營造情境中,應注意中學生本身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還未形成,學校氛圍可影響其心智成長。因此教師應營造友善、健康而良好的生活環(huán)境,幫助學生更好地融入其中,同時也對學生認知能力、性格形成良好的推動作用。第四,在應用生活情境教學中,教師應結合課標要求,系統(tǒng)而分步驟地把握教學重點,確保生活情境教學開展的切實有效。
由于中學生缺少生活經驗,判斷能力與分析能力還未得到全面提高,因此學生對部分抽象問題不能深入理解,也認識不到數學知識和實際生活的關聯。教師在數學課堂上應重視應用生活情境教學手段,為學生呈現實際生活和數學知識的聯系,并引導學生將抽象的數學知識引入實際生活中,二者互相映襯,共同提高,從而增強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與信心。
【參考文獻】
[1]林玉珍.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有效策略[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5(3):59-61.
[2]裴海艷.新課程改革背景下中學數學教學生活化[J].亞太教育,2016(4):31.
[3]紀振輝.淺談小組合作學習在中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教學論壇,2015(9):224-225.
[4]胡慶正.新課程背景下中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研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5(5):203.